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内容推荐 米尔恩著吴兴林编徐晓妮译的《小熊维尼(名师导读全解版无障碍阅读)/统编语文教材必读名著》讲述了:有一只特别有名的小熊,他笨头笨脑,却喜爱思考;他特别贪吃,却也慷慨大方;他有时胆小如鼠,有时却能挺身而出。这只可爱的小熊还会唱歌哩,你们相信吗?他觉得自己“没脑子”,可伙伴们还是喜欢他。他是谁呢?他就是小熊维尼。 小熊维尼有许多好朋友,如爱演讲的猫头鹰、胆小的小猪皮杰、聪明的兔子瑞比、溺爱儿子的袋鼠妈妈……他们一起经历了很多有趣的事情,闹了许多笑话,让人忍俊不禁。小朋友们可以跟他们交朋友,跟他们一起玩耍,还可以跟他们一块儿去探险。哦,还有人类小朋友罗宾也在等着你们。有他们的陪伴,你们不会孤单的,你们的生活也不会枯燥。 作者简介 艾伦·亚历山大·米尔恩(Alan Alexander Milne,1882—1956),英国著名剧作家、小说家、童话作家和儿童诗人。 1882年,艾伦·亚历山大·米尔恩出生于伦敦,他的父亲是一所私立小学的校长。A.A.米尔恩从小就表现出很高的数学天分,后来进入剑桥三一学院继续研究数学。在剑桥学习期间,米尔恩开始写一些轻松的诗歌和幽默短文。 1905年,在英国著名小说家赫伯特·乔治·威尔斯的鼓励下,A.A.米尔恩发表了他的第一本小说——《爱在伦敦》(《Lovers in London》)。 1906年起,A.A.米尔恩开始在英国老牌幽默杂志《笨拙》工作,主要是撰写儿童诗文和创作轻喜剧。他还曾把格雷厄姆的《柳林风声》改编成剧本《蛤蟆府的蛤蟆》,并在每年的圣诞节上演。 1913年,A.A.米尔恩娶多萝西·德·塞林科特(Dorothy de Selincourt)为妻。 1914年,第一次世界大战爆发,A.A.米尔恩服役于英国皇家沃里克郡军团,并担任信号指挥官。在此期间,A.A.米尔恩发表并演出了一个儿童剧,并于1917年将其改编成书,即《从前从前》(《Once Upon A Time》)。 1920年,A.A.米尔恩唯一的儿子克里斯托夫·罗宾·米尔恩(Christopher Robin Milne)出生。 受到儿子的启发,A.A.米尔恩开始创作《小熊维尼》故事集,于1926年首次出版便大获成功。 目录 小熊维尼 前言 第一章 小熊维尼和几只蜜蜂 第二章 维尼噗拜访朋友并陷入困境 第三章 维尼噗和小猪皮杰打猎并差点抓到一只大臭鼠 第四章 屹耳丢了一条尾巴而维尼噗找到了一条 第五章 小猪皮杰遇到一头大象 第六章 屹耳过生日收到两份礼物 第七章 袋鼠妈妈和袋鼠小豆来到森林,小猪洗了个澡 第八章 罗宾领导北极探险 第九章 小猪皮杰被大水包围 第十章 罗宾为维尼噗举办道别派对 噗噗角的房子 后语 第一章 屹耳在噗噗角有了一座房子 第二章 跳跳虎来到百亩森林吃早餐 第三章 动物们组织了一次搜救,小猪皮杰差点遇到长鼻象 第四章 老虎显然不会爬树 第五章 兔子瑞比忙碌的一天,我们知道了罗宾早上做的事情 第六章 维尼噗发明了新游戏,屹耳也参加了 第七章 跳跳虎不再跳来跳去 第八章 小猪皮杰干了一件了不起的事 第九章 屹耳为猫头鹰奥找了新家,奥搬了进去 第十章 罗宾和维尼噗来到一个施了魔法的地方,我们就 让他们留在那里 附录 名言大观 知识大闯关 参考答案 读后感
序言 “赶快起来,准备好出门,去看我的好朋友,他永远 最神秘。我爱他因为他是维尼——可爱的小熊,快快乐乐 整天寻找蜂蜜……”欢快的旋律中,一只小熊慢慢向我们 走来。近了,近了,不止小熊,还有他的朋友们。 几乎人人都知道小熊维尼。他憨厚可爱,喜欢思考; 他爱吃蜂蜜,也慷慨大方;他过着简单的生活,却时常有 新奇的主意及独特的观察力。有他在,总是充满欢乐!丛林 里的居民都喜欢这只笨头笨脑、简单快乐的小熊。 《小熊维尼》的作者艾伦·亚历山大·米尔恩(1882 —1956),是英国著名的童话作家、小说家、儿童诗人和剧 作家。他毕业于英国剑桥大学,曾经在英国著名幽默杂志 《笨拙》工作,也当过英国达勒姆大学的教授。米尔恩一 生创作了大量的幽默诗文、剧本和童话,如轻喜剧《迈克 尔和玛丽》、童话《小熊维尼》《噗噗角的房子》。在这 些作品中,影响最大的是《小熊维尼》。 小朋友们,你们知道“小熊维尼”这个名字是怎么来 的吗?历史上真的有一只叫“维尼”的小熊呢。第一次世界 大战时,加拿大军队里有一只名叫“维尼”的黑色小熊。 他特别可爱,被士兵们当作军队的吉祥物。后来,部队要 开往法国前线,小黑熊就被送到了伦敦的一家动物园。生 活在动物园里的“维尼”深受小朋友们的喜爱。 1924年,米尔恩的儿子克里斯托弗·罗宾·米尔恩见 到了这只小黑熊,也特别喜欢他,经常跟他一起玩。童话 里的“小熊维尼”原名叫“小熊爱德华”,最开始出现在 米尔恩于1924年创作的一首儿童诗中,后来才改名“维尼 噗”:“维尼”正是动物园中的那只小黑熊的名字,“噗 ”是动物园里罗宾最喜爱的一只天鹅的名字。 细心的你一定发现故事中的维尼是一只黄色的小熊, 动物园里那只黑色小熊只不过与故事的主人翁同名罢了。 真正的维尼在哪里呢?原来他是米尔恩的妻子买给儿子克里 斯托弗·罗宾·米尔恩(友情提示:故事中的男孩也叫克里 斯托弗·罗宾)的一只玩具熊。米尔恩因此获得灵感,以“ 小熊维尼”为主题创作了一系列家喻户晓的故事。克里斯 托弗·罗宾·米尔恩的其他玩具,小猪皮杰、老驴屹耳、 袋鼠妈妈、袋鼠小豆等也来到百亩森林,成为罗宾和维尼 的好伙伴。米尔恩想象出来的小伙伴兔子瑞比、猫头鹰奥 也成为百亩森林的成员。 米尔恩一家居住在英格兰东南 部东萨塞克斯郡的亚士顿森林北边的一座农场里,这座森 林的面积达五百英亩。闲暇时米尔恩经常带着儿子到这里 散步。长大后的克里斯托弗·罗宾也说,《小熊维尼》中 的“百亩森林”跟亚士顿森林是一样的。 身为童话作家的米尔恩深知,在童话故事、动物小说 这样的文学体裁中, “小熊”的形象很受作家们的青睐 ,同时也深受小朋友们的喜欢。小朋友们喜欢小熊,不仅 因为他胖乎乎的身体很可爱,而且因为他善良憨厚、乐于 助人的性格很吸引人。另外,童话中的小熊,也像很多小 朋友一样,经常干一些“傻事”,因此小朋友们可以在小 熊维尼身上看到自己的影子。而且,小熊维尼的“傻”恰 如其分地展现着小朋友们的天真无邪。 1926年10月14日,童话《小熊维尼》第一次出版,立 即受到人们的广泛欢迎,销量达百万册,还被翻译成二十 多种语言。这样,全世界的小朋友们都可以读到小熊维尼 的精彩故事了。因为深受各国小读者的喜爱,迪士尼公司 将其拍成动画片,维尼成为人气最旺的小熊。 《小熊维尼》的故事简单而精彩,语言轻松活泼,非 常适合小朋友们阅读。小朋友们可以自己读,培养独立思 考的能力;也可以和其他小朋友们一起读,增进彼此间的 友谊;还可以和爸爸妈妈一起读,享受美妙的家庭时光。 《小熊维尼》里精彩的故事真不少呢,在这里稍微给 大家透露一点儿哦。 例如,小熊维尼特别有“创意”。他非常喜欢吃蜂蜜 ,为了吃到蜂蜜,可谓绞尽脑汁。有一次,他想到了一个 最靠近蜂巢的办法。那是什么办法呢?最后他吃到蜂蜜了吗 ? 小熊维尼特别贪吃。有一次,他去拜访小兔瑞比,拼 命吃瑞比招待他的蜂蜜、奶油,结果肚子胀得大大的,卡 在兔洞里出不来了。这可如何是好呢?他最后出来了吗? 小熊维尼特别勇敢。在好朋友小猪皮杰被大水围困的 时候,他勇敢地去救皮杰。还有,袋鼠小豆因顽皮而落入 湍急的水流中的时候,也是小熊维尼出手相救的。他是如 何救出小豆的呢? 小熊维尼还特别有爱心。面对牢骚不断的老灰驴屹耳 ,小熊是如何与他相处的?有一次,屹耳居然把尾巴给弄丢 了,小熊又是怎样帮他找回尾巴的呢? 小熊维尼还很乐于助人。这不,他又自告奋勇地帮助 罗宾去找“北极”了。他们最后找到“北极”了吗?寻找“ 北极”的过程中,又发生了哪些有趣的故事呢? 最让人惊叹的是,小熊维尼还有即兴作曲的本事呢。 他创作了哪些歌曲?这些歌曲好听吗? 上面所有的问题,都等着小朋友们去书中寻找答案。 百亩森林的动物朋友,还有人类小朋友罗宾也在等着你们 。我们可以和他们一起经历很多有趣的事情,看一看他们 闹出的笑话,跟他们一起去探险玩耍。 亲爱的小朋友,我希望看到你阅读时的会心一笑。或 许是维尼为了吃到蜂蜜而闹出的笑话让你忍俊不禁,或许 是大吃一顿后的维尼卡在瑞比家前门出不来让你捧腹大笑 ,或许是去追踪大臭鼠的结果让你哭笑不得……在你的会 心一笑中,我知道你被故事的情节打动了,折服于作者奇 妙的想象。 亲爱的小伙伴,我希望看到你阅读时的安静思考。百 亩森林里来了新居民——袋鼠妈妈和袋鼠小豆,迎接他们 的不是盛大的欢迎仪式而是一个计划详细的恶作剧。袋鼠 妈妈识破恶作剧后又是怎样处理的呢?你又是怎样看待这件 事的?在你的思考里,我感受到你学会了明辨是非。你会从 维尼及其伙伴的身上看到自己的影子,选择“善”的部分 保持下去。 亲爱的小读者,我还希望看到你阅读时的深入思考。 维尼的出场和屹耳的出场完全不一样,为何会这样呢?文字 的背后又隐藏着什么?如果你细细体味描写对表现人物性格 特征的作用,我想,此时的你已经不仅仅是跟着小熊“历 险”,更是在品味语言的醇香。你会从文字中汲取营养, 从阅读中寻找力量。你会破译语言的密码,拥有驾驭文字 的能力。或许,这就是阅读的魅力! 细腻如你,百亩森林中的欢乐与探险,是童年那一泓 清泉、一朵浪花,值得永远珍藏。百亩森林中的故事与回 忆,是友谊的一叶扁舟、一抹鲜艳,伴随我们成长。 小朋友们,你们还等什么?赶紧拿起这本书,走进小熊 维尼的奇妙世界吧!
导语 米尔恩著吴兴林编徐晓妮译的《小熊维尼(名师导读全解版无障碍阅读)/统编语文教材必读名著》是一部家喻户晓的经典童话。童话的主人公是一只名字叫维尼的小熊,他的优点和缺点都那么可爱。他和好朋友罗宾、小猪、兔子、老驴灰灰……无忧无虑地生活在大森林里,他们 一起经历了许多有趣的事情,闹了许多笑话,让人忍俊不禁。全书语言幽默风趣,有浓郁的生活气息。 书评(媒体评论) 在为小朋友写书以前,他已经是一位大作家,写 了许多长短篇小说、剧本、诗歌。不过让他闻名世界 的,恐怕还是他的儿童文学作品。只要看我们中国小 朋友同样那么熟悉他的童话人物小熊维尼,这也就可 想而知了。他是一位真正的儿童文学作家。 任溶溶 作者还画了一幅地图,标明了他们的住处。这些 人物在故事里你来我往,互相串门,他们走的路,看 看地图就清楚了。 任溶溶 童话《小熊维尼》一开头就说了,小熊维尼是克 里斯托弗·罗宾的玩具熊,其他那些动物,其实同样 是他的玩具。可是在童话里,这些动物全活了过来, 各有各的个性:小熊维尼没头脑、嘴馋、心地善良; 小猪个子特别小,胆子也小,老跟着小熊转…… 任溶溶 作者的诗完全取材自儿童生活,写孩子们眼睛看 到的、耳朵听到的,特别是心里想的,充满了童趣。 任溶溶 米尔恩的儿童诗在英美等国是儿童的恩物,孩子 中爱唱儿歌的,就唱米尔恩的儿童诗。 任溶溶 谁没有一个像跳跳虎一样鲁莽好动的朋友,或是 像屹耳一样沉默忧郁的伙伴! 艾伦·坦普
精彩页 维尼噗来到楼下后,有时喜欢玩玩游戏,有时喜欢静静地坐在炉火前听故事。这天晚上…… “讲个故事如何?”克里斯托弗·罗宾说。 “讲个故事?”我问。 “你能给维尼噗讲一个好听的故事吗?” “我想可以,”我说,“他喜欢听什么样的故事?” “关于他自己的故事,因为他就是故事里的那种熊。” “噢,我明白了。” “能讲得非常好听吗?” “我试试。”我说。 于是,我试着讲起故事来。 很久很久以前,大约是上个星期五吧,维尼噗以桑德斯的名义住在森林里。 (“‘以桑德斯的名义’是什么意思?”克里斯托弗·罗宾问。 “意思是他的门上刻着镏金大字‘桑德斯’,他就住在门里面。” “维尼噗不是太明白。”克里斯托弗·罗宾说。 “现在我明白了。”一个声音咆哮道。 “那我就继续往下讲了。”我说。) 有一天,维尼噗出去溜达,来到森林中间的一片开阔地。开阔地的中央长着一棵巨大的橡树,从那棵橡树顶上传来一阵响亮的“嗡嗡”声。 维尼噗在树底下坐下,双掌捧着脑袋,开始思考起来。 一开始他想:“那‘嗡嗡’声说明有什么东西在树顶上。不可能只听到‘嗡嗡’声而没有任何东西。既然有‘嗡嗡’声,就说明一定有什么东西正在发出‘嗡嗡’声。而据我所知,唯一能发出·嗡嗡’声的东西就是蜜蜂。” 接下来,他又想了好一阵子,对自己说:“据我所知,蜜蜂在‘嗡嗡’地唱歌的时候,就是在忙着酿制蜂蜜。” 想到这儿,他站起来,对自己说:“蜜蜂为什么酿制蜂蜜呢?还不是让我去吃它。”于是,他便开始往树顶上爬。 他爬呀,爬呀,爬呀,一边爬一边自顾自地唱起歌来。歌谣是这样的: 真有趣! 熊熊为何爱蜂蜜? 嗡嗡!嗡嗡!嗡嗡! 我想知道他为何如此? 接着,他往上爬了一点点儿……又爬一点儿……然后又爬了一点点儿。就在那会儿,他又想出了另一首歌: 想想如果熊就是蜜蜂,那可真有趣, 他们一定在树底下筑巢而居。 如果蜜蜂就是熊,那可真有趣, 我们就不必爬上树顶去。 到这会儿,他已经爬得很累了,怪不得会唱出这首抱怨①的歌。现在他几平快爬到树顶了。只再踩上那根枝条…… “咔嚓!” “哎呀,救命啊!”维尼噗喊了一声,刹那间②已坠落到身下十英尺①处的一根树枝上。 “要是我没——”他话没说完又被弹到二十英尺远的另一根树枝上。 “你知道,我本想要——”他解释说,刚说到这儿,就头朝下、脚朝上,翻腾着撞到三十英尺远的另一根树枝上,“我本想做的——” “当然。汶太——”他承认道,与此同时,他飞快地从六根树枝中间滑过。 “这下糟了!我想——”这时他的身子已经飞过最后一根树枝,在空中转了三个圈,然后姿态优美地飞进了金雀花丛中,“这都怪我太爱吃蜂蜜了。哎呀,救命!” 维尼噗好不容易才从金雀花丛里爬出来,拔掉扎在鼻子上的剌,开始思考起来。他最先想到的人就是克里斯托弗·罗宾。 (“是我吗?”克里斯托弗·罗宾问,声音里充满了惊讶,他几乎不敢相信。 “就是你。” 克里斯托弗·罗宾没再说什么,但他的眼睛睁得越来越大,脸也变得越来越红。) 维尼噗跑去找他的朋友克里斯托弗·罗宾,罗宾住在森林里另一处一扇绿色大门的房子里。 “早上好,克里斯托弗·罗宾。”他说。 “早上好,噗。”你说。 “我想知道你有没有气球之类的东西?” “气球?” P6-8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