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内容推荐 迈克·W.马丁著黄素珍译的《阿尔贝特·施韦泽的敬畏生命--伦理理想主义与自我实现》讲述了:迈克·w.马丁批评将施韦泽的伦理思想仅仅局限在环境伦理学这一理解进路,强调施韦泽的“敬畏生命”不是一条道德命令或道德规则,而是一个与自我实现密切相关的伦理理想主义。马丁主要从自我实现、以自然为中心的精神性和伦理理想主义三个方面展开对敬畏生命的解读:(1)自我实现包含了分享他人生命的卓越品格;(2)伦理神秘主义不是不可知论,我们应该以积极关切的态度和行动对待自然,把自我与所有生命在普遍生命意志之中结为一个精神性的统一体;(3)伦理理想主义引导我们出于本能的同情和关怀,把自我实现和减轻生命的痛苦结合起来。马丁从施韦泽的论述中概括并论证了本真性、同情、感恩、正义与热爱和平五个重要的道德美德和理想,赋予了“敬畏生命”更丰富的内涵,使之具有切实的实践可行性:其前提是所有生命基于生命意志而具有内在价值,其基础是我们的自然情感,其动力是我们对品格卓越性和自我实现的渴望。 目录 致谢 第1章 导论 第2章 源于内心的伦理学 第3章 作为指导的理想 第4章 环境伦理学 第5章 本真性:敬畏自我 第6章 同情:痛苦共同体 第7章 感恩:幸运产生义务 第8章 作为人权的正义 第9章 热爱和平与非暴力 第10章 结论 参考文献 索引
导语 迈克·W.马丁著黄素珍译的《阿尔贝特·施韦泽的敬畏生命--伦理理想主义与自我实现》中作者从伦理学理论的角度解读施韦泽敬畏生命的哲学思想,不仅让读者清醒地认识施韦泽敬畏生命思想的开创性及巨大价值,他将伦理视作个人对意义和自我实现这一需求的深刻回应,以此应对一种暴力与异化的文化。他开创了环境伦理学,主张生命的神圣性在于它的多样性与统一性,并摒弃宗教教条,将伦理与精神性联系起来。他预见了当代美德伦理学的复兴,确立了理想品格的根本地位,同时在这些理想品格的应用上鼓励个人主义与广泛的宽容。这也体现该书稿的出版价值。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