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内容推荐 该书属于群体心态的研究,从朝政变化、风俗变迁与思潮演变的角度,对最为复杂的明代后期士人心态进行了卓有成效的探讨。全书采用点面结合的叙述方式,运用扎实的文献材料,展现出明代后期士人心态的全貌。 作者简介 罗宗强,1931年生于广东省揭阳县榕城镇,曾为小学教师、中学职员。1950年考入设于广州的南方大学国文系,是年底随学校赴湛江地区参加土改,被分配在湛江城乡联络处工作。1953年初,被调至海南垦殖局,分配至陵水县的南陵橡胶垦殖场,从事计划统计工作。1956年考入南开大学中文系,1961年毕业,师从王达津教授,为中国文学批评史专业研究生。1964年毕业,被分配至赣南师范专科学校中文系。 1975年初得好友帮助,重回南开大学,初在学报工作,后回中文系任教。1981年升副教授,1985年升任教授;1986年被国务院学科评议组评定为中国文学批评史专业博士研究生导师。1989年至1995年任南开大学中文系主任、校务委员会委员、校学术委员会委员。1996至1997年,受新加坡国立大学中文系聘为客座教授。2000年与2002年,两次受H本大谷大学之聘。为其特别研究班(博士、硕士与部分教师)短期讲课。2004年,从南开大学中文系退休,同年受聘为首都师范大学特聘教授至2007年。曾任唐代文学学会、李白学会、杜甫学会副会长,复旦大学教育部古代文学研究中心学术委员会副主任,首都师范大学中国诗歌研究中心学术委员会主任,《文学遗产》通讯编委、顾问。 目录 序 左东岭 引言 第一章 皇权之不受制约与谏臣之传统心态 第一节 案例一:韩邦奇案 第二节 案例二:杨爵案 第三节 案例三:杨继盛案 第四节 案例四:沈炼案 第五节 谏臣余论 第二章 思想家之拯世情怀 第一节 思潮缓慢变化之开始:白沙心学之出现 第二节 王阳明心学的提出和传播 第三节 去私欲:阳明学者道德修持之巨大热情 第四节 王阳明对其学说之践履 第五节 阳明学者之言与行(上) 第六节 阳明学者之言与行(下) 第三章 徘徊于入仕与世俗之间的士人 第一节 社会生活风尚之变化 第二节 士人生活出路之多样化 第三节 徘徊于入仕与世俗之间:文征明 第四节 徘徊于入仕与世俗之间:唐寅 第五节 徘徊于入仕与世俗之间:祝允明及其他 第四章 改革者之拯世情怀 第一节 改革者高拱 第二节 改革者张居正 第三节 改革失败与士人人格之缺陷 第五章 心学另类之人生悲剧 第一节 阳明心学为情欲留出之模糊空间 第二节 一场争论带出之问题——真我与假道学 第三节 王门另类:狂、侠、妖、圣 第四节 危言危行者之被弃置——李贽之死的思想史意义 第六章 自我回归之适意与迷惘 第一节 一次社集传递的信息 第二节 士人人生旨趣之巨变 第七章 末世拯救者希望之失落 第一节 无可奈何的首辅叶向高 第二节 道德理想与政局之错位:邹元标 第三节 道德理想与政局之错位:顾宪成及其他 题外话 部分引用书目 后记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