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内容推荐 这是一部描写新时代少年在困境中成长的小说。 执着、单纯、善良的五年级学生姜听棋正想告诉妈妈作文比赛入围的喜讯,却传来妈妈因救人遭遇车祸的消息。爸爸巧遇初中女同学郑红,她是助人为乐,还是另有所图?姜听棋如何与她及她女儿相处?沉甸甸的书包里究竟藏有哪些秘密,为什么最好的朋友要“调包”?妈妈的病情是否得以好转? 生活不都是风和日丽,当遇到困难与挫折的时候,是怨天尤人,还是知难而进?主人公姜听棋用自己的努力给出了最好的回答,他也完成了从小男孩儿到小男子汉的蜕变。 小说情节曲折,语言朴实,在展示少年儿童生活的同时,凸显了“家庭是人生的第一个课堂、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师”的重要性,适合亲子共读。 作者简介 孙卫卫,生于上世纪70年代,陕西周至人,1998年南京大学中文系毕业。曾任《中国新闻出版报》总编室主任、编委等职,现为机关工作人员。初中三年级开始发表习作,中学时曾被评为“雨花杯”全国十佳文学少年。出版《班长上台》《喜欢书》《小小孩的春天》《孙卫卫纯真系列》等文学作品20余部。获全国优秀儿童文学奖、冰心儿童文学新作奖、《儿童文学》杂志十大青年金作家、中国新闻奖等。作品被收入多种选本和高等师范院校儿童文学教材。图书入选中宣部、教育部、团中央“向全国青少年推荐的100种优秀图书”,国家新闻出版广电总局“三个一百”原创图书出版工程、向全国青少年推荐百种优秀图书等。2003年加入中国作家协会。系鲁迅文学院第六届中青年作家高级研讨班(儿童文学作家班)学员。 目录 第一章 刻骨铭心的一天 第二章 祸从天降 第三章 今夜妈妈不在家 第四章 看手机被老师发现 第五章 谁透露了秘密 第六章 她是爸爸老同学 第七章 不喜欢不喜欢 第八章 再回青石街 第九章 把自己写哭 第十章 歌声里的微笑 后记 导语 这是一部非常精到的现实题材长篇小说,展现了中国当代儿童在成长中面对的困境和蜕变。小说满怀真情实感,平实质朴的语言风格,跌宕的故事情节,人物内心的矛盾与挣扎,对现实问题的叩问,在诠释和提升小说深厚的文学质感的同时,给读者正能量的鼓舞和深刻的思考。 后记 当年,我差点儿成了出版这本书的出版社——未来出 版社的编辑。 大学毕业前找工作,我的目标非常明确,最好到少儿 出版社做文学编辑。那时我已深深喜欢上了儿童文学。 未来出版社文艺编辑室需要人,西安的一位老师把我 的简历给了室主任,他很感兴趣。他当时想以书代刊出版 《作文大王》,我虽然不赞成文艺室编作文书,但还是自 告奋勇帮他去编。为此,坐十几个小时的硬座,回到西安 的家,找我曾经看过的作文书,以及给我留下深刻印象的 学校文学社油印刊物。 寒假,文艺室主任带我见他们社长,我感觉谈得还不 错,签协议是迟早的事。4月上旬,给他们打电话,答复: 社里今年不进大学生。 本来以为板上钉钉了,却不成,让我很失落。 虽然没有成为未来出版社的一员,但我一直关注她, 留意她又出了哪些新书。 2006年,我在未来出版社出版了一本作品选。我当时 的想法,一个从家乡走出去的儿童文学写作者,如果没有 在家乡的少儿出版社出书,好像没有被家乡的父老乡亲承 认。为了被承认,是我主动找他们的。 从此和他们的联系多起来,和一些人成了好朋友。这 其中就包括这本书的责任编辑马鑫女士。 2014年冬天回老家,她和出版社的人约我见面。我才 知道那年出版社并不是没有接收应届毕业生,接收了一个 人,就是她,马鑫。 那一刻,我不知道说什么好!是遗憾?是庆幸?抑或 什么都不是?我感慨,人生正是由无数个偶然组成。 我正在创作她约的幼儿绘本,她问我能否再写一本小 说。我很爽快地答应了,原因有二:一是家乡的出版社, 理应支持;二是我和她的合作很愉快,作为编辑,她给了 我最大的信任、最大的支持。 可惜,因为工作忙,小说刚刚开了个头儿,就不得不 放下。后来,又为其他社写一部更急的稿子,这本书的交 稿时间一推再推。 这是一本什么样的书呢?或者说,我想表达些什么? 我的初衷:这是一本让小男生淬炼成小男子汉的书。 …… 对未来出版社和马鑫编辑,我要说声抱歉,抱歉这部 书稿,现在才写完。去年,有机会在党校学习,为了逼迫 自己,我甚至在草稿的最后写上了“2018年10月31日完稿 ”的话,还是没能实现。我属于才思不敏捷的人,没有用 电脑写作前,我一直用铅笔写草稿,写错了,用橡皮去擦 。现在技术手段先进了。我的写作速度仍然很慢。 作家路遥在创作完成长篇小说《平凡的世界》后引用 德国作家托马斯·曼的话:“终于完成了!它可能不好, 但是完成了。只要能完成,它也就是好的。”是的,终于 写完了,可能丑一些,有这样那样的不足,但毕竟写完了 ,也尽力了,就是好的。 感谢陕西省委宣传部有关部门领导对这本书的关注, 感谢陕西新华出版传媒集团张炜总编辑和未来出版社李桂 珍社长、陆三强总编辑对这本书的期待,没有他们的支持 ,是不会这么快出版的。 去年以来,我和书籍设计师李璐女士经常讨论书的装 帧设计,我自诩是书籍装帧之“票友”,在很多问题上, 我们有一致的看法。她认真负责,坚持自己的想法,给我 留下了深刻的印象。谢谢她的精彩设计。 小说完稿后,征求了一些朋友、专家的意见,他们知 无不言言无不尽,是挚友、诤友,让我感动。修订时,能 吸收的我都吸收了。这样,我心里才踏实。 我的写作都是在业余时间进行,我不可能过多追求数 量,最好写一本是一本。又一本新作问世,希望听到更多 的读者说:“这本书还行!”我会很欣慰。 孙卫卫 2019年夏于北京 精彩页 第一章 刻骨铭心的一天 1 即使过了很长时间,姜听棋依然记得那一天所发生的一切。那些人站在什么位置,说了什么话,是什么表情,天上的白云呈何种形状,风朝哪个方向吹,好像如雕刻刀一样,全都刻印在他的脑海里。 类似“时间可以抚平一切”的话,他不止一次听大人们讲过,也在书上看到过,但对他似乎一点儿用也没有。时间一天天在流逝,记忆的棱角不但没有被磨平,仿佛像老家小河边的水草一样,一直在疯长,反过来把时间全都覆盖住了。 这天早操结束,他和班上的同学正要上楼进教室。班主任吴老师从远处走了过来。 吴老师的年龄和姜听棋的妈妈差不多,她多数时候走路,都是不紧不慢,像她的性格一样,不瘟不火。她如果要快起来,一般会有大事发生。 今天吴老师的步伐看上去只比平时快了那么一点点儿,还是被同学们发现了。 大家以为吴老师又要过来强调纪律,或者要把哪个同学叫到办公室去“训话”,于是边往教室走,边朝吴老师望去。 吴老师今天没有像以往那样,老远就喊某个同学的名字,她发现了行走在队伍中间的姜听棋,三步并作两步走到姜听棋身边,小声说道:“听棋同学,你到我办公室来一趟。” 叫走的是姜听棋。平时淘气的几个同学终于长舒了一口气。只是,他们也有点儿奇怪,吴老师怎么会把姜听棋叫走? 姜听棋是好学生,在五(一)班、在全年级,甚至在整个凤鸣路小学都是出了名的好学生。学习成绩好,和同学关系也处得很好。吴老师有个新发明,从四年级开始,每个学期中间,班上分若干小组,每个人都面对面总结一段时间以来的成绩和不足,最后一个环节,互相提批评意见,轮到大家给姜听棋提意见时,所提的意见大都是赞扬的话。主持会议的小组长说:“吴老师说,金无足赤,人无完人,最好有批评的,没有批评不好向吴老师交代呀!”但是,但是,批评姜听棋什么呢?向他学习还来不及呢。大家只好说一些原则性的话,比如希望他继续进大步,希望他能把农村学生吃苦耐劳的好品质和大家分享,等等。 姜听棋很少被吴老师叫到办公室。吴老师叫他的那一瞬间,他也很是惊诧,迅速回放自己最近有没有做错什么事或者有什么事没有及时向吴老师报告。 想了想,好像没有。 吴老师走在前面,姜听棋跟在她身后。吴老师今天走得比平时快,姜听棋一直在追吴老师。 进了办公室,吴老师说:“坐吧。” 姜听棋的身子坐在吴老师对面的椅子上,胳膊还像立正时那样垂着,一直垂到椅子下面。 吴老师说:“听棋同学,放松一下。” 姜听棋很羞涩地笑了,双手提了上来,放在了大腿上。 吴老师说:“接下来还有课,长话短说,唐校长刚刚告诉我,咱们学校组织参加的全国创新杯作文比赛,只有你一个人入围了——” “真的吗?”没等吴老师把话说完,好像那个椅子有弹簧,它一下子把姜听棋弹了起来。姜听棋索性站起来,用小腿把椅子往后推了推。 他怕自己没有听清楚刚才吴老师所说的话,问:“吴老师,确定是真的吗?” 吴老师假装生气道:“我什么时候跟你说过假话呀?” 姜听棋笑着说:“真是太好了,真是太好了!” 如果是在家里,如果是爸爸妈妈告诉他这么好的消息,他一定会紧紧地搂住爸爸,或者扑到妈妈怀里,说爸爸您真好、妈妈您真好。妈妈说他三岁多的时候就开始这么做了。爸爸妈妈每次都很感动。 此时,姜听棋真想绕到桌子对面,紧紧地抱住吴老师,说,吴老师您真好!闪念间,自己又给否定了,这是在吴老师办公室,他对爸爸妈妈的做法,吴老师不一定能接受。他克制住自己的激动,只是紧紧握住拳头,小幅度地在脸庞挥了挥,同时,咬了咬牙,给自己加油。 吴老师看见了姜听棋紧握的拳头,以及脸上带劲的表情,她也紧紧握着自己的拳头,向姜听棋挥了挥,意思是为他鼓劲。 P2-6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