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简介 徐丽丽,中国大陆首位国际沟通分析师(CTA-心理治疗方向) 国际沟通分析协会(ITAA)会员 中国沟通分析协会(CTAA)副理事长 TA咨询中心创办人 中国心理学会注册心理师(注册号:X-11-021) 中科院心理所发展与教育心理学硕士 清华大学继续教育学院特约讲师 从事企业EAP及心理咨询工作14年,接待个案数千例,累计咨询及督导约6000小时。擅长领域为人际沟通、躯体化反应、亲子教育、职业生涯规划等。 曾为清华大学等高校授课,也曾为通用电气、中车集团、壳牌集团、中国移动、国家信息产业部、工商银行、建设银行、京港地铁等机构讲授一系列关于人际沟通、团队建设、压力管理的课程,同时举办沟通分析、自我成长、生涯规划、专职妈妈等不同主题的工作坊,因丰富的案例经验、良好的亲和力以及生动的授课风格广受学员好评。 目录 推荐序 为徐丽丽女士关于TA游戏的新书所成之序 再版序 我与TA的亲密之旅 引言 人际沟通分析学的常识 自我状态 心理地位 沟通类型 漠视 特殊的沟通模式——沟通游戏 游戏公式与戏剧三角形 亲密 第1章 “我好,你不好”式的沟通 沟通游戏一 我抓到你了 情境1:无效会议 情境2:年会噩梦 情境3:跳槽就是背叛 沟通游戏二 要不是为了你 沟通游戏三 看我多努力啊 情境1:努力的经理人 情境2:抱怨的丈夫 沟通游戏四 都是你的错 情境1:购物归来的妻子 情境2:貌合神离的夫妻 情境3:项目搞砸了 情境4:谁来管孩子 沟通游戏五 摔门而去 情境1:晚归的女儿 情境2:报告写砸了 沟通游戏六 “现如今”和“想当初” 沟通游戏七 我只是试着帮你 情境1:生病求医 情境2:大龄剩女 沟通游戏八 虚情假意 沟通游戏九 让他们打起来 情境1:《老友记》 情境2:分权制衡 第2章 “我不好,你好”式的沟通 沟通游戏一 毛手毛脚的人 情境1:调皮的小孩 情境2:故意迟到 沟通游戏二 我都这样了,还能干什么 情境1:宅在家里的男人 情境2:久病的亲人 第3章 “我不好,你也不好”式的沟通 沟通游戏一 是的,但是 情境1:完成不了的论文 情境2:最近累死啦 情境3:其实领导只想让我“听” 情境4:一个想出家的人 沟通游戏二 酗酒的丈夫 沟通游戏三 踢我吧 沟通游戏四 法官游戏 情境1:婆婆充当法官 情境2:老公充当法官 情境3:上司充当法官 沟通游戏五 家庭中的困境——怎么做都不对 沟通游戏六 看,你把我害成什么样子了 情境1:委屈的助手 情境2:顽皮的孩子 情境3:冤枉的秘书 沟通游戏七 瑕疵 情境1:不想结婚的男人 情境2:挑剔的行政总监 第4章 “我好,你也好”式的沟通 做平凡的智者 做个绅士 附录 其他基于儿童状态的沟通模式 沟通游戏一 我不行 情境1:笨儿子 情境2:我不能结婚 沟通游戏二 事情糟透了 情境1:追求完美的经理 情境2:家庭主妇的烦恼 情境3:超人主管 情境4:挑剔者和批评家 沟通游戏三 差一点就成功了,除非…… 情境1:努力奋斗的公务员 情境2:勤奋的珍妮 沟通游戏四 为什么受伤的总是我 情境1:《甄嬛传》中的“受害者” 情境2:老板的烦恼 沟通游戏五 长大后我就成了你 情境1:我成了我爸爸 情境2:妈妈的加强版 情境3:乖乖女 沟通游戏六 生病住院
精彩页 沟通中的自我状态 表面上的沟通是经理与员工都像成年人一样在讨论问题,就事论事,但心理层面的真实状况却是经理并没有给出确切的标准,然后别人怎么做他都苛责。他钻的牛角尖就是他自己的心理地位:“我就知道你们瞧不起我。”他的做法就像小时候他的父母总是批评他,使他无所适从:做也不是,不做也不是。成了管理人员后,他扮演了一个批评式的父亲的角色,处处挑剔在他看来不负责任的儿童一样的员工。这是一种童年经验的影响,他的父母也许对他的限制过严,也许完全放任不管,导致了他反抗的心理。 沟通中漠视了什么 发起游戏的人都会存在一种漠视现象。主要表现为漠视存在的问题,漠视问题改变的可能性,漠视个人解决问题的能力。 在此情境中,游戏的发起人——经理,漠视的是自己的能力。按正常的沟通,他应该提出自己的计划,让大家提出不足之处,共同完善。如果他对自己的方案有自信,即使大家提出不同意见,自己也有能力服众。正是因为担心这一点,所以先否定每个人,等大家接收到他隐藏的潜台词(你们说的都不对,说了也没用),才提出自己的方案。经理人心理层面真实的感觉是自己平时没有得到足够的尊重,认为员工不认同自己,内心深处也在怀疑自己是否有能力坐在这个位置上。 经理人如何调整 如果这个经理人希望与员工实现正常的沟通,希望大家一起来完善自己的方案,他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着手。 (1)客观审视一下自己,是否有这种不自信的投射。如果有,经理应从内心深处接纳自己,每个人都不是完美的,自己作为经理不需要什么都懂,有些方面不擅长也是正常的,自己也是“好的”,也有资格坐在这个位置上。 (2)坦然提出自己的方案,也提出自己的困难,明白指出哪些方面需要大家的帮助,在团队间建立一种真正“我好,你也好”的氛围,这样会议有效得多。 (3)肯定下属意见中的长处,充分给予下属正面安抚,更有利于调动员工的积极性。 下属如何应对 (1)对于不自信的经理,要从平时的细节中注意去尊重并认可他。第一,无论领导的能力、为人如何,下属都不能说三道四,散布领导的“流言蜚语”,要管住自己的“口”。第二,就是要有足够的耐心。这种领导比较麻烦,所以下属一定要把自己的心态调整好。第三,就是总结看看他比较关注哪些方面,这种领导可能既关心过程又关心结果,但是他总有些更为关注的方面,你每次可以在这些方面事先准备一下。第四,工作要做到位,把事情一条条列出来,整整齐齐,依据和资料及结论都要很清晰,他有的时候想不起来就可以去看文件,不用来找你问一遍又一遍。 (2)将经理方案的不足之处在执行中自然地修订,不需要事先在言语上反驳或强调他的失误。 (3)和不自信的经理相处,还有一点最难的,就是如何不受他的情绪困扰。由于经理的焦虑,所以他可能经常处在负面的情绪下,而他的领导角色又让他可以自由地表达这种情绪。作为下属首先要不断地告诉自己,他的情绪与你无关,他的评价也并非全部客观。只有这样,才能在和他发生冲突时保持冷静,就像睁开了第三只眼睛,能跳出来看他为什么发脾气。 (4)提出意见时要注意时机和节奏,刚开始可以先认同领导的思路,等领导自己也发现问题时再提出自己的解决方案,不要一味坚持自己的想法。(P23-25) 导语 徐丽丽著的《沟通赢家(玩转四大沟通模式)》点明,在日常的人际交流中存在着太多本不该存在的痛苦。看似无伤大雅的谈话、看似积极友善的举动,结果可能会让所有被卷入的人感觉糟糕透顶。人际沟通分析学中将这种谈话或举动称为“心理游戏”或“游戏”。已经被定义的游戏不胜枚举,区分和应对游戏的方式也在不断发展。避免游戏意味着进一步的亲密、互相给予积极安抚和互相认可,而不是冷淡和伤害彼此。如果我们不在生活带给我们的不快的基础上添砖加瓦,我们会比现在快乐得多。 序言 我与TA的亲密之旅 学习TA(人际沟通分析学)12年了,有时总在朋 友圈里分享相关的理论,所以大家会说:“你的TA( 他)理论。”其实想想,人的一生,无时不在和“他 她它”打交道。 但我们和“他她它”沟通的感觉却是如此不同。 有时,不用语言,我们便知彼此心意;有时,满怀真 诚,却误会重重;有时,明明想靠近,却口出恶言, 让对方远离;有时,我们沉默相对,再也不想开口。 记得还在读研究生时,因为论文的问题去和导师 沟通。我一见学术方面的权威就会紧张,所以谈话进 行得很沉闷,感觉老师都快睡着了。这时我的另一位 同学进来,她一进屋马上就和老师开起了玩笑,就像 有什么照亮了屋子,我感觉三个人都放松下来,老师 也精神了,谈话变得异常轻松。从那时起我开始对沟 通方面的理论流派产生兴趣,直到我发现TA,才明白 ,原来是那位同学的自由儿童状态感染了老师,也感 染了我。而我,在权威面前,一直是个只知道顺从甚 至胆小的儿童,当一个成年人仍用这样的顺从儿童状 态出现在别人面前时,别人也会感到困惑和不自在, 不知道如何回应。 在学习TA的过程中,我渐渐发现,很多时候在沟 通之前,我们已经预设了固定的结局,这是“沟通游 戏”;有时,我们总让自己扮演可怜的受害者,这是 “戏剧三角形”;有时,我们不知道对方认为这个问 题很严重,所以完全忽略对方的感受,这是“漠视” ;有时,我们明明心中有爱,却不知如何表达,这是 不能给予“安抚”;有时我们用刻板的态度去看待对 方,沟通之前就认为对方“不好”,这是错误的“心 理地位”;有时,我们话里有话,却怪对方听不懂, 这是“隐藏沟通”。 从没有一个理论,把沟通中出现的问题解释得如 此具体,让看不见摸不到的沟通过程变得那么清晰。 每当我们遇到沟通方面的问题,得到的建议总是“要 倾听”“要站在对方的角度看问题”“说话要有技巧 ”,但怎么做到这些,没人清楚地告诉我们。所以在 咨询室里,深受沟通问题困扰的来访者,常常诚惶诚 恐地问“这句话该怎么说”,恨不得有个人把自己应 该说的每个字写出来,而TA帮我们解决了这些问题。 我选择TA作为自己咨询中主要的技术,不仅因为 它对沟通问题的简明有效,还因为它的风格:温暖、 朴实、包容、坚定。任何一种流派的风格无一不带着 创始人的烙印。我们已无缘见到创始人艾瑞克·伯恩 ,但从TA的老师们身上我看到了这一点。 我学习TA的老师,是来自瑞典的Thomas Ohlsson ,中文名字叫欧嘉瑞,但我还是喜欢叫他“托马斯” ,有时我们私下叫他“老托”。 2006年1月我到首都师范大学参加TA培训时正在 读研,当时想用TA来研究中学生的心理健康状况,需 要用到一篇发表在国际TA杂志上的论文,但在国内找 不到。我心怀忑忐地求助托马斯老师。培训结束后不 久,我收到了他从瑞典寄来的文章复印件。由此我联 系上了问卷的作者,然后写邮件问能否使用他的问卷 做这个研究,他很快回信并发来了问卷。后来我的导 师和同学们知道我是用这样的方法得到问卷时都觉得 惊讶,TA学者们的热情和在学术方面的无私让我感受 到了温暖。 作为一个70多岁的人(我无法把他称为老人,因 为他是那么有活力,像儿童般对世界充满了好奇,并 且孜孜不倦地探索),托马斯在北京出行一般是坐公 交车或是地铁,现在他对北京地铁的熟悉程度超过了 我。 有次我带他参观北大。中午吃饭时他一再强调我 们要吃得简单些,于是我就在北大的饺子馆花了十几 块钱招待我的导师。后来因为教学的关系,他曾在北 京的很多大学就餐,还饶有兴趣地跟我分享哪个大学 的饭好吃。他生活的朴实和简单与我们现在的浪费奢 靡之风形成了鲜明的对比,也让我时时反省自己。 从托马斯开始在台湾讲授TA到现在已经30多年, 这些年里,他一直坚持学习中文,了解中国的历史。 每去一个不同的城市,他都会去当地的古迹。在北京 ,他自己去了周口店,他在北京和西安看古城墙,他 去过故宫6次。他坚信所有的历史都是相通的。他认 同瑞典伦德大学的老师艾尔夫·尼尔森的观点:当前 的人类应该叫“心理人”。跨越不同的种族和文化, 我们同属于“心理人”,所以我们有能力相互沟通, 而不是通过盲目的愤怒和相互毁灭来解决冲突,我们 有能力了解我们自己和他人的情绪。去年末,结束培 训后我们坐地铁,我说今年我不回家过年,要去一个 好朋友家,他很敏锐地问我:“这是你第一次不跟家 人一起过年吗?”我说:“是的。”他说:“春节对 一些人来说是快乐的节日,对有些人来说,未必是。 ”那一刻,我明白他跨越文化的隔阂,读懂了我面对 春节的复杂情感。就是因为这种包容的态度,托马斯 把TA与中国文化很好地融合在一起。 30多年来,托马斯在中国文化的氛围里传授TA已 达10000个小时,仅花费在飞机上的时间就超过1000 小时。他对中国文化的喜爱和对在中国推广TA的那份 坚持,让我深深感动。也让我体会到了一个心理学者 内心的坚定和强大的力量。 在我看来,这就是TA的精髓。 8年来,对TA的学习让我的内心变得轻松,同时 也变得强大。在心理咨询师这条职业之路上,我走得 越来越从容坚定。 最后,请允许我向陪伴我一路走来的人们表示感 谢。 感谢我的家人,你们无私的付出与支持让我的内 心永远充满温暖。尤其要感谢张浩溥和徐峥航两个小 朋友,你们曾带给我那么多的快乐! 都说爱人是最好的治疗师,感谢我的周老师,你 用心的陪伴让我不再孤单,你的支持和包容让我不断 发现更美好的自己! 感谢我的督导托马斯,无论我的节奏多么缓慢, 你都没有放弃对我的信心。 感谢TA小组的成员,8年如一日的坚持让我们日 益亲密,每次的小组活动都让我如沐春风。 感谢我的闺蜜们,洁琳、赵丹、季静、马雯、聪 慧、改改、君妍、亚芬、陈蕾、王蕾、杨颖、秀坤、 煜蕾、飞飞、娟儿,每每我遇到困难,是你们像父母 一样无微不至的照顾和呵护让我振作,勇往直前。 本书再版的时候,我的儿子小周末刚刚出生,我 在44岁的时候有了自己的第一个孩子。一路走来,我 深深体会到TA和心理学在我生命中的重要性,她为我 打破了命运的局限性,让我看到了生命的无限可能和 新的希望。 写这本书,是为了有一天,我们不再用潜台词对 话。我们可以更真诚更勇敢地表达心中的信任和亲密 !因为,只有拥有了人与人关系中的信任和亲密,我 们才能成为一个人格健全的人! 徐丽丽 2018年6月于北京
内容推荐 所有的沟通书都告诉你:一定要听懂言外之意、话外之音——问题是怎么听? 所有的交际书都告诉你:必须换位思考,站在对方的角度看事情——问题是怎么站? 所有的口才书都告诉你:只有找到对方的潜在需求,才能把话说到他的心坎里——问题是怎么找? 在徐丽丽著的《沟通赢家(玩转四大沟通模式)》中,作者创造性地将专业心理学理论应用到工作和生活的沟通情境中,将沟通分为4大类型27种沟通游戏,并通过对65个对话案例的逐句分析,一举打破沟通困局,迅速破解话外之音、实现换位思考、挖出潜在需求,彻底改变我们对沟通的根本看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