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一种激情最后都会有它的观众……每个感情
的祭品都需要一个最终的舞台。
——Roland Barthes 罗兰·巴特,《恋人絮
语》
如果整个世界是一座心碎博物馆,那么讲述我
们过往的故事就是一种治愈之道。
——美国国家图书奖获奖者 Colum Mccann
科伦·麦卡恩
网站首页 软件下载 游戏下载 翻译软件 电子书下载 电影下载 电视剧下载 教程攻略
书名 | 心碎博物馆 |
分类 | 文学艺术-小说-外国小说 |
作者 | (克罗地亚)奥林卡·维斯蒂卡//德拉任·格鲁比希奇 |
出版社 | 北京联合出版公司 |
下载 | |
简介 | 书评(媒体评论) 每一种激情最后都会有它的观众……每个感情 的祭品都需要一个最终的舞台。 ——Roland Barthes 罗兰·巴特,《恋人絮 语》 如果整个世界是一座心碎博物馆,那么讲述我 们过往的故事就是一种治愈之道。 ——美国国家图书奖获奖者 Colum Mccann 科伦·麦卡恩 目录 正文 精彩页 My mom's personal belongings 妈妈的个人物品 她于2006年去世了|波兰,华沙 我们形同姐妹。陪伴妈妈的总是我,而不是爸爸。他出局了,我永远都不知道为什么。 我的生命里每分每秒都有她,无论我需不需要。当你别无选择,成了某个人生命里唯一的孩子时,亲子关系就变得难以捉摸了。同样,你很难时刻记着,妈妈生病了,她已患病多年,终将被病魔夺去生命。 在我还没有出生之前,母亲体内已经长了第一个肿瘤。最后一个肿瘤出现的时候,我已经24岁了。二十五年来我们一直在抗争。我们所有人都在抗争。我一直为她的毅力、求生的意志、对爱和被爱的渴望而惊叹。 但是,我希望保持清醒的头脑。我必须承认:从遗传学的角度来看,我得癌症的概率很高。我希望能尽快忘却悲痛,记住美好的时光,如果我想过自己的生活,而不是她的生活,我就必须放手。 这就是我放手的方式。 鞋子——她真的太喜欢这双鞋子了,所以一直没舍得穿,因为她不想让这双鞋子有一丁点儿的损坏。裙子——这是她18岁的时候自己做的一条裙子。这条裙子她穿起来一直都很合身,很漂亮。哪怕是她40岁生日派对那天,也同样如此!西装——她穿起西装来特别性感,但是她很不愿意穿成那样。钱包——直到她去世之后,我才看到。我喜欢这个钱包,但东西是她的,不是我的。所以,还是捐给你们吧。 妈妈,我知道您一定已经找到了自由。现在我也要找回自己的自由了。为了我的丈夫和孩子们,为了爸爸,再见。 Postcard 明信片 1919年(一个月)|德国,海德堡;美国 1919年,我的曾祖母还是个美丽的年轻女子,她当时的生活就是一场盛大的派对,每个月都会结识新的年轻男子。但是对她而言,只有两个人是最重要的:一个是她父亲,另一个是她的德国恋人。 她把心留在了海德堡,他们在那儿一起度过了一个月的时间,一起在城堡看着夕阳缓缓地落下去。最终,他没有和她一起前往美国。他没有钱,而她的父母也不喜欢他。但是,每年秋天他都会给她寄一张明信片。 这是她的德国恋人寄给她的最后一张明信片。我们猜想,可能是第二次世界大战夺走了他的生命。 African stone house 非洲石屋 四十三年|瑞士,巴塞尔 我们在泽布吕赫的一个沙滩上“很偶然地”挡住了各自的去路。那时他16岁,有四个兄弟姐妹。我也16岁,也有四个兄弟姐妹。他来自荷兰,我来自瑞士。我们都算是半个孤儿,因为我们的父亲都在同一年得癌症死了。 一种特殊的友谊从此拉开了帷幕。在四十三年的时间里,我们一直保持着书信往来,但我们只见过五次面。58岁生日那天,大女儿给我买了一张去阿姆斯特丹的票,当作是送给我的礼物。 我义无反顾、厚着脸皮摁响了他家的门铃。我们就那样面对面站着,谁也没有说一句话。我们都老了,我们打量着彼此……我们都被深深打动了。 他说:“你是来和我道别的吗?” 我说:“不是。为什么?” 犹豫了很久之后,他才喃喃说道:“我做了一个梦,梦见你得了癌症,病得很重。” 六个月之后我被诊断出患了恶性肿瘤。那是五年前的事了。之后我们再也没有联系过。 这就是为什么这个非洲石屋(上面写着“我们的第二个家”)现在应该找一个特别的安放之处了。那是他花了很长时间一锤一锤凿出来的。 P64-66 导语 2011年欧洲年度创意博物馆官方出品: 心碎博物馆2006年诞生于克罗地亚,2011年获得了欧洲博物馆论坛(EMF)颁发的Kenneth Hudson奖,用以奖励博物馆在突破常规方面的不凡成就。本书是心碎博物馆的官方出版物,收录了其别具个性又打动人心的200件展品。 记录世界各个角落的爱情故事,感受平凡物品的治愈力量: 爱情开始时都是甜蜜的,结束的原因却千差万别,在这一件件爱的信物中,我们能看到爱情百态,看到不同地域、不同文化中爱情的不同面貌。在一件件平凡的物品中,在心碎与失去的背后,蕴含着能够慰藉人心的力量。 看到博物馆的另一种可能: 博物馆除了以艺术作品和文物讲述历史文化之外,还可以通过平凡人的日常物品展现社会历史文化的发展轨迹。心碎博物馆以一段段爱的记忆展示了蕴含在生活中的美学意义以及历史价值,唤起了人们对于爱情本身以及更广阔的社会背景的思考。 《心碎博物馆》由奥林卡·维斯蒂卡、德拉任·格鲁比希奇著。 序言 引言 奥林卡·维斯蒂卡 我依然记得十多年前那个炎热夏季里的点点滴 滴。就在那个夏日,爱渐渐被痛苦所取代。在一栋 看似已经一分为二的房子里,我们默不作声地坐在 餐桌旁,努力纾解内心的失落。我们沉默着,不得 不承认爱已经结束了。我们轻轻地说着话,生怕撕 开那道新伤口上的绷带。环顾这座房子,四年来的 点点滴滴清晰可见。布满灰尘的电脑里满是昔日欢 乐时光的照片,书里满是相互之间的赠言和未能兑 现的诺言,录像机见证了数字时代来临之前多少个 相偎相依的夜晚,甚至我们面前的餐桌也饱含深意 和记忆,但这一切都随着支离破碎的情感而渐渐淡 去。 在一段感情逝去之后,我们面对那些不堪一击 的情感瓦砾又能做些什么呢?如果你把“分手”二 字输入任何一个搜索引擎,你一下子就会找到一系 列自助疗法,它们会帮助你迅速而有效地卸下情感 负担。自诩为专家的人们会告诉我们如何才能把残 留的、褪色的爱无情地荡涤殆尽,如何无情地将一 次次的失恋抛诸脑后,如何放下我们内心的痛苦和 挣扎。图书馆和虚拟空间里充斥着各种各样关于“ 如何忘却失去的爱”的建议,但是,完全抹去一段 记忆是否真的是唯一的出路呢? 在环绕四周的爱情废墟中,我找到了一个看似 微不足道的物件,它不可思议地把那些记忆的碎片 再次黏合在一起。我和德拉任曾经把那个发条玩具 称作“我们的小兔子”,因为我们经常出门旅行, 所以永远都不可能养宠物,而且他还对猫毛过敏。 现在这个象征着我们稍纵即逝的感情的旧玩具似乎 给出了一个答案。每当我拖着疲惫的身躯回到家中 ,看到门口那个毛茸茸的东西正在大步绕着圈子时 ,总会笑逐颜开。它成了后续项目的第一块基石, 以某种神奇的力量,仍然把我们紧紧地联系在一起 。我们有了一个简单的念头——要找一个地方,把 所有逝去的、痛苦的爱情记忆封存起来,为这些回 忆和纪念打造一个保险柜。瓜分财产或者一怒之下 ,把曾经属于同一个家的东西砸个稀烂,凡此种种 只会把我们曾经亲密无间、千金难买的记忆毁得一 干二净。我们还有更好且更富有诗意的解决方案, 我们决定创办“心碎博物馆”。 我们创建的这个博物馆第一次与公众见面是在 2006年,那时它只是地方艺术节上的参展作品—— 一个船运集装箱成了四十件爱情残骸的港湾。展品 要么来自我们的好友,要么是陌生人的捐赠,我们 以匿名的方式展出,唯一的文字介绍就是展品主人 们的个人故事。曾经只是对两个人有意义的故事一 下子激起了观众的共鸣,纯粹是陌生人的观众在看 到这些展品时却一样真真切切地感到心痛。此后不 久,我们又应邀在柏林、旧金山、卢布尔雅那和新 加坡等地展出。我们发现自己一头闯进了记忆的小 巷,开启了一段段惊喜连连的旅程,前方的道路一 眼望不到头,我们也不知道目的地会在哪里。 我俩的分手像滚雪球一样,很快就成了我们所 创造出来的最有意义的东西,来自世界各地的越来 越多的分手纪念品,这些看似毫无价值的小玩意儿 ,每一个都是见证一段感情走向结束的无价之宝。 从那以后的很多年,我忘了我们亲手拆开了多少盖 着欧洲、印度、中国、澳大利亚或美国等地邮戳的 包裹。此时此刻,在世界各地仍然有许许多多跟我 们素不相识的人正在把数以千计的物品包好,小心 翼翼地放进防震信封里。我们可能永远没有机会和 他们握手,对他们表示感谢,没有机会和他们打一 声招呼,没有机会和他们说一声“谢谢”!虽然我 们在二十个国家举办过四十几场令人叹为观止的展 览,甚至在萨格勒布和洛杉矶两地建立了博物馆, 但当一些素不相识的、有故事的人,他们或离我们 很近,或来自异国他乡,在选择和自己所爱的人说 “再见”之后,放逐了他们的纪念品,把它们送到 一个安全的地方供公众来叹惋时,我们仍然会感到 困惑。 无论他们是出于何种原因把属于个人的东西捐 献了出来——无论是因为疗伤的需要,还是纯粹想 把它公之于众,或是要永远纪念一段逝去的恋情— —将其当成一种仪式,当成一种庄严的庆典,把情 感遗产展示出来,这种做法受到了很多人的热烈欢 迎。婚丧仪式甚至毕业典礼都得到了社会大众的认 可,但是,在一段感情结束之后,我们却被剥夺了 以任何一种庄严的方式来纪念的机会。尽管失去所 爱可能会影响我们的生活,但也会给我们以新生。 所以,把爱的纪念品寄给心碎博物馆甚至成了失恋 的人的一种情绪宣泄的仪式,成了一个人在面对失 去时的终极行为。捐献者向我们讲述他们的故事, 希望他们关于亲密过往的告白会让来博物馆参观的 人们产生共鸣。但是他们可能没想到他们的故事也 会给观众带来慰藉。这些有故事的普通物件在公开 场合展出后,让互不相识的人们在那一刻有了精神 上的紧密联系,这种感觉就像是魔法一样。对!它 就是魔法! 经常有人问我们,把东西捐献给博物馆对于捐 献者和参观者而言是否都是一种治疗?尽管我们确 实见过有人出乎意料地从其他人的经历中看到了自 己的影子,也从他人的悲伤中找到了慰藉,但是, “治疗”这个词并不恰当,因为这个词暗含着“疾 病”这层意思,暗示着我们好像生病了,需要治疗 ——只要对症下药,就能药到病除。 我们生活在这样一个时代,原本人与人的邂逅 那么重要,那么复杂而奇妙,却简化成了脸书上公 之于众的“状态”。我们公开展示自己那些或微笑 ,或满足,或乐观无比的照片——似乎我们每个人 都在想方设法说服自己这才是最真实的自我。相反 ,孤独似乎与社交媒体格格不入,你很难找到它的 踪影。孤独的价值非常复杂,我们万万不能以“点 赞”数量的多寡论之。在我们的生命历程中,我们 经历过撕心裂肺之痛,然而,在公开言论中,人们 却绝口不提那种忧郁之美,正如修图工具把我们的 眼袋和皱纹一并抹去了一样。这未免有失公允吧? 我们所面对的生活图景就像是修过的微笑自拍一样 ,别无其他了。 本书展现的每一件物品完全没有经过任何修饰 。既有平淡无奇的,也有荒诞怪异的,它们展现了 过去一百年里世界各地的人们真实生活的瞬间,也 反映了它们所处时代的政治、伦理和社会问题。无 论这些故事的主角是曾在餐厅瓷砖地板上扭打成一 团,还是在战火纷飞的阿富汗沙漠里战斗过,他们 的故事无一不让我们痴迷。这些展品之所以能够牢 牢地抓住我们的心,恰恰是因为它们不事雕琢,恰 恰是因为它们曾经的主人有勇气、够坦诚,愿意为 我们探索相恋和失恋的奇妙提供一种视角。这些包 罗万象而且往往要言不烦的叙述引领我们走进了一 个千姿百态的情感世界,既有颇具讽刺意味的幽默 ,也有深深的悲伤。它们让我们重新认识了自己, 也带给了我们启迪,同时提醒我们要珍惜那些彼此 真心相爱的时光,哪怕它们是那么短暂,哪怕它们 已经变得遥不可及。 尽管“心碎博物馆”这个名字容易让人想到失 恋的落寞,但它同样充满着生机、渴望和希冀,是 对不屈不挠的人类精神的献礼——我们随时都准备 着要给爱一次全新的机会。 内容推荐 爱情已逝,爱的信物犹在。我们该如何对待过往的恋情,是选择遗忘还是悉心珍藏?也许,它除了承载一对恋人的感情,还能带给其他人慰藉的力量。 2006年,克罗地亚的一对艺术家情侣分手之后,选择以一种特殊的方式纪念这段恋情,他们发起了一个展览,展示那些恋旧的人不忍丢弃的东西。心碎博物馆由此诞生。 迄今为止,心碎博物馆已在全球30个国家和地区成功举办了50场展览,被授予“欧洲最有创意博物馆奖”。本书收录的200件爱的信物就是其中的部分展品,每件物品都讲述了一个极具个性又感人至深的爱情故事。 《心碎博物馆》由奥林卡·维斯蒂卡、德拉任·格鲁比希奇著。 |
随便看 |
|
霍普软件下载网电子书栏目提供海量电子书在线免费阅读及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