总序
前言
第一章 导论
一、近代中国社会保险产生的背景
二、社会保险的相关概念界定
三、研究的意义和重点
四、研究的主要内容
五、致谢
第二章 近代早期企业设立的职工储蓄
第一节 英美烟对美国企业年金的模仿
一、近代美国的企业年金
二、英美烟的模仿创新——职工储蓄
第二节 英美烟工人储蓄的史料分析
一、英美烟设立工人储蓄的动机
二、英关烟工人储蓄的运转机制
三、英美烟工人储蓄计划的社会认可
四、英关烟工人储蓄计划的收益
五、英美烟工人储蓄计划的实证验证
六、英关烟职工储蓄基金的投资
第三节 其他的外资机构储蓄计划
一、奉天抚顺煤矿公司的职工储蓄
二、中华邮政的职工储蓄
三、旧海关的职工储蓄
第四节 民族企业设立的职工储蓄
一、南洋兄弟烟草公司的职工储蓄
二、银行业中的职工储蓄
三、久大精盐的职工储蓄
四、上海商务印书馆的职工储蓄
五、其他企业的职工储蓄
附录
附录一:英美烟中国雇员储金规章
附录二:英美烟公司高级雇员职员储蓄金
附录三:英美烟公司《储金管理公司》组织章程
附录四:奉天抚顺煤矿公司工人抚恤办法
附录五:中华邮政针对低级职工资助金各规条
附录六:中华邮政针对高级职员的保证及防后金规则
附录七:海关人员强制退职暨养老金及强制储蓄办法
附录八:中国银行行员储蓄金条例
附录九:金城银行行员储蓄金规则
附录十:盐业银行行员储蓄规程
附录十一:大陆银行行员储金章程
附录十二:上海商业银行行员特别储蓄金办法
附录十三:上海商务印书馆同人储蓄章程
第三章 企业强制为主的职工储蓄的保障动机
第一节 资金融通和保障管理
一、资金融通假设的提出
二、保障管理假设的提出
第二节 检验方法和样本史料统计
一、如何检验资金融通和保障管理
二、强制储蓄为主的企业样本统计
第三节 基于史料的实证检验
一、银行贷款利率和个别企业融资利率
二、有厂方赠送计划的检验
三、无厂方赠送计划的检验
第四节 对保障管理的史料补充
一、有厂方赠送的储蓄计划——直接控制
二、无厂方赠送的储蓄计划——行为引导
第四章 南京政府强制的职工储蓄制度
第一节 职工储蓄为“保障”进行的困难
一、职工储蓄为“保障”的特征
二、要“储蓄”不要“保障
三、“保障”艰难的博弈分析
第二节 政府干预职工储蓄的动力
一、职工储蓄的外部性
二、考虑外部性的职工储蓄均衡的博弈分析
第三节 工人储蓄的立法
一、“造成资本”与“减少劳资纠纷”的立法动机
二、《工人储蓄暂行办法》重在强制储蓄
第四节 政府规范、免税与督促的职责
一、规范工人储蓄的管理体制
二、规范工人储蓄的治理模式
三、免所得税
四、督促工人储蓄
五、工人储蓄的完善
第五节 强制储蓄的社会保险网推论
一、强制储蓄为主的储蓄计划初步统计
二、自我积累型社会保险网推论
附录
附录一:江苏农工局厅《工厂附设工人储蓄部暂行办法》
附录二:工人储蓄暂行办法
附录三:工人储蓄暂行规程
第五章 强制储蓄的覆盖范围
第一节 强制储蓄的广为施行
一、各地企业的强制储蓄状况
二、其他行业的强制储蓄状况
第二节 强制储蓄覆盖面的数据统计
一、全国强制储蓄的抽样调查
二、全国强制储蓄的数量统计
三、全国强制储蓄的比例统计
附录
附录一:上海市工人储蓄暂行规程细则
附录二:康元制罐厂的储蓄办法
附录三:新亚药厂同人储蓄赠恤章程
附录四:天原电化工厂工人退职储金简章
附录五:五洲药厂职工储蓄简章及修正
附录六:华商上海水泥股份有限公司华龙厂工友储蓄办法
附录七:永利化学工业公司塘沽碱厂职工强迫储蓄章程
附录八:北平市立第一工厂职工储蓄办法
附录九:北京电车职工储蓄简章
附录十:交通银行行员储金规则
附录十一:金城银行行员储蓄金章程
附录十二:中央银行行员储金规则
附录十三:上海商业储蓄银行行员特别储蓄会
附录十四:邮政养老抚恤金支给章程
附录十五:浙江省政府建设厅所属营业机关奖励员工储蓄暂行办法
附录十六:江苏省建设厅长途电话省交换所奖励工匠储蓄办法
附录十七:中央造币厂员工警役储蓄章程
附录十八:军人储蓄章程
附录十九:交通部职员储蓄暂行办法草案
附录二十:上海市工务局职员团体人寿储金规则
附录二十一:杭州市政府公安局试办警察官吏储金简章
附录二十二:南京市政府工作人员储蓄简章
附录二十三:修正广西省公务人员储蓄章程
附录二十四:厦门特种公安局保安警察队长警储存邮政储金办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