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内容推荐 洛文塔尔批判的传播哲学认为,记忆、传播、哲学是互相等同的概念,它们指向的都是人类交流共享的一种全新意识和真正体验。赵长伟著的《文学社会与传媒(洛文塔尔批判的传播哲学研究)/批判理论研究丛书》通过界定洛文塔尔关于资产阶级文化概念的内涵考察他以资产阶级经典文化概念为中心构建现代文化批判模式并展开传播的人文主义研究维度和跨学科研究的方法论,分析这种“历时”的社会学解释模式与阿多尔诺以审美现代主义为中心的“共时”的解释模式相比较的理论优势何在以及这又如何影响洛文塔尔对关于现代性与后现代性之间的关系下结论。本书试图考察洛文塔尔思想中的后现代主义萌芽尤其是重点分析它如何将后现代性视为一种伪哲学倾向,将后现代主义视为一种“工具性相对主义”从而深入批判反人道主义、非历史主义的后现代主义传播思想以及背后的理论动力和现实意义。 作者简介 赵长伟,男,山东省阳信县人,山东大学法学硕士、复旦大学哲学博士,现任青岛大学讲师,中国当代国外马克思主义研究会学会会员。主要研究领域为法兰克福学派批判理论与英美马克思主义。曾主持省级课题2项,在《云南大学学报》、《当代国外马克思主义评论》等杂志发表论文近20篇。 目录 如何理解批判理论的“政治伦理转向”(代总序) 导论 第一章 洛文塔尔批判的传播哲学形成 一、犹太文化传统 二、批判理论传统 三、国际传播研究 四、解释学影响 第二章 文化的意识形态属性:洛文塔尔权威主义文化批判 一、权威主义心理分析 二、反犹主义文化批判 第三章 文化的商品属性:洛文塔尔大众文化传播批判 一、文化的二元论 二、通俗文化的双重特征 第四章 文化现代性与后现代性:洛文塔尔与后现代主义文化传播 一、后现代主义文化传播 二、洛文塔尔与后现代主义的关系 三、现代性与后现代性的辩证关系 第五章 文化的自主性:洛文塔尔论自主性艺术及其传播 一、艺术传播与个体社会化 二、自主性艺术与传播技巧 结语:跨文化传播:超越文化传播研究如何可能? 主要参考文献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