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容推荐 《情礼之间--身心灵的自由》是作者陆瑜芳在上海大学核心通识课“爱情心理密码”课程内容的基础上编纂而成。 笔者在书中提出了“爱需要终身学习”的理念,爱情的“身心灵”模式,即爱情具有身体表达、心理交流和灵性整合等多层次的体验和认知。 本书阐述了古今中外不同的爱情观、爱情的意义以及如何在情礼之间获得身心灵的自由;介绍了性别的表现、界定及性别的多元化,人生不同发展阶段的性心理;探讨了男女在认知、情感、核心恐惧和友谊等方面的不同,以及如何处理这些差异的方法;介绍了爱情的起源、产生和“一见钟情”等的心理规律;归纳了单恋、初恋、次恋、热恋、依恋、畸恋、灾恋和失恋的特点和应对策略;描述了爱情激素理论、爱情测量理论、爱情三角理论、爱情故事理论、爱情投资理论;分析了荣格理论中的“阿尼玛”和“阿尼姆斯”原型,弗洛姆的《爱的艺术》以及海伦·费雪的爱情研究成果;重点探讨了如何学会爱自己、爱别人,以及个人心理成长的方法和途径。 书中描述、分析了心理学关于爱情的理论、实践及其研究成果。这些内容对爱情做了多层次、多侧面的解读,所提供的方法和策略也在亲密关系实践、心理咨询中得到了运用并产生了很好的效果,相信对青年人掌握爱情的心理规律、获得幸福会有很大的启示。 作者简介 陆瑜芳,女,1985年毕业于复旦大学经济管理系,获经济学学士学位,1999年获复旦大学管理学硕士学位。现任职于上海大学经济学院,副教授;国家二级心理咨询师,曾任上海市秘书学会副会长。 从事教学和研究工作30余年,开设“爱情心理密码”(上海大学核心通识课)、“职场人际关系处理”等数十门课程。从事党政机关、企事业单位的办公室管理培训、心理培训近20年。长期开展个人情感、职业咨询,咨询时数1000小时以上。 著有《秘书学概论》《职场人际关系处理》《秘书实务》《办公室实务》等20余部著作及40余篇论文。 目录 第一章 爱情观及爱情的意义 爱情的定义知多少? 古今中外经典的爱情观有哪些? 身心灵的爱情观由哪些因素构成? 爱情中的身体语言是怎样的? 爱情中的心灵交流包含哪些内容? 爱情中的灵性整合是说什么? 爱情的意义有哪些? 如何在情礼之问获得身心灵的自由? 第二章 性别差异和多元化 有哪些性别的表现和界定? 如何看待性别的“双性化气质”? 如何看待性别多元化和性别平等? 如何看待男女差异? 男女之间有真正的友谊吗? “男人来自火星,女人来自金星”,真的是这样吗? 男性和女性的核心恐惧分别是什么? 怎样才是处理男女差异的最好办法? 人生不同发展阶段的性心理具有什么特点? 男女两性的性心理差异有哪些? 新时代需要怎样的性教育? 第三章 爱情的文化多样性解说 爱情的起源告诉我们什么? “生理唤醒说”和激情的产生有什么关系? 爱情的产生有规律吗? 爱上一个人会有什么样的感觉和表现? “一见钟情”是真爱吗? 爱情的状态有几种? 单恋,为什么称为梦幻之恋(或苦涩之恋)? 初恋,为什么称为青涩之恋? 次恋,为什么称为成熟之恋? 热恋,为什么称为憧憬之恋? 依恋,为什么称为相依之恋? 畸恋,为什么称为情结之恋? 灾恋,为什么称为祸害之恋? 失恋,为什么称为伤痛之恋? 第四章 爱情的不同理论解读 经典的爱情心理理论有哪些? 爱情仅仅是荷尔蒙或激素玩的把戏? 爱情可以被测量和分类吗? 经典的爱情三角理论到底讲了什么? 你自己的爱情故事属于哪一种版本? “阿尼玛”和“阿尼姆斯”是怎么回事? 恋爱过程中的相爱相杀是避免不了的吗? 爱情可以投资吗? 弗洛姆的《爱的艺术》是讲什么的? 你的爱情发展到了哪个阶段? 海伦·费雪的爱情研究告诉了我们什么? 第五章 原生家庭、童年经历与爱情 童年经历和成年后的爱情有关吗? 不安全型的依恋类型如何改变? 安全感是怎么来的?为什么说安全感是心理健康的基础? 恋爱中严重缺乏安全感会有哪些表现? 提升内在安全感有什么好办法吗? 怎样提升亲密关系中的安全感? 原生家庭是如何影响我们的亲密关系的? 如何消解原生家庭带来的负面影响? 如何理解亲密关系里的“强迫性重复”? 什么是“恋母情结”和“恋父情结”? 如何处理好亲密关系中的“恋母情结”? 父亲会如何影响女儿成年后的亲密关系? 如何处理好亲密关系中的“恋父情结”? 第六章 自我价值、人格发展与爱情 为什么说爱情的成功是个人心理成熟、成功的标志? 爱情中的自我价值感是如何体现的? “爱无能”的表现及对策有哪些? 如何调整爱情中的过度依赖倾向? 爱情中应该有怎样的心理边界? 为什么说真正的爱情是既独立又依赖的亲密关系? 怎样认识爱情中的权力? 怎样看待爱情中的控制? 爱情中应该用怎样的心理防御机制? 第七章 爱的终身学习 为什么说爱的学习是终身的? 爱的终身学习有哪些途径? 爱的能力如何培养? 为什么说完美的爱情,爱和性是紧密联系在一起的? 男人是先有性再有爱,女人是先有爱再有性? 当代大学生如何正确理解爱与性的关系? 要完成心理断乳,需要做哪些工作? 是否存在“标准”的爱情(恋爱)模式? 真爱与迷恋的区别在哪里? 为什么说先要学会爱自己,然后才能去爱别人? 如何做到接纳自己,爱自己? 在亲密关系中,爱自己的表现有哪些? 如何改写自己的生命故事? 如何学会尊重别人,爱他人? 为什么说恋人和伴侣是最好的疗愈师? 第八章 亲密关系的维护 爱情的三个层次是什么? 爱的五种“语言”具体是指什么? 如何理解和处理恐惧爱、回避爱的困惑? 如何营造情侣间的愉悦感和亲密感? 如何维护异地恋的感情? 为什么你的爱情会输给日常琐事? 亲密关系中为什么会有冲突? 什么才是“正确”的吵架方式? 为什么嫉妒?如何应对爱情中的嫉妒? 如何看待亲密关系中的欺骗和说谎? 如何应对亲密关系中的背叛? 如何掌握亲密关系中的情绪管理? 亲密关系中如何学习为自己的情绪负责? 第九章 爱的分离与处理 分手的策略有哪些? 如果想要主动提出分手,应该怎么做? 为什么说失恋带来的是一种多层次的、复杂的丧失? 从心理学角度,失恋的成因和表现有哪些? 失恋了,如何减退爱的感觉? 分手以后还可以继续做朋友吗? 第十章 婚姻与爱情心理 什么是婚姻?婚姻有哪些功能? 婚姻的准备包括哪些内容? “没吵过架,就不该谈婚论嫁”这种说法有道理吗? 婚姻关系的风险有哪些? “家庭生命周期”中的情感、婚姻危机有什么典型特点? 婚姻的五大致命伤是什么? 如何解读婚姻关系中的外遇? 保证婚姻美满幸福的三个条件是什么? 成功婚姻有哪些基本的特 序言 本书是在上海大学核心通识课“爱情心理密码” 课程内容的基础上编纂而成,是一本爱情心理的科普 读物,凝结了笔者六七年的心理辅导和心理咨询的经 验和感悟,也融入了课程思政的很多内容。书中不仅 有爱情心理的知识性介绍,还有许多经典、鲜活的爱 情案例分析,能够帮助广大青年读者,尤其是大学生 开阔视野,从不同层次、不同角度认识爱情。 爱是人类永恒的主题。对爱、爱情的研究和探索 也是新时代下建构美好生活的重要方面。古今中外, 对爱情的描述不计其数,但从心理学视角来对青年人 ,尤其是大学生的爱情进行分析和探讨的不多。面对 纷繁复杂的现实世界和神秘多变的情感世界,青年人 需要在爱的实践和总结中提升爱的能力,做到在情礼 之间获得身心灵的自由。 笔者在书中提出了“爱需要终身学习”的理念, 爱情的“身心灵”模式,即爱情具有身体表达、心理 交流和灵性整合等多层次的体验和认知。相爱双方如 果能够在身体层面做到接纳和表达,在心理层面做到 博弈中共情、分享和启迪,在灵性层面超越人性中的 卑劣,达到创造和重整,爱情中的两人都能够获得心 灵的成长,达到人格的成熟,那就是一个高境界的爱 情了。对我们而言,激情只有在对自己厌倦了时才会 失去,亲密感也只有在自己心田枯萎了才会消失,如 果从来没有对自身崇高信仰和使命感的追求,又何来 爱情中灵性层面的满足? 本书阐述了古今中外不同的爱情观、爱情的意义 以及如何在情礼之间获得身心灵的自由;介绍了性别 的表现、界定及性别的多元化,人生不同发展阶段的 性心理;探讨了男女在认知、情感、核心恐惧和友谊 等方面的不同,以及如何处理这些差异的方法;介绍 了爱情的起源、产生和“一见钟情”等的心理规律; 归纳了单恋、初恋、次恋、热恋、依恋、畸恋、灾恋 和失恋的特点和应对策略;描述了爱情激素理论、爱 情测量理论、爱情三角理论、爱情故事理论、爱情投 资理论;分析了荣格理论中的“阿尼玛”和“阿尼姆 斯”原型,弗洛姆的《爱的艺术》以及海伦·费雪的 爱情研究成果;重点探讨了如何学会爱自己、爱别人 ,以及个人心理成长的方法和途径。 书中描述、分析了心理学关于爱情的理论、实践 及其研究成果。比如原生家庭、童年经历与爱情,爱 情中的安全感,“强迫性重复”,“恋母恋父情结” ,爱情中的自我价值感,爱情与依赖、独立及心理边 界,爱情中的权力、控制及心理防御机制,爱的终身 学习及爱的能力培养,情绪管理,爱无能的表现及对 策,亲密关系的维护方法和策略,分手和失恋的应对 策略,幸福婚姻的要素等。这些内容对爱情做了多层 次、多侧面的解读,所提供的方法和策略也在亲密关 系实践、心理咨询中得到了运用并产生了很好的效果 ,相信对青年人掌握爱情的心理规律、获得幸福会有 很大的启示。 自2012年在上海大学开设大类通识课“爱情心理 解读”以来,一直有把上课内容编写成书的念头,这 个想法随着此课程升格为核心通识课“爱情心理密码 ”以后变成了现实。感谢上海大学顾晓英教授、顾骏 教授的大力支持和帮助,尤其是在课程思政方面的指 导给了笔者很多启示。本书在写作过程中,还得到了 很多心理学同行的指导和帮助。国家职业技能(心理 咨询师)鉴定考评员朱小平先生帮助构建了本书的框 架,上海知名公益心理平台“一杯咖啡”创始人、国 家二级心理咨询师陈鼎先生也提供了很多建议,上海 大学学生刘真、韦丰、袁菲等也对本书的图文做了不 少工作,笔者对此表示诚挚谢意和衷心感谢。同时, 也非常感谢我的课程搭档陶新桂老师以及提供案例内 容的上海大学的同学们。本书还参考了不少国内外心 理学著作,借鉴了很多心理学研究者的成果,在此一 并表示感谢。 陆瑜芳 2018年5月
导语 《情礼之间--身心灵的自由》是一本爱情心理的科普读物,凝结了笔者陆瑜芳六七年的心理辅导和心理咨询的经验和感悟。书中不仅有爱情心理的知识性介绍,还有许多经典、鲜活的爱情案例分析,能够帮助广大青年读者,尤其是大学生开阔视野,从不同层次、不同角度认识爱情。 精彩页 爱情中的自我暴露。美国人本主义心理学家西尼·朱拉德认为,自我暴露是指个体与他人交往时,告诉另外一个人关于自己的信息,真诚地与他人分享自己个人的、私密的想法与感觉的过程。自我暴露的广度和深度是检验人际关系深度的一个敏感的“探测器”。一般来说,善于自我暴露的人是自信的,他希望在交往中把自我的内层信息传递给对方,让别人最大限度地了解自己。通过观察别人对我们的自我暴露程度如何,我们也可以知道别人与自己的关系深度如何,知道别人对我们有多高的接纳程度。 一般来说,自我暴露有四个层次: 第一层次是浅层的自我暴露,属于兴趣爱好方面的暴露。比如喜欢吃什么美食,喜欢看什么书,喜欢什么样的休闲和娱乐等。一般的社交聚会和聊天都会聚焦在这个层面上。但在中国文化背景下的人际应酬,有时候人们会主动暴露一些职业、收入、社会关系和婚恋等方面的信息。 第二层次涉及态度、价值观的自我暴露。比如认为当今中国最主要的问题是惩治腐败,未来最有影响力的产业是人工智能,讨论交流自己对社会的评价,吐槽社会现象等。在亲朋好友、社群团体中会呈现这个层次的信息。 第三层次的自我暴露涉及自我的人际关系与自我概念状况。比如我是一个什么样的人,自己与父母的关系,和朋友、孩子、同学的关系,一般会有什么样的情绪等。这一层次的暴露属于很高的自我卷入,一般不会轻易向不熟悉的人暴露。 第四层次是隐私的暴露,属于自我深层次的暴露。暴露自己不被社会价值观念所接受的经验、念头、行为等。比如同性恋,或者自己有过冲动的行为,自己的夫妻关系,个人私生活等。这个层次的自我暴露一般会在闺蜜、知己或心理咨询师面前呈现。这也是为什么在心理咨询中要有保密协议,就是为了保护当事人的隐私不泄露。有些人际关系中的矛盾或裂痕,就是因为利益关系而散播对方的秘密造成的。 在日常的人际交往中,自我暴露有很多有益的地方。其一,可以增加自我的认识。我们在暴露自己的观点、感受的同时,会促进对自我的了解。因为自己的思想、情感和需要只有表达出来才会变得清晰和有条理。与他人分享信息也会引出他人对自己的反馈,从而使我们对自己有新的更深入的认识。其二,有益身心健康。心理因素也会影响人体器官对疾病的易感性,一些研究已证实,回避情感暴露与某些严重疾病,如癌症和心脏病等有关。所以要想身心健康,就需要在合适的时间、场合进行恰当的自我暴露。 在亲密关系中,自我暴露有更为深刻的意义。 第一,可以加强亲密关系。亲密关系和一般的人际关系相比,具有几个明显的特征:一是双方有较长时间的接触、沟通;二是双方在交往过程中形成了基本相似的价值观、需要和兴趣;三是双方在思想、情感和行为等方面有很大的相互影响力。阿伦等人认为,亲密关系的实质是把他人融入了自我概念,即他人成了自我的一部分。对自我和他人的了解是亲密关系的基础,如果双方都愿意暴露真实的自我,就会更加联结内心,加强亲密关系的深度;而如果各自有所保留,或不愿暴露,则恋人或伴侣的关系只能停留在浅层次,不会令人满意。 第二,可以增进交流,分享感受。自我暴露让恋人感觉到被信任,会使交往更加愉快,还会增进对方的暴露,对方会因为受到鼓励而更加开放自己,做出回应。恋人之间会更真实地表现自己,变得愿意分享感受、内心信念和深层需要,使得亲密感和愉悦感大大增加。 第三,可以减轻负面情绪。通过自我暴露,恋人可以释放很多负面情绪,包含内疚、气愤、害怕、痛苦等。在自己信任的人面前,可以不必处心积虑或小心翼翼地隐藏这些情绪,将这些负面情绪以及相关事件暴露出来后,可以减轻很多痛苦,也能够更加客观地看待它们,并可能得到回馈。这也是梳理自己的价值观和信念的好机会。 即使有这么多的益处·,亲密关系中也不是所有人都愿意自我暴露的。不能或不敢自我暴露,是源于以下的原因:一是害怕自己不被接受。认为把自己的私密信息暴露给熟悉的人会带来很大的风险,即便是自己最亲密最爱的人也不可相信。二是害怕受到冷遇。自我暴露后,可能发现对方根本没有兴趣进一步了解自己。三是害怕受到控制。内心安全感比较差的人会认为,即使是恋人也会利用掌握的信息来控制自己。 P15-16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