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目录 许国仁:一生行医终生行善 90后“最暖孝孙”:为照顾年迈祖辈辞职病榻前守护两载 “爱心院长”郑念菊:用爱与坚守浇灌孤寡老人的幸福晚年 卖房也要替公公治病弱女子20余年风雨一肩挑 “80后”杨江印:每月必去敬老院的外来媳妇 浙江云和孝女项海燕:用稚嫩双肩撑起“残缺”之家 好儿子舒洪江:八年坚守风雨无阻终铸孝亲楷模 一肩扛父亲一手挽母亲 浙江孝子石兴汀孝心孝行书至孝 孝亲人物盛建国:行孝为善呼唤理想世界 绵长岁月铸就“特殊家庭”真情 “孝亲”家风代代传 “最美弟媳”的无悔担当 41年不离不弃悉心照顾疯癫夫兄 两部手机24小时开机 义务照顾社区老人9年 赢弱身躯为公婆撑起保护伞 朴实无华抒写“中华孝经” 浙江孝媳蓝香梅:倾力撑起一片天动人诠释畲乡孝事 过小南:照顾邻居残障父子30年 不是儿子胜似儿子 浙江上门女婿戴冬春30余年如一日 用心维系家庭幸福 “夕阳红”与“小鲜肉”组合亮起助老“暖心灯”
精彩页 许国仁:一生行医终生行善 中新社记者 方堃 一身白衣装,三尺就诊台,救死扶伤是他的职业使命。 “神医”“妙手回春”“医恩如海”……浙江省金华市东阳六石街道六石村卫生室,挂满了写有类似字样的锦旗和牌匾,这些锦旗和牌匾的主人均是六石村卫生室的主治医师许国仁。作为一名乡村医生,许国仁行医已经40年了,然而他最常思考的问题是:医生为病人看病,到底在看什么?当病人来到医生面前,他到底想得到什么?医生与患者,互相扮演了什么样的角色? 他告诉记者,医学家孙思邈在《大医精诚》篇中日:“凡大医治病,必当安神定志,无欲无求,先发大慈恻隐之心……”这或许是“药王”对“大医”的界定,也是许国仁的从医境界和坚定追求。40年来,他始终秉承“行医就是行善,医乃仁术”的理念,充分诠释了“简、验、便、廉”的中医特色。 “镇上的仁医生” 许国仁的卫生室是一所普通的卫生室,开在六石街道六石小区黄雾路,外观并不起眼,室内却整洁明亮。墙上的一张张奖状、锦旗和荣誉证书告诉人们,这里的主人是一位“妙手仁心”的乡村医生。 自1977年从乡村医生培训班结业后,许国仁一直在六石从事预防、保健和基本医疗服务工作,至今已整整40年。大约是10年前,有一份刊物报道了许国仁的事迹,称他是“镇上的仁医生”,当时六石还是一个镇。10余年过去了,当地一些人还是如此称呼许国仁,因为他有一颗仁爱之心。 在这40年中,只要是接触过许国仁的人,对他的评价都是关心、爱护、尊重患者,急患者所急,从不计个人得失。 “对不便到卫生室诊治的年老体弱的病人,只要接到一个口信或电话,许医师安顿好卫生室的工作,背起药箱就出诊。”一位前来卫生室就诊的患者告诉记者,对于许国仁医生来说,这是常态。 许国仁的太太许榴花说,不知道有多少次,他们半夜突然接到电话说是患者身体不适,又因为路途颠簸不能前来卫生室,丈夫接到电话后都是二话不说披上衣服就走。 “干我们医生这一行,就是急人之所急。救死扶伤,外出看病,本就是应该的事情。”许国仁不善言辞,性格内敛,面对赞扬,总是露出略带羞涩的微笑。 多年前,金鸡村戚高山一名肺癌晚期病人,因经济困难不再住院治疗,许国仁得知后连续10多天为其上门治疗,不计报酬。在病人疼痛难忍时,他一天数次E门,甚至半夜也去为他打止痛针。金鸡村青塘安有一位老人患肺心病,两年中每逢天气寒冷,就呼吸困难。老人不能行走时,许国仁不论刮风还是下雨,略持上门治疗。有时候,在给身边无亲友照顾的高龄病人诊治后,许国仁还会用自备车送他们回家……这样的事情,不计其数。 他良好的医德医风,赢得了群众的信任,不少邻近乡村的病人也都慕名前来就诊,日门诊量在50人次以上。 村民们的身体健康,许国仁总是挂念在心。多年前的一个冬天,一次和朋友聊到冬季如何调养身体时,许国仁的朋友提到村中许多生活困难的老人没有条件调养身体,体虚、冠心病、冬天怕冷等症状时常在老人身上出现,身体情况并不好。 许国仁当时想,马上就要到冬至了,而冬至是人体进补的关键时候。于是,他提出要为村里生活困难的老人提供义诊和针灸,以及免费中药调理身子的想法。 近年来,每到三伏天,许国仁就会免费为村民做中医传统治疗——天灸,用中医疗法提高村民的脏腑生理和抗病能力,但他从来不收费。许国仁的善心感动了许多村民。 他的一位朋友知道了这个事情,特别感动地说:“我觉得你是一个好医生,对病人倾注了很多心血,但是你要对所有病人都这样子,会很累的,你应该把职业和生活适当分开。”许国仁不是不明白朋友的话,但他回答说,医生这个职业注定是这样,有的时候为了病人牺牲一定的个人利益是必须的。 P1-3 导语 《大孝无疆(中华慈孝人物巡礼)》由光泉、王旻、柴燕菲主编,由中国新闻社浙江分社和杭州灵隐寺共同编撰。本书挑选了2016浙台孝亲人物评选活动中最具代表性的慈孝人物,讲述他们多年来孝老爱亲的感人故事。这其中,有多年来医者仁心,将他人视为父母,救死扶伤的许国仁;有十年如一日,用赢弱身躯为丈夫和公婆撑起爱的保护伞的厉霞娣;有“老吾老以及人之老”,以一己之力为百位孤寡老人搭起温暖港湾的郑念菊;还有一群由“夕阳红”与“小鲜肉”共同组成的“9060”爱心队伍;等。 序言 “夫善之极者,莫大于孝”,中华传统文化中有 孝文化,在当今社会,“孝”依然有着极其深远的意 义。但值得注意的是,当前,时代和国情的深刻变化 ,使得传统文化面临与多元文化共同竞争的严峻挑战 ,不可否认,孝文化存在被淡漠、无视的现状。弘扬 孝文化成为当下所需、当务之急。如何发挥孝的价值 ,值得我们进一步思考和关注。 灵隐寺藏有一个宝贝,即明代大书法家董其昌所 书《金刚经》册页,作为一名孝子,此物是为了纪念 他的母亲而书。清朝乾隆皇帝被这份亲情感动,每次 来到江南都要来观看这部《金刚经》,并且作题识、 题诗,这一部《金刚经》是灵隐寺和孝道文化缘分的 代表。 《大孝无疆——中华慈孝人物巡礼》由中国新闻 社浙江分社和杭州灵隐寺共同编撰。本书挑选了2016 浙台孝亲人物评选活动中最具代表性的慈孝人物,讲 述他们多年来孝老爱亲的感人故事。 这其中,有多年来医者仁心,将他人视为父母, 救死扶伤的许国仁;有十年如一日,用赢弱身躯为丈 夫和公婆撑起爱的保护伞的厉霞娣;有“老吾老以及 人之老”,以一己之力为百位孤寡老人搭起温暖港湾 的郑念菊;还有一群由“夕阳红”与“小鲜肉”共同 组成的“9060”爱心队伍;等。 在这些孝老爱亲模范身上,尊老爱老、及时行孝 、关心公益的模范行为得到淋漓尽致的呈现。他们用 一件件小小的尊老事例和一个个默默的孝亲美德,凝 聚起中华民族和谐的大家庭。 我们欣慰地看到,“慈孝”精神仍然在人们的血 脉中流淌。“慈孝文化”这一中华民族千百年来最基 本、最重要的文化,在当今社会仍然深深根植在每个 人心中。有“慈孝文化”做引领,有“孝亲人物”做 表率,期待本书在展示当代“慈孝”精神、传播孝道 方面能够发挥更加积极的作用。 我们相信在中国新闻社浙江分社和杭州灵隐寺的 共同努力下,提升民众孝心,营造孝亲敬老社会氛围 ,让社会更和谐、更富正能量的初心,一定能够实现 。 2017年8月2日
内容推荐 《大孝无疆(中华慈孝人物巡礼)》由光泉、王旻、柴燕菲主编,我们欣慰地看到,“慈孝”精神仍然在人们的血脉中流淌。“慈孝文化”这一中华民族千百年来最基本、最重要的文化,在当今社会仍然深深根植在每个人心中。有“慈孝文化”做引领,有“孝亲人物”做表率,期待本书在展示当代“慈孝”精神、传播孝道方面能够发挥更加积极的作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