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容推荐 《族群如何记忆--六盘山泾河上游陕回族群的民族学研究》笔者樊莹选择“陕西回民后裔”这一有着特殊历史的小族群作为研究对象,在“泾河上游”的地方性单位中,倾听在主流话语和权力中心之外的来自他们的“声音”,将历史的话语权归还于伊,由此来完整地表述他们所表述着的历史,以及他们对过去历史的建构方式。最终,笔者希冀通过此项研究为学术界关于华北、华南、江南相对成熟的区域社会研究之外提供一个新的视角和个案。因此,跨学科视域下的反思、批评与实验民族志理论是本书研究、验证的主要理论取向。 作者简介 樊莹,女,(1986—),江苏连云港人。历史学学士、民族学专业法学硕士、法学博士。现为兰州大学西北少数民族研究中心讲师,主要从事人类学、民族学研究。主要科研成果:主持承担国家社科基金、省部级科研项目多项,发表科研论文20余篇。学术格言是“在厚重的田野中欣赏智慧,在多元的文化中体悟包容,在不断的行走中学习谦逊”。 目录 第一章 绪论 第一节 研究缘起与切入 第二节 研究意义与方法 第三节 前人的肩膀:学术界的研究现状 第四节 族群如何记忆:多学科理论的视阈 第二章 空间一记忆场:“陕回”生产的历史场域 第一节 空间一记忆场:社会学人类学的理论视阈 第二节 王朝失序与“陕回”族群的历史生产 第三节 命名与制度设置:“陕回”族群社会空间的再生产 第三章 文本叙事:“陕回”集体记忆的建构 第一节 “正史”文本:“陕回”族群被记忆的权力建构 第二节 “野史”文本:“陕回”集体记忆的自我建构 第三节 历史记忆的“涤污”:张逢泰的《民国化平县志》 第四章 英雄故事:族群记忆的结晶 第一节 英雄故事:集体记忆的叙事 第二节 商业英雄:“文茂祥”的故事 第三节 商绅英雄:吴九如的故事 第五章 文化记忆:经堂教育的重建与发展 第一节 清末一民国前期经堂教育:文化记忆的重建 第二节 “陕回”的新式教育:文化记忆的重构 第三节 改革开放后经堂教育:文化重建与拓展 第六章 他者与自我的合谋:族群记忆的再创作 第一节 他者的学术创作:《同治年间陕西回民起义历史调查记录》 第二节 他者的文学创作:《东望长安》 第三节 记忆的自我创作:族群史的当代建构 第七章 结语 附录 参考文献 后记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