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均衡时代中的舍勒与亚洲思想】
舍勒伦理学与儒家的关系——价值感受、爱的秩序和共同体
共缔中的人格形构:根据于追悼及忆念舍勒文的一个生命解释学的阅读
舍勒人格论和柏拉图人性论的比较
信仰之思:舍勒宗教的本质现象学溯源
“精神”与“非精神”——舍勒的哲学人学与劳思光的文化哲学
京都学派与舍勒的人学:从西田几多郎、田边元谈起
怨嫉与良知的遮蔽——马克斯·舍勒与王阳明论心的失序
痛与恸:舍勒对圣方济同情行为的现象学理解
论莱纳对舍勒价值伦理学的继承与发展
【现象学原典】
爱的秩序
伦理学:对当代伦理学的批判性概观
【舍勒现象学研究】
价值与可变性一一舍勒有超出相对主义和普遍主义的对立进行思考吗?
舍勒与孟子:感受作为价值的来源
全球化的两面与舍勒的均衡概念
均衡——中立化一一革新:在现代性的压场中舍勒、胡塞尔与施密特的文化与人类学
【硕士/博士论文精要】
内感知能否本原地通达陌己体验——以施泰因对舍勒的批评为线索
【现象学随札】
从比较的时代走向均衡的时代——第十四届国际舍勒思想研讨会开幕致辞
编后记
《中国现象学与哲学评论》征稿启事
《中国现象学与哲学评论》参考文献的格式规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