网站首页  软件下载  游戏下载  翻译软件  电子书下载  电影下载  电视剧下载  教程攻略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图书:

 

书名 黄巢起义/新编历史小丛书
分类 人文社科-历史-中国史
作者 宁可
出版社 北京人民出版社
下载
简介
目录
一、农民大起义在酝酿着
二、投奔起义军去
三、转战中原
四、南征
五、北伐
六、潼关之战
七、占领长安,建立大齐政权
八、长安被围
九、悲壮的结局
十、这次起义的历史意义
精彩页
一、农民大起义在酝酿着
九世纪后半期,中国发生了一件惊天动地的大事,这就是历史上有名的黄巢起义。
那时候,正当唐朝末年,农民的生活悲惨极了。唐朝皇帝就是全国最大的地主。京城长安和东都洛阳所在的陕西、河南一带,遍布着皇家的园苑、稻地、麦田、果园、竹园、菜园、桑园、麻田、药圃、山林、池沼、牧场和猎场,全国其他地区也有许多皇家庄田。贵族、官僚、武将、太监也纷纷强占田地,他们往往一家就拥有十几处甚至几十处田庄,这些田庄小的有几十亩或几百亩,多的成千上万亩。有个叫韦宙的官僚,只江陵(今湖北江陵)一处的田庄就存有谷子七千堆,连皇帝听到都羡慕地称他为“足谷翁”。此外,寺院也占有很多土地。据估计,全国至少有几千万亩良田属于寺院。至于占有几十亩、几百亩土地的普通地主,那就更多了。长安附近的二十四个县,一半以上的土地落到了贵族、官僚和地主的手里。
那时候土地收成有限,佃户们一年辛苦到头,普通年景一亩地才能打一石多谷子,好一点的地也不过能打二石多。就这么点粮食,地主最少要拿走一半。此外,佃户还要向地主缴纳油、丝、麻、草料,甚至运粮的“脚钱”,要无偿地为地主舂谷、修建房屋、运送粮食,替他们应官差。有时佃户自己也得向官府纳税和应差役。至于地主的雇工,生活比佃户更加凄惨。
那些勉强留下一小块土地的自耕农,情况也不比佃户和雇农好多少。唐朝后期,封建国家的赋役剥削十分沉重。根据法令规定,贵族、官僚、地主一般可以免去租税和差役,即使不能免去,他们也有种种方法减轻和逃避,或者就干脆仗势不纳税、不服役,沉重的赋役负担大部分落到了自耕农民的头上。唐朝后期的正税叫作“两税”,数目已经不少,可是官府还常常随便增加税额。最使人民痛苦的是,“两税”原来规定征钱,而农民手中只有粟帛。唐后期钱币流通量少,形成“钱重物轻”的现象,粟帛的价格逐渐下跌,用粟帛折钱缴税,常常要比初定税时多交一倍到三四倍的东西。正税之外,杂税名目繁多,层出不穷。而且,唐朝政府又常常不到缴税的时候就去向农民催讨税物,农民只好忍痛把没有织完的布帛和仅剩的一点口粮拿去完税。
根据唐朝政府的规定,农民原来负担的徭役,已经折成税款,并入“两税”之内,不需要再服徭役了。可是,官府却不照规定办理,依旧大量征发农民从事各种劳役,像修建官舍、城墙,运送官物等,不但不给报酬,农民还得自带口粮、工具。征发差役的时候又往往是在农忙季节,这就使得贫苦农民的负担更重了。
在这样沉重的剥削下,农民只得过着“二月卖新丝,五月粜新谷,医得眼前疮,剜却心头肉”的朝不保夕的痛苦生活。
连年不断的水灾、旱灾、蝗灾,田地经常歉收,可是官府和地主还是照旧收租收税。有些田地颗粒无收,官府就把这些田地应缴的税额摊派到那些还有点收成的田地上去。唐朝地方官考核政绩的主要依据是看管辖地区内人口赋税的增减情况。为了升迁,丧心病狂的官僚尽力设法隐瞒灾情,不许农民报灾。有个地方官竟荒谬绝伦地申斥报旱灾的农民:“树上还有叶子,哪里来的旱灾!”
缴不起租、完不了税的农民只好向官府、地主、商人借高利贷。这种高利贷的剥削很残酷,一般是月利四分到七分,而且是利滚利。一年过去,息钱常常差不多和本钱相等,重的一年息钱要超过本钱好几倍。还不起债的人就要被官府抓去坐牢。
P1-6
导语
《黄巢起义》是吴晗任北京历史学会(1960年成立)会长时组织编写的既有普及性又有学术性的历史小丛书之一。
本书对于我们今天如何认识中国传统社会、如何认识农民问题,以及在我们今天的现代化建设中如何解决好“三农”等大问题,都具有重要的理论和实践意义。
序言
“小书”蕴涵“大关怀”
宁欣
《黄巢起义》是吴晗任北京历史学会(1960年成立)
会长时组织编写的既有普及性又有学术性的历史小丛书之
一。记得父亲回忆当时在北京历史学会兼职,除了我父亲
以外,还有我读博士时的导师何兹全先生,他们在一起切
磋学术,悠游其间,其乐融融。吴晗先生属于决策者,有
决断,愿做事,有想法。何先生是儒雅长者,风格恰像他
所崇尚的一个民间隐者写的对联“人海身藏焉用隐,神州
坐看可无言”。而父亲属于“年轻新锐”,才30岁左右,
承担了一些具体工作。父亲虽然才30岁左右,居然在当时
任职的北京师范学院(后改为首都师范大学)已属于“老
先生”的行列。他参与了“中国历史小丛书”的编写工作
,承担《黄巢起义》一书的撰写。
父亲的研究主要集中在五个领域:农民战争、隋唐五
代史、史学理论、敦煌学、经济史。农民战争研究在20世
纪五六十年代是史学界讨论的重点,被誉为“五朵金花”
(针对中国古代史分期问题、中国封建土地所有制形式问
题、中国封建社会农民战争问题、中国资本主义萌芽问题
、汉民族形成等五个重点问题反复讨论、形成热点,其他
问题似乎被边缘化,有的成为禁区)之一。父亲的成名作
《论历史主义和阶级观点》(《历史研究》1963年第4期)
和《论马克思主义的历史主义》(《历史研究》1964年第3
期)受到广泛好评,但在“文革”中被斥为“两株大毒草
”,38岁便被扣上“反动学术权威”的帽子,“中国历史
小丛书”也被列入“黑书”的名单。父亲始终保留着《黄
巢起义》的原版,记得20世纪50年代末刚出版时,墨香犹
在,与父亲一起经历了半个多世纪的风风雨雨,尤其是经
历十年浩劫,形象已经类似“孔夫子旧书店”上兜售的“
七品”,但在我们家则属不外借的珍藏品。
……
对历史动力的研讨不仅开拓了更为广阔的领域,引入
和借鉴了新的思维方式,也使研究者和读者都有了新的视
角。中国传统社会是一个以农业为主的社会,农民问题始
终是促进社会前进、演变,造成社会停滞、动荡,甚至翻
天覆地的核心问题。“中国历史小丛书”包括《黄巢起义
》在内的与农民起义和农民战争有关的“小书”,对我们
今天如何认识中国传统社会、如何认识农民问题,以及在
我们今天的现代化建设中如何解决好“三农”等大问题,
都具有重要的理论和实践意义。可以说,不了解农民起义
和农民战争,就无法全面认识中国的农民;不了解农民,
就不能全面认识中国。因此,虽然是“小书”,却蕴涵着
对历史和现实的“大关怀”。
“中国历史小丛书”虽然被列入历史通俗读物之列,
但通而不俗,堪称精品之作。如何传承老一辈史学家留给
我们的宝贵思想财富和文化财富,如何书写历史,历史书
写和历史研究过程中如何重视对大众的引导和普及,今天
仍然是需要认真思考的问题。
2016年9月16日
内容推荐
黄巢起义或称为黄巢之乱,指的是乾符五年(公元878年)至中和四年(公元884年)由黄巢领导的民变,是王仙芝起义的后续。也是唐末民变中,历时最久,遍及最大,影响最深远的一场农民起义。但由于长期流动作战,没有稳定的后方,缺乏经济上的保障和群众基础,故而很难持久下去,使起义军最后失败。本书详细介绍了黄巢起义的来龙去脉,以及对后世的影响。
随便看

 

霍普软件下载网电子书栏目提供海量电子书在线免费阅读及下载。

 

Copyright © 2002-2024 101bt.net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2/23 5:09: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