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软件下载 游戏下载 翻译软件 电子书下载 电影下载 电视剧下载 教程攻略
书名 | 树树皆春色 |
分类 | 文学艺术-文学-中国文学 |
作者 | 梁新会 |
出版社 | 陕西师范大学出版总社有限公司 |
下载 | ![]() |
简介 | 作者简介 梁新会,笔名慧心。中国散文学会会员,陕西省作家协会会员,咸阳市重大题材签约作家,西安晚报专栏作家,西安外事学院中文系特聘教授。出版有散文集《静日玉生香》和长篇小说《陪读》。散文曾获多种征文大奖。 书评(媒体评论) 梁新会的散文意境开阔,文笔清新自然,只要坚 持写下去,相信定有大为。 ——中国作家协会副主席,陕西省作家协会主席 贾平凹 梁新会的散文题材多,路子宽,这是难能可贵的 。有一些散文,能把历史元素与个人情感兼容起来, 遂显出某种正在酝酿的气象。其文可期待。 ——陕西省作家协会副主席、陕西师范大学文学 院教授朱鸿 梁新会的散文,疏影摇曳,余香缭绕,曼妙多姿 ,回味悠长,如一首幽幽的月光小夜曲,娓娓道来, 精致,恬静,微凉。她的文字是有温度的,允许我们 在闲静时翻开人生的章节,慢慢品尝对时光流逝的温 情脉脉,炽热优伤。 ——陕西省作家协会长篇小说委员会委员、《西 北文学》主编高鸿 后记 在汉城湖公园旁边住了两年多了,却无暇去公园 游玩,实在有负美景。 正月初十那天,是一个特殊的日子,又适逢婶婶 第一次过寿,大家不免有人生如梦,岁月已老的感叹 。 “往者不可谏,来者犹可追”。生命的长度无 法估量,生命的广度却因人而异。人生丰盈与平淡的 差别就在于能否珍惜故旧,规划未来,过好当下。“ 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的美事尽管人人向往,但 只能是偶一为之,平常日子里张弛有度,安然自在才 是修养身心的大法。 “因过竹院逢僧话,偷得浮生半日闲”。有人提 议不妨暂时忘却烦恼,推开羁绊,纵情山水,从身边 的汉城湖公园游起,大家都很赞同。择日不如撞日。 中午散席后,我们扶老携幼,一大帮子人初次造访我 们的芳邻——汉城湖公园。 刚一走入公园,孩子们就发现路边零零星星开着 几朵迎春花,忍不住欢呼起来。再沿着碧波荡漾的汉 城湖走不多远,一处阳面土坡上的迎春花竟然全部盛 开了,那金黄色的小花挤挤挨挨,仿佛一群刚刚玩耍 归来的孩子,满头满脸都冒着热气;又像无数的小喇 叭,在向世人大声宣告冬季已经离去,春天已悄然来 临。这满山坡的迎春花在阳光下显得格外耀眼夺目, 一下子点燃了我们的激情。大家赏花品花,摆出各种 造型与花合影,久久不肯离去。 “快看,玉兰花也开了!”孩子们又发现了新大 陆。 真的,树干只有胳膊粗细,仅两米多高的小树上 竟然开了十几朵玉兰花,远远望去,还以为是几只白 鸽在枝头嬉戏。走近一瞧,这玉兰花白中带一点粉紫 ,只有拳头大小,花萼毛茸茸的,呈灰褐色,犹如豆 蔻少女,玉洁冰清,惹人喜爱。转念一想,我们个个 都穿着厚厚的棉衣,玉兰花却迎风傲立,看似柔弱, 实则坚强,颇有女中豪杰花木兰之风姿。 第二日回到单位里,我特意去看单位门口那棵四 五层楼高的玉兰树,树上光秃秃的,花叶全无。之后 几日忙忙碌碌,就忘了去看玉兰花。有一天气温突降 ,雨雪交加,我们穿着棉衣都冷得直哆嗦,我不免担 心那娇弱的迎春花、玉兰花能扛得住否?很快到了三 月八日妇女节,上午我们学习《第一朵杏花》这课时 ,书中有一句话——“爷爷,杏花开了。”孩子喊道 。有同学说这个孩子没有礼貌,应该先去敲门,不要 乱喊,要不然会干扰竺可桢爷爷搞科学研究的。孟同 学立即纠正道: “花儿开放的时候,一朵接着一 朵,眼睛都不够用,根本来不及去敲门。我看见过花 开,吓得都不敢大声说话。”农谚说:“麦熟一晌, 蚕老一时。”孟同学善于观察,言之有理,赢得了大 家的好评。下午得空,出单位大门时,我突然想起了 玉兰花,抬头一看,树上全是洁白的花朵,密密麻麻 ,鼓鼓胀胀,像扬起的风帆,让人心头为之一振。 这一刻,我突然知道了自己为什么一直痴迷于写 作了——只为遇见最真的自己。日本设计大师山本耀 司说过一段话:什么是“自己”?自己这个东西是看 不见的,当自己的人性撞上一些别的什么,被反弹回 来,让我们感知到了,我们才会了解自己。我的文字 便是这种天雷勾动地火,反弹碰撞的新生儿,是主观 的自我与客观的存在产生的化学反应。 去年七月,在赛里木湖边,我迎风而立,一种清 风入怀,相思已老的情愫油然而生,便忍不住写下了 : 戈壁滩上的风 带走了砂石的棱角 也偷走了云朵的柔情 那一蓬蓬骆驼刺枯黄着脸 把真相藏在黑暗的土中 孤独地想念雨水 影子如昭君般悲壮 亲爱的你,期待你读到这本《树树皆春色》的集 子时,偶尔也能捕捉到自己的影子。曹雪芹说写《红 楼梦》,是“伤怀日,寂寥时,试遣愚衷”。他“批 阅十载,增删五次”成此巨著,难怪百年之后,我读 这部呕心沥血之作时,依然有一种走火入魔,如痴如 醉之感。 汪曾祺在《下大雨》中写道:雨真大。下得屋顶 上起了烟。大雨点落在天井的积水里,砸出一个一个 的水泡。我用两只手捂着耳朵,又放开,听雨声:“ 鸣——哇,呜——哇。”下大雨,我常这样听雨玩。 我读到时,异常欢喜,脑海里不由自主地冒出了童年 时代幽深的院落,没牙的奶奶,水眼里打着旋儿的流 水……我问正在埋头写作业的儿子,读了这样的文字 有什么感觉,他几乎没有多少反应。嗷,不能苛责他 ,他的童年时代没有光着脚在雨中嬉戏过,没有结伴 去打过猪草,没有嗅到过镰刀上残留的青草气息。可 我相信,他总有一天,会从题海中抬起头来,重新打 量这个世界。那时候,我们的文字里依然保留着原始 的温度和芬芳。 梁新会 2018年3月 目录 第一辑 千年读书梦 为君哪得不伤悲 陋室书缘 岁月不会饶过谁 走过春天 做最好的自己 水湄 武侯祠记 那时花开 涝池大槐树石碾 杨柳依依 麦黄杏熟了 核桃树秋千架 寻找记忆中的河流 老家的味道 重回男单楼 雨中游大蒿沟 石榴花开未 桂香飘在秋风里 同里土导游 人比黄花瘦 拔剑四顾心茫然 第二辑 向东向西 众里寻她千百度 黄河铁桥 母亲身旁盛开的花儿 他乡逢故知 似曾相识燕归来 千年一瞬 又见敦煌 哈密农家乐 棣花行 商山微雨 站成永恒 人间烟火 作协的旁边是张公馆 荆棘上的舞者 第三辑 轻车碾醒少年梦香风吹皱老客颜 那一抹金黄 那些年,我们在北城错过的房子 我们多么相像 肉突突地煮着 永恒的国度 感时花溅泪 爱的样子 寻宝 家里的床真柔软 六年级的冬天 苦难中开出的花朵 减肥的烤饺 好好学习 从举手之劳说起 俯下身子 一分钟的爱 笑声回荡在雪地上 后记 精彩页 给爷爷奶奶立完碑,我们随后参观了中学校园,站在曾祖父的石碑前,二伯父自然而然地讲起了曾祖父的逸闻趣事。我的心开始莫名地悸动。 这里是我们家族几代人学习工作过的地方,也是我少年时代努力奋斗、收获荣誉和掌声最多的地方。我想起曾祖父曾在这里手执教鞭,引经据典,明辨善恶;父亲曾在这里文思泉涌,出口成章,令人称奇;又想起自己当年被师长们称为“天才女孩”,如今随波逐流,内心十分不安…… 父亲指着崭新的教学楼,讲完自己求学的艰难,又说起我上中学时,学校没有食堂,顿顿吃开水泡馍,他一到休假便来给我送饭的往事。我苦笑几声,内心却汹涌澎湃。不知从什么时候开始,我丢失了少年时代的梦想,我忘记了艰苦奋斗的精神,我满足于写几篇通讯报道、工作总结,我沾沾自喜,迷失在大家的赞扬声中…… 身旁走过几位学生,他们拿着饭盒,准备去学生餐厅吃饭。听说他们每天都有午餐补助,父亲叫住几个学生询问此事,他们很自豪地说:“当然有了。”父亲感慨地说:“生逢盛世。你们真有福气,一定要好好学习,长大报效祖国!”学生们答应着走远了。二伯父激动地说:“社会好了,老百姓才会有好日子。咱先人教了一辈子书,最大的梦想就是想让普天下的穷孩子都能上起学。旧社会办不到的事情,现在办到了。” 曾祖父一个人渴望的事情,在几代人的努力之下终于梦想成真了。这是社会的力量,是社会的进步,更是老百姓的福音。二伯父和父亲,背着手微低着头,在校园里并肩而行,喁喁私语。我突然想起一个更古老的传说——我们的祖先来自于山西大槐树下,那是个崇尚读书、举人辈出、名相荟萃的地方。祖先们是被反剪着双手绑成一行,被抽打着颔首弯腰、一步三回头地离开故土的。强权和灾害压弯了他们的脊梁,却没有浇灭他们顽强的生命力。他们随遇而安,开荒种地,兴建了一个又一个有大槐树和琅琅书声的村庄。我开始重新思考这些古老的传说,思考我们这个苦难家族执着于读书求学的历史渊源,思考普通人读书识字的终极意义…… 也许,八百年前,当我们的祖先背井离乡,四处飘零时,我们就注定了要在风雨中跋涉,注定了要在寻觅中发现乐土,注定了要在苦难中凤凰涅檠,浴火重生。也许,冥冥之中,一种叫书生意气的精神已经在我们身上打下了深深的烙印,一种异样的血统流淌在了我们身上,一种不屈不挠的意志已经注入了我们的灵魂。也许,命中注定,我们感时伤怀,悲天悯人,敏感细腻。 纷繁的意象在夜色中妩媚动人,璀璨的文字在我的笔端翩翩起舞,灵感就像潺潺的清泉在山间汩汩流淌,一种似乎与生俱来的快感围绕着我——三年后,我的散文集《静日玉生香》诞生了! 我的新书出版以后,父亲格外高兴,清明给祖先上坟时,居然带着我的书。许多亲朋好友纷纷前来向父亲道喜,父亲摆出一副有其父必有其女的架势,在我看来十分可笑。父亲却说:“出书立说,教化民众是读书人最大的梦想,你开了一个好头,值得庆贺!”闻听此言,我惭愧不已,我那“豆腐三碗,三碗豆腐”的文字哪里担当起得起这些呢?再想想自己蹉跎岁月,已错失了大把时光,能赶上来吗?父亲鼓励我不能妄自菲薄,一定要快马加鞭,奋起直追才是。我也暗暗告诫自己,只要坚持多读多写,总有梦想成真的一天。 令人欣慰的是我的散文集受到了很多人的喜爱,我也机缘凑巧有幸成了一名教师。每当我走上三尺讲台,我就想起曾祖父当年呕心沥血创办新式学堂的往事。生活以一种全新的姿态拥抱着我,梦想似乎就在前方向我招手。每天清晨,我迎着朝阳走向学校,兢兢业业,教书育人;夜晚,我怀揣梦想苦读诗书,勤勤勉勉,笔耕不辍。 谁料想,人生无常,我的长篇小说还没有来得及出版,年底父亲却已溘然长逝。 P9-11 导语 梁新会著的《树树皆春色》是一部散文集。全书分三辑:一辑收录:千年读书梦、问君哪得不伤悲、陋室书缘、岁月不会饶过谁、走过春天等,抒发了作者享受读书,拥抱自然的美好愿景;二辑收录:向东向西、众里寻她千百度、黄河铁桥、母亲身旁盛开的花儿、他乡逢故知等,记录了作者行走丝路,痴迷古迹的心灵密语;三辑收录:我们多么相像、肉突突地煮着、永恒的国度、感时花溅泪等,撷取了作者牵挂亲友,感恩生活的温馨瞬间。一篇篇饱含深情的美文宛如山风清流,读来令人心生涟漪,回味良久…… 序言 “渭北春天树,江东日暮云。”每次读到梁新会 的文章,我都会想到杜甫的这两句诗。春天渭北的原 野上,麦苗青青,芳草萋萋,一棵树临流而立,是一 株垂柳,或者一棵白杨,清风吹过,曼妙多姿,婉约 ,沉静,让入欣悦,亦让人遐想。事实上,梁新会正 是这样一位如春天之树般美丽的女子,无论是她的服 饰,还是她的言谈举止,抑或是她写的文字,都给人 一种这样的感觉。三年前,我在贾平凹文学艺术馆第 一次见她时是这种感觉;三年后,我在丝路采风途中 见她时,依然是这种感觉。这正如一股泉水,在山中 时清澈着,出山后,流过百里千里的,依旧清澈着, 这就让人感动,感动于她一以贯之的品性和坚守,感 动之余,亦让我对她刮目相看。同为有文学情怀的人 ,我的坚持就不如她。 梁新会是西安城北、渭河边上一所学校的老师。 我认识她之前,她业余写作已有十多个年头,文学作 品已在全国多家报刊发表,而且已出版了长篇小说《 陪读》,散文集《静日玉生香》,而前者,还给她带 来了广泛的声誉。梁新会是她所工作的电力系统,和 她所在的成阳地区的重要青年作家。重要的标志有二 ,一是作品数量大,二是作品质量高。这些,都是一 个写作者所孜孜追求的。但她还不满足,亦没有停步 。据我所知,她已完成了第二部长篇小说《璇玑图》 的写作,这部小说的书稿我曾有幸拜读过,是围绕璇 玑图,讲述苏蕙和窦滔爱情故事的。小说历史背景宏 阔,情节跌宕起伏,煌煌三十万言,相信出版后,一 定会为世所重。再就是我刚刚读完的《树树皆春色》 。这是一部写日常、写行走的散文集,集内仅仅收录 五十余篇散文,十多万字,看似薄薄的一册,却极有 分量。这些文字皆为作者近几年所作,多在报刊上发 表过。我是利用四五天时间,集中读完的,一读,就 被深深吸引。多年来,由于在报纸副刊工作的关系, 养成了我对文字过于挑剔的习惯,一般的文学作品, 很难人得我的眼,但读了梁新会的散文,我还是为作 者那种饱满的真情所感动,为作者如行云流水般的文 字所打动。 《树树皆春色》一书中,很大一部分文字是写日 常生活的,这些简约、干净的文字里面包括了亲情爱 情友情,也包括了对故土人事物事的记忆。这种文字 是很难写好的,也是很难出彩的,难就难在人人都有 这种经历,无非萝卜白菜,柴米油盐,生老病死,一 写便俗,一写便落入前人的窠臼。一如父母,人人都 有,而世上写父母的文字车载斗量,但又有几篇能让 人记住的呢?能写出新意,写人之所未写,道人之所 未道。写好了,反倒格外会打动人。梁新会这部分的 文字,是写得很好的,好就好在真诚。而这种好,是 用无数细节堆砌起来的。七岁的孩子,由于父亲在外 工作不能回家,由于母亲要下地干活,由于祖母谢世 ,祖父生病,她不得不给刚出生的弟弟洗尿布。因涝 池在村外,去往涝池的道路上,要经过一道长长的街 巷,因为害羞,也怕人打趣,她宁愿多走路,绕道村 外打麦场,去往涝池。但又因无意间踩坏了刚光过的 打麦场,而遭到大人的呵斥,她的自尊心受到了极大 的伤害,跑回家中,委屈地号啕大哭。这哭,有儿童 的悲苦、委屈在。而父亲归家,带回许多吃喝,“满 满当当摆了一柜面,我吃吃这个,捏捏那个,好不快 乐。水红和毛虎悄无声息地来了,两个人像两条大馋 虫一样黏在门框两边,眼睛直勾勾地盯着我的吃喝, 我本能地用身子挡住了他们贪婪的目光。奶奶给他俩 一人一颗糖,他俩依然不挪窝儿。爸爸递给他们饼干 ,他俩脸上露出了一丝笑意,可就是不走。我拿起竹 竿,敲打几下杏树,像下了一阵杏儿雨,他们争着捡 拾杏儿,直到身上所有的口袋都装得鼓鼓囊囊,才心 满意足地走了。”(《麦黄杏熟了》),则有儿童的欢 乐在。而黏在门框上的两条大馋虫,又是多么的生动 形象,这样的细节,此前,又有谁如此这样写过呢? 在核桃树下荡秋天,显示了父亲对女儿的爱;因为贪 玩,将一岁的弟弟放到太阳下晒得睡着,自己偷偷跑 出去玩儿,则和“儿童急走追黄蝶,飞入菜花无处寻 ”一样,显出了儿童的天真有趣。 梁新会是爱树的。读书让她安静,写作让她安 静,树亦让她安静。在她的散文中,她不止一次写到 过树,她写过故园的核桃树、泡桐树,写过周公庙里 的古槐、甘棠,写过家属区的丁香,还写过河西走廊 的白杨,兰州黄河岸边的柳树,新疆的胡杨……树像 一柄柄巨伞,撑起在大地上;树像一支支绿色的蜡烛 ,燃烧了天空;树像一个个巨人,虽无脚,却走遍了 天涯,它靠的是风,是飞鸟,是种子,是努力。树更 像一个绮梦,无论白天黑夜,萦绕在人们的身旁。树 扎根大地,有自己生长的方向,它尽力地向下生长, 根须伸向无限的黑暗,伸向土地的深处,汲取甘泉, 汲取养分。树还有一个愿望,就是向上生长,枝干粗 壮,枝叶茂盛,像一位巨人,能握住清风,能遏住流 云,能经得住雨雪雷电的袭击,能尽力地拥抱阳光, 拥抱星光璀璨的夜空,能成为一个栋梁之材。这就是 它生长的方向,原来它的向下是为了更好的向上。梁 新会喜欢树,难道她也有这样的梦想?我说不清楚。 但此时正是深夜,窗外有夜色,有星空,有树木,适 合树做梦,更适合人做梦,谁又能阻止她做自己的文 学梦呢? 内容推荐 梁新会著的《树树皆春色》是一部写日常、写行走的散文集,集内仅仅收录五十余篇散文,十多万字,看似薄薄的一册,却极有分量。这些文字皆为作者近几年所作,多在报刊上发表过。书中很大一部分文字是写日常生活的,这些简约、干净的文字里面包括了亲情爱情友情,也包括了对故土人事物事的记忆。这 |
随便看 |
|
霍普软件下载网电子书栏目提供海量电子书在线免费阅读及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