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软件下载  游戏下载  翻译软件  电子书下载  电影下载  电视剧下载  教程攻略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图书:

 

书名 李贽/新编历史小丛书
分类 人文社科-哲学宗教-中国哲学
作者 邱汉生
出版社 北京人民出版社
下载
简介
目录
一、先从泰州学派说起
二、李贽战斗的一生
(一)幼年就很倔强,不盲从不迷信
(二)冷官、贫困、追求真理
(三)三年清知府,一声归去来
(四)二十多年官场生活,处处同上司抵触
(五)揭穿假道学耿定向的画皮
(六)隐居著述
(七)《焚书》和《藏书》的出版
(八)迫害迫害复迫害,战斗战斗再战斗
三、李贽的反道学思想
(一)反对封建等级和封建束缚的进步思想
(二)挖掉道学家的根,贬低孔子和“四书”“五经
四、结语
精彩页
李贽是明朝末年的杰出思想家。他的一生的战斗功绩,就在反对封建统治阶级的道学思想,反对吃人的封建礼教。他战斗了一生,最后以七十六岁的高龄,在统治阶级的迫害下献出了自己的生命。
一、先从泰州学派说起
原来从宋朝以后,我国的学术思想界出现了一种理学,又叫道学。讲理学的人,叫理学家,又叫道学家。道学家提倡封建道德,讲究什么“仁义道德”“礼义廉耻”“忠孝节义”等等。他们认为这些封建道德,是人们天生就具备的,是“天理良心”。他们称之为“道”。这种封建道德既是天生具备的,那就该加以发扬,使人人遵守,人人身体力行。其实,这种封建道德,都是统治阶级为了自己的利益才加以提倡的,要人民遵守,不许人民按照自己的意志行动,好像用许多绳索捆住了人民的手脚一样,以便永远维持他们的反动统治。例如“忠”,就是要人民忠于一姓一君,为皇帝效劳,承认皇帝老子是神圣不可侵犯的,“君要臣死,不得不死”。谁反对皇帝,谁就是“乱臣贼子,人人得而诛之”。这样,就把农民起义否定了,因为农民起义要反对皇帝。例如“节”,要求女子为丈夫守节。青年的妇女死了丈夫,甚至还没结婚的女子死了未婚夫,都要终身守节不嫁。有些道学家还强迫青年女子跟着丈夫一起死,逼迫她们投井、上吊、服毒。他们说,这样才死得好,死得光荣。他们还胡说什么“饿死事小,失节事大”等骗人的鬼话。很明显,这种封建道德只是维护封建统治阶级的特权,对人民很不利。我们现在还可以看到,有些地方保留着石造的节孝牌坊。这种节孝牌坊,就是皇帝和大臣们,用以表扬孝子和守节的妇女的。
道学家穿着长袍,戴着方巾,规行矩步,一副“道貌岸然”的样子,好像封建道德全担在他们的肩头。他们开口“仁义道德”,闭口“天理良心”,自命为圣贤的好学生,其实,很多人是假装的。因此,人们也讥笑这种道学家为“假道学”。宋朝以后,特别是明朝,道学家是非常多的。道学家越多,人民的灾难也就越重。
宋朝最有名的道学家是程颐和朱熹。程颐、朱熹把《论语》《孟子》《大学》《中庸》列为“四书”。朱熹还给“四书”做了注解,叫作《四书集注》。程颐、朱熹和他们的门徒,注解了孔子修订的经典,如《诗经》《尚书》《春秋》《易经》等。元朝以后,统治者把道学家注解的“四书”“五经”,规定为青年的必读课本。从都城的国学到乡村的社学,以至私家的家塾,学生们都要诵读这种书本。例如“四书”,要求把本文和主要的注解都能背熟。在“四书”“五经”的注解里,道学家宣传为封建统治服务的思想道德,这种思想道德,也就是上文所说的“理学”。道学家打着孔子的招牌,宣传“吃人”的封建思想、封建道德,忠实地为封建统治服务。皇帝规定,在科举考试的时候,应考的人写的八股文,只许根据道学家的思想做文章,不许发表自己的意见。这样一来,道学家的思想就成为宋朝以后封建社会的支配思想,帮助皇帝和封建地主加强统治。
明朝末年,在道学家乌烟瘴气的思想统治下面,兴起了反道学的“泰州学派”。泰州学派是一个有光辉历史的学派,他们激烈地反对道学和道学家,批判封建礼教,揭穿道学家的假面具,为劳动人民的利益辩护。泰州学派在劳动人民中间传布,信奉的人有农民、陶匠、樵夫、盐丁、小商贩等。
P1-6
导语
本书包括四个部分,介绍作为思想家和不屈斗士的李贽。
书中择取了趣味性、故事性强的史料,文字尽量生动流畅。凡古文的原始史料,都改写为浅显易懂的语体文,书中引用李贽的两首诗,也翻译成新体诗歌,以学术性与通俗性相结合,不仅中小学生喜欢阅读,也得到学界和其他层面读者的欢迎与好评。
序言
导言
邱居里
《李贽》是“中国历史小丛书”中的一册,作者邱汉
生,是我的父亲。现在北京人民出版社计划重新出版这套
小丛书,承编辑美意,希望我为《李贽》写一篇导言。当
年小丛书刊行时,我正上小学,是一个刚刚受其启蒙的小
读者,后来从事古籍整理,与中国思想史无甚关联,亦无
机会再重温这套小丛书。是以凭我的学力和识见,实不足
以承担这个任务。幸而父亲留下了大量的日记。记载了他
参加小丛书编委会工作和写作《李贽》的情况。今据日记
,略作说明。
1958年秋,著名历史学家、北京市副市长吴晗倡议,
为中小学生编一套通俗读物“中国历史小丛书”,其宗旨
是希望“使人人懂得点自己和别的国家的历史,掌握社会
发展规律,认识自己的前途,并通过对历史的学习,更加
热爱自己的祖国,热爱人民,信心百倍地投身到社会主义
事业的建设洪流中去”。
小丛书自然以吴晗为主编,编委会的筹备一出其手。
据父亲日记记载,编委会最初不过十几个人,以后逐渐扩
大,达到三十多人。编委多是著名学者,如科学院民族研
究所副所长翁独健,历史所副所长尹达,近代史所研究员
刘桂五、邵循正、丁名楠,文学所研究员何家槐,南开大
学副校长郑天挺,北京大学教授侯仁之、任继愈、周一良
、汪筏,北京师范大学教授白寿彝、何兹全,中国人民大
学教授何干之、戴逸,北京师范学院历史系主任滕净东,
江苏师范学院历史系主任柴德赓,北京教师进修学院副院
长胡朝芝,中国美术家协会潘絮兹等。北京人民教育出版
社陈乐素、邱汉生,也以历史教科书编者的身份加入编委
会。编委会核心为吴晗、中华书局经理金灿然、教师进修
学院副院长陈哲文三人。具体工作由教师进修学院张习孔
负责。中华书局则设立了专门编辑组。1963年6月,考虑到
编委会太大,组织会议不易,于是成立常委会,由吴晗、
金灿然、陈哲文、翁独健、丁名楠、周一良、何兹全、戴
逸、胡朝芝、邱汉生等十人组成,负责处理各种事务性工
作。
……
但是,作为普及历史知识的通俗读物,“中国历史小
丛书”以其广泛的选题、丰富的内容、通俗晓畅的语言、
生动活泼的笔调,对于拓展中小学生视野、增进学习兴趣
、激发热爱祖国和人民的情怀,做过不可磨灭的贡献,而
且至今仍不失其积极的社会功效。小丛书的作者不乏学养
深厚的学者,以学术性与通俗性相结合,不仅中小学生喜
欢阅读,也得到学界和其他层面读者的欢迎与好评。改革
开放以来,“中国历史小丛书”多次再版重印,足以证明
这套优秀历史普及读物的意义-9价值。
2016年10月
内容推荐
从泰州学派的思想背景开始,介绍了明末思想家李贽的思想背景,然后系统介绍了李贽从幼年到晚年的生平事迹,生动形象地介绍了李贽同封建统治者战斗的一生及其著作。介绍了李贽的反道学思想,揭示了李贽思想的进步性。
随便看

 

霍普软件下载网电子书栏目提供海量电子书在线免费阅读及下载。

 

Copyright © 2002-2024 101bt.net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2/23 9:21:3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