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软件下载 游戏下载 翻译软件 电子书下载 电影下载 电视剧下载 教程攻略
书名 | 半生不熟(厨室的黑暗与光明) |
分类 | 文学艺术-文学-外国文学 |
作者 | (美)安东尼·波登 |
出版社 | 上海三联书店 |
下载 | ![]() |
简介 | 内容推荐 从坏小子、再婚男人到为人父亲.波登如何看待人生的不同面貌?从厨师、畅销书作家到美食节目主持人,对厨艺界的生态与争议人物,波登又有什么见解?安东尼·波登著的《半生不熟》以风趣生动的精彩叙述.带领我们一窥厨艺界的真实样貌.并重新思考人生与食物的意义。 目录 引言 出卖 大团圆结局 富人的食物 独饮 主厨理想 美德 恐惧 欲望 肉 早期教育 我在跳舞 “去问艾丽斯 英雄与恶棍 艾伦·里奇曼是个蠢货 “我在顶级大厨赛上失利了 “不是你,是我 狂怒 这条路我走对了 周一吃鱼这件事 后记 序言 安东尼·波登的大团圆结局 得知托尼自杀的消息时,我正在家中吃饭,放 下筷子,第一反应就是去看他Instagram上与杜可风 的合影。照片上,波登和杜可风像两个小孩子一样 搂在一起,坐在重庆大厦门口。 就在一个月前,波登在香港拍摄《重庆森林》 版的《波登闯异地》(Parts Unknown)。杜可风是 拍摄对象,也是掌镜人。香港篇的《波登闯异地》 里,波登与杜可风相互亲吻。他们在镜头前谈美, 美是什么?杜可风说,美不是化妆,不是整形拉皮, 美不是去遮盖阴暗面,而是阴暗面本身,是去拥抱 黑暗,是去体验黑暗。波登如醍醐灌顶。 波登说过,亚洲是他最喜欢的地方,杜可风是 他最喜欢的摄影师之一。这两个人对生活的理解如 此接近,表达方式又截然不同。他们的这种惺惺相 惜,来自两颗流浪的心。 在标志着他电视生涯起步的《半生不熟》里, 他写道:“我被旅行、看世界和这种观看方式所吸 引。简单地说,我不想和任何人分享这个世界。这 个世界,一边在变大,一边也在变小。我就像许多 游客那样,不再看窗外的景色,转而钻进自我,开 始从一个越来越狭小的视角来看这个世界。” 波登的节目,一半是在大干世界中猎奇,另一 半则是在世间流浪。我们在波登的美食节目里,看 到的不是大干世界的人怎么“吃”,而是在吃这件 平凡事上,感知大干世界的真实、黑暗、迷惘与苦 难。表面上,“好吃”这件事等同于美好,而纯粹 的美好,必有更为深邃的隐情,而隐情才是真正值 得玩味思索的。网红店的关门速度常常跟它们走红 的速度一样快,因为光鲜亮丽的视觉效果留不下什 么深远价值,饮食的世界里真正值得玩味的,是主 厨们关于理想食物的思索。 《厨室机密》在美国的销量超过百万册,四十 八岁的波登意外走红。而写《半生不熟》的时候, 波登已经不再是把叛逆和破坏当作利器的圈外人了 。他的新身份是主持人,他辗转进入美食电视行业 。在《半生不熟》里,他写出他内心的取舍,他的 价值观,以及如何在两种身份里转换。渐渐地,他 的生活进入了正轨,他戒毒,开始健康的生活,再 婚,随第二任太太学习巴西柔术,也开始为人父母 。 生为公众人物,仍然狠狠地剖析自己,包括内 心的阴暗面,把人性的堕落、贪婪以及散漫,公布 于众,这种反英雄,是美国文化中的英雄气概。《 半生不熟》是整个波登后半生最重要的著作,记录 了他职业生涯中最重要的转型期,也是波登的最后 一本非虚构作品。波登的成名作《厨室机密——烹 饪深处的探险》,讲的是他当上厨师,亲眼目睹厨 房背后的种种黑暗。副标题Adventures in theCulinary Underbelly中用Underbelly——动 物的下腹部,来隐喻事物的阴暗面。 电视圈是不是比厨室更黑暗?Medium Raw: A Bloody Valentineto the World of Food and the People Who cbok中的medium raw,借用了表 达肉的熟度的一个术语,medium rare——三分熟。 《半生不熟》写作的后期,波登已经是美食圈的重 要人物,书中的素材不乏如生肉般血淋淋的批判, 却也在生猛之中,刀下留情。 我们在波登死后重新回顾他的文字和影像。在 他做的节目里,大多数的时候,波登会在吃完食物 后礼貌地说一声“好吃”,而我总一厢情愿地觉得 ,好吃的程度,总是写在他的脸上,他的表情或语 气从不出卖他自己。 不能用文字直接表达的,波登都留到了他的美 食纪录片里,而不能用镜头表达的,他身体力行去 实践。 品尝死亡的滋味,也许对波登来说是一场大团 圆结局,是他与自己的相遇。 蔡宸亦 2018年6月 导语 这本半自传作品中探索十年来的转变,在过往岁月与当今厨界生态间来回穿梭,回忆从厨师变成行遍天下美食玩家的奇特经历;在这段期间,他甚至升格成为人父。安东尼·波登著的《半生不熟》以妙趣横生的精彩叙述,带领我们一窥厨艺界的样貌,并重新思考人生与食物的意义。 后记 依旧在此 有些老歌历久弥新,就跟某些回忆似的。 尽管感伤,但我总忍不住重听这些老歌。它们 记录了一个像金子般美好的时代。听老歌就像自虐 ,你一边后悔当初少不更事,一边感叹当年年轻气 盛。总之就是,世事无常。 有一天晚上,时间已经挺晚了,我和我老婆去 家里附近的一家餐厅吃饭,那家店我们常来。晚餐 高峰已过,餐厅还留着一半空座。饮料才上,我们 正点完单,隔壁桌的女人叫住我,“托尼,”她指 着她丈夫,一个坐她对面的中年男子说:“这位是 银影先生。” 我已经二十多年没见过银影先生了。“银影先 生”是我在《厨室机密》里给他起的绰号。我笔下 的他,不管从哪个方面看,都是一个疯子,算不上 是一个正面人物。不过,不管他的王国里出过多少 烂事,不管我当年在他那里的遭遇有多糟糕,我一 直挺喜欢银影先生,所以,当时遇上他,我很高兴 。银影先生现在是两家高档餐厅的老板,一家在纽 约,另一家在某度假胜地。 我起初没认出他来,跟年轻时候的银影先生比 ,现在的他看着变化挺大。我记忆中的银影先生是 个肥胖高傲的年长版毕业生,就是你一眼就能从高 中相册里认出的那种模样。他现在看着也不赖,尽 管年纪大了又略显疲态。他妻子看着没变,还和当 年一样高贵夺目。我以为聊《厨室机密》会很尴尬 ,但谁知气氛友好,当然,银影先生的妻子更乐意 把那本书叫作“小说”。 银影先生说话更加委婉。他说,书出版后,大 家都看出来书里的银影写的是他。他女儿第一个跑 来告诉他:“爸爸,这本书是写你的!”他用“崩溃 ”一词来形容他的阅读感受,他说他看到痛哭流涕 。他这么说时,我感觉糟透了。我说了,我一直很 喜欢这家伙。他有时的确傲慢疯狂,但他从不故意 整人。就凭这点,他就比他同时代的许多盛名在外 的小样儿强。 吃完饭,我立刻冲回家重读写他的章节。没错 ,他浴室里是有把机枪,酒吧里卖可卡因,西西里 一美国兄弟组织的确每周派人来收保护费。外人看 来,整个银影先生的餐厅团队都像自动驾驶的船队 ,没有舵主还能全速前进。我快速地核实了一遍自 己写的银影先生,事实细节也许没错,但我通篇都 是在大惊小怪大呼小叫。他被我写成了白痴,这当 然不是事实。 如果说银影先生真的做错了什么,那也是时事 所迫,跟个人无关。那天晚上,我们相隔一张餐桌 回忆过去,我说:“嘿,我们一起度过了二十世纪 八十年代,现在,我们依旧在此。” 我真希望这 么说能让他好过些,至少是种解释或者道歉,但我 恐怕想得太美了。 我让他们失望了,我知道。我承认,我有时也 会怀念一下那段时光,但我确实受够了。我当了二 十八年厨师,拜托,二十八年。《厨室机密》火的 时候,我都已经四十四岁了,也该休息休息了。四 十四岁的厨师,保准是在走下坡路了。厨师的职业 高峰是三十七岁,再往后,就没可能跟以前一样耳 聪目明、眼疾手快。膝盖和后背先不行了,接着, 手眼配合也跟不上了,再然后是视力衰退。最可怕 致命的是脑力不济。这么多年神经高度集中、多任 务并行、高强度压力,再加熬夜喝酒,你的大脑整 个儿透支了。你开始健忘,读菜单也慢半拍。哪个 菜先做哪个菜后做,食物放哪儿了,还有几块牛排 等着做,烤着的这块是几号桌的,全都一片糨糊。 宿醉后你就更站不稳,醒酒也没以前快了。你越来 越没耐心,越来越容易生自己的气,搞砸点小事就 一蹶不振。虽说绝望本就是厨房工作的常客,但随 着年龄增大,这东西上门越发频繁,来了又不走。 你差不多玩完了,总之离玩完不远了。你大脑 和身体都知道,它们每天提醒你,只剩下你的自尊 心和荣誉感。 我告诉他们,我最怀念的是下班后的第一口冰 啤酒。那痛快,那满足,绝了,可不是什么畅销书 、电视秀、粉丝能比的。忙完一天,和同事们一起 坐到吧台,擦一把脖子上的汗,深吁一口气,有种 不言而喻的成就感。这时候,你呷上一口冰啤酒, 那就是胜利的味道。服务员们高高兴兴地数着小费 ,嬉闹地开着玩笑,厨师们个个心满意足。这种景 象真是:把酒当歌,人生几何。 这时,某位好心的调酒师打开音响放起了 Curtis Mayfield的Superfly,也不知道是Gin and Juice(总之都是为老家伙们准备的),或者有时 大家集体要求放Gimme Shelter。或是傀儡乐队 (TheStooges)的Dirt。老歌,总是历久弥新,但是 ,你得经历过才能体会。 深情款款地彼此互望,你们是患难知己,你们 在心里默默地念: “我们今晚打了个胜仗,可以凯旋而归。” 周围有人点头微笑,有人长舒一口气,还有人 用呻吟释放痛苦。 我幸存着,这就够了。 我们依旧在此。 书评(媒体评论) 波登离世后重读旧作,在他玩世不恭的话语里 看到严肃的道德底线,诙谐里看到沧桑,内心被他 文字搔到痒处的同时也不禁悲痛惋惜,是特别五味 杂陈的阅读体验。 庄祖宜(《厨房里的人类学家》作者) 脏话连篇、幽默、无畏且富有同情心,安东尼 ·波登颠覆了西方的饮食写作。 扶霞·邓洛普(《鱼翅与花椒》作者) 精彩页 富人的食物 早在英国的时候,她就跟我提过有个前男友“跟踪”她,她妈不得不找了些“朋友”跟这家伙“谈了谈”,然后这事儿算是摆平了。不知道为什么,这样的危险信号,以及其他类似的迹象,之前都被我忽略了。我现在只想让她早点回英国,但我讲什么都像是在对牛弹琴。她不想回去,所以她不回去。 这会儿是午夜,她正把电视机的音量调到最大,在各大新闻台之间来回切换,不停发表她对油价的看法。奇怪的是,隔壁的住客和管理员也不敢抱怨。我每晚都不知翌日会身在何方。要是我醒来发现自己倒在来历不明的血泊中,一定不敢睁眼细看。难保这姑娘割了自己的手腕或是我的喉咙。我竭尽全力,努力像对待真疯子那样对她,像绅士一样关心她,至少在把她送回精神病院之前。但她总会把陌生人牵扯进来。他们跟她最多算是有一面之缘,勉强认识,这些人的共性是喜欢跟发疯的千金小姐混在一起,还爱给她提供海洛因。她闯进别人的派对、起哄、插队、想吸上一克就来一克。那些喜欢挑事儿的人和卑鄙的派对组织者最喜欢她这样的人了。 一次,她像羚羊似的突然跳起,穿过舞池直奔浴室,毫无疑问又是要去吸上一口。我听到一位仰慕她的旁观者问另一人:“她是干吗的?” “啥也不干。”那人回答说,就像那是全世界最值得骄傲的职业。 那些在圣特鲁佩斯、摩纳哥和撒丁岛遇见过她的人,显然早就领教过她那张刀子一样锋利、能够在瞬间伤人于无形之中的嘴,全都见她就躲。无论是酒鬼、笨蛋还是跟屁虫,没人敢在她面前说一个不字。 他们彼此憎恨(这大概是整件事的重点)。我很快发现,跟这个女人在一起,就等于走进一个凶险的国际集团,成员包括意大利收藏家、恐怖的俄罗斯独裁者、淫荡的互联网亿万富翁、印尼暴君皱巴巴的前妻们、好久以前就不复存在的王国的年幼王子、非洲官僚的情人们、化身百万富翁妻子的前妓女,以及那些喜欢围着这批人转悠、可能还以此谋生的人。这些人在假期聚集于圣巴特,只为发明点新鲜的含蓄方式互致“去死吧”。当然,整个过程当中保持微笑是必不可少的。 我们在卡扎菲家族组织的派对上度过了远非浪漫的除夕夜。有些事不言自明。我只记得胡里奥·伊格莱西亚斯为我们载歌载舞,这个细节就像人脸上的胎记,会永久留存在记忆中。 派对上的人似乎彼此都认识,他们之间的正经事包括,谁的船更大,谁的外套更高级,还有谁的桌子位置好。因为某些特别无聊的琐事,他们之间结下了长达几十年的宿仇。他们彼此周旋,等待对方露出弱点,以便适时攻击。他们互相掣肘制衡,互相残杀。我渐渐意识到,这就是这帮人的爱好,这些统治整个世界的人。 整个冷餐会,我都在细细欣赏这里。这艘名叫“章鱼”的巨大游艇,好像来自邦德电影:空旷的船内甲板,拥有六人位的潜水艇,足够降落两架直升机的停机坪,厕所墙上挂着弗朗西斯·培根的原作。我吃着寿司,心想我就算在这里被当场割断脖子,这一屋子跳着舞、扯着谈、聊着天的贵宾,也没人会眨一下眼。 在她第三回也是最后一回丢钱包的时候,我已经起了在沙滩上挖个洞,把她埋掉了事的念头了。一开始我觉得此事能成,但她那个言出必及的“妈妈”,我不能完全不放在心上。还有一个办法,就是把她就此扔下,让这个没钱包、没存款、染着毒瘾的疯婆娘自生自灭。我很确定,她会在一个小时内就被解决。这个办法,也让我于心不忍。P41-42 |
随便看 |
|
霍普软件下载网电子书栏目提供海量电子书在线免费阅读及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