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作者简介 刘晓丽,女,河南许昌人,1986年出生,中共党员,取得博士学位,2015年博士毕业于华中师范大学政治学研究院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研究专业,现在工作于河南科技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讲师。 目录 第一章 导论 一、选题缘由与问题意识 二、研究意义 三、研究现状及简要述评 四、基本概念与研究主题 五、研究思路与研究方法 六、创新之处与不足之处 第二章 我国城市社区管理体制和治理模式的理论基础和变革历程 一、城市社区管理体制和治理模式的理论基础 二、我国城市社区管理体制的变迁轨迹 三、我国城市社区发展的治理模式演变过程 第三章 当前我国城市社区治理主体困境的表现、原因及其影响 一、当前我国城市社区治理主体困境的表现 二、当前我国城市社区治理主体困境的原因 三、当前我国城市社区治理主体困境的影响 第四章 社区居民转变为社区公民:当前我国城市社区治理主体中的多重赋权 一、理顺政府和社区居委会的关系 二、政府赋权给社区居委会和居民 三、社区工作者赋权给社区社会组织和居民 四、治理主体的增能 第五章 社区社会组织培育的案例分析:公民生成的事实逻辑 一、互助类社区社会组织:月半弯单亲妈妈之家公益服务项目 二、治理类社区社会组织:“我爱我楼”门栋自管组公益服务项目 三、志愿类社区社会组织:老“外”缘圈志愿协会公益服务项目 第六章 社区治理的微循环:四微机制 一、微群体:居民自治有效实现形式的组织基础 二、微项目:居民参与生成的诱因和支撑 三、微社团:社区公民生成的载体 四、微自治:社区公民生成的目标 第七章 基本结论和讨论 一、基本结论 二、两个讨论 附录一 HB省社区负担专项调查清单列表 附录二 社区工作者实务能力训练课程表 附录三 天星桥街道小正街社区“3311”工作模式相关制度及三字经等作品摘选 参考文献 后记
导语 刘晓丽著的《中国城市社区治理的微循环(社区公民的生成机制研究)》主要探讨社区治理的微循环何以可能和居民如何转变为公民。第二章,首先立足我国城市社区管理体制和治理模式的变迁历程,揭示社区治理的大背景,为后面四微机制的论述做好铺垫。第三章,重点阐述社区治理主体面临的三重困境、原因及其影响。第四章,从调整政府和居委会权力结构入手,通过多重赋权增能,摆脱社区治理的三重困境,促进社区居民向社区公民的转变。结合以上理论,第五章,进行实证的分析。从互助类社区社会组织、治理类社区社会组织、志愿类社区社会组织的案例分析中,找出了公民生成的事实逻辑,即居民从自助到助人,再到参与社区的公共事务,进而促使社区居民转变为具有公共参与意识、公共参与能力、公共精神、公共责任的公民。第六章,从上文公民生成的事实逻辑中,进一步提炼出社区公民的生成机制——四微机制。 内容推荐 刘晓丽著的《中国城市社区治理的微循环(社区公民的生成机制研究)》结合理论与实际,从互助类社区社会组织、治理类社区社会组织、志愿类社区社会组织的案例分析中,找出了公民生成的事实逻辑,即居民从自助到助人,再到参与社区的公共事务,进而促使社区居民转变为具有公共参与意识、公共参与能力、公共精神、公共责任的公民,并进一步提炼出社区公民的生成机制——四微机制。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