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软件下载  游戏下载  翻译软件  电子书下载  电影下载  电视剧下载  教程攻略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图书:

 

书名 萨特(精)
分类 人文社科-哲学宗教-西方哲学
作者 (英)安德鲁·利克
出版社 北京大学出版社
下载
简介
内容推荐
《萨特》把这位文学和哲学巨人的创作视为发生在他私人和公众生活中的事件,并且揭示出与他的哲学思想发展紧密相关的语境。作者阐明了萨特是如何被某些当代事件所改变的,其中尤以他在第二次世界大战的经历为甚,此外还探讨了萨特与众多人物——从波伏娃到伽利玛——的关系。作者提供了一种理解萨特的新方式,解释了萨特公开行为——有时带着冒险意味——之中的谜团和表面的矛盾之处。在他著名的公众形象之下,有一条贯穿始终的线索:同写作行为本身的准神经质式关联。安德鲁·利克著的《萨特(精)》在探查萨特生活和创作的关键时刻时,就追寻着这条线索。
目录
序 言
第一章 镜厅中的孩童
第二章 战争和人
第三章 声名的代价
第四章 真实的震惊
第五章 不可多得的全球知识分子
第六章 萨特的死亡和生命
参考文献
图片使用致谢
序言
随着对福楼拜(Flaubert)传记性研究的前三卷的问世
,萨特评论道,如果他能够与这位伟大的小说家一同度过
15分钟的时间,这比起读这位小说家卷帙浩繁的全部信件
还更能使他对这位小说家有更多的了解。(当然,这先得假
设萨特在福楼拜的陪同下待得了15分钟,因为他也确信福
楼拜是一个无聊透顶的人!)像弗洛伊德(Freud),或者像
能在一粒豆子中发现整个世界的佛教徒一样,萨特幻想着
一个主体的全部人格——在15岁或者50岁时——都能通过
他的每一个姿势或者眼神而表现出来;如不从伦理方面,
而从生存方面来讲,喝的是茶而不是咖啡,用食指挠的是
耳朵而不是耳郭,比起牡蛎更喜欢德国式的泡菜,同偷拿
其父母的钱,被刑讯逼供而坦白,抛弃怀孕的伴侣或者把
生命献给写作……一样都具有指示作用。当然,不会再有
传记作者或者评论家能在萨特面前度过15分钟了,对此萨
特自己可能会说:“再好不过了!”
当我最初开始认真研究萨特时,朋友和老师们都建议
我说,我可以飞到巴黎见见他。我必须坦白承认,当六个
月后萨特去世时,我感到了某种意义上的安心。安心之处
在于不再需要对我自己或者其他人解释,为什么我没有欲
望或者好奇心去与萨特会面:在我的书架上整整两米厚的
文本当然包含了比我可能希望在蒙帕纳斯公寓一个眼瞎的
行将就木的老人身上所发现的更多的“萨特”。25年来,
两米已经变成了两米半,因为“萨特”随着每一本遗作的
出版而继续扩展和变化。不仅如此:随着每一次值得注意
的周年纪念日——没有比最近他的百年诞辰更值得注意的
了——见证他生平的人,不管真正的见证者还是假称的见
证人、推崇者还是贬低者、评论家批评者还是诠释者,都
忙不迭给这件杰出的僵尸安装上越来越多的文本假肢。萨
特在生前就和卡夫卡(Kafka)、博尔赫斯(Borges)、乔伊
斯(Joyce)和普鲁斯特(Proust)一样是最常被人撰写的20
世纪作家。但是为什么?他的著作没有乔伊斯或者普鲁斯
特那般惊人的丰富语言,也没有像卡夫卡或者博尔赫斯的
著作那样,带着意义总要被揭示的承诺来嘲笑他们的读者
。至于为什么萨特和他的著作激励了如此多的读者去阅读
,如此多的作家去写作,如此多的思想家去思考和如此多
的评论家去评论这个问题,确是一个值得思考的问题。如
果萨特一生都在布宜诺斯艾利斯做图书馆管理员或者一生
都在中欧的一个保险公司作为一个无名的职员奔波劳碌,
我怀疑他的著作是否能吸引现在的读者群;这就是说,他
的著作比任何其他的作品都离不开他这个人的形象。
这本书不打算对萨特著作做彻底的重新评估:这些阅
读心得是我自己的,但我不是唯一一个以这种方式阅读的
人。我的目的是描绘一些这样的方式,在这些方式中一个
生命——通过那个经历它的人,通过那些分享它的人,通
过那些后来者——也许可以变成“文字的”,我的目的还
在于去探索这种“书写”中的关键是什么,以及表明为什
么它在今天仍然值得阅读。
导语
《萨特(精)》作者安德鲁·利克从萨特的学生时代开始,探讨他怎样反抗那些压迫性责难,如何忍受同学的残忍,破碎的家庭怎样塑造他的矛盾性性格。本书探讨了萨特与一系列人的关系:从西蒙·波伏娃到加斯顿·加力玛,这些人际关系给他带来巨大影响;同时也探讨了历史事件如何改变了他:特别是他曾在二战中服过役。通过萨特的奇闻轶事,私人通信和档案式的照片,揭示出为何具有挑战性的主题频频出现在他的作品之中。雅科夫曾经这样评论此书,“利克用诗一般雄辩的语言记述了萨特的一生,说明了萨特之所以成为萨特的原因。”
精彩页
第一章镜厅中的孩童
你似乎从头说起……然而结尾早已在那里,它改变了一切。
在我们眼中,说话的人已经是故事的主人公。
——《恶心》
1906年9月17日一个叫让一巴蒂斯特·萨特(Jcan—Bapdste Sartre)的人长眠于法国西南部蒂维耶镇(Thiviers)附近的小农场。当他死于七年前在中国感染的疟疾时,要是知道了80年后发生的事情,一定会疑惑不解:80年后一个勤勉的学者将拜访他的出生地,细察他海军生涯的记录,并且阅读他派驻海外时写给家里的信,以期弄清他是什么样的人。他做了什么,值得人们如此注意呢?不是别的,正是他的职责——他作为一个丈夫的职责:1904年秋的一天,他使安妮一玛丽·萨特(Anne-Marie Sartre),原姓施魏策尔(Schweitzer),这个他在五月迎娶的姑娘怀孕。这桩“天大的蠢事”导致,1906年9月,孩子在奶妈家愤愤不已,因为他妈妈为能腾出精力照顾临终的丈夫而将他安置在了那里。这个出生于1905年6月21日,取名让一保罗一夏尔一艾马尔·萨特(Jean-Paul-Chades-Aymard Sartre)的孩子,有朝一日将成为“萨特”,进而从遗忘中拯救其父亲,并赋以某种间接的不朽:儿子生下了父亲。但当半个世纪后,萨特试将自己的生涯形诸文字,提及父亲的仅寥寥数语:“直至今日,我仍为对他知之甚少而感到惊讶。不过,他曾爱过,想活下去过,也曾感觉到自己奄奄一息,这些足以构成一个完整的人了。”我们决不能为这讣闻的简短所误导:在萨特的人文观中,学会成为一个“完整的人”并不是小事。
让一巴蒂斯特的死使安妮一玛丽失去了实质上的经济支持,也没有了像样的住处,所以她只好回到默冬(Meudon)与父母一起生活。她的父亲夏尔·施魏策尔(Charles Schweitzer)已经提前从教职中退了下来,但是因为多了几张嘴要养活,他又重操旧业。家人对安妮一玛丽没有一句怨言,大家都相安无事,然而对她的指责虽未明确说出,却无疑是存在的:“无疑人们情愿接纳寡妇,却不喜欢年轻的单身妈妈,但实际上也相差无几。”在资产阶级世界观中,婚姻与其说是一种爱的表达,不如说是一种生意伙伴关系,显然,安妮一玛丽被人塞给了残次品。后来萨特把父亲的死视为他生命的关键时刻:这给他的母亲带来了十年的抚养子女之苦,却使他从不可避免的父子关系中提前解放出来,在萨特看来,这种父子关系必将会压垮他:“让一巴蒂斯特之死……它给母亲套上了枷锁,却给了我自由。”
就这样,“普鲁”(Poulou)开始了十年的“幸福生活”。
《词语》(Les Mots)(萨特在五十多岁时写的自传)并没有被声称是客观真实的。确实,在该书的50页后,我们不无困惑地读道:“我以上所写的是假的,也是真的。不真不假,一如人们写的疯子的事,写的常人的事。”后来萨特称他所写的传记为“真实的小说”,并补充说他也希望人们把((词语》当作小说来阅读,尽管“(我)对此书确信不疑”。牢记这些关于叙述的真实性的告诫,我们现在可以粗略地勾勒出萨特在《(词语》中所讲述的自己童年经历的大致轮廓。
所有艺术家都是某种根源性暖昧(fundamental ambiguity)的牺牲品:一脚踩想象,另一脚踩现实,他们——用萨特所喜欢的形象——像美人鱼一样,鱼尾续人形。简而言之,他们是怪物。《词语》一书标举现实与想象的冲突,萨特试图以此书来解释那些让自己蜕变为怪物的抉择。普鲁——在其家中指萨特这个小孩——是作为一个几乎完美无瑕的孕育的结果出现在施魏策尔家中的:安妮一玛丽则终归是“带污点的处女”。他失去了父亲,也就失去了宿命。一个父亲至少可以给他些去叛逆的东西。虽说这也许是重压,但是父亲的律法至少可使儿子锚紧现实。父亲的缺席给予他的是一种“不可置信之轻”,有时却是不可承受之轻。P1-4
随便看

 

霍普软件下载网电子书栏目提供海量电子书在线免费阅读及下载。

 

Copyright © 2002-2024 101bt.net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2/23 8:45: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