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书是专题性的探讨,具体考虑是:佛教建筑的本土化、多教合窟的造像、观音菩萨的女性化、本土化的地狱造像、敦煌石窟中的屏风式变相、水陆法会与水陆画、佛教造像的帝王化等。附录里,还有宝卷、文殊菩萨、铜镜、版画和青州造像等专题的初步探讨。
引言
第一节 艺术载体的本土化/002
第二节 艺术形象的本土化/004
第三节 艺术审美的本土化/006
第一章 佛教建筑的本土化
第一节 印度佛教建筑形式/010
第二节 中亚地区佛教建筑/022
第三节 从西域到中原/027
第二章 多教合窟的造像
第一节 多教合窟遗存梳理/060
第二节 多教合窟造像的艺术特征/073
附 历代多教合窟简表/081
第三章 观音菩萨女性化
第一节 菩萨女性化的佩饰要素/086
第二节 观音菩萨女性化的演变/093
第三节 佛教典籍的描述和观点/109
第四节 文学作品的推动作用/115
第四章 本土化的地狱逭像
第一节 本土化的死后世界观/118
第二节 敦煌石窟的地狱造像/130
第三节 巴蜀石窟的地狱造像/150
第四节 十王造像的南北比较/161
第五章 敦煌石窟中的屏风式变相
第一节 敦煌屏风式变相的起源/169
第二节 敦煌屏风式变相与变文/179
第六章 水陆法会与水陆画
第一节 水陆法会与水陆画的基本内容/192
第二节 水陆画的艺术创作/201
第三节 两种形制水陆画的比较/209
第四节 水陆画的宗教思想与教化功用/216
第七章 佛教造像的帝王化
第一节 皇家造像的昙曜五窟/225
第二节 帝后化身的释迦、多宝二佛并坐像/230
第三节 帝王“圣君”的弥勒造像/235
第四节 “福地善果”的帝后礼佛图/242
附录
明代“还宗教”宝卷《昙忏凡脱圣圆觉地藏经》/249
本土化的文殊菩萨造像组合/263
青州佛教造像的本土化特征/271
唐代铜镜与佛教本土化/280
明代的佛教版画/288
后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