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少民著的《全程软件测试(十周年版)(精)/软件测试丛书》系统地总结了过去十年中软件测试发生的变化,浓缩了作者许多宝贵的软件测试经验。本书首先介绍对于软件测试的不同看法,全程软件测试的思想,软件测试的基础设施与TA框架、团队能力建设;然后逐步深入到测试的计划、设计、执行、持续反馈和改进;接着,讨论全程测试的思想,包括全程静态测试、全程性能测试、全程安全性、全程建模、全程可视化。本书最后展望了软件测试的未来。
本书适合软件测试人员阅读,也可作为相关专业人士的参考指南。
网站首页 软件下载 游戏下载 翻译软件 电子书下载 电影下载 电视剧下载 教程攻略
书名 | 全程软件测试(十周年版)(精)/软件测试丛书 |
分类 | |
作者 | 朱少民 |
出版社 | 人民邮电出版社 |
下载 | ![]() |
简介 | 内容推荐 朱少民著的《全程软件测试(十周年版)(精)/软件测试丛书》系统地总结了过去十年中软件测试发生的变化,浓缩了作者许多宝贵的软件测试经验。本书首先介绍对于软件测试的不同看法,全程软件测试的思想,软件测试的基础设施与TA框架、团队能力建设;然后逐步深入到测试的计划、设计、执行、持续反馈和改进;接着,讨论全程测试的思想,包括全程静态测试、全程性能测试、全程安全性、全程建模、全程可视化。本书最后展望了软件测试的未来。 本书适合软件测试人员阅读,也可作为相关专业人士的参考指南。 作者简介 朱少民,同济大学软件学院教授、中国科学技术大学软件学院教学指导委员会委员,曾任恩科一网迅(中国)软件有限公司QA高级总监,国内软件测试界的领军人物和资深专家。30多年来一直从事软件测试、质量管理和过程改进等工作,先后获机械工业部、安徽省、青岛市、合肥市等多项科技进步奖,并出版了十多部著作,包括测试方面的畅销书《全程软件测试》《完美测试》《软件测试方法和技术》等,经常在国内外会议上发表演讲。 目录 第1章 360度看软件测试:一览无余 1.1 软件测试基本认知——正反思维 1.2 从狭义测试到广义测试 1.3 基于质量的认知 1.4 基于风险的认知 1.5 基于社会性的认知 1.6 基于经济的认知 1.7 基于标准的认知 1.8 基于TestOracle的认知 1.9 基于批判性思维的认知 1.10 基于传统开发模式的认知 1.11 基于敏捷开发模式的认知 1.12 小结 第2章 全程测试:闪光的思想 2.1 测试左移与右移 2.2 测试驱动开发 2.3 传统研发模式的测试环 2.4 敏捷研发中的测试环 2.5 DevOps与测试 2.6 小结 第3章 准备:基础设施与TA框架 3.1 虚拟机与容器技术 3.2 基础设施即代码 3.3 持续集成环境 3.3.1 版本管理与构建 3.3.2 CI管理工具的安装 3.4 自动化测试框架 3.4.1 自动化测试框架的构成与 分类 3.4.2 单元测试框架 3.4.3 UITA框架 3.4.4 移动应用TA框架 3.4.5 面向API的TA测试框架 3.4.6 验收测试框架 3.5 DevOps完整工具链 3.6 小结 第4章 准备:个体与团队 4.1 全栈,体现了技术深度 4.2 个人测试能力模型 4.3 软件测试思维训练 4.3.1 软件测试系统性思维 4.3.2 分析性测试思维 4.3.3 批判性测试思维 4.3.4 创造性、发散性测试思维 4.4 软件研发团队测试组织与能力 4.5 软件研发团队测试过程改进 4.6 DevOps对软件测试人员的影响分析 4.7 小结 第5章 项目启动:知己知彼、百战不殆 5.1 用户与质量要求 5.1.1 用户是谁 5.1.2 对质量有什么要求 5.1.3 参照哪些质量标准 5.2 项目背景 5.3 产品元素 5.4 测试方法和技术 5.5 确定测试规范 5.6 小结 第6章 测试计划:分析与策略 6.1 软件测试的目标 6.1.1 分析软件产品的特定质量要求 6.1.2 测试目标 6.2 项目的测试需求 6.2.1 测试需求分析的基本方法 6.2.2 测试需求的分析技术 6.2.3 功能需求分析 6.2.4 非功能性需求分析 6.3 测试工作量估算 6.3.1 工作量的估计 6.3.2 工作分解结构表方法 6.3.3 工作量估计的实例 6.4 测试资源需求 6.5 测试里程碑和进度安排 6.5.1 传统测试 6.5.2 敏捷测试 6.6 测试风险分析 6.7 如何制订有效的测试策略 6.8 编写测试计划书 6.9 小结 第7章 测试设计:架构与用例 7.1 测试框架的设计 7.1.1 从需求到测试用例 7.1.2 基于SUT结构来组织设计 7.2 测试设计要考虑的因素 7.3 如何运用测试设计方法 7.4 非功能性测试也存在设计 7.5 探索式测试之设计 7.6 测试用例规范性与评审 7.6.1 测试用例的构成 7.6.2 测试用例书写标准 7.6.3 测试用例评审要点 7.7 测试集的创建 7.8 小结 第8章 测试执行:自动与探索 8.1 测试执行概述 8.2 测试执行的准备 8.2.1 测试任务安排 8.2.2 测试环境的建立与配置 8.2.3 测试自动化运行平台 8.3 如何有效地创建测试集 8.4 敏捷测试的执行 8.4.1 策略与实践 8.4.2 探索式测试的执行 8.5 用户体验和易用性测试 8.5.1 易用性测试的标准 8.5.2 如何进行A/B测试 8.6 回归测试 8.7 软件缺陷的报告 8.7.1 缺陷的属性及其描述 8.7.2 如何有效报告缺陷 8.8 小结 第9章 永不收尾:持续反馈与改进 9.1 验收测试 9.2 部署验证 9.2.1 客户端测试 9.2.2 后台系统的部署验证 9.3 在线测试与日志分析 9.4 后继版本的测试 9.5 测试过程评审 9.6 团队反思:持续改进 9.7 小结 第10章 全程静态测试以不变应万变 10.1 常用的评审方法 10.2 需求评审实践 10.2.1 如何操作需求评审 10.2.2 需求评审的标准 10.2.3 需求的可测试性 10.3 系统架构的审查 10.3.1 系统架构选型的确认 10.3.2 软件设计评审标准 10.3.3 设计的可测试性 10.3.4 系统组件设计的审查 10.4 产品设计规格说明书的复审 10.4.1 重视设计规格说明书的审查 10.4.2 设计规格说明书的多层次审查 10.4.3 界面设计的评审 10.5 系统部署设计的审查 10.5.1 系统部署逻辑设计的审查 10.5.2 软件部署物理设计的审查 10.5.3 可用性设计的审查 10.5.4 可伸缩性设计的验证 10.5.5 安全性设计的验证 10.6 代码评审与静态分析 10.7 小结 第11章 全程性能测试:持续优化 11.1 常见的性能问题 11.2 如何确定系统的性能需求 11.2.1 明确性能测试的基本目标 11.2.2 关键性能指标分析 11.2.3 关键业务分析 11.3 如何完成性能测试的设计 11 |
随便看 |
|
霍普软件下载网电子书栏目提供海量电子书在线免费阅读及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