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软件下载  游戏下载  翻译软件  电子书下载  电影下载  电视剧下载  教程攻略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图书:

 

书名 津商传奇/跨度传奇文库
分类 文学艺术-文学-中国文学
作者 姚鹏//姚一博
出版社 中国文史出版社
下载
简介
作者简介
姚鹏,1944年出生于乌鲁木齐,天津人。毕业于新疆艺术学院戏剧系,进修于中央美术学院油画系。退休前任乌鲁木齐艺术剧院创编室主任,从事戏剧创作及舞台美术工作四十年。参与了中国ISBN中心出版的《中国戏曲志·新疆卷》的编写工作,所编著的《新疆戏剧及舞台美术二百年》人选并获文化部发展中心颁发的国家二等奖,论著载人《中国百业论著》中,并有多篇文章、史论在区内外杂志发表。
后记
献给母亲的书
我,一九四四年出生在迪化,从我记事起,就听
母亲讲述家族的故事。
我母亲一九二〇年出生在戴家大院,那是戴家最
富盛的时期。可是,母亲的命不好,她出生仅八个月
,她的亲娘和亲姥姥相继病逝,亲爹离她而去。母亲
在戴家大宅子过着二姥姥不疼、舅舅不爱的曰子。
母亲八岁那年,一个富家小姐,送给穷人家当了
童养媳。就在这一年,天变了,这地界也乱了。短短
几年,母亲亲眼目睹戴家走向家破人亡。
人到老,眼面前的事,一会儿忘得一干二净。
可老年间的事,记忆犹新,始终在她脑海中一幕
幕地再现。
母亲晚年时,我每次回家看望年迈的她,总见她
手拿半截铅笔,在纸上写着什么。
“妈,您老在写什么?”
“咳,我躺在床上,就想起了我小时候那些陈芝
麻烂谷子的事。”
“都是些吗事呀?”我好奇地问。
母亲陷入沉思,然后断断续续地说:“想我小时
候在我姥爷家...我的姥爷
那么富贵,住着大宅院,一帮用人伺候着,怎么
就慢慢地败了呢?败得家破人亡,为什么呀?
“想起我后姥姥,年轻时坐马轿子去打牌,还跟
着个丫头伺候着。喝水只喝泉水,不喝井水……享了
大半辈子福,到老了,受罪了。一个人孤苦伶仃住在
郊外的破房子里。夏天吃河水,冬天吃雪水。
“说了归齐,家败啦。”
“为什么家破人亡了呢?”
“没有国,哪有家呀。国破了,家也就碎啦。”
母亲还说:“我到三十岁那年,解放了,赶上好
时候啦,饿不着了,冻不着了,太太平平地又活了五
十多年,比死了的亲人们都幸运,我知足了。知道为
什么赶上了好日子?
“那是有了国,才有了家。”
我读懂了母亲心中的百年遗梦。
“没有国,就没有家。国破,家就碎。”
我二〇〇三年退休后,决定把母亲讲述的这段百
年历史的真实故事写出来,献给母亲,献给祖国,献
给老家天津杨柳青,留给我们的后人。
姚鹏
2015年元月于乌鲁木齐
目录
第一章 难忘一八七五
第二章 菩萨保佑我西征
第三章 去寻点救命的粮吧
第四章 州官倒粮,我就不能骗粮?
第五章 流民抢粮啦
第六章 这日子可怎么过
第七章 我烧了洋教堂
第八章 营盘断案不公
第九章 十事九不成,只有赶大营
第十章 土匪劫道
第十一章 胳驼客
第十二章 山丹丹开花红艳艳
第十三章 黑风啊,我操你姥姥
第十四章 老天哪!我可见到老家的亲人
第十五章 站在了迪化的城门楼子上
第十六章 天山路上有缘分
第十七章 就在焉耆安个家
第十八章 我当上了骆驼客
第十九章 今夜回故乡
第二十章 把聚福盛总店挪到迪化去
第二十一章 活在世上,不能没有朋友
第二十二章 这女娃儿真添乱
第二十三章 做人要仗义
第二十四章 我宁肯不嫁人
第二十五章 我不能休了她
第二十六章 一走就是十年,儿子不孝
第二十七章 非他不嫁
第二十八章 娃儿傻,有傻福气
第二十九章 怀了个娃,咋就留不住?
第三十章 就是个天生的穷命
第三十一章 给他成家立业
第三十二章 后继有人
第三十三章 好气派的戴家大院
第三十四章 青梅投河啦
第三十五章 我来接你去新疆
第三十六章 “老窝的猪,下一个又一个”
第三十七章 这个家,我做主
第三十八章 唤弟
第三十九章 荣华富贵,人丁兴旺
第四十章 火烧津商
第四十一章 迪化闹起了革命党
第四十二章 改朝换代
第四十三章 万里寻夫
第四十四章 新疆有个杨柳青
第四十五章 倒插门女婿
第四十六章 喜事成双
第四十七章 血染羊毛湖
第四十八章 家里出贼了
第四十九章 钱家小姐
第五十章 戴家添了个外孙女
第五十一章 不是冤家不聚首
第五十二章 母女相克
第五十三章 路,在哪儿?
第五十四章 富家小姐沦落为童养媳
第五十五章 世道变了
第五十六章 祸国殃民的败家子
第五十七章 银票毛了,物价涨了,百姓没法儿活了
第五十八章 让冤魂,回归故里吧
第五十九章 商道断啦,骆驼客散啦
第六十章 尕司令闹反,围攻迪化城
第六十一章 聚福盛在烈火中化为灰烬
第六十二章 花开花落送故人
后记一:献给母亲的书
后记二:记住这段不可遗忘的历史
精彩页
第一章 难忘一八七五
一八七五年,是清朝的光绪元年,这是一个难忘的年份。
这一年初春来临,但是京津冀大地不见一丝复苏的迹象,春禾枯死,赤地千里,见不到一星半点的青绿。这一年,天象怪异,整个寒冬不见一片雪花,腊月天出现雷鸣,阴霾笼罩着整个京津冀上空。
在黄海,天上阴云密布,海上波浪汹涌,层层巨浪向渤海湾压来。
在西天,黑云滚滚,翻江倒海地向东袭来,并夹杂着电闪雷鸣。
渤海西天来的两股妖魔鬼怪,张牙舞爪,它们张开血盆大嘴,肆无忌惮地在京畿上空咆哮着,似乎要把整个大地吞没。
正月十四深夜,在天津杨柳青镇,一阵炸雷撕破了夜空,把睡梦中的人们惊醒。人们从炕上爬起来,小心翼翼地拉开窗帘,望着漆黑的夜空,只见电闪雷鸣。呼啸的寒风,裹挟着一团团的乌烟瘴气,在电闪阴光的照射下,似乎像头怪兽,向人间咆哮发咒。
“人祸来啦!”
“天灾?也来了!”
人们躲在屋内,惊恐地望着那一阵阵的恐怖怪异天象,等待天明。
杨柳青镇有个菩萨庙,位于镇西北方的一个三岔路口。东南面进入镇区,向北有一条小路直通京津官道,西临京杭大运河。菩萨庙前有一个空场,一棵千年古柳依然风雨苍黄地屹立在这块土地上。
每年正月的这一天,杨柳青镇的男女老少们都会集到这个菩萨庙,大家都来烧香拜佛。香客所需不同:买卖人乞求发财;庄稼人求雨盼望今年有好收成;城镇人乞求灶火不灭天天有饭吃的;做了坏事的乞求阎王爷能网开一面;没生男丁的妇女求娘娘让自己早生贵子好传宗接代。
今年的正月十五这天一大早,昨夜受到惊吓、来菩萨庙烧香拜佛的人特别多,几乎全镇的人都来了。面对天灾妖祸、天气怪象,他们多了一种乞求,乞求老天爷派神兵天将,铲除妖魔;乞求菩萨保佑天下太平,百姓安生;乞求菩萨大发慈悲,让人们今年能找到生计,以便养家糊口。
镇子里的几个年轻人,他们叫安文忠、周乾义、戴锦宏、石柱,给菩萨敬了香,磕了头,聚在一起商量着到哪儿去找活儿干,养家糊口。
安文忠,二十三四,中等个头,肤色较黑,身材壮实,络腮胡子,显得做事胆大心细。
周乾义,年纪和安文忠相仿,白净脸,眉清脸方,额头饱满,一双深邃的眼睛炯炯有神,从眼神中即可看出这位青年人有头脑有智慧。
戴锦宏,年龄在十七出头,个头不高不矮,体形匀称,长得英俊潇洒,双目透着一丝聪慧胆大,但又略显得稚嫩。 石柱,高个头,十八岁左右,长得虎背熊腰,从面相上看是个憨厚、实诚、耿直的小伙子。
这几位都身穿黑色或灰色短袄,大裤裆棉裤,腿口扎着灰色绑带,一副短打扮,虽然满身衣裤补丁摞补丁,但是个个显得强壮干练。
安文忠瞧着三位愁容满面,说道:“几位兄弟,咱杨柳青是个大码头,如今作坊关闭集市萧条,大运河上船舶稀少,那小码头就更冷清了。看来,这码头上的活儿是不好找啰。即便有活儿,那也是粥少僧多。上哪儿去找活儿干呢?你们几位有何主意?”
周乾义寻思着,抬起头来无奈地说道:“文忠啊,你跑码头多年啦,我们有吗主意呀,还是你拿主意吧。”
戴锦宏附和着:“安大哥,我们听你的。”
石柱提高嗓门:“安大哥,你走哪儿,我们跟你到哪儿,你就是我们的领头人啦。”
安文忠叹了口气,说:“嘿,遇上这年头我也没主意了,找个生计很难呀!你们看,好多年轻力壮的庄户人都撂下土地出来了。到了春耕播种的季节,他们不在家刨地,不在家务农,为吗呀?那都因土地干巴巴的,种子撒到地里也长不出苗呀!他们也只好来码头找口饭吃。看来,运河码头上的活儿是不好找啦。”
周乾义:“水路没饭吃了,咱就跑旱路,当脚夫。”
安文忠问石柱:“石柱呀,你爷爷给骆驼客当过脚夫吗?旱路上的生意还有吗?”
石柱:“嘿!往西去的骆驼路早断啦!”
安文忠:“怎么断了呢?早在乾隆朝时就由朝廷调骆驼四千峰,开通了一条由河北张家口至新疆哈密的骆驼通道,后来这条道变成了商路,骆驼客们叫‘丝绸之路’。”
石柱:“那阵子我爷爷就跑过这条路。十年前,因为新疆闹乱啦,这条路就断啦。胳驼客们也只能经太原跑到兰州。一则我爷爷老啦,二来呢,胳驼客也少啦,骆驼帮就歇脚了呗。”
安文忠:“水码头没生意了,旱码头这条路也断啦,人们活命的这条路上哪儿去找呢?”
周乾义:“那咱们不跑码头了,去闯江湖。遇到什么活儿就干什么,扛大包也行,干泥瓦匠活儿也行,我在行。我干大工,你们干小工,只要是能挣口饭吃咱就干。”
安文忠:“把人们逼到这份上啦……实在不行,那咱就撒开丫子去外地闯闯,两脚蹚出一条活路来。”
“成!我们跟你去闯!”石柱急迫地说。
周乾义:“年是过去了,现在正是找活儿干的季节,事不迟疑,咱们回家准备准备,明儿就走。”
再说镇子里的几个老者,他们也给菩萨敬了香,磕了头,坐在老柳树下,你一言我一语地说起昨晚的天气怪象。
“你老说昨晚深更半夜地响起了炸
导语
古今中外的商业竞争,归根结底是人的竞争,是文化的较量,是精神的博弈。历史有传承,文化有根基。一方水土养一方人。姚鹏和姚一博著的《津商传奇/跨度传奇文库》是一部丝绸之路上充满传奇色彩的津商百年创业史,一部津新两地间悲欢离合生死交织的爱情史,展现丰富多彩的经营之道、处世之理。旨在对中华商业文化的内容和精神做深入发掘怠结,为当今商人群体的成长和成功提供历史借鉴。
内容推荐
姚鹏和姚一博著的《津商传奇/跨度传奇文库》是一部丝绸之路上的津商百年创业史话。1875年(光绪元年),一群天津杨柳靑的年青人,挑担背篓“赶大营”做小贩生意。随后,一批批的杨柳青人西迁,形成了“三千货郎满天山”的局面。后来,津商创建了迪化(乌鲁木齐)商业城。再后来,津帮店铺字号遍布天山南北。在这条丝绸之路故道上,“骆驼客”东来西往,人流物流繁荣了半个多世纪。
随便看

 

霍普软件下载网电子书栏目提供海量电子书在线免费阅读及下载。

 

Copyright © 2002-2024 101bt.net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4/17 8:18:3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