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软件下载  游戏下载  翻译软件  电子书下载  电影下载  电视剧下载  教程攻略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图书:

 

书名 毛泽东从韶山到中南海(上下)
分类
作者 贾章旺
出版社 中国文史出版社
下载
简介
内容推荐
本书通过大量翔实的史料,生动的文笔,记述了毛泽东同志光辉的一生,深刻体现了毛泽东思想丰富深刻内涵,是研究毛泽东及其思想最具权威性的著作之一。具有很高的历史价值,读了书稿,备感亲切,是一部不可多得的好书。
目录
上册
第一章 从韶山到长沙
一 韶山冲
二 湘乡和长沙
三 湖南省立第一师范
第二章 北京·上海·广州·武汉
一 初到北京
二 再到北京
三 上海小住
四 在湖南建立共产党
五 中国共产党成立大会
六 受命之初
七 加入国民党
八 黄埔军校
九 在国民党内工作
十 广州农民运动讲习所
十一 蒋介石
十二 北伐战争
十三 屠杀
十四 在武汉
第三章 井冈山
一 南昌起义
二 “八七会议
三 秋收起义
四 文家市和三湾
五 井冈山(一)
六 贺子珍
七 南昌起义失败
八 朱德和陈毅
九 井冈山(二)
十 井冈山(三)
十一彭德怀、“六大”决议
第四章 瑞金
一 赣南、闽西
二 “九月来信
三 “左”倾盲动主义
四 杨开慧烈士
五 第一次反“围剿”及富田事变
六 王明
七 第二次反“围剿”、第三次反“围剿
八 顾顺章与向忠发
九 九一八
十 宁都起义
十一 周恩来
十二 第四次反“围剿
十三 “罗明路线
十四 第五次反“围剿
十五 孩子与英烈们
第五章 长征
一 湘江
二 通道与黎平
三 突破乌江
四 遵义会议
五 四渡赤水
六 金沙江
七 大渡河
八 过雪山
九 张国焘
十 陕北
下册
第六章 延安(上)
一 东征
二 红军会师
三 《红星照耀中国》
四 西安事变
五 西路军
六 七七事变
七 全国抗日
八 新四军
九 汪精卫
十 陈独秀与张国焘
十一 摩擦
十二 百团大战
十三 建设根据地
十四 家事
第七章 延安(下)
一 皖南事变
二 日本、德国的强弩之末/60l
三 中国共产党的开放与遗憾
四 党内整风与刘少奇
五 毛泽东思想与“七大
六 抗日战争的胜利
七 重庆谈判
八 国共决裂
九 转战陕北(一)
十 转战陕北(二)
第八章 西柏坡
一 西柏坡
二 济南战役
三 辽沈战役
四 淮海战役
五 平津战役
六 将革命进行到底
七 会见米高扬
八 接见傅作义
九 七届二中全会
第九章 开国
一 双清别墅
二 谈判
三 百万雄师过大江
四 宜将剩勇追穷寇(一)
五 国庆
六 宜将剩勇追穷寇(二)
后记
导语
毛泽东(1893年12月26日-1976年9月9日),字润之(原作咏芝,后改润芝),笔名子任。湖南湘潭人。中国人民的领袖,马克思主义者,伟大的无产阶级革命家、战略家和理论家,中国共产党、中国人民解放军和中华人民共和国的主要缔造者和领导人,诗人,书法家。
本书以翔实的史料记述了毛泽东在建国前不平凡的历程,从早年的求学,井冈山上领导农民武装,经历长征,解放战争,到建立新中国的艰辛历程,再现了一代伟人的不平凡的人生经历。
后记
我出生时,我们新生的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还不到5周
年,那是一个美好的时光。我家住在村子南面那条街的东
头,守着村口,很开阔,太阳一出地平线就可以看到它。
刚记事的时候,对出生的这个世界非常新奇,每天喜欢早
早地爬起来看太阳升起。在我朦胧的记忆中,太阳像暖暖
的大火球慢慢地跃出,透过大地上蒸腾着的雾霭,给原野
披上浅黄色的淡装。庄稼长得绿油油的,又粗又壮,在阳
光照耀下的晨风中轻轻地摇曳着,透着勃勃生机。
我很小的时候,养父生了一场大病,花去了家中所有
能变卖的东西,家中剩下惟有四壁,后来发大水,连四壁
也泡塌了,生活非常困难。但是我少年不知愁滋味,我的
童年、少年,包括青年,尽管物质生活很贫乏,但是我深
深地感受到生活在新中国的美好和幸福,基本上是无忧无
虑的。每天的日程是上学、吃饭、玩耍和下地干些力所能
及的庄稼活儿。
尽管家贫,但家里很注重我上学读书。就农村来说,
我开始念书的时候很早。父亲当时在本村教小学,我虽送
人了,但他生怕耽误了我,他把我带到他的讲台上,在他
教完他的学生后的闲暇里,一个字一个字地给我启蒙,“
大、小、多、少、上、下、来、去”这些字,就是这样认
识的,那时我最多5岁。我真正入学是在1960年的秋天。学
校的地址是一个关公庙,雕梁画柱,墙上是壁画,非常生
动。因为是复式班,刚人校的坐在前面。第一册我怎么学
的,已经记不得了。但我有一个特点,会背书,小学第一
册语文我能一气将课文从头背到尾。给我印象最深的是第
二学期的开学,时间可能是1961年春节之后,入校后发了
新书,记得新书的油墨很好闻,接过新书,先贪婪地嗅闻
着书内散发的扑鼻的芳香。语文第一节课是“我们的教室
,我们的教室真好啊!毛主席的像挂在正面墙上。我们一进
教室,就看见毛主席的像”。文内还有一课(第23课)是,
“吃水不忘开井人,瑞金城外有个小村子,叫沙洲坝……
”这些内容终身难忘。小的时候,学校活动很多,经常上
街去游行,那时的游行不像“文化大革命,,那样野蛮,
主要是歌颂新社会、歌颂新生活的。如唱歌是:“戴花要
戴大红花,骑马要骑千里马,唱歌要唱跃进歌,听话要听
党的话”;男女对唱是:“(男)姑娘们,今年的麦子怎么
样?(女)小伙子,一个麦穗半尺长!(合)怎么样?怎么样?一
个麦穗半尺长”。回想起来,少年赶上新中国的春天是很
美好的。
我清楚地记得,12岁那年,随着“文化大革命”的开
始,我高小毕业失学在家,我娘却为我去县城读书准备好
了行装。她坚定地相信,我早晚会用得上。果真如此,不
到4年,我终于背着我娘亲手为我纺织的粗布被褥踏上了县
第一中学的求学之路。
我的一生是很幸运的,尽管家里很穷,我却一直读书
到了大学毕业,并被分配到了国家机关,党把我培养成了
一名高级知识分子。这些全托毛主席的福,托共产党的福
,托人民养育的福。我从小学到大学基本上没有交纳过学
费,大学里的助学金基本上能满足生活需要。
小的时候,我和整个社会一样,以对待神的感情对待
毛主席。我和对门儿的老兄从小学一直同学到高中毕业,
我们俩曾经很认真地讨论过:毛主席能活140岁,那时候我
们是否还活着?1976年9月,那个时期我正处在生活的最基
层——在公社砖窑场拉土,周围村庄的高音大喇叭每天震
耳欲聋。9月9 13下午三四点钟,中央人民广播电台播音员
的语调格外凝重,播出了一条令人无法相信的消息:毛主
席去世了!整个窑场被震动了,大家都互相传告。那天收工
稍早了一点,我顾不上疲劳,推着自行车一步一步朝家走
,思绪万千,百感交集,十几里路大约走了两个小时。一
遍一遍地听着全公社每个村庄的大喇叭播放着的这则讣告
。回到家里躺下来,还是一遍一遍地听着,一直到很晚。
心想,毛主席怎么这么早就走了?
1976年10月25日,中央正式公布逮捕了“四人帮”。
也就是这一天,公社书记通知我到公社放电影(1975年底公
社曾派我去县城学习放映技术)。1977年底参加了刚恢复了
的高考,于1978年3月考入河北大学经济系。考上大学,自
己认为一个农民能考入高等学府读书,是终生的幸运。我
从内心里非常感谢党和国家能给自己这样一个梦寐以求的
机会。大学4年,我废寝忘食,刻苦读书,决心多学知识,
报效祖国和人民。
我读大学期间,正值思想理论界特别活跃的时期,自
己有过很苦闷的时候。我认为,没有毛主席就没有我们国
家的今天,也没有我们个人的今天;老百姓说,吃水不忘
挖井人,做人不要忘本;否定毛泽东是一种政治上的短视
;不能站在个人恩怨上随意否定一个人,尤其是像毛泽东
这样伟大的人绝不能随意否定,否则后果不堪设想。
1981年4月10日,《解放军报》发表了大将黄克诚的
文章,读了这篇文章,我精神为之一震。黄克诚说:“在
大革命失败以后这个最危险的历史转折关头,毛主席为我
们党和我国人民建立了不朽的功勋。很明显,没有他的艰
苦卓绝和富有远见的奋斗,没有他所领导
书评(媒体评论)
历时数载,遍阅典籍,勤奋著述,成就如此浩繁
的一大工程,殊为不易,值得我们学习。对于你的艰
巨劳作和深挚情意,谨此表示敬意与谢忱。
——邵华
本书通过大量翔实的史料,生动的文笔,记述了
毛泽东同志光辉的一生。深刻体现了毛泽东思想丰富
深刻内涵,是研究毛泽东及其思想最具权威性的著作
之一。具有很高的文学和历史价值。读了书稿,本人
被深深吸引,连读三遍,备感亲切。关于我们家的事
完全属实。
——毛新宇
精彩页
第一章 从韶山到长沙
一 韶山冲
毛泽东,字润之,1893年12月26日(农历清光绪十九年癸巳十一月十九日)太阳升起时分出生于湖南省湘潭县韶山冲上屋场。
湖南省素有“芙蓉国”之美称,自古是鱼米之乡,且历史悠久,文化发达,人才辈出。
湘潭县因靠近湘江而闻名。
韶山,音乐之山,位于湘潭县、湘乡县、宁乡县的交界处,方圆10来里,是个山清水秀的村子。“冲”则是湖南老百姓对山间小块平原的称呼。相传4000多年前舜帝南巡时曾在此休息,并在其中的一座山峰上演奏过韶乐,故而得名。在这个南国风光的山冲里,住着毛、李、钟、周、邹、彭、庞等多姓人家,内中姓毛的居多。
早在公元14世纪中叶的元朝末年,天下大乱,农民起义风起云涌之际,江西省吉州府龙城县(今江西省吉水县),有一个叫毛太华的青年农民,扔掉手中的锄头,拿起长矛,投奔朱元璋的队伍。朱元璋建立明朝政权后,毛太华以百夫长的下级军官身份,随同大将傅友德、蓝玉远征云南澜沧卫,并被留下治镇。他也像许多战友一样,娶了一位当地“蛮”女为妻,并先后生了8个儿子。后来,毛太华老了,请求告老还乡。1380年(明洪武十三年),他偕妻子和长子毛清一、四子毛清四内迁。由于他戍边多年,立有军功,被朝廷分配到湖南省湘乡县城北门外的绯紫桥居住,分得田产几十亩。数年后毛清一和毛清四举家迁移到了湘潭县的七都七甲,开种韶山的铁陂、乌塘、东塘等处,计田400亩。500年过去了,至毛泽东已是第20代了。
毛泽东的父亲毛贻昌,字顺生,号良弼,生于1870年10月15日(清同治九年九月二十一日),是独生子。他上过两年学,认识一些汉字,懂些算术。17岁,他开始理家。因为负债被迫外出在湘军里当了几年兵,长了不少见识,也积累了一些银钱。毛顺生精明能干,肯劳动,会节俭,又善于经营,他把家中节余下来的稻谷加工成白米,挑到附近的银田寺赶集出卖,再用碾碎的米糠喂猪出售。这样,他逐渐积攒了一笔钱,赎回了父亲毛翼臣典当出去的田产。
毛泽东的母亲文七妹,1867年2月12日(清同治六年正月初八)出生于距韶山冲20余里的湘乡县四都唐家士乇(后改为棠佳阁)的一个小康农民家庭。文家祖坟在韶山,每年清明节要到韶山扫墓,为了有个落脚的地方,文七妹的父亲文芝仪就将自己的女儿许给韶山毛家。文七妹13岁时同毛顺生订婚,18岁成亲。婚后一段时间,嫌毛家冷清,多住在娘家。先生下两个儿子,均夭亡,生下第三个儿子毛泽东后,格外疼爱,惟恐再夭折,就多方烧香拜佛,并开始吃“观音斋”。
唐家圫的后山,有个龙潭坳,坳内有清泉水流出,四季不竭。坳口处矗立一块大石头,高2.8丈,宽2丈,石上建有小庙,人称观音庙,远近闻名。毛泽东出生不久,外婆和母亲就把他抱到石观音庙叩拜神灵,并寄名为石头。因毛泽东排行第三,人家就叫他“石三”。文七妹又让毛泽东认七舅母为干娘,认为七舅母儿女多,意在托福,容易成活。
后来,文七妹又生了四子毛泽民(又名毛泽铭,字咏莲、润莲,1896年4月3日出生)、五子毛泽覃(又名毛泽琳,字咏菊、润菊,1905年9月25日出生)。文七妹还生了两个女儿,但都早殇,就收养了一个女儿毛泽建(乳名菊妹子,1905年10月出生,5岁时过继给毛顺生)。
文七妹是文盲,但自小勤奋、聪慧、性情温厚。她操持家务,抚养儿辈,养鸡喂猪,锄园种菜样样都干,她是家中最忙碌、最辛苦的人,事事都安排得有条有理。毛顺生家业发展的成功,在一定程度上,亦得益于这位贤内助。
毛泽东,有他父亲那样健壮的身体,但那圆圆的脸庞、宽宽的前额、和善而充满智慧的眼睛都像母亲。有一年的新春佳节,刚满4岁的毛泽东穿上一身新衣服,戴着一顶红色的棉风帽到外婆家去做客。村里有一位白胡子阿公,喜欢和小孩子逗乐。这天,他看见许多小孩在禾坪上玩耍,老阿公装着很严厉的样子,板着脸,翘起胡子,对这群小孩子说:‘‘你们为什么要在这里玩耍?不准乱跑,要不我就割你们的耳朵。”小朋友们吓跑了,只有毛泽东未动。老阿公奇怪了,忙问他:“你为什么不跑?割耳朵很疼的呀!”毛泽东反问道:“老阿公,你为什么要割我的耳朵呢?’,老阿公还是不笑:“我喜欢呀!”毛泽东学着妈妈的口气说:“一个人要讲道理。老阿公你有道理,我的耳朵就让你割,你要没有道理,我就要割掉你的胡子。”说着,他笑眯眯地望着老阿公,并且主动解开风帽的扣子,把耳朵露在外面。老阿公亲热地把这个逗人喜欢的孩子搂在怀里,连声称赞。
毛顺生成了一个富农后,就用大部分时间做生意。家中雇了一个长工,并让妻子和孩子都下地。毛泽东从6岁起就开始学习田间劳动:插秧时,他提着小畚箕送秧苗;中耕时,他学习拔掉田里的杂草;割禾时,他跟在后面拾稻穗。还有一件主要的劳动,就是放牛。
在韶山冲,留传着毛泽东童年时代的几则故事。
上屋场附近有十几个小伙伴,每人放一条牛,有时大家一贪玩,不是让牛跑到田里吃了禾苗和蔬菜,就是把牛拴起来让牛饿
随便看

 

霍普软件下载网电子书栏目提供海量电子书在线免费阅读及下载。

 

Copyright © 2002-2024 101bt.net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1/25 7:46:4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