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软件下载  游戏下载  翻译软件  电子书下载  电影下载  电视剧下载  教程攻略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图书:

 

书名 邬家大巷
分类 少儿童书-儿童文学-中国儿童文学
作者 伍剑
出版社 中国大百科全书出版社
下载
简介
作者简介
伍剑,中国作家协会会员、湖北省作家协会儿童委员会副主任、汉阳作家协会主席,在全国各类报刊上发表小说、童话科幻作品近六百万字,出版童书六十余本。主要作品有“男生吹吹系列”二十六本,“5班乐翻天”四本,《外婆》《斗狗场的雪狼》等。其作品曾入选《当代儿童文学名家名作导读》《当代儿童文学名家童话精选》等二十雨中选本,曾获得“星云奖”全球华语少儿科幻最佳原创图书奖、“大白鲸世界杯”原创幻想儿童文学奖、冰心儿童文学新作将、中国台湾“好书大家读”年度最佳少年儿童读物奖等。作品《外婆》为“十三五”国家重点出版图书,获桂冠童书奖,被列入原国家新闻出版总署向全国青少年推荐的百部好书、《中国读书报》季度好书,是多个地区学生的必读书之一。
后记
前不久,中国大百科全书出版社的刘国辉社长来武汉
,希望我能写一部具有地方特色的小说。我想了想,真不
知道写什么好。最近几年,由于各个地方的邀请,我几乎
走遍了全国各地。我发现,全国各地其实并没有多大的差
异,大概是我们国家交通便利和发达,整个国家已经融为
一体。
记得小时候,我的一位表哥在河南信阳,当时他在部
队,是一名军官。有一次,他从河南信阳开车到武汉,竟
然从早上八点钟,直开到下午两点多钟才到武汉。现在呢
?高铁只要四十分钟,就像孩子上一堂课的时间。好像当
年从汉阳到汉口的时间,也要几个小时。交通的快捷,所
有城市之间的距离也缩短了。距离缩短,人们的交往也就
简单了,风俗习惯相互影响,饮食习惯,还有居住习惯,
以及方言好像也变得差不多。又比如建筑物,我到内蒙古
去,到黑龙江的齐齐哈尔去,到大西北的陕西偏远的子长
县,到广东、广西,不管走到那儿,你都不会感到陌生,
因为当地的建筑物,还是人们说话,都和我们武汉真没有
多大的差别。
现在你走在武汉的大街上,能听到地地道道的武汉话
,是很难得的。就像到北京,想听到正宗的京片子很难;
到上海,想听到柔柔的吴语也很难。前不久到广州给孩子
们上课,在休息的时间,我问孩子们谁会说广州话,竟然
没有一个孩子能说。我问:“你们都不是广州人吗?”一
半人举手说是。于是,我又问:“广州人为什么不会说广
州话?”孩子告诉我,他们父母在家不说广东话,就是爷
爷、奶奶相互之间说一说,见到孩子也憋着说普通话的。
这让我想起我的家,也是如此。
我是地地道道的武汉人,西大街上长大的,祖祖辈辈
也生活在西大街上。昨天和一位小学同学聊天,谈到西大
街上的事情,他竟然也忘却了,回答我总是一句话:“好
像是,好像有。”比我小几岁的人,和他们聊,他们记得
的也是上世纪七八十年代的事情,那时候的西大街已经大
变样了,没有元妙观,没有了麻石板的街道,很多白墙黑
瓦飞檐的房子,也已经变成了红砖平顶的楼房,这些不能
代表武汉,不能代表汉阳。
最近一段时间,西大街上的一堵壁画墙成“网红”了
。作画者易小阳是我小时候一起学画的朋友。为什么他画
的壁画能网红?“湖北之声”及其它几家报纸采访我时,
我说,他画的是人们的留念,因为,西大街马上要拆迁了
,虽然他画的西大街,只是二十一世纪残留下来的西大街
(并不是二十世纪五六十年代的西大街),但给那些曾经
在西大街上行走过的人们极大的恋想。
想到这儿,于是,我想还原当年真正的西大街,便萌
生了写一部《邬家大巷》的书。我开始动笔写。平时我写
作极慢,每天只能写几百字,而且写完后,要反复地改,
但是在写这部作品,我一天竟然能写两三千字,写完之后
还不需要修改,竟然错别字也很少。
特别是妮娃外婆那段,我一天竟然写了一万字。这是
我外婆讲给我听的故事,是不是真事?不得而知。我外婆
去世很久了,没法去询问。还有父亲被抓到鲤鱼洲上的故
事,是母亲说的,她说的不是我父亲的事情,是母亲同事
的丈夫的事情。我年幼时,母亲带我到那位伯伯家去过,
也就是我写的《西大街》一书中启善的父亲——那位游击
队长的故事——关于牺牲的事情,又是我在西大街上听到
一位老人讲的另一个故事。“父亲”死的时候全身裹着白
布,则是对我真实父亲去世时的描写……许许多多故事叠
加起来,这么多年来让我感动得夜不能寐,也一直难以忘
却——西大街上的先辈们——我总想把这些写下来,今天
终于如愿了。
西大街上让人难以忘却的事情很多,每个历史阶段都
有。我只想做一名记录者,留给我们的后人。
谢谢刘国辉社长的邀约!让我打开记忆的大门。
2019年1月于武汉江欣苑
目录
第一章 西大街
第二章 三里坡
第三章 元妙观
第四章 邬家大巷
结尾
后记
精彩页
第一章 西大街
落了一点小雨,天灰蒙蒙的。已经是午饭时间,喧闹的大街一下变得静寂起来,热闹起来的是家家户户的灶台,大把大把的柴塞进炉膛,于是,屋顶上的烟囱便袅袅升起淡淡的烟雾,烟雾和着空气中的雾气散开,最后融成浓烟,渐渐弥漫开去,空气中便有了淡淡的饭香。
烟雾在升腾,在聚集,然后又随着风飘散开。
大街上的房屋开始朦咙起来,喙咙得似乎有些寂寞。
忽然大街的尽头传来“梆梆”的渔鼓声,还有竹片相互敲击的声响,那声音并不清脆,可在大街上的回响,荡漾得整条街上都能听得见。
渔鼓打得梆梆响啊
世人听我来唱一唱
沔阳风光无限好哦
稻子鱼虾满地跑
长江江水无情人
大水灌进……
每到夏季,每到这个时候,大街上就会出现三三两两,搀着妻子,拖儿带女,拍着竹片,敲打着渔鼓,挨家挨户唱着道情的人。
夏天,长江水会涨起来,汉水也会涨起来,夹在两江中间的沔阳,本来就已经是河渠纵横,江水一涨,这里便成了水乡泽国,鱼儿们也能闯进人居住的房子,自由地游着。它们不时会围着灶台团团转,陌生地盯着灶台上的一切,不时还用尾巴去拍,当尾巴碰着灶台时,又条件反射似的,“嗖”地离开。
鱼在人家里,人就在外面。
万亩良田成了水的世界,人不能像鱼生活在水里,他们敲着渔鼓唱着道情流浪,来到离家乡不远的武汉城里。
道情声,长长短短,时而高亢,时而低沉,起起伏伏地飘荡在大街上,如行云如流水般的让人忧伤,又如澎湃的波涛,拍打着人的心。听着听着,你便觉得那声声的道情,不是在歌唱,而宛如狂浪搅拌着人们心底的泥沙……
大街上的人们是善良的,他们会从自己仅有的半碗饭中拨出一点,倒在伸过来的碗里。
雨后,大概是空气潮湿的原因,墙角里出现一只蜗牛,一点点地向上爬,爬得很慢很慢,仿佛时间被钉在它的身体上。
可能是雨淋湿的,或者是闷热的汗打湿的,徐广泰杂货铺前站着一位青年人。他浑身湿漉漉的,一手抱着渔鼓,一手拿着竹片,嘴里唱着道情。他身后还跟着一个小女孩。女孩个儿不高,头上扎着两个冲天辫,一双大大的眼睛一眨一眨的,像一只探头探脑走出洞口的小兔,是那么的惶恐,好像随时都准备逃掉。女孩身上穿着蓝底碎花褂子,也是湿漉漉的,一只胳膊挎着竹篮,一只手紧紧的把青年人的衣角拽住,大概是因为拽的太紧,竟然把衣角拧出水来。那女孩是那么的怯生,让人怜悯。
青年人在我家的台阶上站定,敲响了怀中的渔鼓。渔鼓受潮了,响声是闷闷的。正躺在竹椅上闭着眼睛养神的父亲听见渔鼓声,便站起身,摇着一柄鹅毛做成的扇子,胸襟敞开,汗珠儿挂在胸脯上,顺着肚皮往下淌。
我们家在西大街是大户人家。父亲经营一家杂货铺,店铺的招牌“徐广泰”是前清的秀才写的,用一块厚实的大木板雕刻出凸起的字,上面还贴上金。父亲是个和善的人。他平日里整天穿着一件长衫,双手抱着一尊精巧的紫砂壶。他抱壶,并不是为了喝茶,也不是暖手,就是那么的抱着。现在天热,父亲还是穿着长衫,只是不太斯文地敞着胸襟。父亲见到敲着渔鼓站在门前的年轻人,他把敞着的衣襟拢了拢,放下手中的紫砂壶站起来,踱步到门前,弯下腰,说了声:“大热天,造孽。”便从裤兜里掏出两个铜钱放到青年人手上:“给孩子买个饼,喝杯水。”
铜钱落到青年人的手中碰撞得发出“叮咚”声,很清脆,女孩伸手想抓那铜钱,青年人却已经装进手上的布袋。
女孩舔着干枯的嘴唇望着头发长长的青年人,轻轻叫了一声:“叔叔”。P1-4
导语
儿童文学中的新红色题材小说。在延续《小英雄雨来》《小兵张嘎》等经典红色题材的基础上,刻画了战争年代的地下党及人民大众,为了反抗日本帝国主义的斗争,但同时,对战争本身进行了深刻的反思。
一段温暖又激励人的故事。虽然是在残酷的战争岁月中,但作者仍然为小读者们准备了一个热气腾腾的童年,有好吃的腊八粥、武昌鱼、子期肘子,春天里采桑叶养蚕宝宝,夏天麻石板上竹凉席间,小孩子们吃着百家饭,冬天仍然有快乐的密码游戏。战争岁月反而成为一个隐隐存在的背景,温情成为本书的底色。
语言优美,文字活泼,非常适合孩子们阅读。作者描述了冬日的雪花,夏日的黄昏,春天的早晨,哈着冷气的玻璃窗,上面贴着好玩有趣的窗花。这些文字,为童年,增添了童趣与温暖。
内容推荐
《邬家大巷》是由儿童文学作家伍剑最新创作的一部红色儿童长篇小说。故事的发生地在汉阳,讲述在抗日战争时期,日军的铁蹄踏入汉阳,原本宁静的城市,被战争的阴霾笼罩,国破家亡,汉阳城在日军的欺凌与暴行下苦苦挣扎。地下党员映江,在日军到来之前便已潜入汉阳城,随着战争的到来,秘密布点,联系和发动群众。徐广泰的老板,在映江及同样是地下党员的小姨子静文的影响下,从一名木然的旁观者,逐渐成长为一名革命的战士,炸碉堡,与土匪斗争,暗杀日本军官,直至牺牲。本书是一部儿童长篇小说,因而本书的小主人公,是徐广泰的小主人,徐山。作者从一名十岁左右儿童的视角出发,描述了在一个小孩子眼中,战争的残酷及家人的温情。更重要的是,地下党员映江叔叔和小姨静文对父亲潜移默化的影响之时,也在影响着徐山及周围的人。小说不仅止步于描写压抑黑暗的战争年代,更重要的是在讴歌善良及美好。徐山的母亲,徐广泰的老板娘,自觉抵制日货,不怕门可罗雀;徐山的邻居,妮娃外婆,从儿子儿媳被日军打死后,将仇恨深埋于心,最后与日本人同归于尽;而邬家大巷里的老老少少们,则自觉地抵抗日本人,冒着生命危险,街头演说聚会。这是一群再普通不过的小人物,但是他们却组成了抗日战争的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随便看

 

霍普软件下载网电子书栏目提供海量电子书在线免费阅读及下载。

 

Copyright © 2002-2024 101bt.net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2/22 12:12: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