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软件下载 游戏下载 翻译软件 电子书下载 电影下载 电视剧下载 教程攻略
书名 | 德国史(1918-2014第4版)(精) |
分类 | 人文社科-历史-世界史 |
作者 | (英)玛丽·弗尔布鲁克 |
出版社 | 上海人民出版社 |
下载 | ![]() |
简介 | 作者简介 玛丽·弗尔布鲁克 现为伦敦大学学院德国史教授、社会科学和历史学系主任,曾任《德国史》杂志第一届编委会成员、英国德国史学会主席和英国科学院现代史学部主席。主要著作有:《奥斯维辛附近的小镇:普通纳粹党人与大屠杀》(2012年,获弗兰克尔奖)、《扭曲的生命:独裁时期的德国人与暴力》(2011年)、《人民的国家:从希特勒到昂纳克的东德社会》(2005年)、《德国简史》(2004年第2版)、《史学理论》(2002年)、《两个德国之解读(1945—1990)》(2000年第2版)、《大屠杀之后的德意志民族认同》(1999年)、《专政的解析:东德内幕(1949—1989)》(1995年)。 书评(媒体评论) 弗尔布鲁克的《德国史1918—2014》是一部视野 宽阔、构思精巧、文笔优雅的杰作。它对东德历史的 既全面又不失公允的评介尤其引人入胜。所有这些使 其成为对现有史料、教材和专业论文的一个成功的补 充。第四版将叙事范围扩展到现在,对最近几年历史 学领域的争论的评述也堪称犀利。 ——戴维·汤普金斯(美国卡尔顿学院) 这部新版《德国史1918—2014》是了解多灾多难 的20世纪德国历史所不可或缺的入门书,玛丽·弗尔 布鲁克的这本书将出色的叙述技巧和深刻的历史分析 融为一体,也没有忽略对人性的洞察。 ——马克·阿林森(英国布里斯托尔大学) 后记 这本《德国史1918—2014:分裂的国家》是同一 作者所著的《德国史1918—2008:分裂的国家》的最 新版即第四版,与上一版即第三版相比,改动不大, 主要是增加了有关魏玛文化、大屠杀和统一后历史的 一些内容。译者顺便也对上一版中的若干文字做了修 改,以求更加准确和雅驯。中国德国史研究会会长、 华中师范大学的邢来顺教授、本书第三版的校对者张 润博士、本人所在的华东师范大学政治学系国际政治 专业的硕士研究生王晓军、凡行、王梦霓和曹西旺等 对此版的译校亦有贡献,谨致谢意。 目录 插图目录 地图目录 第四版序言 第三版序言 第二版序言 致谢 第一章 德国历史导论 第一部分 分裂的社会:魏玛共和国与第三帝国 第二章 魏玛共和国:起源与特质 第三章 民主的崩溃与希特勒的崛起 第四章 一个民族共同体吗?1933一1939年的国家、经济与社会 第五章 战争、种族灭绝与战败 第二部分 分裂的国家:两个德国(1945—1990年) 第六章 占领与分裂(1945—1949年) 第七章 尘埃落定(1949—1961年) 第八章 变革与稳固(196l—1988年) 第九章 分道扬镳的两个社会 第十章 政治与国家 第十一章 政治异议与反对派 第十二章 文化分殊与民族认同的纠葛 第十三章 革命与战后时代的终结 第三部分 分裂的世纪 第十四章 柏林共和国 第十五章 20世纪德国的内部张力与变革 英文参考文献 索引 译后记 精彩页 第一章 德国历史导论 在1989年11月柏林墙倒塌后的那些不平凡的日子里,两德统一问题的讨论四十年来第一次成为严肃的政治议程,有关“德国问题”的意见可谓五花八门。在欧洲的各个角落,已经沉睡多年的偏见被唤醒,对防毒面具等与第二次世界大战有关的种种陈年往事的回忆也都复活了。在上述偏见和回忆沉睡的岁月里,冷战和恐怖平衡为分裂的欧洲确保了一种脆弱的和平。而今,一个统一的、经济上强大、政治上恢复了主权、在中欧重新扮演活跃角色以及在东西方之间处于桥梁地位的德国的图景突然出现,激起了一些人的强烈情感,这些人的德国观基本上是由希特勒和强有力的西德资本主义竞争者这两种图像构成的一种奇怪而别扭的混合。谁是德国人?如果有的话,他们的民族性是什么?从迅速地被撕开的铁幕的另一边、也就是东边来的、自称为德国人的那些人到底是谁?无论从哪一方面看他们都不像生活在西部德国的他们的兄弟姐妹。面临着东欧共产主义统治的迅速崩溃而不得不迅速做出反应的德国以外的很多人,发现他们的知识和理解力严重不足。生活在东西两个部分的很多德国人意识到,铁幕和1945年宣称的“零时”,妨碍了其对现实的理解。某些博学的权威,如美国学者福山,希望1989年能够成为历史的终点,但事实并非如此。许多教科书也曾宣称过1945年应该就是历史的终结之年。按照这种说法,1945年前后的两段历史泾渭分明,毫不相干;对于1945年以后的事情,即那个显然是永恒的“现在”,政治学和社会学可以一显身手,至少能提供部分阐释。 然而,上述偏见乃是基于对半个多世纪前希特勒统治的并非全面的认知,并与对迅速变化的现状的认识的有限性有关。这样的偏见不可能成为健全的理解力的基础。德国,这个“位于欧洲中部的国度”,数十年间在欧洲和世界的权力均衡中处在一种既不稳定也绝非轻松的地位,它在经济、文化和知识领域则是个非凡的创造力的源泉。德国历史的复杂性决定了对其进行严肃、细致的研究的必要性。很多评论家视其为极其独特的个案,这就引起了历史解释方面的激烈争论。 几个世纪以来,一直存在着一个“德国问题”。某些分析家把这个问题的起源一直追溯到中世纪时建立统一国家的努力的“失败”,认为这一失败某种程度上是一个时代错误。在政治上分权的“德意志民族神圣罗马帝国”时期,德意志政治版图的多样性构成了一种连帝国皇帝们都无法对其实施有效控制的相互依赖的政治制度。诚然,皇帝们也热衷于在帝国之外追求其王朝利益。有权势的僧俗诸侯、强大的城邦和多如牛毛的“独立的帝国骑士”们的封地并存在德意志土地上。16世纪的宗教改革引发的文化和政治斗争使德意志的政治分裂制度化了。在整个17世纪,特别是在由一系列的冲突构成的所谓“三十年战争”(1618--1648年)期间,与政治斗争难解难分的宗教分歧进一步强化了一盘散沙的政治现实。1648年的《威斯特伐利亚和平条约》既没有带来宗教的统一,也没有实现政治上的中央集权,只是把既成的僵局固化了。各个封地的统治者们在自己的国境内享有主权,同时仍在形式上效忠于皇帝。围绕着兴起中的欧洲国家体系的主导权,各国激烈竞争,由此所引发的冲突一直延续到17和18世纪的‘‘绝对主义时期”。其后,在由数百个小国组成的“德国”内部,普鲁士作为奥地利的劲敌脱颖而出。但这时的德意志依然相对薄弱,以致成为拿破仑统治下奉行扩张主义的后革命时期的法国所轻而易举地蹂躏的对象。 在拿破仑侵略行为的影响下,德意志各邦在对内、对外事务上都发生了根本的变革。1806年神圣罗马帝国被废除。不管是作为拿破仑统治的直接后果,还是“防卫型现代化”的一种形式,法律、社会和经济方面的改革总之是开始了。拿破仑最终失败以后,1815年成立了德意志邦联,其成员包括普鲁士。出于同时对付西面的法国和东边的沙皇俄国的考虑,这时的普鲁士版图得到了扩充,国力也今非昔比,成为两大强权之间的堡垒。与此同时,由于领土的重组和德意志境内国家数量的锐减,其他德意志国家的版图和实力也都有所增加。随着旧的帝国的死亡,许多公国摇身一变,成为王国。 19世纪,德意志民族在政治上已主要由中等规模的国家组成。在对它们的支配权的竞争中,经济更发达的普鲁士压倒了奥地利。这是一个因工业化而发生急剧变迁的世纪。普鲁士成为经济一体化的领头羊,一体化导致了关税同盟的成立。在自由主义旗号下统一德意志各邦的政治努力在1848年遭到了失败。最终统一德意志的,是普鲁士首相俾斯麦的“铁血”政策。这个过程充满了火药味,其成果,即1871年成立的德意志第二帝国,是排除了奥地利的“小德意志”。新帝国首先致力于在欧洲为自己寻求一个稳固的地位,随后试图在世界范围的帝国问的竞争中获得一席之地。在这样做的过程中,德意志帝国被事实证明是一个不稳定的实体。在第一次世界大战中战败之后,1918年秋季的革命为它最后送了终。随后的魏玛共和国是一个短暂而又命途多舛的民主尝试的产物,这一 导语 玛丽·弗尔布鲁克著的《德国史(1918-2014第4版)(精)》深入浅出地追溯了德国自1918年以来惊心动魄的社会、文化和政治动荡,包括魏玛共和国的自我毁灭、纳粹通知时期骇人听闻的种族大屠杀和军事侵略、冷战时期一民族分裂为代价的别具一格的政治实验,以及民主德国的崩溃和崩溃之后两德的统一。 序言 第四版对前一版的内容作了不少修正,包括在关 于柏林共和国的第十四章里补充的最新材料,以图能 够反映最近几年史学界的研究动态。我也再次决定不 对原书的结构和内容动大手术。如果推倒炉灶重来, 其结果将会是一本在许多方面全然不同的新书。我特 别感谢对此书的前一版给出有益的书面评语、特别是 对书中有关波兰的内容给予评论的下列专家:拉扎尔 斯基大学和波兰科学院的达利亚·纳里奇教授,卢布 林天主教大学的马利克·维亚日比奇教授,沃洛克拉 夫大学的马尔辛·沃德钦斯基,以及2011年在华沙举 行的主题为“重现被遗忘的历史”的研讨会的其他与 会者。我还要感谢为本书提出多种建议的布莱克维尔 出版社(B1ackwell)的匿名审稿人,以及就魏玛文化 提出睿智洞见的卡尔。 内容推荐 作为一部介绍现代德国历史的通史著作,玛丽·弗尔布鲁克著的《德国史(1918-2014第4版)(精)》追溯了自1918年以来德国的社会冲突、文化张力和政治动荡。作者从自我毁灭的魏玛共和国开始,引导读者依次经历了纳粹时期骇人听闻的种族大屠杀和军事侵略、冷战时期两个分裂民族进行的别具一格的政治试验、东德的崩溃和两个德国于1990年的统一。不仅如此,《德国史1918—2014》还评述了冷战结束后的最新事态,审视了仍存在于今日德国的内部分裂及其变化着的各种形态。 |
随便看 |
|
霍普软件下载网电子书栏目提供海量电子书在线免费阅读及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