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软件下载  游戏下载  翻译软件  电子书下载  电影下载  电视剧下载  教程攻略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图书:

 

书名 加莱亚诺传
分类 文学艺术-传记-传记
作者 (阿根廷)法维安·科瓦西克
出版社 南京大学出版社
下载
简介
内容推荐
爱德华多·加莱亚诺是乌拉圭记者、作家和小说家,被誉为“拉美世界的清澈良心”,其人生经历堪称传奇,作品被誉为“对拉美殖民主义最有力的文字控诉”,人们把加莱亚诺称作又一个加西亚·马尔克斯。拉美的历史记忆已成为中国渐热的文化话题。加莱亚诺被誉为“拉美世界的清澈良心”,其人生经历堪称传奇。本书是其传记,作者结合乌拉圭独特的国情,以及1973至1983年南美军人独裁统治的社会现实,记述了加莱亚诺传奇的一生。
目录
序言 拉丁美洲的叙事人(张伟劼)
致谢
引言
第一章 在世界的这个角落:乌拉圭——加莱亚诺出生的地方
第二章 色彩斑斓的岁月:童年
第三章 好奇之作:青春期
第四章 痛饮生活百味:青年
第五章 摧毁和重建的时光:在《前进》周刊的岁月
第六章 拉丁美洲革命的前行:加莱亚诺的早期作品和旅行(1962—1964)
第七章 以新闻为街垒:在《时代报》及游历拉丁美洲的经历(1964—1967)
第八章 一本火力全开的书:《拉丁美洲被切开的血管》
第九章 跨越拉普拉塔河的爱:与阿根廷和《危机》的羁绊(1973—1976)
第十章 政变和独裁:流亡的悲怆
第十一章 流亡西班牙的岁月:驱散幽灵的写作(1976—1984)
第十二章 流亡回归:独裁的残留和过渡阶段(1984—1995)
第十三章 充满希望的岁月:寻觅“新人”(1995—2014)
参考文献
译名对照表
序言
拉丁美洲的叙事人
张伟劫
巴尔加斯·略萨曾写过一部题为《叙事人》的长篇小
说,讲的是一个说故事的人的故事。主人公是一个秘鲁白
人,在离开都市前往秘鲁亚马孙雨林地区的旅行中接触了
原住民,由此迷恋上了他们的文化,竟毅然决然地抛弃了
城市生活,加入了亚马孙土著人的部落,在他们的生活中
担任“叙事人”这一神秘要职——他游走在雨林的各个角
落,为散居各处的族人讲述古老传说,而这个在现代化进
程的威胁下濒临灭绝的部族,在某种程度上就靠着叙事人
讲故事的活动维系他们的存在、他们的族群认同。在“叙
事”(narracion)和“民族(nacion)之间,似乎存在某种
天然的联系。说故事不仅有消遣娱乐之用,更有维系一个
命运共同体之用。
在我看来,爱德华多·加莱亚诺就是一个拉丁美洲的
叙事人,他为拉美人也为全世界读者讲述拉丁美洲的故事
。加莱亚诺讲出来的故事有一种独特的魔力,这种魔力并
不来自魔幻的情节——“魔幻”是一个被中国书商的广告
宣传滥用的词,成了给拉美文学定型的标签——而是来自
他自创的叙事风格,一种跨越文学体裁的边界、向文学正
统发起挑战的叙事方式,讲述的是真实发生的历史:个人
的历史,被忘却者的历史,被侮辱者和被损害者的历史,
群体的历史,国家的历史。读者可能会对他引用的经济学
数据提出质疑,可能会对他阐发的政治观点持有异议,但
很少有人否认他驾驭文字、编织故事的能力。
这本传记让我们了解到,原来加莱亚诺在很小的时候
就显露出讲故事的才能了——“他从小口才就好,总是能
吸引听他说话的人,让大家全神贯注”。儿时的爱德华多
·加莱亚诺说起话来让他的一众家人和亲戚全神贯注,成
为大作家后的加莱亚诺则能让全世界的读者都全神贯注。
我曾经在视频网站上看过加莱亚诺主持的电视节目,他坐
在一张写字台前朗读自己写的故事,一口优美的拉普拉塔
河口音的西班牙语,舒缓的节奏,简洁而意味深长的话语
,仿佛整个世界都随之安静下来了。
在拉巴斯庄园里,小爱德华多过着无忧无虑的生活,
还没有认识到这个世界的苦难。在这本书中我们可以看到
,我们的叙事人走上创作之路后,从“休斯”变成了“加
莱亚诺”,也与他那个源自大不列颠帝国、在南美殖民地
上发了财的父系“休斯”家族渐行渐远。朋友送给他的雅
号“意识形态穆拉托”是富有意味的——这不仅是说,加
莱亚诺吸收了各种思想,不至于成为一个为了捍卫“纯正
”思想而陷入教条主义的左派,也暗喻加莱亚诺是一个混
血儿,虽具有纯正的欧洲移民血统,却自己给自己输入了
深肤色人的血液,与拉丁美洲千千万万的印第安人和非洲
黑奴的后代取得认同,讲他们的故事,为他们讲故事,也
为他们发出呐喊。长期以来,拉丁美洲的社会是分裂的,
不同肤色的人群之间互相不了解乃至互相仇视,他们甚至
不了解自己也厌恶自己。作为叙事者、写作者的加莱亚诺
致力于让拉丁美洲人互相认识并认识自己。
面对一个充斥着暴力与不公的世界,有的作家选择背
过身去,遁入书斋,在文字里构建一个虚幻的平行世界,
有的作家则选择像堂吉诃德那样走出书斋,披挂上马,游
走四方,直面苦难,用文字挑战这个世界并试图改造这个
世界。加莱亚诺无疑属于后一种。这本传记让我们看到,
出于家庭原因,加莱亚诺很早就步人社会,见识了既精彩
又阴暗的社会生活。在历练中,他成长为一名优秀的新闻
记者,奔走不歇也动笔不歇。可能会令很多中国读者感到
意外的是,记者加莱亚诺第一次离开南美洲的远行,竟然
就是来到距离乌拉圭极为遥远的中国!我们在这部传记中
可以读到,加莱亚诺始终是带着新闻从业者的眼光来观察
和记录1964年的中国的。他绕开导游给他预设好的采访路
线,选择他真正想要对话的人来做访谈,以此书写真实的
中国。他赞成社会主义革命,同时始终保持批判的姿态,
敢于揭露革命中不尽如人意的地方,说出自己反教条主义
、实事求是的观点。有了走南闯北、环游世界的经历,加
莱亚诺讲出来的故事要比那些躲在书斋里的作家更接地气
,更具人生的厚度。后来的流亡生活非但没有让加莱亚诺
消沉,反而使他的故事具有了更高的美学水准。从新闻记
者到流亡作家,再到流亡归来后的“散步作家”和社会活
动家,加莱亚诺一直在讲故事,讲他个人经历的故事,也
讲全球各地的故事,但主要还是讲拉丁美洲的故事。
威廉·狄尔泰在提到传记文学时写道:“任何一个历
史性人物的生命历程,都是由各种互动过程组成的系统;
在这种系统之中,个体感受到来自历史世界的种种刺激,
因而是由这些刺激塑造的,然后,这个个体接下来就会对
这种历史世界施加各种影响。”在这部传记中,我们读到
的不仅有加莱亚诺的生命历程,也有乌拉圭乃至整个拉丁
美洲的历史进程。加莱亚诺和他所生活的世界与时代是互
相影响的。和大多数拉美人一样,加莱亚诺从小也被动地
接受了天主教教育。阿根廷哲学家恩里克·杜塞尔曾在分
析拉丁美洲的文化结构时指出,拉丁美洲文化价值观的最
根本的核心不是别的,正是有千年历史的犹太一基督教文
化。天主教的思想观念和精神特质渗入拉美人意识的深处
,即便他们转变成彻底的无神论者,其反对天主教的方式
也带有天主教徒的色彩。如传记中所述,加莱亚诺在年少
时是狂热的天主教徒,深受神秘主义的影响,他认为这种
狂热“也许是某种超然的需要”,并且承认“这种对某些
问题的答案半信半疑的寻求一直伴随了他整个青春年少时
光”。在后来的岁月里,他把这种堂吉诃德式的激情投入
对公平正义的追求中,乌托邦取代了上帝,创造一个更美
好的世界成为他的执念。他的激情燃烧的青春岁月恰好碰
上了拉丁美洲意识勃发的年代——20世纪60年代,他也以
自己的文笔有力地参与塑造了拉丁美洲认同,特别是《拉
丁美洲被切开的血管》和《火的记忆》(三部曲)这两部书
写拉丁美洲“被劫持的记忆”的巨著。通过这部传记我们
可以了解到,在古巴革命点燃整个拉丁美洲革命热情的那
些年间,看似偏居一隅的乌拉圭也热血沸腾起来,《前进
》周刊——其命运与加莱亚诺的新闻职业生涯紧密相连—
—成为西语世界中报道拉丁美洲资讯、传播拉美本土思想
、探讨拉丁美洲革命可能性的重要阵地。我们也能看到,
在那个时候,存在一个拉丁美洲知识分子共同体,这个共
同体不仅包括哥伦比亚的加西亚·马尔克斯、秘鲁的巴尔
加斯·略萨、墨西哥的卡洛斯·富恩特斯和阿根廷的胡里
奥·科塔萨尔这四位“文学爆炸”的主将,也包括像加莱
亚诺和他的老师卡洛斯·基哈诺这样的媒体人兼作家,以
及像劳尔·森迪克这样的拿起武器去斗争的左翼知识分子
。这些共同体成员之间互相声援,频繁互动,为着共同的
信念——解放拉丁美洲而团结在一起。我们在这部传记中
尤其可以了解活跃在拉普拉塔河沿岸——主要是蒙得维的
亚和布宜诺斯艾利斯这两座南美大城市的拉美知识分子共
同体成员。他们共同经历了火热的革命年代、之后的独裁
军人暴政、悲凄的流亡岁月,以及民主回归后展开的呼吁
惩治有罪军人的斗争。今天已经没有如此规模、如此有影
响力的拉美知识分子共同体了,甚至连“拉丁美洲”都仿
佛成了一个过时的概念——从墨西哥到阿根廷,似乎是出
于对全球化带来的同质化的抗拒,抑或出于比以往更为复
杂的地缘政治利益需要,人们更倾向于强调自己的民族一
国家身份,拉丁美洲共同体的理想似乎已经随着古巴革命
理想的幻灭而消失了。今天这些讲西班牙语和葡萄牙语的
国家是真的走上了通向繁荣的自由之路,还是依旧在为加
莱亚诺所痛批的“依附”(Dependencia)命运的怪圈中循
环呢?
作为加莱亚诺作品的中文译者之一,我曾经与加莱亚
诺先生有过短暂的电子邮件交流。《镜子:照出你看不见
的世界史》一书的简体中文版在2012年年底出版后,我告
诉加莱亚诺先生这个好消息,他回信说希望能得到一本样
书。纯粹是出于好奇,我把他发来的邮寄地址输入谷歌地
图看了看实景照片,那是位于地球另一端的一个看上去宁
静温馨的中产街区,在那条街道的边上还停着一辆中国产
的QQ汽车。这本传记的叙述让我脑补了这位拉丁美洲叙事
人历经人生苦难与荣耀后宁静温馨的晚年生活场景:从家
里出来后,带着他的爱犬“摩根·加莱亚诺”往下走八个
街区,来到蒙得维的亚老城区的巴西人咖啡馆,与老朋友
们打招呼、聊足球、喝兑了利口酒的咖啡,半晌之后走出
咖啡馆,再走几步路就到了海滩,又遇上一帮老朋友接着
他在海风中慢慢地踱回家去,一路上,或许他会回想起一
生中走过的那些地方,包括中国的大地,或许他会构思一
个新的小故事,然后把灵感记在随身携带的小本子上。今
天,蒙得维的亚的街道上再也看不到这位老人的身影了,
不过他一定早就知道,只要人们继续阅读或聆听他的文字
、他的故事,他就一直在。
2019年元月于南京仙林
导语
◆爱德华多·加莱亚诺的首部传记中文版重磅面世。本书西语原著与英文版同时推出,甫一出版,便引起广泛关注;本次南大社·守望者推出的中文版,是拉美文学爱好者不容错过的佳作。
◆这部详实的传记向我们呈现了加莱亚诺多部重要作品——《拉丁美洲被切开的血管》《火的记忆》《爱与战争的日日夜夜》等的创作背景与历程,是了解加莱亚诺及其作品的必读之书。
◆本书是我们了解20世纪下半叶乌拉圭乃至整个拉丁美洲历史进程的生动读物,是拉丁美洲南锥体四国争取自由民主这一历史进程的写照。本书不仅向我们展示了加莱亚诺这个有血有肉、充满活力的文化英雄,还向我们生动地展现了一幅幅画面:在古巴革命点燃整个拉美的革命热情的那些年间,拉丁美洲知识分子共同体,包括加西亚·马尔克斯、巴尔加斯·略萨、卡洛斯·富恩特斯、胡里奥·科塔萨尔和爱德华多·加莱亚诺等互相声援,频繁互动,为着解放拉丁美洲的共同信念而团结在一起,他们共同经历火热的革命年代、独裁军人暴政、悲戚的流亡岁月以及呼吁惩治有罪军人的斗争。
书评(媒体评论)
本书是关于爱德华多·加莱亚诺的第一本传记,
书中所记事件如同俄罗斯套娃般互相叠加,向我们展
示了一个有血有肉、充满活力的文化英雄。不仅如此
,通过对其几乎“三位一体”(政治家、新闻媒体人、
作家)的身份和经历的描写。本书也是拉丁美洲南锥体
四国争取自由民主这一历史进程的写照。
两位译者忠于原文,通过凝练饱满、灵动畅达的
语言将原著介绍给了广大中国读者。让我们得以近距
离观看拉丁美洲的社会政治运动,同时对加莱亚诺动
荡、颠沛的一生不胜感慨:让我们体验了社会政局变
动中的沧桑,也回味了那些“日日夜夜”中的人和事

对于中国读者来说,本传记当为了解加莱亚诺及
其作品的必读书目。
——程弋洋(西语文学学者、译者)
他曾在博物馆一般的大宅子享受父辈的疼爱:他
曾在三百公顷的庄园里骑马嬉戏;他曾跪在十字架前
虔诚地祈祷:他也曾像《麦田里的守望者》中的霍尔
顿一样困惑迷茫。
他初中辍学。在蒙得维的亚的咖啡馆里接受教育
:他得到社会党派人士的栽培与呵护:他是客观冷静
、犀利清醒的新闻记者;他是充满激情、寻求生命价
值的社会主义阵营的斗土。
他是痴迷于搜集各种故事的“说书人”;他是追
求言少述多的词语捕手:他以语言为武器和鞭子,捍
卫正义与自由;他让历史恢复气息、自由和说话的能
力。
他就是爱德华多·加莱亚诺,一个永远走在美的
光彩中的纯粹之人,一面照射我们内心的镜子。
诚邀您共读这本《加莱亚诺传》,一起走进加莱
亚诺的时代,走进加菜亚诺的内心。
——路燕萍(第七届鲁迅文学奖谠翻译奖得主、北
京大学西班牙语教师)
精彩页
在世界的这个角落
乌拉圭——加莱亚诺出生的地方
乌拉圭,绝无仅有”,乌拉圭的政治家总是对自己国家在20世纪中叶取得的稳定和发展感到无比自豪。而这一切要从19世纪末欧洲移民踏足拉普拉塔河流域说起,他们中的一些人是为了寻求更好的未来,另一些人则是为了逃脱禁锢社会革命思想的牢笼。这其中不乏逃离饥荒和战争的工人、农民和知识分子。当时的红党领导人何塞·巴特列·奥多涅斯正好利用了这一契机,推行国有化政策、建立社会福利制度,保障了这些新劳工移民的利益。同属红党的议员埃弗拉因·冈萨雷斯·贡齐也曾反复强调乌拉圭,绝无仅有”,即便是在“二战”期间,乌拉圭从繁荣稳定走向世界新秩序下的经济崩溃之时,这句话都还被乌拉圭人一直挂在嘴边,似乎仅仅靠着它,日日迫近这个国家的重重危机就能烟消云散。
乌拉圭不仅仅是一个国家。对于大多数南美人来说,她就像印刻在这个地区的一个标记,远超出她本身的国土面积,随时寄发着某种美好的回忆。于保守的右派而言,乌拉圭是美洲的瑞士;而在进步的左派看来,她则是自己造就的缩小版古巴。生意人在乌拉圭看到了赚钱的契机,而邻国的执政者则为不断流入乌拉圭这块金融要地的外汇头痛不已。英国王室把乌拉圭看作巴西和阿根廷之间的“缓冲国”,这使她在19世纪中叶得以实现与两国的贸易往来。而政治流亡者则认为乌拉圭是能够帮助自己逃避迫害的容身之地,比如为了逃出胡安·曼努埃尔·德·罗萨斯恐怖统治的布宜诺斯艾利斯诗人埃斯特万·埃切维里亚和弗洛伦西奥·巴莱拉,再比如阿根廷庇隆执政期间曾逃亡到蒙得维的亚的反庇隆主义政治家阿尔弗雷德·帕拉西奥斯和劳尔·达蒙特·塔沃尔达。
拉普拉塔河连接了乌拉圭和阿根廷,也让两国彼此分离,瓜拉尼人称之为“彩色鸟儿之河”,它成了爱德华多·加莱亚诺描写、绘画的创作象征,也成了他在属于自己的自由之国驰骋飞翔的栖息之地。
20世纪的现代乌拉圭诞生之前,何塞·赫瓦西奥·阿蒂加斯曾在这片土地撒下联邦制的种子,他是第一个真正意义上的乌拉圭领袖,领导了乌拉圭的独立运动和第二次乌拉圭战争(1851年结束)。加莱亚诺常常借助阿蒂加斯的力量,激发自己那属于南美克里奥尔人的反抗和追求自由的灵魂,尤其是面对强权统治的政治制度之时。阿蒂加斯是19世纪的革命者,他将这片土地上的原住民视为自己的同伴和朋友,力求推行第一次农业改革。在改革中,他担任拉普拉塔河联邦的总督,并推动建立联邦制下的克里奥尔新政府,使得联邦各省之间享有平等的权利。英雄们的响亮名字能够多次在拉丁美洲的历史上唱响,似乎正得益于恰卢亚人特有的永不屈服的精神。
“这世界已没什么希望可言。”加莱亚诺如此定义自己出生的那个年代。1939年9月1日,随着德国纳粹入侵波兰,第二次世界大战进入白热化阶段,一年后,加莱亚诺出生了。曾经的乌拉圭安稳而宁静,城市里交纵着石铺路,人口急剧增长,但这安宁因1936年西班牙内战爆发而被打破。城市与乡下的生活方式奇特地交汇混合,形成了乌拉圭中产阶级的雏形。
这便是当时的乌拉圭,“大战争”早已成为历史,人们在每日的报纸上、截来的欧洲短波电台中以及蒙得维的亚街头咖啡馆的评论里得到些许关于“二战”的消息。何塞·巴特列·奥多涅斯在20世纪初通过结合社会主义和进步主义思想,在外围独立的资本主义中建立了乌拉圭这样一个独立的南美政权,但在1929年遭受华尔街金融风暴的冲击后,蒙得维的亚人民一夜之间回到现实。
这里似乎很像19世纪末人文主义思潮澎湃高涨的老巴黎咖啡馆。在蒙得维的亚老城中心,在七月十八日大道,不断有消息在人们的桌问流传。加莱亚诺在回忆早期自己为社会主义周报《太阳报》写评论时曾这样说道:“我是听着咖啡馆里老人们的聊天长大的,他们所说的那些话可以算是我走上专业之路的基础。”
P5-7
随便看

 

霍普软件下载网电子书栏目提供海量电子书在线免费阅读及下载。

 

Copyright © 2002-2024 101bt.net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1/19 20:35:3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