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软件下载 游戏下载 翻译软件 电子书下载 电影下载 电视剧下载 教程攻略
书名 | 童年 |
分类 | 文学艺术-文学-外国文学 |
作者 | (苏联)高尔基 |
出版社 | 中央编译出版社 |
下载 | |
简介 | 内容推荐 《童年》是高尔基以自身经历为原型创作的自传体小说三部曲中的第一部。它讲述了男主人公阿列克谢从3岁到10岁这一段时期的童年生活,深刻地勾勒出一幅十九世纪俄国小市民阶层庸俗自私、空虚无聊的真实生动的图画,同时又展现了下层劳动人民的正直、纯朴、勤劳。书中塑的外祖母形象是俄罗斯文学中最光辉、最富有读音的形象之一。 目录 第一章 第二章 第三章 第四章 第五章 第六章 第七章 第八章 第九章 第十章 第十一章 第十二章 第十三章 序言 一 高尔基(1868—1936)的自传三部曲《童年》、《在人 间》、《我的大学》,可以说是俄国文学史上一部难能可 贵的纪实性系列小说,它真实详尽地记述了作者二十岁以 前的坎坷经历,点点滴滴,连缀成篇,读来朴实无华,感 人至深。但就三部曲所蕴含的丰富思想和广阔艺术视野而 言,它又不是一般传统意义上的自传体作品所涵盖得了的 。作者在描述自己生活的同时,鲜明地描绘出了俄国人民 生活中整个一个时代和这个时代人的生活特点。 这种体裁的作品在俄国文学中并不鲜见,C.T.阿克萨 科夫、Л.H托尔斯泰等先辈作家都曾经写过。但一般来说 ,他们的作品社会视野都比较狭窄,叙事往往只围绕主人 公一个人展开,而且描写的对象也大都限于贵族。 高尔基的着眼点则不同,他几乎包揽了旧俄国的各个 阶层,尤其是他所熟悉的“底层”人民。首先是写他自己 ,写他在各方面都格格不入的外公家的生活,继而写他离 家出走,在外面流浪、打工,与人们的种种磕碰与切身感 受。 阿列克谢的童年生活是短暂的。母亲死后,破产的外 公将他逐出家门。他投身社会,来到所谓“人间”。作家 详细而生动地向我们勾勒出还是个孩子的阿列克谢的生活 历程:先是在鞋店里“打杂”,后来又在亲戚家的制图作 坊里当“学徒”,在轮船上帮厨,再后来又开始“攻读” 自己的所谓“大学”——参加喀山地下革命小组活动,阅 读地下读物,和所谓“生活导师们”交往,甚至还认识了 俄国早期马克思主义者费多谢耶夫。“人间”的生活让阿 列克谢从一个稚气未消的孩子慢慢成熟起来,逐渐形成了 自己的世界观。 界定和分析一部自传体作品,恐怕首先应该着眼于两 个方面:一是要看作品的基本生活素材来源;二是要看作 者本人写作的主观思想出发点和作品所达到的客观效果。 阿克萨科夫生长在俄国农奴制下的贵族世家,他笔下 的童年生活脱不开他的历史环境,他的记述充满着对贵族 生活的留恋与痴迷,他对自己童年时仆人们如何侍候他、 呵护他,讲起来津津乐道,不厌其烦,字里行间无不透出 对一去不复返的往昔的怀念。 列夫·托尔斯泰写自传三部曲的时候,正是19世纪50 年代,当时他已经是二十多岁的人了,思想已经成熟。他 对自己因出身贵族而在社会中所享有的特权地位已经相当 不满,而且在自传三部曲中对一切妨碍个性发展和精神自 由的贵族旧礼教已多有批判。但他也只是批判批判而已。 毕竟他和阿克萨科夫都出身贵族,其立场虽有明显的不同 ,但这种不同也只是相对而言。他们回想起“幸福的童年 ”时心里仍不免乐滋滋的。虽然托尔斯泰后来对贵族阶级 的态度有了很大的变化,19世纪末他甚至说:“我现在感 到极大的痛苦,因为我想起了我过去过的卑鄙的生活,这 些回忆使我于心不安,使我很难再这样生活下去。”毋庸 讳言,托尔斯泰也说过自己的童年是“美好的”,那只不 过是和他后来涉足贵族生活圈子后的“放荡生活”相比较 而言,他对自己过去的贵族生活方式,应该说,还是持严 厉批判态度的。 高尔基的情况就完全不同了,他的童年是不堪回首的 。童年在他的记忆中只是“野蛮的俄国生活中的种种劣迹 ”。因此,他写三部曲时的思想起点就比较高,他是把自 己对过去的回忆当作劳苦大众在争取自由幸福生活的斗争 时的切身体会和教训来写的。他想表明,他之所以反对沙 皇统治,反对地主资产阶级及俄国的社会、经济、道德制 度,完全是现实生活本身所提出的要求,是历史发展之必 然。他来自社会底层,生活在他们中间,长期和人民同生 活、共呼吸。这也正是劳动者一直视高尔基为自己人、一 直喜爱他的根本原因所在。 高尔基生活和成长的年代,正是俄国思想活跃、群英 荟萃的时代。各种思想家、理论家层出不穷,都在磨砺以 须,为当时的俄国把脉、开药方,有甚嚣尘上的斯拉夫派 理论和咄咄逼人的西欧派观点,也有边宣传边实践的民粹 主义和已经在迅速传播的马克思主义。1861年,沙皇政府 为了缓和社会矛盾,继续维持其反动统治,被迫宣布放弃 农奴制,实行改革,名义上给农民以“自由”,实际上从 他们身上搜刮了巨额的“赎金”,同时抢走了他们原先耕 作的大批良田,使他们的生活愈加贫困。而资本主义在俄 国的迅速发展、资本家的压榨剥削,进一步激起了劳动者 的反抗,农民起义,工人罢工,社会矛盾激化,沙皇政府 加强了镇压。民粹派动员农民对抗沙皇统治,发起“到民 间去”的活动。随着资本主义在俄国的发展,工人阶级日 益壮大,马克思主义在俄国传播,19世纪70年代俄国就出 现了一些“工人协会”。1883年普列汉诺夫在国外组建了 俄国第一个社会民主党组织“劳动解放社”,宣传马克思 主义,反对民粹主义。高尔基在《我的大学》中生动描写 了1888年大伙在秘密阅读普列汉诺夫于1884年发表的《我 们的意见分歧》一书的情形。 其实,高尔基自传三部曲的基本思路,也正是在于表 现作者的思想成长乃至最后走上革命道路的心路历程。这 也就不难理解为什么高尔基在三部曲中要打破一般自传体 作品的传统概念,不把人物描写局限在某一个特定的社会 阶层,而是在不同程度上着眼于俄国社会的各个层面了。 在世界文学发展史上,应该说,高尔基的自传三部曲翻开 了崭新的一页。实际上,它不仅是作者二十岁前的生活传 记,也是俄罗斯人民在一定历史发展条件下的生活纪实, 其意义绝对非同寻常。 …… 五 三部曲以自传的形式展示了作者童年和青少年的生活 和思想成长历程。我们眼见他对小市民和小私有者的作派 是多么的深恶痛绝,看到他逐步地认识到必须要推翻沙皇 封建专制制度,也看到他对那些脱离群众、只会空谈的所 谓“革命”知识分子的怀疑态度。高尔基是在外公家长大 的,后来到了“人间”,过的也是在城镇打工或四处流浪 的生活,很少接触农村的现实,但底层生活的经历使他后 来对自己所看到的农村状况最终也能够作出冷静的实事求 是的分析,农村中的负面消极现象和农民们的落后意识并 没有使他完全感到灰心丧气,而是更加坚定了他的斗争决 心,因为他相信劳动人民,而且只寄希望于他们。现实的 困难和挫折不表明群众中没有改天换地的革命积极性,它 恰恰说明需要革命者脚踏实地地到群众中去把这种蕴藏的 革命积极性给挖掘出来。只要追求革命真理的决心不动摇 ,终究会成为一个革命者,高尔基做到了这一点。实际上 ,高尔基在自传三部曲中真实地表现了俄国革命者整整一 代人怎样从最底层一步一步踏上革命道路的艰辛历程。这 也是三部曲的巨大历史意义和艺术价值之所在。不仅如此 ,高尔基在描写自己亲身经历的同时,也在履行他认为自 己责无旁贷的一项革命职责,即批判俄国和欧美文学中无 视人类的真正思想与感情,践踏自由、民主理想的颓废、 反动的文艺思潮。因为就在高尔基着手创作三部曲的那几 年,革命的文艺工作者们正在有针对性地为现实主义的文 艺在进行斗争,批判形形色色颓废的文艺思想和创作倾向 ,高尔基当时就旗帜鲜明地站在这一斗争的前列。他不只 是简单地在维护已有的现实主义,而是希望在原来现实主 义的基础上前进一步,增加一些新的社会主义新人的因素 ,即后来称为社会主义现实主义原则的东西。他在后来文 学创作中有意识地深化这些因素和原则,努力发掘和揭示 正在觉醒的劳动者和他们所身处的资本主义险恶环境之间 的关系,即无产阶级革命取得胜利后苏维埃文学所面临的 如何塑造新人形象的迫切问题。因为他们虽然从资本主义 制度下摆脱了出来,也具有一定的阶级觉悟,但他们身上 不同程度地还背着旧世界遗产的沉重包袱。如何用发展的 眼光,历史地、实事求是地写出这些人的发展与变化,高 尔基,特别是他的自传三部曲,为年轻的苏维埃文学做出 了光辉的榜样。 《我的大学》的基本意涵在于回应时代,弘扬革命思 想。当时,诸如《毁灭》《恰巴耶夫》《铁流》等塑造新 人的苏联早期革命文学作品还未出现,毫无疑问,高尔基 丰富的创作经验为它们的诞生作了及时的文学铺垫,在描 写新思想的产生,特别是在对旧思想的批判和扬弃方面提 供了有益的借鉴。比如在《我的大学》中对形形色色小资 产阶级思想——知识分子的消极悲观、极端个人主义思想 ,乃至农民小私有者心理这些与社会主义革命原则格格不 入的思想,都有鞭辟入里、耐人寻味的批判。这也是高尔 基三部曲的深刻认识意义、教育作用和重大影响之所在, 这也完全符合作家本人所说的话:一个革命作家应该正确 而深刻地认识过去、现在和未来的现实。高尔基的创作实 践就印证了他的这番话,他的三部曲不仅描写了苦难的过 去和现在,而且点出了希望在即的光明未来。高尔基深信 革命一定会胜利,因为他的这一信念是建立在对现实的正 确的马克思主义的认识之上的。 郭家申 2009年12月 导语 高尔基所著的《童年》真实地描述了阿列克谢苦难的童年生活,展现了作者对光明与真理的不懈追求,并且深刻地勾勒了19世纪俄罗斯形形色色的人物,尤为展现了一些下层劳动人民的正直、淳朴、勤劳。而其中外祖母的形象是俄罗斯文学中最光辉、最富有诗意的形象之一。 精彩页 外婆哭了起来,用头巾的一角捂着脸。两个农民弯着腰,急忙往墓坑里填土,墓坑里的积水被土块砸得啪啪作响。两只青蛙从棺材上跳下来,刚要往墓穴壁上爬,马上便被土掩埋在底下了。 “离远点儿,廖尼亚。”外婆说着,一把抓住我的肩膀。我从她手里挣脱出来,不想离开。 “天哪,你这孩子。”外婆抱怨说,不知是在抱怨我,还是在抱怨上帝。她低着头,一声不响地站了很久。墓坑已经填平,可她仍旧站在那里。 两个农民用铁锹轻轻拍打着坟地的泥土。这时候起风了,接着雨也被吹没了。外婆拉起我一只手,领我去远处的一座教堂,那里有许多颜色发黑的十字架。 “你怎么不哭呢?”一走出墓地围栏,她就问我,“应该哭啊!” “不想哭。”我说。 “喏,不想哭,不想哭就别哭。”她小声说了一句。 事情说来也怪:平时我很少哭,哭也是因为受了委屈,从未因为疼痛哭过。父亲总笑我爱抹眼泪,而母亲则大声叫嚷: “不许哭!” 后来我们坐车沿着一条宽阔但非常脏的大街急驶而去,从许多暗红色的房子中间穿过。我问外婆: “那几只青蛙爬不出来了吗?” “没错儿,爬不出来了,”她回答说,“愿上帝保佑它们!” 无论是父亲,还是母亲,都没有如此亲切地经常把上帝的名字挂在嘴边。 几天后,我同外婆和母亲登上轮船,坐在一间小舱里。我的新出生的弟弟马克西姆死了,就躺在船舱角落的桌子上,身上裹着白布,外面扎了条红带子。 我在众多包袱和箱子中间找了个地方,向窗外张望。窗口朝外凸出,圆鼓鼓的,很像马的眼睛;混浊的、泛着泡沫的河水在湿润的玻璃窗外没完没了地流过。河水不时地溅起浪花,舔着窗上的玻璃。我不由地跳了下来。 “别怕。”外婆说,她用柔软的双手轻轻把我托起,又放回到行李上。 河面上一片灰蒙蒙的雾气,远处呈现出黑压压的陆地,随后,陆地在大雾和河水中重又消失了。周围的一切都在颤动,只有母亲双手放在脑后,背贴墙壁,牢牢地站在那里,一动不动。她的脸色阴暗、冷峻、木然,双目紧闭,始终一言不发,她整个变成了另外一个人,一个新人,甚至她身上的衣服,从前我都没有看见过。 外婆不止一次地小声跟她说: “瓦里娅,你吃点东西吧,少吃点,啊?” 她一声不吭,纹丝不动。 外婆跟我说话的声音很小,跟母亲说话声音要大一些,但不知为什么,总是小心翼翼,怯声怯气,而且话语很少。我觉得,她害怕我母亲。这一点我心里明白,这使我和外婆的关系更加亲近了。 “萨拉托夫,”母亲冷不丁地大声说道,而且显得很生气,“水手到哪儿去了?” 她的话简直莫名其妙,让人摸不着头脑:萨拉托夫,水手。 一个肩膀宽宽、头发花白的男人走了进来。他穿一件蓝衣服,带来一只小木匣子。外婆接过匣子,开始将弟弟的尸体往木匣子里装,装殓完毕,她便张开双臂,捧着木匣子,向舱门口走去。但外婆的身体太胖了,要通过狭小的舱门,她只能将身子侧过来,因而在舱门口前,她一时不知如何是好,看上去非常可笑。 “哎呀,妈妈。”母亲喊了一声,从外婆手里接过小棺材,两人一块儿便不见了。我一个人留在舱内,打量着那位穿蓝衣服的男人。 “怎么,是小弟弟死了吗?”他俯身对我说。 “你是谁?” “水手。” “那萨拉托夫——是谁?” “是一座城市。你往窗外看,那就是萨拉托夫!” 窗外是一片移动着的土地,黑压压的一片,有许多悬崖陡壁,上面雾气腾腾,像是刚从大圆面包上切下来似的。 “我外婆去哪儿了?” “掩埋外孙子去了。” “要埋到地下吗?” “还能怎么样?会掩埋的。” 我告诉水手,埋葬我父亲的时候,有几只活的青蛙也被埋进去了。他将我抱起来,紧紧把我搂到胸前,吻了吻我。 “唉,小老弟,你现在还不懂事,”他说,“那些青蛙用不着可怜,上帝会保佑它们的,该可怜的是你母亲——瞧她那伤心的样子!” 我们头顶上的汽笛响了,发出一阵阵的长鸣。我已经知道这就是轮船,所以并不感到害怕,可是水手急忙将我放到地板上,边跑边说: “我得赶紧跑!” 我也想往外跑。我走出舱门,幽暗狭窄的过道里空无一人。距舱门不远处,舷梯上镶嵌的铜踏板闪闪发光。往上一瞧,只见有许多人手里拿着大包小包的。显然,大家在等着下船了——这就是说,我也该下船啦。 但当我和一群男人刚走到轮船码头上岸踏板旁边时,大家冲我直嚷嚷: “这是谁家的孩子?你是谁的孩子?” “我不知道。” 人们好一通地推我,抚摸我。最后,那位头发花白的水手来了,他一把抓住我,解释说: “他由阿斯特拉罕来,从船舱里跑了出来……” 他抱起我,跑回船舱,把我往行李上一放便走了,走时还伸出一个指头威胁我说: “当心我收拾你!” P4-7 |
随便看 |
|
霍普软件下载网电子书栏目提供海量电子书在线免费阅读及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