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软件下载  游戏下载  翻译软件  电子书下载  电影下载  电视剧下载  教程攻略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图书:

 

书名 故乡
分类 文学艺术-文学-中国文学
作者 余松
出版社 四川文艺出版社
下载
简介
内容推荐
《故乡》是作家余松的长篇小说,借助米村这个微如一粟之地,展现了中国东北乡村三十余年来的变迁。作品着笔于代、陈、张、段四家,涵盖了中国几乎所有样貌的村民人物,有着近乎白描般的细微、真实。日常生活的简单、松弛与时代变化的恢弘相交织,碰撞出最为真切的矛盾纠葛,所有人物的命运都被表现得如此精致,又如此震撼人心。作者如同在米粒上雕刻中国当代乡村的灵魂,雕就了一幅腾着生活热气的、带着痛感与温情的万里长卷,无愧被称为“一部厚重的乡村编年史”“中国乡土社会的《清明上河图》”。
作者简介
余松,70后中生代作家,其作品以对人性和社会的深刻洞察,展现着人性、社会与这个时代的复杂纷繁的时代。
目录
1980年代
1990年代
2000年代
2010年代
导语
余松著的《故乡》介于虚构和非虚构之间,它如同一部时间摄影机,记录了一个原生态的中国乡村社会。在这部作品中,我们感受不到作者的存在,有的只是米村人自己的述说,他们的家长里短,生老病死,喜怒哀乐。米村人的生活和人生就此被拓在永恒的时间断面上,为那个逝去的时代作了见证。
书评(媒体评论)
《故乡》的写作介于虚构和非虚构之间,它如
同一部时间摄影机,记录了一个原生态的中国乡村
社会。在这部作品中,我们感受不到作者的存在,
有的只是米村人自己的述说,他们的家长里短,生
老病死,喜怒哀乐。米村人的生活和人生就此被拓
在永恒的时间断面上,为那个逝去的时代作了见证

——阎连科(作家)
《故乡》可以作为一部详实的社会学参考文本
,具有很强的现实意义。作品中的各种人物几乎涵
盖了农村的基本生态结构,非常具有代表性。它不
怪诞,不猎奇,作者用极其丰富的细节和几十位农
民的形象生动地为我们创作出了一幅“农村清明上
河图”。《故乡》无疑将成为中国当代乡土文学的
一部重要作品。
——于建嵘(中国社会科学院教授)
想要看一个完整故事的读者怕要失望了。余松
以田野工作般的冷静,书写着这个自足的乡土世界
的编年史,由绵密到显微的细节编织而成的岁月生
活,变化中蕴藏着不变的大地角落。让我们致敬作
者的叙事努力,因为真实的生活不会如此散漫而自
洽地呈现,又能恰到好处地传达乡土世界的丰富与
苍凉。
——杨早(文学评论家)
《故乡》是一部结构精致、语言澄澈、知性诚
实、思辩深邃的中国当代农村生活史。它把代、陈
、张、段四家人的命运整体性地摆置于生存流变的
复杂性中,交错融合并极力使每一个个体互证关切
,时间、空间、土地、环境与脉动、基调、气息、
情绪全盘异质同构,共抵多重主题。我们从这部作
品可以觉嗅瓦尔泽、罗斯、库切、奈保尔等名家的
狂欢或悲戚、焦虑和影响。余松遗世独立的作家形
象决绝醒目,在文本造型力量处站了起来。
——邱华栋(作家)
这是一部厚重的乡村编年史,是小说版的人类
学田野调查报告,也是为小人物们所作的传记。他
们身处滚滚历史大潮之中,与更大的人群形成同构
,行进在同一个演化逻辑轨道,来去无影、生死无
声,努力寻找着生命的意义。令人惊叹的是,小说
家却无一墨着染悲情与绝望。
——刘苏里(北京万圣书园创始人)
精彩页
1982年

数九隆冬的北方大地被一场连续两天、时断时续的暴风雪捂了个严严实实。大地仿佛裹了层锡箔,在阳光下泛着银光,黑亮的铁轨像两条炭笔画出的细线互相追逐着伸向远方,几只麻雀在一个小桥边搭着的几捆稻草里探头探脑地啄着,忽然“突”地飞起来,落到旁边一株榆树毛茸茸的枝条上,摇落几条浮雪,给静寂洁白的大地带来一点儿灵动的生气。
代志江在枕木上抄着手,缩着脖子默默走着,像一个随时会被擦去的黑斑:狗皮帽子的前脸和毛边结着一层霜疙瘩,眉毛、胡子也是白的,嘴角叼着的卷得松松的半截旱烟,都快被口水洇湿了。摞着几块棕色、黑色补丁的棉胶皮鞋上沾满了雪末,冻得硬邦邦的,像个冰疙瘩箍在麻木肿胀的脚上。
他已经走了差不多有一百里,从米村到临县的老家吴家街打了一个来回。转过前面低矮的老阎山头就能看见自家院子后的那几株大杨树了。他背着老爹留下的褡裢,后面装着大哥给的三碗碎米,前面鼓囊囊的是堂姐家的那只狸猫。他用棉手套按了按,狸猫扭动了一下。老二的病就靠它了。
据现在活着的四爷爷说,他们老家原来是山东诸城那边的,原姓戴,祖上在清朝时好像出了个知府还是知县,反正有个当官的。在一个年三十晚上,有人给他家通风报信说皇上派来抄斩他们全家的兵马已经快到了,知府也顾不上煮饺子了,慌忙带领一家老小连夜逃亡,已经包好的饺子散落了一地。为防止意外,路上改姓代,逃至关外,兄弟分作两支辗转落脚于相隔五百里的两个地方。为了感恩,直到他父亲那辈家里仍旧保持着年三十晚上不吃饺子的习俗。
他母亲又瘦又小却极能生养,家里兄弟姊妹一共十个,带把儿的六个,不带把儿的四个。孩子多,农村人对生养都浑不在意。生老四的时候,老娘正在外屋扫地,觉得来事儿了,就褪下裤子坐在锅台边,肚子一疼,孩子“咕唧”直接就掉在地上。老老代听见女人喊他,进屋一看,地上血糊糊的一团,也不喘气,就用铁锹搓了,到村子南边的小树林那儿挖了个坑。挖完了拎起孩子,孩子却“哇”地哭出声来,就又用锹端回来。现在老四是吴家街三队小队长。因为他母亲姓黄,村里人就戏称他家是“一窝黄鼠狼”,一到吃饭一张桌子都坐不下,哪个孩子没回来也不知道,常常是饭菜吃完了,又从外面跑回来一个。“妈,我饿。”老老代婆子就骂道:“你个死孩子,吃饭不知道回来,活该挨饿。”孩子多,更是穷得叮当响,一年到头全家做不起一件新衣裳。
代志江的三弟代志河分配到辉城公社中学当老师,落户在米村,他给他介绍了个对象,他就跟着迁到米村来。代志江个子挺高,眼珠发黄,背微微有点儿驼,大伙儿叫他大老代,今年正好四十岁整。日子过得有上顿没下顿,没什么文化,认识的大字凑不够一箩筐。他天生认命,觉得这种生活就是天经地义,没什么好抱怨的,总是自卑地想:生死有命,饿不死狗就饿不死自个儿。
他每天烟不离手,手指熏得焦黄,浑身都是焦油味儿,似乎对一切都提不起兴致,活得浑浑噩噩。爹妈说他们几个孩子都是从大柳树那儿捡来的,他也深信不疑,直到成年了才知道孩子原来是从女人大腿那儿钻出来的。他也从不和别人争论,因为他总觉得自己见识短浅,说出话来怕让别人笑话。
这些年他的烦心事儿可真不少,孩子们一个挨着一个肩膀,每个只差一两岁,都还没顶上整个劳力,吃的却一点儿都不少,每天把锅盆都舔个干净还总是饥肠辘辘。家里虽然人口多,但都住在那两间小房的南北两铺炕上,他有时晚上睡不着披着衣服坐起来,借着烟头儿忽明忽暗的一点儿亮光,看着北炕上齐刷刷像排木头一样躺着的四个儿子,就觉得心里憋得慌:他妈的,这什么时候才是个头儿啊!
他本来有个闺女,老四,小名就叫四儿,结果在三岁的时候得痢疾死了,他就觉得自己没有姑娘命。老五更是不省心,生下来时腿就又细又短,竟然先天残疾,今年十五了,人家孩子都能顶半个劳力下地干活了,他的两条腿还像小孩儿的那么细,皮包着骨头,连路都走不了,只能拿着两块木头在地上委来委去,大伙儿就叫他“地委”。
P3-5
随便看

 

霍普软件下载网电子书栏目提供海量电子书在线免费阅读及下载。

 

Copyright © 2002-2024 101bt.net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2/23 5:51: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