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软件下载  游戏下载  翻译软件  电子书下载  电影下载  电视剧下载  教程攻略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图书:

 

书名 潮起潮落(民国海关秘辛)
分类 经济金融-经济-贸易
作者 杨智友
出版社 中国海关出版社
下载
简介
作者简介
杨智友,1968年生于江苏省南京市。厦门大学历史学硕士,中国第二历史档案馆副研究员,香港“大公网”“新浪网”专栏作者。主要研究方向为中华民国史、中国近代海关史。出版专著《海关密档:民国海关事件掠影》《穿越世纪的守望:宋美龄》《大事件:帝国海关风云》《海关机密档》,发表民国史研究学术论文、专业文章60余篇。
书评(媒体评论)
骇浪惊涛,坚船利炮。那些“像海怪似的从洋上
来的外国人”,催生出海关外籍税务司制度,将原本
独立自主的中国近代海关异化为一个“怪物”。明明
是清政府衙门,却被洋人掌控。它包罗万象,包办了
诸多与海关无关的业务;它呼风唤雨,深深卷入了清
政府的内政外交。
时代潮流,呼啸而至。从晚清政府削弱海关权力
,到孙中山与洋人较量;从地方军阀动摇海关根基,
到北洋政府与南京国民政府将海关权益逐步回收。海
关外籍税务司制度走向没落,直至在天安门广场开国
大典的礼炮声中风流云散。
打开海关密档,那些激荡在历史天空中的海关风
云,波润壮周;揭示海关“秘辛”,那些深藏于历史
褶皱里的细枝末节,温度依旧。
潮起潮落,云卷云舒。只有站在历史的时空背景
下,身临其境去理解前人,才可能对历史抱有温情和
敬意。易然退难,但智友兄的努力,我们都看得见。
北京大学历史系教授 王奇生
后记
春秋卫国有个著名的贤人伯玉,不断地反省自己,到
50岁时知道了自己以前49年中的错误,因此后世用“知非
”代称50岁。
仿佛不经意间,我也到了“知非”之年,回眸半世人
生,似乎没发现什么错误。比照上述典故,愚钝如吾者,
看来不仅离贤明遥不可及,若再不自省,离无知也相距不
远了。
33年前,我迈进厦门大学的校门,看着那些昕导瑟的
“外文系”“企管系”“计算机系”同学,包括我在内的
班里大多数同学陷入了集体自责,怎么就选择了这样一个
专业?“钱途”何在?岁月如刀,青丝染霜。回哞几十年
的风风雨雨,“85历史”的小伙伴们在越来越被“吓大”
的同时,也越来越有“洞见”。虽说仅有少数人从事与历
史相关的职业,但我们班微信群的群聊名称是“我看还是
历史好”。
确实挺好,尽管我还没有“矫情”到将历史视为信仰
,可就是靠着吃历史档案这碗饭,我也平平安安衣食无忧
地走过了半辈子。于是,我也不能免俗,像许多无聊文人
一样,试图将自己写过的一些文字固化,美其名日总结一
下阶段性成果。
记得在我奔五之年的某个春日,我接到了大学同学、
现任福建某海关关长孙建国的电话。我这位无论哪方面都
很了得的同学找我,那一定是好事要来。
原来,在孙关长参与某次海关系统人员会议的间隙,
时任中国海关出版社社长的王桦女士提到我曾在该社出版
的《大事件:帝国海关风云》一书,说读者反响很热烈。
话音刚落,孙关长便道:“这个作者就是我大学同班同学
!”说完,孙关长便给我打来电话,说王社长还要到南京
公干,介绍我认识一下。
2017年11月,我有幸参加了中国海关出版社在京召开
的“旧海关史料数字化应用研讨会”。作为嘉宾上台发言
时,我由衷赞赏了该社在海关史料数字化方面的深入开发
与产品创新;作为作者台下交流时,我和盘托出了我的再
版构思以及新的写作计划。更大的惊喜来了,王社长不仅
高度肯定了我的作品,而且提出了一个更为大胆的计划!
那就是将初版的《大事件:帝国海关风云》,以及我曾在
浙江大学出版社出版的《海关密档:民国海关事件掠影》
一起再版!在王社长的心目中,既然我的书深受读者喜爱
,那么将两本书合璧形成系列,一本晚清,一本民国,岂
不圆满?
正式签订出版合同后,当时王社长或通过微信,或打
来电话,多次以探讨的形式,对我的修订写作工作进行具
体而微的指导。有时候一个电话甚至长达几十分钟。这在
我过去与5家出版社打交道的经验中是从来没有过的。要知
道,王社长的社务和党务工作多么繁忙啊!但平心而论,
我对王社长的这种“越位”行为持欢迎态度,心悦诚服。
经过近十个月的孕育,我的又一对“孩子”即将面世
。较之初版,这次再版除变更书名、润色章节标题及文字
,对一些谬误进行订正外,还修正增补了不少内容,弥补
了初版的缺憾。《潮起潮落:帝国海关秘辛》初版涵盖了
19世纪50年代英法联军侵华,60年代太平天国运动、洋务
运动,70年代烟台议邮、包办世博会,直到90年代戊戌变
法、义和团运动等晚清时期的重大历史事件。可惜当时由
于交稿时间紧张和档案材料阙如关系,没能叙述海关参与
的19世纪80年代的任何事件。这次增加的“业余外交家”
一章,可谓下了大工夫,因为赫德插手中法战争的谈判,
时间跨度长,经过复杂,线索凌乱。简言之,整个谈判过
程是琐碎枯燥的,怎样给读者带来良好的阅读体验,对我
的文字驾驭和史料运用能力都是不小的考验。好在我也是
贾起余勇,向出版社和读者交上了一份自以为尚可的“答
卷”。不仅以海关缉私艇“飞虎”号事件破题,还前铺后
垫出更多发生于19世纪80年代的海关事件,如参与调解中
俄新疆争端、通过举办世博会宣扬海关成就、赫德拒绝驻
华公使任命,等等。如此,全书内容更加充实,形成完整
的逻辑链条,也尽可能地给予读者更多的历史信息。
对《潮起潮落:民国海关秘辛》一书的内容,我也做
了大量关键而有益的补充。这就不能不鸣谢3位女士,没有
她们的襄助,我就不可能根据新发掘的档案史料援笔成篇
。第一位是李红女士,她在百忙之中替我寻觅到30年前上
海档案馆出版的当事人回忆录:第二位是李宁女士,她在
春节假期间提供给我的数卷英国公共文献馆外交档案,仿
若迷雾中的灯塔,让我豁然开朗;第三位是杨潇同学,她
提供了实质性的帮助——快速而准确地翻译了若干海关英
文档。我们父女俩灯下阅档的画风看起来很美,却也难抵
我心中恫怅,假如我的英语有她那个水准,或许我会成为
真正的海关史专家。
还有3位先生也让我心怀感激。前两位分别是为本系列
图书赐序、推荐的复旦大学历史系吴景平教授和北京大学
历史系王奇生教授。第三位先生是上海海关学院的姚永超
教授。在我和责任编辑探讨书名时,我们觉得百年海关从
风生水起到逐渐式微,总的来说在晚清是一个起的过程、
在民国是一个落的过程。故我们将此系列图书的主书名定
为《潮起潮落》。未料却与剑桥大学
目录
引子 骑着炮管进来的“怪物
海关帝国
最盛之会
赫德之死
后继有人
第一章 孙中山死不瞑目的憾事
一封让人抓狂的电报
不名一文
起义未遂
伦敦蒙难
总税务司不敢相信他的眼睛
争拔关余
得而复失
差点就让炮弹飞
前事不忘
剑拔弩张
关键时刻怎么就疲软了呢?
南下调停
审时度势
是所至嘱
第二章 断崖式降级之后
赫德的死对头
平步青云
改弦更张
剪除羽翼
天一亮就跑路
分道扬镳
得之桑榆
瞧瞧老前辈的能量
老骥伏枥
布衣县长
这眼光简直了!
金星门港
挽回利权
不遗余力
一觉醒来世界变了
中山开港
走私狂潮
唐家兵变
第三章 北洋政府大快人心的壮举
这个位子非他莫属
少年得志
指路明灯
崭露头角
两把空荡荡的座椅
海关问题
还我青岛
导火索
中秋危机
“二五附税
生死抉择
该出手时就出手
进退两难
就地免职
下课余波
第四章 中国只是在主张她的权利
哈佛学生考前必做的一件事
生逢乱世
远渡重洋
海外求学
初露头角
不辱使命
山东问题
海事司长
恭敬不如从命
老友重逢
却之不恭
正本清源
权宜之计
关税自主
以夷制夷
缉私风暴
中外会讯
天罗地网
灭顶之灾
第五章 太岁头上也要动土
乱世老狐狸
勇闯海关
一代枭雄
轻取京津
逐鹿中原
兔死狗烹
觊觎津关
和平接管
王牌顾问
兵分两路
志在必得
图穷匕见
走马上任
釜底抽薪
津海关血案
天降大任
兵败下野
来去匆匆
第六章 他是怎样走上人生巅峰的
为自己打开通顶之门
生逢其时
不平则鸣
改善关制
战火在心中燃烧
民族大义
护关运动
虎口脱险
身陷囹圄
逃出生天
布关边土
潮起潮落
海关弊案
识时务者
征引文献
后记
精彩页
海关帝国
鸦片战争一声炮响,催生出外籍税务司制度。这种骑着大炮炮管进来的制度,将原本独立自主的中国近代海关异化为一个“怪物”!明明是清政府的行政机关,却处于金发碧眼的洋人管理之下。这具体形硕大、盘根错节,被称作“洋关”的“怪物”就好比海底深处的大章鱼,张牙舞爪,触角伸得很长。它的业务管理包罗万象,已远远超过其主业——征收关税,诸如航政、港务、内债、外债、邮政、同文馆,均被一网打尽。它呼风唤雨,深深地卷入清政府的内政外交,甚至连中国参加海外博览会,也被它一手包办,时人称之为“赫德之赛会”①。
这一切,当然要归功于“我们的赫德”。在某种程度上,他就是中国近代海关的代名词。这个中国近代海关史上举足轻重的人物受命担任总税务司时,年仅28岁,从此开始了他把持中国近代海关长达近半个世纪的“赫德时代。”
在这漫长的岁月里,相对于大清王朝的日薄西山,赫德掌控下的海关帝国大厦却一天天成长。在他卸任之前,羽翼之丰满,臻于极致。
“帝国”的总部是设在北京的总税务司署,堪称清政府里唯一没有贪污腐败的机构。它有一整套脱胎于英国文官制度的管理体系,形成了以英人为主、洋员控制的海关网络,拥有5500名雇员,管辖着46个海关、50处常关,182座灯塔,798座望楼,2800处大小邮商,每年为清政府提供白花花的3000多万两银子!占清政府财政收入的1/3强。
在这个“帝国”供职的洋人来自全世界20多个国家和地区,“除了非洲的黑人和美洲的印第安红人外,几乎哪一国人都有”,宛如一个小“联合国”,因此“国际官厅”成为它的绰号。
这就是赫德的帝国,在这里,他是说一不二的王。他曾经不徇私情,拒绝给广州的牧师朋友之子安排职位。如今,他把他在中国打下的“江山”交给了妻弟裴式楷(Robert Edward Bredon)。
这是一个在清政府获得最高地位和最大名气的外国人。然而,正如一千个人眼里有一千个哈姆雷特,有人抨击他控制中国近代海关,是不平等条约关系的实践者;有人赞美他以客卿的身份促进了中国的近代化,是清王朝改革开放的总设计师;也有人揶揄说,否认罗伯特·赫德先生是一个天使,就是亵渎神明。①
赫德的火车渐行渐远,将一切褒贬抛诸脑后。他可不像那个多愁善感的丹麦忧郁王子,这个嗅觉灵敏、行事决断的“国王”很清楚,“赫德时代”随着自己的离去,画上了休止符。
临行前,病榻上的赫德写下了这样一首意味深长的小诗:
你嬉戏已足,
你吃饱喝足,
该是你离去的时候了!
这不是总税务司的原创,而是古罗马诗人贺拉斯创作的讽刺诗,这首原供罗马精英们用于晚会消遣的小诗,寄托了赫德无限凄怆的感触。
其实,四年前他就敏感地意识到,该打道回府了!
那一年,在史称“清末新政”的改革浪潮中,海关的处境已变得十分微妙。它的顶头上司总理各国事务衙门(简称总理衙门)早已改为外务部,海关行政体制面临一系列不可预知的变化,西方列强再按照旧有模式奴役中国的前景变得渺茫。
所谓撤衙改部,并非清政府的主动行为。由于甲午战争的惨败,洋务运动宣告彻底失败,总理衙门的地位也一落干丈。列强认为总理衙门机构臃肿,已不能有效地处理突发外交事件,因此在签订《辛丑条约》时规定将总理衙门改为外务部,“班列六部之前”,专门办理与列强的外交。同时,按照列强的要求,清政府陆续增设了商务部、学部、实业部、铁路局、陆军部、海军部等机构来行使原总理衙门的部分职权,从而使各机构更加专业化。外务部也成为名副其实的专业外交机构,这和近代国际惯例已完全一致。如此一来,外务部下属的海关总税务司署,似乎也不能再像过去那样任性,不务正业了。
而此时已近古稀之年的赫德已到达权力的顶峰,清政府的最高统治者慈禧太后多次召见他,并封以“头品顶戴”“太子少保”等头衔,但赫德从无上恩宠的背后似乎嗅到某种危机,他“需要有蛇那样的机智,鸽子那样的温驯”,才能化险为夷。
但该来的终究还是来了。1904年,美国圣路易斯世界博览会仿佛一剂清醒剂,让他彻底认识到,中国的涉外事务已经不需要他所领导的海关!或许,中国政府也不需要他这个洋客卿来出谋划策了。
在这次世博会上,中国人第一次自行组团前往。时评日此乃“中国政府正式登上世博会舞台的开端”,而海关洋员完全沦为了配角!
有一个不受清政府待见的人物,同时也是本书第一章的主角,出现在了会场。他就是——孙中山。P3-5
导语
《潮起潮落(民国海关秘辛)》则以孙中山、唐绍仪、顾维钧、阎锡山、张福运、丁贵堂这六位民国风云人物参与的海关事件为切入点,不仅深入考察了民国时期地方政权与外籍税务司控制下的海关之间的互动关系,还深刻揭示了国民党内部的矛盾斗争以及外籍税务司海关制度的分裂危机,全景展现了收回海关主权的艰难历程。作者独具慧眼,通过大大小小的海关事件,将读者带入彼时的历史情境,使其感受民国时期从共和肇建到军阀割据,从北伐洪流到抗战军兴,直至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这段时期内一幕幕波澜壮阔的历史大事件。作者除凭借“引子”部分对晚清到民国的海关历史进行串联外,还对唐绍仪这个“两朝元老”进行了着力刻画.从而使该系列图书的内容衔接更为自然。
序言
历史写作不仅仅是对历史的书写,更是对历史的思考
乃至阐释。遍观当下图书,当“史学书籍”变得越来越有
“史”无“学”时.如何站在新的高度来译解或诠释历史
,成为一个新的命题。由中国海关出版社有限公司推出的
《潮起潮落:帝国海关秘辛》《潮起潮落:民国海关秘辛
》即将付梓,确实带给我们不一样的惊喜。
中国近代海关为外籍税务司所掌控,实乃近代西方与
中国关系的缩影,其管理范围非常广泛,业务相当庞杂,
渗透到各个领域,在中国近代史上占有独特的重要地位;
海关经办的业务和活动.涉及近代中国财政史、对外贸易
史、港务史、洋务史、外交史等多门学科。因此,海关史
研究既是探究中国现代性全球起源的一扇窗口,亦是管窥
中国近代史堂奥的一面镜子。尽管中国近代海关史的研究
已有时日.取得了累累硕果,但海关历史文化的探究是一
项综合性工作,不仅需要学术争鸣,多出成果,还应该不
遗余力地进行专门史的普及工作,将严肃的学术以更大众
化的方式呈现于社会。因为.要让更多的人了解历史、喜
欢历史,就必须使用他们更易接受的方式。从某种意义而
言,这种工作或许更为重要。再精美的镜子,如果在小众
的象牙塔里搁久了,也有生锈之虞。
杨智友先生的《潮起潮落》系列图书,就其篇幅而言
,确实不能算鸿篇巨制,但就是这两本他自谦为“普及读
本”的“小册子”,却称得上是“严谨而又不失汉语之美
”的佳作。该系列图书对中国近代海关制度的形成与运作
,对海关所参与重大事件的历史背景、具体进程进行了翔
实的梳理,不仅深入考察了晚清到近代以来中央政府及地
方政权与海关之间的互动关系,还深刻揭示了海关外籍税
务司制度的分裂危机,探讨了中国在收回海关权益方面所
作出的努力。而且,该系列图书结构考究,通过大大小小
的海关事件,巧妙地串联勾勒出晚清到民国时期整个海关
历史,并透过海关视野,提供了一个观察那个时代的视角
,呈现出独特的晚清与民国历史镜像。
书名中的“海关秘辛”,绝非时下诸多书刊封面上夺
人眼球的“噱头”。而是“名副其实”。全书有关中国近
代海关变迁的史事构建,均以海关自身历史档案和海内外
相关机构藏档为基础。正如我们所知.厦门大学1985年即
成立了中国海关史研究中心,成为海关史研究的重镇:中
国第二历史档案馆是收藏中国近代海关档案最多且全的中
央级国家档案馆。作者既是厦门大学中国海关史专业毕业
的硕士生,又在第二历史档案馆坐了不止十年的“冷板凳
”,功底扎实,笔耕不辍。其学历专长与工作环境密切结
合,加上自身的刻苦,厚积薄发,自是水到渠成。尤其是
近年来作者明显发力,除出版多部专著外,尚有大量作品
见诸文史刊物、新媒体专栏。
作为杨智友先生多年来史海遨游、档房寻宝的结晶,
该系列图书的另一特色也值得与大家分享。我们不难看出
,作者捻字成文,娓娓道来,通过新史料、新方法的运用
,对重点海关事件与人物作了更深入细致的探讨,其评价
进一步趋向客观,深化拓展了这一领域的研究。如对于那
些曾在中国这片土地上叱咤风云的洋客卿,无论是闻名遐
迩的赫德、戈登,还是一般读者比较陌生的李泰国、丁韪
良,均提供了出版物中甚少述及的“秘辛”;而对于奕訢
、李鸿章、孙中山、唐绍仪、顾维钧、阎锡山这些风云人
物与海关的交集,也有颇多新的发现;至于张福运和丁贵
堂这两位对中国近代海关贡献良多的人物,作者也尽其所
能,填补了学界有关其著述的空白。
虽然相较于盘根错节、包罗万象的中国近代海关变迁
进程而言,书中提及的各桩海关事件确实只能是掠影,但
在流畅而生动的文笔之下,体现出的不仅是作者阐释宏大
历史题材中钩沉稽古、串珠连玑的功力,更是时刻不忘与
读者分享中国历史文化深厚底蕴的情怀。
是为序。
内容推荐
民国以降,海关外籍税务司制度依然尾大不掉。中国的国门不是由中国人看守,而是由外国人把持。西方列强借清王朝土崩瓦解的乱局,攫夺了海关税款收支权,此后整个民国年间,海关外籍税务司制度渗透到民国社会的方方面面。直至进入20世纪初,反对海关外籍税务司制度的力量勃兴,为收回海关主权,国人与洋人进行过这样或那样的较量。本书通过对北洋政府及南京国民政府时期发生的重大海关事件的翔实梳理和全面考察,及对六位民国风云人物深入细致的探讨与剖析,深刻揭示出海关外籍税务司制度如何式微,在全景展现收回海关主权艰难历程的同时,为读者勾勒出民国海关历史的发展概貌,折射海关视野里风云变幻的历史镜像。
随便看

 

霍普软件下载网电子书栏目提供海量电子书在线免费阅读及下载。

 

Copyright © 2002-2024 101bt.net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2/22 18:52:5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