梁启超(1873-1929),字卓如,号任公,别号饮冰室主人。广东新会人。1890年起师从康有为。1895年在北京与康有为发动“公车上书”,参加强学会,旋为上海《时务报》主笔。1897年任长沙时务学堂总教习。1898年参加“百日维新”,同年变法失败,逃亡日本,先后创办《清议报》和《新民丛报》。1913年归国,加入共和党,不久又组织进步党,并任北洋政府司法总长。晚年在清华大学讲学。
一生著述宏富,涵盖政治、经济、哲学、法学、历史、新闻、语言、宗教等领域。其著作编为《饮冰室合集》。
网站首页 软件下载 游戏下载 翻译软件 电子书下载 电影下载 电视剧下载 教程攻略
书名 | 梁启超讲王安石其人(精)/大师讲堂学术经典 |
分类 | 文学艺术-传记-传记 |
作者 | 梁启超 |
出版社 | 河海大学出版社 |
下载 | ![]() |
简介 | 作者简介 梁启超(1873-1929),字卓如,号任公,别号饮冰室主人。广东新会人。1890年起师从康有为。1895年在北京与康有为发动“公车上书”,参加强学会,旋为上海《时务报》主笔。1897年任长沙时务学堂总教习。1898年参加“百日维新”,同年变法失败,逃亡日本,先后创办《清议报》和《新民丛报》。1913年归国,加入共和党,不久又组织进步党,并任北洋政府司法总长。晚年在清华大学讲学。 一生著述宏富,涵盖政治、经济、哲学、法学、历史、新闻、语言、宗教等领域。其著作编为《饮冰室合集》。 目录 第一章 叙论 第二章 荆公之时代(上) 第三章 荆公之时代(下) 第四章 荆公之略传 第五章 执政前之荆公(上) 第六章 执政前之荆公(中) 第七章 执政前之荆公(下) 第八章 荆公与神宗 第九章 荆公之政术(一)总论 第十章 荆公之政术(二)民政及财政 第十一章 荆公之政术(三)军政 第十二章 荆公之政术(四)教育及选举 第十三章 荆公之武功 第十四章 罢政后之荆公 第十五章 新政之成绩 第十六章 新政之阻挠及破坏(上) 第十七章 新政之阻挠及破坏(下) 第十八章 荆公之用人及交友 第十九章 荆公之家庭 第二十章 荆公之学术 第二十一章 荆公之文学(上) 第二十二章 荆公之文学(下)诗词 精彩页 第一章 叙论 国史氏曰:甚矣,知人论世之不易易也。以余所见宋太傅荆国王文公安石,其德量汪然若千顷之陂,其气节岳然若万仞之壁,其学术集九流之粹,其文章起八代之衰,其所设施之事功,适应于时代之要求而救其弊,其良法美意,往往传诸今日莫之能废,其见废者,又大率皆有合于政治之原理,至今东西诸国行之而有效者也。呜呼!皋夔伊周,遐哉邈乎,其详不可得闻,若乃于三代下求完人,惟公庶足以当之矣。悠悠千禩,间生伟人,此国史之光,而国民所当买丝以绣,铸金以祀也。距公之后,垂千年矣,此千年中,国民之视公何如?吾每读《宋史》,未尝不废书而恸也。 以不世出之杰,而蒙天下之诟,易世而未之湔者,在泰西则有克林威尔,而在吾国则荆公。泰西乡原之史家,其论克林威尔也,曰乱臣,曰贼子,曰奸险,曰凶残,曰迷信,曰发狂,曰专制者,曰伪善者,万喙同声、牢不可破者殆百年,顾及今而是非大白矣。英国国会先哲画像数百通,其裒然首座者,则克林威尔也。而我国民之于荆公则何如?吠影吠声以丑诋之,举无以异于元佑、绍兴之时。其有誉之者,不过赏其文辞;稍进者,亦不过嘉其勇于任事,而于其事业之宏远而伟大,莫或及见。而其高尚之人格,则益如良璞之埋于深矿,永劫莫发其光晶也。呜呼!吾每读《宋史》,未尝不废书而恸也。 曾文正谓宋儒宽于责小人而严于责君子。呜呼!岂惟宋儒,盖此毒深中于社会,迄今而日加甚焉。孟子恶求全之毁。求全云者,于善之中必求其不善者云尔。然且恶之,从未有尽没其善而虚构无何有之恶以相诬蔑者。其有之,则自宋儒之诋荆公始也。夫中国人民,以保守为天性,遵无动为大之教,其于荆公之赫然设施,相率惊骇而沮之,良不足为怪。顾政见自政见,而人格自人格也,独奈何以政见之不合,党同伐异,莫能相胜,乃架虚辞以蔑人私德,此村妪相谇之穷技,而不意其出于贤士大夫也。遂养成千年来不黑不白不痛不痒之世界,使光明俊伟之人,无以自存于社会,而举世以学乡原相劝勉。呜呼!吾每读《宋史》,未尝不废书而长恸也。吾今欲为荆公作传,而有最窘余者一事焉,曰:《宋史》之不足信是也。《宋史》之不足信,非吾一人私言,有先我言之者数君子焉。数君子者,其于荆公可谓空谷之足音,而其言宜若可以取信于天下,又孟子所谓污不至阿其所好者也。今首录之以志窃比之诚。陆象山先生(九渊)《荆国王文公祠堂记》曰: (前略)昭陵之日,使还献书,指陈时事,剖悉弊端,枝叶扶疏,往往切当。公畴昔之学问,熙宁之事业,举不遁乎使还之书。而排公者,或谓容悦,或谓迎合,或谓变其所守,或谓乖其所学,是尚得为知公者乎?英迈特往,不屑于流俗声色利达之习,介然无毫毛得以入于其心,洁白之操,寒于冰霜,公之质也。扫俗学之凡陋,振弊法之因循,道术必为孔孟,勋绩必为伊周,公之志也。不期人之知,而声光烨奕,一时巨公名贤,为之左次,公之得此,岂偶然哉?用逢其时,君不世出,学焉而后臣之,无愧成汤高宗,公之得君,可谓专矣。新法之议,举朝哗,行之未几,天下恟恟,公方秉执《周礼》,精白言之,自信所学,确乎不疑。君子力争,继之以去,小人投机,密赞其决。忠朴屏伏,佥狡得志,曾不为悟,公之蔽也。熙宁排公者,大抵极诋訾之言,而不折之以至理,平者未一二,而激者居八九,上不足以取信于裕陵,下不足以解公之蔽,反以固其意成其事,新法之罪,诸君子固分之矣。元祐大臣,一切更张,岂所谓无偏无党者哉?所贵乎玉者,瑕瑜不相掩也。古之信史,直书其事,是非善恶,靡不毕见,劝惩鉴戒,后世所赖,抑扬损益,以附己好恶,用失情实,小人得以藉口而激怒,岂所望于君子哉?(中略)近世学者,雷同一律,发言盈廷,又岂善学前辈者哉?公世居临川,罢政徙于金陵,宣和间故庐邱墟,乡人属县,立祠其上,绍兴初常加葺焉。逮今余四十年,隳圮已甚,过者咨叹。今怪力之祠,绵绵不绝,而公以盖世之英、绝俗之操,山川炳灵,殆不世有,其庙貌不严。邦人无所致敬,无乃议论之不公,人心之畏疑,使至是耶。(后略) 颜习斋先生(元)《宋史评》曰: 荆公廉洁高尚,浩然有古人正己以正天下之意;及既出也,慨然欲尧舜三代其君。所行法如农田、保甲、保马、雇役、方田、水利、更戍、置弓箭手于两河,皆属良法,后多踵行,即当时至元祐间,范纯仁、李清臣、彭汝砺等,亦讼其法以为不可尽变。惟青苗均输市易,行之不善,易滋弊窦。然人亦曾考当日之时势乎?太宗北征中流矢,二岁创发而卒,神宗言之,惓焉流涕。夏本宋叛臣而称帝,此皆臣子所不可与共戴天者也,宋岁输辽、夏、金一百二十五万五千两,其他庆吊聘问赂遗近幸又倍,宋何以为国?求其容我为君,宋何以为名?又臣子所不可一日安者也。而宋欲举兵则兵不足,欲足兵饷又不足,荆公为此,岂得已哉?譬之仇雠,戕吾父兄,吾急与之讼,遂至数责家赀,而岂得已哉?宋人苟安已久,闻北风而战栗,于是墙堵而进,与荆公为难,极诟之曰奸曰邪,并不与之 导语 民国时期风云变幻,学人辈出,学术名作纷纷涌现。 此次结集百册经典出版,欲为复兴中华文化、助力全民阅读贡献力量。 梁启超(1873—1929),广东新会人,清末著名学者。本书对王安石生平的政治思想、文学成就等进行了详细的解读,以窥伟大的时代造就出的伟大历史人物。 序言 《大师讲堂》系列丛书 梁启超说:“学术思想之在一国,犹人之有精神也。 ”的确,学术的盛衰,关乎一个民族的精神气象与文化氛 围。民国是一个动荡不安的时代,内忧外患,较之晚清, 更为剧烈,中华民族几乎已经濒临亡国灭种的边缘。而就 是在这样日月无光的民国时代,却涌现出了一批批大师, 他们不但具有坚实的旧学基础,也具备超前的新学眼光。 加之前代学术的遗产,西方思想的启发,古义今情,交相 辉映,西学中学,融合创新。因此,民国是一个大师辈出 的时代,梁启超、康有为、严复、王国维、鲁迅、胡适、 冯友兰、余嘉锡、陈垣、钱穆、刘师培、马一孚、熊十力 、顾颉刚、赵元任、汤用彤、刘文典、罗根泽……单是这 一串串的人名,就足以使后来的学人心折骨惊,高山仰止 。而他们在史学、哲学、文学、考古学、民俗学、教育学 等各个领域所取得的成就,更是创造出了一个异彩纷呈的 学术局面。 岁月如轮,大师已矣,我们已无法起大师于九原之下 ,领教大师们的学术文章。但是,“世无其人,归而求之 吾书”(程子语)。 大师虽已远去,他们留下的皇皇巨著,却可以供后人 时时研读。时时从中悬想其风采,吸取其力量,不断自勉 ,不断奋进。诚如古人所说:“圣贤备黄卷中,舍此安求? ”有鉴于此,我们从卷帙浩繁的民国大师著作当中,精心 编选出版了这一套“大师讲堂系列丛书”,分辑印行,以 飨读者。原书初版多为繁体字竖排,重新排版字体转换过 程当中,难免会有鲁鱼亥豕之讹,还望读者不吝赐正。 吴伯雄,福建莆田人,1981年出生。2003年考入福建 师范大学古代文学研究系,师从陈节教授。2006年获硕士 学位。同年9月考入复旦大学中文系古代文学专业,师从王 水照先生。2009年7月获博士学位。同年9月进入福建师范 大学文学院古代文学教研室工作。推崇“博学而无所成名 ”。出版《论语择善》(九州出版社),《四库全书总目选 》(凤凰出版社)。 内容推荐 梁启超是中国现代传记文学的先行者。其对王安石的评述是代表其“立宪”理想的现代传记经典。钩稽甲乙、衡量是非,力图还读者一个真实的王安石、一段真实的历史。可谓视角独特、意识创新、论述严谨、评判公允。是人物传记中的经典之论述,读来耳目一新,启人心智。 |
随便看 |
|
霍普软件下载网电子书栏目提供海量电子书在线免费阅读及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