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软件下载  游戏下载  翻译软件  电子书下载  电影下载  电视剧下载  教程攻略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图书:

 

书名 枉费心机(精)/哈代文集
分类 文学艺术-文学-外国文学
作者 (英)哈代
出版社 人民文学出版社
下载
简介
内容推荐
《枉费心机(精)》(原译《非常手段》)是哈代创作出版的第一部小说,描写了英国小镇人民的生活,尤其是妇女面对悲惨命运的无奈和苦痛。作家通过对情节的精密构思和对人物的生动刻画,以及对环境、心理活动和各种细节的细致描写,向我们展示了一幅英国十九世纪小镇生活里各阶层众生相的繁复画卷。
作者简介
托马斯·哈代(1840—1928),英国作家。做过建筑师助手,19世纪60年代转向文学活动。一生写有许多作品,前期作品长篇小说《绿荫下》、《远离尘嚣》,将宗法制农村生活理想化,反对资本主义的城市文明。长篇小说《还乡》、《卡斯特桥市长》、《林中居民》、《苔丝》和《无名的裘德》为其代表作。
目录
总序
前言
第一章 三十年的变迁
第二章 两个星期里的事件
第三章 八天里的事件
第四章 一天里的事件
第五章 一天里的事件
第六章 十二小时里的事件
第七章 十八天里的事件
第八章 十八天里的事件
第九章 十星期里的事件
第十章 一天一夜里的事件
第十一章 五天里的事件
第十二章 十个月里的事件
第十三章 一天里的事件
第十四章 五个星期里的事件
第十五章 三个星期里的事件
第十六章 一个星期里的事件
第十七章 一天里的事件
第十八章 三天里的事件
第十九章 一天一夜里的事件
第二十章 三小时里的事件
第二十一章 十八小时里的事件
尾声
序言
托马斯·哈代(1840-1928)是一位享有世界声
誉的英国作家和诗人。他以家乡多塞特郡(小说中
的威塞克斯)为背景,创作了一系列史诗般的风格
独特、魅力独具的乡土小说。他的一些作品,如《
德伯家的苔丝》《无名的裘德》《还乡》等,已被
译成多种语言,在世界各地广为流传。在我国,对
哈代作品的介绍始于二十年代。几十年来,对哈代
的研究取得了很多成果。但是哈代的第一部小说《
枉费心机》至今未见中文译本(恕笔者孤陋寡闻)
,不能不说是哈代作品研究与欣赏的一大遗憾。
在一些比较全面地介绍哈代的书籍和文章中,
这部小说屡被提及。然而对书名的翻译不尽相同,
笔者见过的有“计出无奈”“孤注一掷”“非常手
段”等。此次翻译采用“枉费心机”亦非首次使用
,译者觉得这个译名能从更加全面的角度诠释小说
的内容。小说描写了塞西利亚的爱情遭遇。塞西利
亚是一位建筑师的女儿,容貌美丽,善良纯朴。她
与建筑师斯普林罗夫相爱。她的父亲在一次事故中
丧生,她只好当了女地主阿尔克利芙小姐的侍女。
阿尔克利芙小姐恰好是她父亲以前的情人,并且至
今还爱着她的父亲,她在知道塞西利亚的身世之后
,便想方设法促使塞西利亚同自己的私生子曼斯顿
结婚。为了这个目的,她不惜用离间计拆散深深相
爱的塞西利亚和斯普林罗夫。曼斯顿性情乖僻,品
质恶劣。他已有妻子,但仍不择手段,要得到塞西
利亚。塞西利亚本不爱曼斯顿.只因哥哥病情日重
却无钱医治才允婚。就在婚礼当晚,塞西利亚却被
她哥哥和斯普林罗夫追回,因为他们发现曼斯顿的
前妻可能尚活在人世。几经周折,人们终于查明真
相。原来曼斯顿已将他的前妻杀死,后怕事情败露
又找来一个貌似前妻的人做替身。他后来因谋杀罪
入狱,自杀身亡。阿尔克利芙小姐受到刺激,中风
死去,财产全部留给塞西利亚。最后,塞西利亚和
斯普林罗夫终结百年之好。哈代从一八六九年开始
写这部小说,一八七一年发表,时年三十一岁。当
时他已在故乡多塞特郡和伦敦的建筑行从业十余年
。小说中的男主人公、青年建筑师爱德华.斯普林
罗夫就有哈代本人的影子。
这部小说情节曲折复杂、充满悬念。读者能明
显看出哈代深受侦探小说家柯林斯的影响。哈代后
来为自己的小说分类时,就将这部小说归于精于结
构的小说。从小说本身,我们的确可以看出,哈代
在构思情节方面确实智力超群。这部小说的每一章
和每一节的标题,都是以年度、季度、月份或日期
,甚至是用小时表示。这一点可谓匠心独具,使整
部小说顺序清晰,也使故事的发展张弛有度,显示
了哈代在运用时间方面的能力。同时,我们也不难
看出,出身建筑设计师、绘图员的哈代思想缜密严
谨,这使他具有较高的安排篇章结构的才能。
这部作品是哈代的第一部小说。为了能使小说
引起轰动,刺激读者的好奇心,哈代精心设计了一
些类似哥特小说的神秘、恐怖的场景。总体看来,
这部作品与哈代后来的代表作如《还乡》《德伯家
的苔丝》《无名的裘德》等存在着明显的差异。哈
代是在第一部小说遭到拒绝,在梅瑞狄斯的指点下
开始创作这部小说的。一方面由于他一心一意想抓
住读者,另一方面他的小说创作也处在摸索阶段,
所以在一些方面自然显得不太成熟和完美。比如情
节过于神秘,人物的描述不够深刻,以及在叙述故
事的过程中夹杂许多议论等等。但总的来看,这部
小说可以说是哈代的奠基之作。在主题、人物、技
巧方面,为哈代进一步的小说创作奠定了基础。
首先,哈代奠定了自己作品的乡村主题。虽然
在这部小说中,哈代尚未采用他后来的作品中常见
的“威塞克斯”这一历史地理名称,但是故事的主
要背景却是他的故乡多塞特西北一带的乡村,其实
也就是哈代的“威塞克斯”的中心。故事发生地“
响水山庄”,以新旧两座庄园主宅第为主要场景。
马车夫在接塞西利亚到山庄的途中,把那一地区山
川景物特有的风貌一路展现出来。随着故事的发展
,我们还跟塞西利亚去体验了热闹欢快的榨苹果汁
的场面;经历了山雨欲来的风声雷声;跟随阿尔克
利芙小姐游历了碧水、绿树的如画美景;甚至领略
了佃农家欢乐的圣诞之夜。哈代以语言为颜料,以
故事为载体,绘制出具有浓烈地方风情的山水画。
哈代后来还把这部小说第一章开始时的一个地名改
为“基督寺”。这是《无名的裘德》——哈代的最
后一部作品——的中心舞台。这样,哈代把他的作
品联接成了一个有机的整体,再一次像建筑师一样
规划了他的所有小说。
其次,在人物描写上,哈代也在这部小说中初
露锋芒。他笔下的人物形象鲜明,性格凸显。女主
人公塞西利亚绝不是毫无思想的美人胚子,而是秀
外慧中,心地善良,感情丰富。与斯普林罗夫划船
时,她主动要求不立刻回去,而是划到远一些的地
方。她能正视自己的感情,并且主动争取。在人生
的迷宫中,她能坚定地遵循自己的原则,正视生活
的坎坷,大胆地以女仆的身份去谋生,驳斥她哥哥
的虚伪观点。后来由于阿尔克利芙小姐的离间,她
对斯普林罗夫产生了误解。但她并没有在曼斯顿的
攻势下屈服,只是为了哥哥的病,才甘愿嫁给自己
不爱的人,而自己内心则忍受着巨大的痛苦,以至
在婚礼上她像“一尊雕像”。这不禁让人想起苔丝
宁愿剪掉自己的眉毛,去做最苦最累的活儿,也要
维护自己的尊严,后来又为了全家人的生存,委身
于她所厌恶的阿历克。当然,塞西利亚还做不到像
苔丝那样,看到自己追求的幸福被毁得体无完肤,
而在绝望中做出惊人之举——杀死仇人,去争取哪
怕是瞬间的幸福。与苔丝相比,塞西利亚确显苍白
,但这部小说毕竟显示了哈代的创作手法及创作方
向,对我们全面了解哈代的作品提供了很好的资料
。哈代的最后一部小说《无名的裘德》中的女主人
公显然继承了这些在塞西利亚身上初露端倪的性格
。淑大胆地蔑视陈规旧俗,与裘德住在一起,一起
养育儿女。虽则最后她失败了,但这种反抗精神却
是非常强烈的。我们可以由此追寻哈代的创作痕迹

另外,曼斯顿也不是一个单纯的坏人。他生长
在非正常的环境中,形成了独特的个性。虽然他工
于心计,专横阴险,但他又很有男性魅力,同时具
备很高的艺术鉴赏力,并有强烈的好胜心及占有欲
。所以他并不是一个简单的杀人犯。阿尔克利芙小
姐也由于特殊的经历造就了特殊的性格。哈代后来
的作品中的坏人很多也是具有复杂内涵的。
在情节上,哈代从这部小说起就奠定了独有的
特色。尤其是他对偶然事件的处理,或者说对巧合
的独特安排,在这部小说里已初见锋芒。阿尔克利
芙小姐的父亲不早不晚,偏偏死在塞西利亚到响水
山庄的第一夜;尤妮斯从曼斯顿处出来的时间分毫
不差,恰好听到了塞西利亚和她哥哥的谈话;曼斯
顿的前妻“死而复生”的消息,也是不前不后,恰
在曼斯顿与塞西利亚举行完婚礼之后传来。像这样
许多的巧合改变了人物的命运,也使得故事戏剧性
地向前发展。这样的巧合在哈代的作品中随处可见
。《一双蓝蓝的眼睛》中埃尔弗丽德和斯蒂芬冲动
地私奔时恰好碰到了杰思韦太太;《还乡》中的母
亲来时尤苔莎没有开门,恰巧让她在路上丢了性命
;《德伯家的苔丝》中的苔丝恰好把信塞进安吉尔
的地毯下,使苔丝蒙受冤屈;《无名的裘德》中裘
德把淑安排到费劳孙那里工作,本想接近她,却无
意中做了别人的大媒。哈代以巧合来安排情节的方
法使一些人颇有微辞,觉得这样的描写突出了命运
的无常.而忽视了问题的社会性。但我们也应看到
这种手法的另一面。缜密紧凑而又富有戏剧性的情
节恰恰是吸引读者的磁石,它紧紧扣住读者的心弦
,把作者对人生的思考,对人性的感悟,对社会的
观点蕴含其中,使人在手不释卷的同时颇受教益。
总之,这部小说所体现的浪漫的想象力,对人
物微妙心理的描写。利用巧合和偶然事件来构思情
节的能力,以及对田园风光、农村景物的敏锐感受
,都给读者留下了深刻的印象。作为发表的第一部
小说,《枉费心机》还预示了哈代创作的发展方向
。它不是作者的成名作,却是他的奠基之作。它是
哈代在文学道路上的最初尝试,是他全部小说创作
中不可分割的一部分,它同他的其他小说构成一个
有机的整体。研究哈代的小说不读《枉费心机》,
就像欣赏一部没有序曲的伟大史诗。所以,不论从
欣赏角度,还是从研究价值,向中国读者介绍这部
作品都是必要的,也是重要的。希望通过我们的努
力把英国文学中的这块瑰宝奉献给广大文学爱好者
,也为促进对哈代的研究贡献微薄之力。
刘春芳
二〇〇二年三月
导语
哈代的作品反映了资本主义侵入英国农村城镇后所引起的社会经济、政治、道德、风俗等方面的深刻变化以及人民(尤其是妇女)的悲惨命运,揭露了资产阶级道德、法律和宗教的虚伪性。他的作品承上启下,既继承了英国批判现实主义的优秀传统,也为20世纪的英国文学开拓了道路。《枉费心机(精)》是他出版的第一部作品。
精彩页
在伦敦时,他结识了一位名叫布赖德雷的退役海军军官。这位军官同他的妻子和女儿住在德克利大街,离鲁塞尔广场不远。他们的家境并不富裕,可这位军官的太太却是出身世家,在家族史上与王室里一些名门显贵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
他们的女儿正值妙龄。在格雷看来,她简直是他所见过的最美丽、最高贵的人儿。她名叫塞西利亚,约十八九岁。事实上,她在相貌与那些天生丽质的乡下姑娘并无差异。但有一点不同,这就是她行为得体,举止文雅,而乡下姑娘则缺乏这种修养。一点点过人之处,一旦招人注目,就常被看做是全部的优点。在他眼里,她简直完美无瑕——从本质上就远远超过了那些乡下姑娘。格雷对塞西利亚一见钟情。格雷这段恋情本来应该带来幸福,然而由于他太鲁莽,使这种幸福成了水中之花。
他到达伦敦的第一个星期,经过自我推荐,与塞西利亚和她的父母接触过两三次。由于偶然的机会,再加上恋人的心计,使他们俩在接下来的一个星期内总能相聚在一起。她的父母也喜欢格雷。因为他们家族的同辈人都有较高的社会地位,他们平时孤亲少友,很少有社会交往,因此格雷的每次造访都受到热情的款待。他对塞西利亚的热爱不只是强烈,而且近乎一种难以言状的狂热。塞西利亚对他的殷勤虽未明确表示鼓励,却也巧妙地默许他向她步步靠近。因为没有钱来支撑门第,她的父母似乎对高贵的出身失去了信心。他们对这对年轻人的眉目传情,进而渐渐坠入爱河,实际上不是很赞同,但也只好以平静的心态观察,任其自由发展了。
格雷充满激情的梦想终于在一段令人悲伤、难以表述的生活插曲中破灭了。经过三个星期的甜蜜接触之后,他走到了这份感情的尽头——一种精神上的迦萨①,而后便跌进了感情的荒漠。到了次年一月的第二个星期,这位年轻的建筑师不得不离开这座城镇了。
格雷在与他心上人交往的整个过程中,发现她的爱情观与众不同。格雷出现时她也像一般的情人那样感到快乐;但自始至终,她一直都在压抑着自己的情感,对使他们走到一起的这种缘分的真正实质佯作不知,对这种缘分的内涵以及惟一合情合理的发展结果视而不见;她甚至害怕他把问题挑明。现在的状况足以使她满足,而不需要积累什么希望。在她看来,就算爱情本身就意味着结束,她也要把它当作开始来享受。
塞西利亚的逃避成了他们爱情发展中的一种障碍,但最终却起了催化剂的作用。他不能再拖延下去了。那是一个黄昏,他把她带到楼梯平台上的一间小花房里,那里茂密的树丛长年翠绿欲滴。在几盏昏暗的灯光映照下,树叶显得更加清新和美丽。于是,他向她表达了像树叶一样清新、美丽的爱慕之情: “我爱你——我的宝贝,嫁给我吧!”
听完他的话,她似乎刚刚被唤醒。“啊——我们现在必须分开了!”她颤抖地说,语气中含着痛苦。“我会给你写信的。”她放开他的手,一溜烟地跑开了。
格雷像发了疯一样回到家里,彻夜未眠,注意等待第二天早上的消息。次日他收到一张便条,那一刻,有谁能比他更加痛苦和忧虑呢?便条上写着:
再见,永远地再见了。我承认我爱你,但有些事把我们永
久地分开了。原谅我吧,我本来早就该把这事告诉你。你的
爱是那样甜蜜。永远忘了我吧。
P2-3
随便看

 

霍普软件下载网电子书栏目提供海量电子书在线免费阅读及下载。

 

Copyright © 2002-2024 101bt.net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4/4 22:13:3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