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软件下载  游戏下载  翻译软件  电子书下载  电影下载  电视剧下载  教程攻略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图书:

 

书名 昔日风景看不尽
分类 文学艺术-文学-中国文学
作者 何镇邦
出版社 四川人民出版社
下载
简介
作者简介
何镇邦,出生于福建云霄一个中医世,早年读于复旦大学中文系,师从朱东润、蒋天枢丶蒋孔阳、伍蠡甫等名。中作协鲁迅文学院教授,文学评论、文学教育、散文,曾兼任华南理工大学人文学院、云南红河学院、安阳师大等院校教授,曾被聘为黑龙江省阿城市文化发展顾问和北美洛杉矶华文作协顾问。多次出访北美与东南亚各及港澳台地区,进行文化交流与讲学。晚年自号“云山野叟”,游弋于文坛与社会之间。有《长篇小说的奥密》《当代小说艺术流变》《文学的潮汐》《九十年代文坛扫描》《文体的自觉与抉择》《观念的嬗变与文体的演进》《文学的新世纪》等七部文学评论集及《笔墨春秋》《文坛杂俎》《文化屐痕》《边走边吃》《来自天堂的药方》等五部散文集行于世。主编《当代名随笔丛书》《当代女作情感世界散文丛书》《当代文坛点将录》等书系。
后记
在将近60年的文学生涯中,我始终把散文随笔
的写作当作副业,当作紧张的文学研究、文学教学
与文学评论写作的一种调剂。真没想到,30余年,
一路写来,竟接连出版了《笔墨春秋》《文化屐痕
》《文坛杂俎》《边走边吃》《来自天堂的药方》
等五部散文集,挤进散文家的行列。
2011年春日,湖北著名作家、大型文学期刊《
芳草》主编刘醒龙来访,建议我把记忆中的文坛逸
事写出来,交他们刊物发表;为此,他们准备在《
芳草》上辟一专栏,发表我关于文坛逸事的忆文,
大概每期9至10个页码。这一建议颇有诱惑力,我在
此年的秋天就开始动笔为专栏写文章了。每期大概
需一万两三干字,我在年底第三次访美前先赶写出
两篇,即《文坛湖北三老》《鲁院首届文学创作研
究生班的前前后后》,交给《芳草》编辑部。越年
春天访美归来,即看到《芳草》自2012年第一期起
辟专栏发我的文坛逸事忆文,且用铜版纸彩印,以
示重视。刘醒龙为我的专栏加了个标题:“望云斋
说”。“望云斋”是我为我那简陋的书房取的名号
,我的家乡在福建省云霄县,这个斋名只是表示我
对故乡的一点怀念。“望云斋说”专栏一直持续到
第二年的第一期,共发了七篇,约九万字,因我的
健康状况不佳难以持续专栏的写作而告停。当年写
这一专栏的文字时,就有结集出版的打算,故曾边
写边把文章的副本发给当年在四川文艺出版社工作
的张春晓同志审阅。随后的几年中,我的身体状况
仍然不佳,儿子又病重住院,已无心于专栏写作;
几年中虽也写过一些文坛回忆录,但已布不成方阵
,结集成书的事就更不用提了。
今年年初,春晓乘来京参加图书订货会之机到
访我家,闲谈之中又谈及文坛逸事忆文结集出书一
事,才启动编辑此集的工作。查当年发于《芳草》
的忆文及近几年来散发于报刊的有关文坛的文字,
共计不过十几万字,编成一集,分量不够,于是决
定把近年来写其他题材的散文(主要是游记)也一并
收入此集,定名《昔日风景看不尽》。此事由春晓
报告黄立新社长,蒙黄社长应允并由张春晓、熊韵
担任责编。这才有这本小册子面世的机会。
本集分文坛内与文坛外两辑,共收入我七八年
来写作发表的散文39篇,在我虚度八秩之际,献给
广大的读者。
此书的编辑出版,得到四川人民出版社社长黄
立新同志与该社文学出版中心主任张春晓同志的关
心、支持,编辑的一些技术工作得到鲁迅文学院的
小同事程远图同志的帮助,在此一并致谢。
何镇邦
2018年4月16日于北京亚运村之望云斋
目录
第一辑
鲁院首届文学创作研究生班的前前后后
我所认识的冰心
福建文坛“三老”
文坛上的“湖北三老”
说不尽的汪曾祺
汪曾祺、林斤澜的福建之行
文学道路上的“探求者”
徐兴业的传奇人生
林希的文学生涯
说“二唐”
我所认识的刘白羽
浩然二三事
我与莫言
马兰三日识周涛
读《悲喜春秋》忆故人——怀念魏世英
张一弓逸事
追怀黎汝清
我的好邻居贺绍俊
复旦忆旧
几段深藏的记忆
第二辑
洛杉矶观画记
唐山六章
漳州二童
平和三童
闽都四章
文化诏安
宁德扫描
茶乡生态美——安溪感德小记
哈尔滨夏日剪影
福鼎白茶与“茶书记”
海鲜的滋味——故乡杂忆之一
“洗汤”的感受——故乡杂忆之二
放牛娃们的欢乐——故乡杂忆之三
望安山,我文学梦开始的地方——故乡杂忆之四
“做客”那些事儿——故乡杂忆之五
忆母亲——故乡杂忆之六
安居人
诗意华山
禅意灵山
后记
精彩页
我所认识的冰心
冰心,原名谢婉莹,又名谢冰心。福建长乐人,1900年生,1999年卒。是一位完整走过20世纪的“世纪同龄人”,被称为中国当代文坛的“老祖母”。我当然也是读着冰心的《寄小读者》成长和走上文学道路的,但是真正认识冰心,并同她有些往来,却是迟至20世纪80年代中期的事。1984年岁末至1985年初,中国作家协会第四次会员代表大会在北京京西宾馆举行,我作为大会简报组的工作人员被派去对寓居于中央民族大学家属院里的冰心进行采访。记得会议期间的一个晚上,出席作协“四大”的江苏代表、《冰心评传》的作者之一、我的师兄范伯群先生与我同往冰心家里。见到多年想见却一直见不到的冰心,当然很高兴;而冰心见到我这个福建小同乡,也很高兴,她认了我这个小同乡,并表示我随时可以去见她。就这样,我同冰心有了断断续续长达十多年的往来。
记得第一次见到冰心先生的时候,她已85岁高龄。我和范伯群在那简朴的客厅坐定之后,她即告诉我们,这些年她已谢绝一切社会活动,足不出户,连她的母校贝满女中的校庆也不去参加了。只是每周抽出半天时间乘车到医院看看住院的老伴吴文藻先生。她说,谢绝一切活动,幽居家中,也许可以多活几年。
寒暄之中,她又问及范伯群小女儿紫江的近况。原来,紫江也是她的朋友,是她的小读者之一,曾到北京看望过冰心奶奶。紫江小时候我也见过,不过到了1984年年底,她已长成大姑娘了。老范告诉冰心先生紫江已出国留学了,她才放心。记得临告别时,她还签了一本书让范伯群带回转送他的女儿紫江。
接下来,我对冰心先生进行采访,请她谈谈对作协四大召开的感想与期待。她简要地谈了一些,后来由我整理并刊登在一期“简报”之中。
我还向冰心先生报告说,前些年我同几位文友编成一册《现代散文百篇赏析》,是为中学生和文学爱好者编的,其中收录了现代、当代名家的百篇散文与杂文,每篇之后均有一段一千多字的赏析文字。冰心的三篇散文也在其中,即《笑》《通讯十七》和《每逢佳节》,文后的赏析均是我撰写的。此书由我去请叶圣陶先生题写书签,已于1981年1月由天津人民出版社出版,第一次就印了56000册,此后又重印了几次,累计印数过十万册。她听了很高兴,希望我带一册给她看看。可惜我身边已无此书,仅有的一册也被人借走了,故一直没带给她。记得后来见面她还催问过一次,实在对不起她老人家。
自1984、1985年之交初次拜访冰心先生以后,一直想再次拜访,苦于没有机缘,也不想轻易去打扰她的平静生活。但对关于她的各种信息,还是十分留意的。
首先听到的消息是,吴文藻先生逝世了,冰心先生得此噩耗十分淡定,大概是有充分思想准备之故。不过,从此她就要孤身奋斗于世了。回想从20年代在赴美留学的轮船上与吴文藻先生定情,直至相守已逾半个多世纪,现在却孤身一人,这种大悲能从容相对,实在称得上是不凡了。
然后在刊物上读到她老人家的系列散文《关于男人》。第一篇是写她的老伴吴文藻,还有一篇是写国民党名将孙立人,读了颇有兴味,好像还给先生打了电话表示祝贺,并表示喜欢这一组文字。先生以近九秩之高龄仍笔耕不辍,实在令人感佩。
然后又听到她由于赶译一篇重要文章而患小中风的消息。她身体虽然无大碍,但行动不便,只能困守她那书房兼卧室里,继续会客、继续笔耕。但厅里已有女儿吴青、女婿陈恕把守,要见冰心先生,需得到他们同意才能进入冰心先生的书房兼卧室。
后来还听到一则消息,先生九十寿辰时,中央某些大员携牡丹花致贺,老人笑着对前来贺寿者说:“我不是国色天香,担当不起;我喜欢玫瑰,我喜欢浑身长满刺的玫瑰。”此言一出,让他们好不尴尬啊!
1991年5月,又一届的“青创会”在北京东郊的二十一世纪饭店举行。会议好似易名为“青年作家代表会”。会议结束时,福建代表团的青年作家找到我,希望我带他们去拜访他们崇仰的老乡冰心先生……
P24-26
导语
何镇邦,中作协鲁迅文学院教授,文学评论、文学教育、散文,曾兼任华南理工大学人文学院、云南红河学院、安阳师大等院校教授,曾被聘为黑龙江省阿城市文化发展顾问和北美洛杉矶华文作协顾问。多次出访北美与东南亚各及港澳台地区,进行文化交流与讲学。晚年自号“云山野叟”,游弋于文坛与社会之间。《昔日风景看不尽》分文坛内与文坛外两辑,共收入作者七八年来写作发表的散文39篇。
内容推荐
《昔日风景看不尽》是著名文学评论家何镇邦先生的文学回忆录。记录了何镇邦先生在近60年文学生涯中所经历的重要文学事件和与文坛大家汪曾祺、刘白羽、莫言、浩然、张一弓、冰心等交往中的逸闻趣事。何镇邦先生以深情朴实的笔调记录了一段历史,使得读者有机会从另一个角度了解文学大家们的侧面。本书史料丰富,可谓一部当代文学的微型档案。
随便看

 

霍普软件下载网电子书栏目提供海量电子书在线免费阅读及下载。

 

Copyright © 2002-2024 101bt.net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2/23 0:02:4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