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软件下载  游戏下载  翻译软件  电子书下载  电影下载  电视剧下载  教程攻略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图书:

 

书名 明太祖朱元璋传/中国历代帝王传记
分类 文学艺术-文学-中国文学
作者 代钰航
出版社 河北人民出版社
下载
简介
目录
天朝史鉴
前言
第一章 乞丐天子
第一节 贫苦出身
第二节 游方和尚
第三节 走投无路
第二章 从雄后昌
第一节 九夫长
第二节 福人福相
第三节 招降纳叛
第四节 濠州事变
第五节 根据地
第六节 大局为重
第七节 大元帅
第三章 缓称王
第一节 人心悦服
第二节 韬光养晦
第三节 体恤民力
第四节 军纪严明
第四章 南征北伐
第一节 集庆府
第二节 十八策
第三节 猛烈吴王
第四节 平定江南
第五节 北伐中原
第五章 开国皇帝
第一节 石龟爬行
第二节 洪武元年
第三节 乱用武、治用文
第四节 废除丞相
第五节 内阁顾问
第六节 重典肃贪
第六章 去荆棘
第一节 特务
第二节 杀、杀、杀
精彩页
至正十五年(1355年)三月,郭子兴病逝,其子郭天叙总领郭子兴部下。小明王下诏封郭天叙为都元帅,张天佑为右副元帅,朱元璋为左副元帅。
接受了小明王的封帅之后,朱元璋的发展显示出蒸蒸日上之势。此时的朱元璋已经不再是依附郭子兴时那样时时羁绊、处处掣肘的受气角色了,而是成了与郭子兴的地位一样的统帅。虽然郭子兴去世后其影响仍在,而且郭子兴的儿子郭天叙仍然占据着主帅的地位,但这些影响都由于朱元璋的接受封帅而不再成为问题。朱元璋掌握着实权,又得大多数部将拥戴,完全可以借助于统帅的名分发展自己的势力。
那些由于郭子兴的去世而不得不另投明主的将领们,大多选择了加入到朱元璋一方,朱元璋的势力由此而变得越来越大。郭子兴的去世给了朱元璋这样一种契机,使他在发展势力的时候,再也没有以往的种种限制,从而可以甩开手脚、放心大胆地培植自己的力量了。至正十五年(1355年)四五月间,朱元璋在和州坐镇指挥,接连打退了几次元军的进攻,他个人也添了桩喜事。都元帅郭天叙是郭子兴的正室大张夫人所生,而郭子兴的副室小张夫人生有一女,朱元璋初入红巾军时,此女年纪尚幼,此时已成人。此时连小张夫人都已看出这支部队最终为朱元璋所有,过去朱元璋与郭子兴有分歧,她做内室的自然要跟从郭子兴行事。正是由于小张夫人看出郭家与朱元璋隐藏的危机,她认准朱元璋的前途未可限量,因此曾将养女马氏嫁给朱元璋,现在又把亲生女儿嫁给朱元璋,她们母女俩倒是要死心塌地地投向朱元璋。小张夫人为此把刚刚成人的女儿嫁给朱元璋做了二房,自己名正言顺地做了朱元璋的岳母。这位第二夫人就是后来的郭惠妃。好事成双,朱元璋的两名贴身侍卫是一对郭姓亲兄弟,此时奉父命,把自己的刚成年的妹妹带到和州,让朱元璋收下做了三房夫人。新填的两房夫人都姓郭,朱元璋的正房马夫人又是郭家的义女,都与郭家沾边,不是巧合胜似巧合,堪称史上奇缘。
身在濠州的孙德崖得知朱元璋接替郭子兴成为义军统帅,十分气愤,要除掉朱元璋。孙德崖的部将吴通就献计道:“朱元璋占有滁州、和州两座城市,气势旺盛,如果发兵进攻,实为不利。可摆下鸿门宴,乘机除掉他。”孙德崖连连称妙,便修书一封,派人送到和州。朱元璋接到信后,明知是计,但仍决定前往。部将徐达告诫道:“孙德崖桀骜无赖,恐有诈谋,元帅不宜前行。”朱元璋说道:“鸿门宴上刘邦也不曾被害,只要有适当的人护卫,就不用担心。”部将吴祯愿随朱元璋前往,两人便带少许士卒去濠州赴宴。为防万一,朱元璋令徐达、胡大海率军驻屯濠州城外,以便随时接应。在酒席上,孙德崖威逼朱元璋交出帅印,朱元璋针锋相对。孙便喊出埋伏的武士。吴祯抢先制住孙德崖,和朱元璋一起出了城。胡大海、徐达早在城外接应朱元璋,殿后的胡大海趁机杀了孙德崖,朱军进占了濠州。 兵法上说:凡敌有谋,我从而攻之,使彼计衰而屈。朱元璋正是用了将计就计,反算对手的高招。他与孙德崖争夺帅位的斗争是迟早要来的,两人也只能留下一个。如果朱元璋不去赴宴,在心理上就先输一势,让义军们瞧不起,给孙德崖留下口实。所以,他冒险一去,而又精心准备,趁对手以为大功告成,防备松懈的时机,一举反击,以微小代价解决了争端。且对手无礼在先,他吞并在后,不致在义军中造成恶劣影响。
至此,朱元璋的实力大增。他手下已经聚集了一批能人,他们能文能武,谋士武士一应俱全,实力已经明显扩大了,仅仅占据着滁、和两州等地已经不足以提供更大的发展空间,需要更大的根据地以图霸业。
早在朱元璋刚刚离开郭子兴独立闯荡,进军滁州的时候,在关于是否建立一个稳固的根据地的问题上,冯国用对朱元璋提出了非常重要的建议。冯国用认为集庆(今南京)虎踞龙盘,是王者之都,得了这个地方,将可以作为根据地,在此经营,然后可以四处出击,荡平天下的敌人。为了实现占领集庆的目标,冯国用指出:在目前的情况下,只有通过安抚民心,使得万民归顺,才能达到占领集庆的目的。P67-69
导语
从出生贫寒沦为乞丐,到投奔义军建立功勋,再到称雄一方逐鹿天下,直至扫除群雄成就帝业,代钰航编著的《明太祖朱元璋传》全面而细致地叙述了朱元璋的一生,并以其为主线,进一步描述了元末明初波澜壮阔的历史气象。读者可以从中窥成败之道,叹兴衰之势,思古今之变。
序言
在五千多年的人类文明历史长河中,中华文明是
一个伟大的奇迹。
从公元前221年开始,中国就以一个统一的多民
族集权帝制国家屹立在世界的东方。在之后漫长的两
千多年里,中国一直是当时世界上最发达的国家之一
,并有着几段辉煌时期,包括汉朝、隋唐、元朝和早
清时期,在公元13世纪达到顶峰,成为当时世界上最
繁荣的文化及贸易中心。以指南针、造纸术、印刷术
及火药为代表的众多中国古代发明对世界的历史与科
技发展有着重要的贡献,同时中国在漫长的发展过程
中还拥有发达的农业及手工业。
“普天之下,莫非王土;率土之滨,莫非王臣”
,中华帝国长期的优势形成了巨大的文化优越感:根
据中国封建社会的传统观念,中国是“天朝上国”,
是世界文明的中心,中国皇帝就是“天下共主”。翻
开世界历史,这个观点在16世纪以前,的的确确是一
个事实。
拿破仑曾经对英国外交家阿美士德说过:“中国
是一头沉睡的狮子,一旦被惊醒,世界将为之震动。
”拿破仑一生纵横欧洲,数次把多国联军踩在脚下,
如此叱咤风云的人物为什么会对当时的中国有这样的
论断,他的根据从何而来?
翻开世界近代史,我们会发现,在拿破仑所处的
时代,曾经拥有优秀远古文明的区域大多四分五裂,
各自为政,欧洲如此,非洲也如此;而拥有广袤土地
的大国又大多没有久远的文明,俄罗斯如此,美国亦
然;真正能将久远的文明和辽阔的疆域结合在一起的
,仍然只有中国。拿破仑一直试图统一欧洲,因为他
深知:只有将文明的力量与辽阔的疆域结合起来,才
能造就伟大的帝国。
纵观世界五千年的历史,我们可以得出这样的结
论:中国的文明能够这样伟大,中国的力量能够这样
让人不敢轻视,一直以一个大一统的国家形式存在是
至关重要的决定性因素。
作为一个多民族集权帝制国家,所有的权力集中
在皇帝一个人身上。时势造英雄,英雄造时势,雄才
伟略的皇帝完全有可能改变历史的进程。在中华帝国
的历史上有四百多个帝王,其中十三位杰出的帝王以
其丰功伟绩而彪炳史册,在中华帝国史上,甚至世界
史上打下了深刻的烙印。
封建社会时期的中国,一直都以一个大帝国的姿
态屹立在世界东方,各民族用各自的历史共同谱写出
一部中华风云史。秦汉时期,中华帝国把匈奴赶到西
方,引发了欧洲的一系列大动荡;唐朝时期,中华帝
国又把突厥赶到西北,又引发了中亚和东欧的动荡。
至于秦、汉、晋、隋、唐、宋、元、明、清这一系列
的朝代更替,以及各个朝代中的叛乱分裂或者起义,
都只不过是这个延续两千多年的帝国的内乱而已。
现在我们回顾这段伟大的中华帝国史,秦始皇,
无疑是这个大帝国的最初缔造者,也就是开国皇帝。
正是由于他的雄才伟略,才奠定了整个中华民族大一
统的所有基础。
在中华帝国的历史上,公元前221年是真实意义
上的帝国元年。“千古一帝”秦始皇一统天下,废分
封,设郡县,同文、同律、同衡、同轨,修驿道,筑
长城,大一统的中华帝国有了一颗“统一的心”。从
此,中国人以高度的政治智慧与独特的文化内涵,把
“大一统思想”作为整个社会和个人的至高理想永恒
地留在了所有中国人的血液中。秦始皇也当之无愧成
为中华帝国的始皇帝。
中国封建帝王“皇帝”的称谓由秦始皇开始,他
叫“秦始皇”,就是希望大秦帝国会有接下来的二世
、三世,直至千万世,如此永远继承下去。这一点,
虽然秦始皇的子孙没有做到,但从另一个意义上讲,
中华帝国后来所有坐拥江山的皇帝何尝不是秦始皇的
继承者?
史家有个说法叫“汉承秦制”,意思就是刘邦建
立汉朝之后,继承和发展了秦朝的大一统制度,从这
个意义上来说,刘邦才是秦始皇的第一个继承者。秦
末天下大乱,项羽首先在争夺天下的霸业中胜出,但
遗憾的是项羽根本没有建立中央政权的意识,而是把
诸侯全部分封到各自的领地为王,他的做法实际上是
让中国再次回到战国时代的大分裂中去,这无疑相当
于一种历史的倒退,所以最后他败给刘邦也就不足为
奇了。从这个角度来说,与其说是刘邦战胜了项羽,
不如说是统一战胜了分裂。
楚汉争霸同时也开创了帝国的另外一个游戏规则
,皇帝轮流做,英雄不问出处。这个规则的结果就是
“成王败寇”,完美地解决了帝国内部改朝换代的“
正统性”问题,在一定程度上保证了最有能力的人成
为开国皇帝,带领帝国一次又一次走向辉煌。
……
中国的封建专制制度发展到雍正时期,君主集权
达到最高峰。雍正的即位过程可谓将中国古代的太子
夺权斗争发挥得淋漓尽致,他即位之后,规定以后的
皇帝必须把继承人的名字写成诏书封存,这就从根本
上解决了皇室继承人纷争的问题。雍正又设军机处,
作为皇帝的秘书班子,为皇帝出主意、写文件、理政
务,“军国大计,罔不总揽”。雍正对经济发展的贡
献也不能忽视,正是由于他在中间的拨乱反正,使得
康熙的一些有效政策得以延续,也使得康熙开创出的
盛世局面得以延续。
雍正之子乾隆是“康乾盛世”的收官者。乾隆在
位六十年,前期,他政治颇为清明,在康熙、雍正两
朝的基础上,将“康乾盛世”局面推向了顶峰。到了
执政后期,乾隆将清政府积累下来的上百年家底挥霍
一空,对外又实行闭关锁国的政策,进一步耽误了中
国与世界的同步发展,时有英国人形容清朝为“一艘
破烂不堪的头等战舰”,从这种意义上讲,乾隆也是
整个中华帝国的收官者。
英国女王伊丽莎白直言不讳地说:西方之所以长
久以来对中国心存疑虑,就是因为中国一直是一个统
一的大国。
“统一”就是打开中华文明唯一的钥匙。从公元
前221年秦始皇统一中国后,无论是后世的哪一个封
建君主,争取统一或者维护统一都是他没法抵挡的诱
惑,也是他无法摆脱的宿命。一国不容二主的观念在
这块土地上是如此深入人心,真正成了中国人的民族
基因,也是中华文明历久而弥新、中华民族能够傲立
世界的真正原因。
何君于北京
2015年3月
内容推荐
朱元璋是中国历史上出身最微贱的皇帝,也是一位最富有传奇色彩的皇帝。他是一个从历史的夹缝中钻出来的英雄。
作为一个开国皇帝,朱元璋是卓有建树的。如果用一言来概括他的治国方略,就是“以猛治国”。作为开国皇帝,他紧紧把握一切所能把握的权力,用一系列行之有效的措施奠定了明朝两百余年的统治基础。朱元璋将中央集权的君主专制制度发展到空前程度,但也由此对社会经济的发展产生了巨大的阻碍作用,中华帝国于是开始走向没落。
代钰航编著的《明太祖朱元璋传》讲述了明太祖朱元璋的一生。读者通过本书能更深入地了解这位明代的开国之君。
随便看

 

霍普软件下载网电子书栏目提供海量电子书在线免费阅读及下载。

 

Copyright © 2002-2024 101bt.net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2/23 3:17:5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