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软件下载  游戏下载  翻译软件  电子书下载  电影下载  电视剧下载  教程攻略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图书:

 

书名 我是我认识的最聪明的人(一位诺贝尔奖得主的艰辛旅程)/当代科技名家传记系列/哲人石丛书
分类 文学艺术-传记-传记
作者 (美)伊瓦尔·贾埃弗
出版社 上海科技教育出版社
下载
简介
内容推荐
伊瓦尔·贾埃弗是一位拥有独特个性的科学家,1973年因在超导电性方面的实验工作获得了诺贝尔物理学奖。与一般人的想象不同,机遇和幸运在贾埃弗的生活中始终举足轻重,以至于改变了他的人生轨迹。贾埃弗出生于挪威的一个小村庄,童年平淡无奇,大学生涯成绩糟糕,为了生计先后移民加拿大和美国,只是因为阴差阳错才进入通用电气公司工作,得以与多位优秀科学家共事。凭借对新事物的兴趣、对终身学习的热爱及对科学研究的执着,贾埃弗在实验物理学领域取得了举世公认的成就,而当时他甚至还没有获得博士学位!在《我是我认识的最聪明的人(一位诺贝尔奖得主的艰辛旅程)》这本通俗生动的自传里,贾埃弗以幽默和嘲讽的方式讲述了一个平凡人如何成为科学大师的精彩人生故事,并向读者传递了他对科学、社会和生活本身的思考与感悟。
作者简介
瓦尔·贾埃弗(Ivar Giaever,1929- ),挪威裔美籍物理学家,美国国家科学院院士。因发现超导体中的隧道效应获得1973年诺贝尔物理学奖。1952年毕业于挪威理工学院,服役一年后担任挪威政府专利审查员。1954年移居加拿大,两年后移居美国,在通用电气公司担任应用数学家,1958年进入通用电气公司研发中心,开始从事科学研究工作。1964年获伦斯勒理工学院博士学位,1965年获奥利弗·巴克利奖。贾埃弗早年从事薄膜和超导电性的实验物理学研究,后转向生物物理学。先后担任加州大学圣迭戈分校教授、索尔克生物学研究所客座教授、伦斯勒理工学院科学教授、奥斯陆大学教授。1991年创立应用生物物理学公司,并担任公司总裁。
目录
第一章 引言
第二章 在挪威长大
第三章 德国占领时期
第四章 上大学
第五章 在挪威成年
第六章 移民加拿大
第七章 移民美国
第八章 回挪威度假
第九章 通用电气公司研究实验室
第十章 实验室的朋友们
第十一章 我的莫斯科之旅
第十二章 更多研究工作
第十三章 在英国学术休假
第十四章 回到美国
第十五章 获得诺贝尔奖
第十六章 我的首次中国之行
第十七章 在生物学领域工作
第十八章 库利奇奖励基金
第十九章 回到通用电气公司
第二十章 奥斯陆大学
第二十一章 应用生物物理学公司
第二十二章 访问韩国
第二十三章 林道会议
第二十四章 成人体育
第二十五章 做生意
第二十六章 时至今日
后记
译后记
序言
我和我的妻子出生时是挪威公民,但现在我们都
是美国公民。我们离开挪威是因为第二次世界大战后
不可能在那里拥有一套自己的公寓。由于我们深爱着
对方,并且已经有了一个孩子,所以我们决定前往加
拿大,而后移民美国——这对我的事业和我们的生活
而言,都是一个明智的决定。虽然我在挪威只接受过
一定程度的教育。但幸运的是,我最终得以就职于纽
约州斯克内克塔迪的通用电气公司研究实验室。与真
正的科学家一同工作令我倍感兴奋,我很快就决定开
展凝聚态物理学的探索研究。在通用电气公司从事全
职工作的同时,我还利用业余时间在纽约州特洛伊市
的伦斯勒理工学院攻读物理学博士学位。导致我荣获
1973年诺贝尔物理学奖的突破性成就来自我在超导电
性方面所做的一个实验。获奖之后,我便有更多的机
会四处旅行。在“文化大革命”结束前夕,我与几位
凝聚态物理学家访问了中国。当时在我看来,北京就
像一个大号的村庄,只有少辆汽车和数百万辆自行车
。在那之后,我又有多次机会访问中国,而北京已然
成为世界级的大都市之一。这些年来,中国的高速发
展举世瞩目;我亲眼目睹了这些变化,心怀敬意!中
国所取得的成就是一项恢宏的壮举!
伊瓦尔·贾埃弗
2018年6月5日,纽约州尼斯卡于纳
导语
伊瓦尔·贾埃弗著的这本《我是我认识的最聪明的人(一位诺贝尔奖得主的艰辛旅程)》为1973年诺贝尔物理学奖得主伊瓦尔·贾埃弗的自传,讲述了一位出生于挪威的普通青年,在与青梅竹马的姑娘结婚后为了更美好的家庭生活,“漂”到北美并最终获得诺贝尔奖的逆袭奋斗经历。除此之外,也包括了他对科学本质、科学进程以及当前热点话题的理解。
后记
2017年2月上旬,我利用寒假的闲暇来到新加坡
南洋理工大学,以志愿者的身份为正在那里举行的“
宇宙学、引力波与粒子物理学国际会议”作会场服务
。在这期间,我有幸接触到弗里奇、鲁比亚(Carlo
Rubbia)、斯穆特(George Smoot)等大物理学家
并与他们合影留念;有幸参与了《亚太物理通讯》(
Asia Pacific Pysics Newsletter)副主编熊持博
士领衔的采访团队,对曾有过牢狱之灾的弗兰普顿(
Paul Frampton)教授进行了面对面专访;也有幸参
观了潘国驹(Kok Khoo Phua)教授创办的世界科技
出版公司,从高级编辑林志福(Chee Hok Lim)博士
那里免费获得了一本刚出版不久的新书——《我是我
认识的最聪明的人》的英文原版。感谢林博士的慷慨
赠书,机缘便从这里开始。
贾埃弗教授的这部自传无疑是一本具有励志和启
迪意义的好书,值得拥有中文版。于是我的父亲、本
书的另一位译者邢志忠教授联系了曾有过几次成功合
作的上海科技教育出版社,敲定了再次合作事宜。在
此我们由衷感谢出版社的王世平总编、匡志强副总编
和郑华秀编辑长期以来的友情与宽容,也特别感谢责
任编辑王洋老师的出色工作。
这本书的翻译远比我们最初想象的要艰难,主要
原因在于作者的写作方式相当随意。虽然书中涉及的
专业内容有限,但把那些看似简单的英文表达转换成
生动有趣的中文并不是一件容易的事。2017年夏天,
我在日本高能加速器研究机构(KEK)和筑波大学校
园度过了一段难忘的时光,完成了翻译过程中最具有
挑战性的部分。按照事先的约定,父亲主要负责翻译
那些大量涉及物理学专业知识的章节。他很幸运,因
为这样的章节并不是很多。但作为粒子物理学家,他
在理解书中的一些凝聚态物理学概念时也颇费心思,
甚至不得不向中国科学院物理研究所的罗会仟教授请
教。在此我们也向罗老师以及弗里奇教授的帮助表示
感谢。
差不多一周前,我们通过邮件与贾埃弗教授取得
了联系,邀请他为自己的大作的中文版写序,他愉快
地答应了,但要我们耐心地等待几天。这是一个惊喜
,因为我们一开始就对这位现年已经89岁高龄的老先
生是否还读邮件完全没有信心。生活的不可预见性和
随之而来的戏剧性,由此可见一斑。幸运的是,虽然
我从初中开始就对自然科学缺乏兴趣(捂脸),但与
这些聪明过人的科学家打交道不仅轻松愉快而且获益
良多。相信读了本书之后,你也会有同感(偷笑)。
邢紫烟
2018年6月3日,北京
精彩页
剑桥自然是一所特别有名的大学,但我发现它的实验设备相当差。我曾打算继续做一些隧穿效应的实验,不过最终还是决定不做为好。原因是我在通用电气公司使用的仪器设备要比在剑桥大学的好得多,于是我只是在这边的实验室为不同的研究人员提供帮助。此时正值剑桥的科学家在两个超导体之间的普通金属中进行“隧道穿越”呢。我始终不相信那些实验,但是我属于少数派。我很快就发现,在剑桥的科学讨论过程中大家似乎并不在意什么是对的以及什么是错的,他们关注的是在辩论中占上风,而我很擅长此道。在美国和英国科学家之间,确实存在着本质上的差异。当一位美国学者进入你的办公室时,他通常以这样的方式开始交谈,“我一直在研究这个问题,忙得屁颠屁颠的,还没有获得成功。不过我在过去的几个月中还是取得了一些进展,很愿意和你交流一下”。当一位英国学者进来时,他会这样说,“我今天早上散步的时候有了一个想法,很愿意和你讨论一下”。然后他会开始在黑板上比划一番,而你就会明白,他其实几个星期以来一直都在研究这个问题。我觉得这种差异可以归结为一个事实,即美国人会为自己工作勤奋而倍感自豪,而英国人更在乎的是自己看起来很聪明。
我们一家人总是喜欢从事各种体育运动;而在英格兰,我们经常和孩子们一起跑步,测量我们自己1600多米能跑多快,等等。我们的房屋后面是一个橄榄球场,我们喜欢在那里锻炼身体,因为它绿草如茵,非常美丽。我们在那儿的半年左右期间,我从未见过那块场地用于任何事情,但有个家伙撵我们走。他说,假如他允许我们在草地上跑步的话,那么很快整个剑桥的人都会过来跑步,这样的话球场就会被踩坏。尽管如此,我们依然去那里跑步,因为那个家伙并不总是露面;当时慢跑这项运动还远未流行起来。我们也经常打网球,一切都很好,因为他们拥有草地球场。我这一生中学习打网球的次数大概有三四次,前几次都是有始无终,但这一次我最后坚持下来了。英格兰的网球场在每个星期天都关门;而在美国,网球场在星期天的利用率是最高的。
有一天吃早饭的时候,英厄和我注意到房屋外面一阵骚动。正待我们询问出了什么事之际,有人告诉我们说外面正在举办长途徒步活动,也许是50千米的距离,我记不太清楚了。那就是很有名的“乐施会行走”(Oxfam walk)活动。当时我还从未跑过马拉松,对行走50千米需要多长时间完全没有概念,但我们还是决定参加此次活动。我们觉得自己可以放松一下,看看乡村的景色,在几家小酒馆的地方停下来吃点或喝点东西。于是我们骑自行车来到距离我们的住处大约二三千米远的起点线,兴高采烈地加入到长途徒步的队伍。我确信行走活动是在上午9点开始的,就在我们出发后不久,天就下起了雨,因此我们就躲到酒吧里面避雨。这是一次十分漫长的徒步行走,路途特别特别遥远。我们有不少机会搭便车回到起点线,而我都想要接受别人的这番好意了。但是英厄拒绝了,她决心走完全程。我们是确实走完了整个行程的极少数人之一。当我们最终回到起点线时,英厄已经筋疲力尽。她完全无法骑自行车回家,于是我推着两辆自行车往家走,准备开车过来接她。可当我返回起点线时,却四下里都找不到英厄了。一个好心的男人见她累得精疲力竭,便带她去了地下室,并端给她一杯干邑白兰地。她现身之后,我将她扶到车里。当我们回到家时,她不得不先走过姑娘们的卧室才能进入我们的房间。可是她一看见床就迈不开腿了,马上瘫倒在床上,在女儿们的房间待了两天,不过也可能是白兰地起了一定的作用。我的双脚起满了水疱,但第二天还是设法来到大学上班,主要只是为了吹嘘我们昨天走完了长途徒步的全程。
P141-143
随便看

 

霍普软件下载网电子书栏目提供海量电子书在线免费阅读及下载。

 

Copyright © 2002-2024 101bt.net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2/22 12:21: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