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目录 山水情怀 神奇的丽江 海南五日 圆梦 韶山感怀 圣地延安 新疆两日 心中的敦煌 重上庐山 旅日札记 旅美札记 布衣的忧虑 依法治国必须从中国的实际出发 浅谈法治与德治的关系 由“三八节”而想起的—— 农村卫生工作的忧虑 小议“官德 也谈责任 扶贫更需扶志 难舍的情结 难舍的情结 回母校 良师与情缘 寻梦鹤顶山 检徽,永远在我心中闪耀 五十感怀 风雨八年卫生路 情系洪家油坊 隐贤古镇在期待 感受高考 千年寿州在诉说 难忘甘泉
精彩页 神奇的丽江 2005年初冬,一次偶然的机会使我圆了旅滇之梦。 在滇五日,美丽的大理风光,俊秀的苍山,奔腾的洱海,多姿多彩的民俗风情,无不让我流连忘返!但最让我心旷神怡,情不自禁非抒发点赞美之词而不得安宁的还是神奇的丽江。 丽江地处云南北部的滇、川、藏边界,有22个民族,其中以纳西族为主,并孕育了灿烂的民族文化,即东巴文化。丽江有三大奇观: 一是丽江古城。丽江古城始建于南宋末年,是中国历史文化名城和世界文化遗产之一。据记载,早在明朝初年,丽江古城便具备了相当的规模。古城的整体格局是东、南连接丽江平坝,西、北靠山。玉泉河分三流入城,又分为无数支流穿街绕巷。街道沿溪流自由分布,数百座古桥与流水、古巷、古屋交相辉映。古城内街道以四方街为中心,以六条五彩花石街巷向四方辐射,街巷相连,四通八达。多数民居还保留着明清建筑特色。丽江古城内文物古迹众多,纳西文化底蕴丰厚,是国内保存最为完整、最具纳西风格的古城镇。 二是玉龙雪山。玉龙雪山位于丽江城北约20公里处。玉龙雪山因无数相连的山峰由北向南纵向排列如巨龙而得名。主峰扇子陡海拔5596米,是北半球纬度最低、海拔最高的雪峰。与大理的苍山相比,玉龙雪山更显得巍峨壮观。玉龙雪山的索道恐怕会使每一位游客“谈及色变”。我们随旅游团从雪山的东麓山腰乘索道至牦牛坪。这段索道要经过四个峡谷,缆车的距地最高处200多米,而且山涧大风时常把缆车刮成45度左右的倾斜状。我坐的缆车一路上遇到五六次强风,吓得我双手紧握缆车的把柄,两只脚把缆车的车底都快踩通了,心里一个劲地懊悔呀:“怎么想起来上玉龙雪山的!”但当缆车到达牦牛坪,我从索道口走出时,眼前的壮丽景色一扫刚才坐索道时留下的惊恐情绪。我顿时又活跃起来,大声呼喊导游赶快讲解。据导游介绍,牦牛坪原来是放牦牛的地方,居住着百余户藏民,雪山开放以后,这里是观赏玉龙雪山的最佳位置。导游的话一点不假,站在牦牛坪上,确有置身于雪域高原的感觉。远望干山万壑,雪峰相连,近看云雾缭绕,在阳光的照耀下熠熠生辉!金沙江到了这里,江面奇窄,两座雪山的峭壁夹江而起,被挤夹的江水湍急奔腾,汹涌澎湃。观此景,我心想:这次冒险还是值得的! 丽江的第三大奇观应该是泸沽湖了。泸沽湖就像一颗晶莹的宝石镶嵌在滇西北高原的崇山峻岭之中。泸沽湖虽然不大,但湖形俊美,湖水清绿剔透。湖中有5个小岛,湖边有3个半岛,湖光山色,十分迷人。给泸沽湖罩上一层神秘面纱的是它周围住着的摩梭人。摩梭人“男不娶,女不嫁”的“阿夏”走婚习俗,早已被国内外媒体炒作得沸沸扬扬。摩梭人是不是像媒体炒作的那样“深夜摸进去,清晨溜出来”呢?为了搞清这个问题,我从旅游团的大队中“单溜”了一个多小时,走访了七八位当地的知情人。据他们介绍,摩梭人的确至今还保留着走婚的习俗,只是大多数人的性伴侣还是比较固定的,并非想象中的随意走婚。但无论如何,笔者认为,这种文化在与现代文明的碰撞中是十分脆弱的,不知道到底能保留多久。当然,要想真正了解摩梭人,了解“阿夏”文化,需要深入他们的生活,做长时间的了解。笔者只是旅游,领略一下而已,所谈观点也是一家之言。 2005年12月 P3-5 导语 《难舍的情结》是作者李士林将旧文旧稿整理成集,以便作者自己总结过去,在来日里精进,以更加澄明的目光审视人生与社会,以更加豁达的态度面对人生的许多缺憾与无奈,以更加睿智的思维勾画生活与未来。 本书中的散文大都是有感而发,或因事生情,或借景抒怀,或托物言志,大都是再现作者自己亲历亲闻的真景物、真感受、真性情。
序言 出作品集几乎是所有作者都梦寐以求的事。我 是凡人,也不例外。出本作品集,一方面是自我证 明,同时也想借此传递给亲朋好友一个准确信息。 所以,40岁那年,我出了第一部作品集《不灭的激 情》。 第一部作品集中收录的大都是我年轻时的作品 ,充满激情和浪漫。40岁之前,自己是怎样的激昂 慷慨呢?尽管道路坎坷,历尽艰辛,但豪气不曾稍 减,充满浪漫幻想。正如我在《五十感怀》中描述 的那样,我曾在煤油灯下苦学不辍,曾骑自行车跑 60公里参加自学考试,曾四处张罗筹备文学社,等 等140岁后,各方面条件大有改善,我也渐渐失去了 浪漫,丢掉了幻想,变得更加从容,更加淡定!然 而,动笔的冲动却越来越少,说工作忙也大都是借 口。41岁那年,我从繁忙的乡镇党委书记岗位调到 县检察院工作,比起乡镇,检察院的工作要轻松、 单纯许多。这段时间,我静下心为自己充了充电, 也写了不少“豆腐块”,但感觉满意的不多。2007 年年初,我又调到县卫生局工作,在卫生局局长岗 位上一干就是8年多,后又转岗到县交通运输局工作 。这十几年间,由于工作压力比较大,心浮气躁, 很少能静下心来写点像样子的东西。但所幸的是, 这十几年中,虽然因工作十分繁忙,很少动笔,但 也一直没有停过笔,总是尽量抽点空闲,匆匆记下 岁月中的点滴和工作中的忧喜!像《难舍的情结》 《检徽,永远在我心中闪耀》《农村卫生工作的忧 虑》《风雨八年卫生路》《扶贫更需扶志》《千年 寿州在诉说》等,既记录了我工作中的思考与忧虑 、收获与喜悦,也倾诉了对几次岗位调整的诸多感 慨! 岁月如此沧桑,世态并不炎凉。人们常说,人 越老越容易怀旧,这话一点不假!尤其是50岁后, 我常常怀念已逝的美好日子,怀念与少年伙伴们一 起在河边捉鱼摸虾的童真童趣,怀念少年务农时的 艰辛,怀念求学路上的坎坷,怀念投身军营的峥嵘 岁月,怀念自己出生地老宅子的恬静与悠远——这 些历久不衰的记忆常常让我激动不已,有一种欲罢 不能的写作冲动。情之所至,率性而为,郁结于心 的文思终于化为笔端的汩汩清泉,于是,在繁忙的 日子里我写下了《寻梦鹤顶山》《情系洪家油坊》 《五十感怀》《难忘甘泉》等怀旧文章。 眼下,出书已不再是什么了不起的事了!明星 出书、名人出书司空见惯,就连名不见经传的小人 物也纷纷著书立说,而神童出诗集、老翁作鸿篇已 不再是新鲜事了。所以,在师长和朋友的怂恿下, 我再次把这些被我视作“敝帚”的旧文旧稿整理成 集,以便总结过去,在来日里精进,以更加澄明的 目光审视人生与社会,以更加豁达的态度面对人生 的许多缺憾与无奈,以更加睿智的思维勾画生活与 未来。 本来想请个名人为我的作品集写个序的,但后 来又打消了这一念头。因为无论请多有名的文学大 师为自己吹捧,也不可能提升作品的内在价值,无 非拉大旗作虎皮而已,用时髦的话叫作炒作。还是 自己写几句俗语,虽然没有权威风范,没有理论背 景,但起码是个人的真情实感,是自我的认知水准 。我的散文大都是有感而发,我比较喜欢这种写作 方式。或因事生情,或借景抒怀,或托物言志,大 都是原本再现自己亲历亲闻的真景物、真感受、真 性情。积少成多,最终垒砌了十几万字。 由于时间仓促和本人水平有限,此书中必有诸 多诠释不到位、解读不真实、理解不深入的遗憾和 缺失,还恳请各位仁人志士批评斧正。
内容推荐 李士林著的《难舍的情结》为一部散文集,共分为三部分。第一部分“山水情怀”收录了作者撰写的游记,其中既有对优美自然风光的描述,也有对各地风土人情的记述,文笔秀雅;第二部分“布衣的忧虑”收录了作者在工作和生活中对世情世态的思考与感悟,如《小议官德》《也谈责任》《扶贫更需扶志》等,观点明确,具有积极的启示意义;第三部分“难舍的情结”记录了作者几十年来的生活感悟、人生体会,思想深刻,文风优美,颂扬了人性的美好,给人以温暖和启迪。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