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昆虫记》先是通过写“我”自幼对大自然的喜爱,之后又写了荒石园的来历,以荒石园为活动背景,随之引出在这个园子中的各种昆虫,分别展现了各种昆虫的形体特点、筑巢方式、饮食规律、狩猎技巧,还有谈情说爱、生儿育女等,描述了小小的昆虫恪守自然规则,为了生存和繁衍进行着不懈的努力。作者法布尔用细腻的笔触带领读者进入了一个久为人们所忽略的陌生而又新奇的昆虫世界。
法布尔,法国博物学家、昆虫学家、科普作家。出生于法国南部一贫困农民家庭。15岁时,考入师范学校,毕业后成为一名初中数学老师。依靠孜孜不倦的自学,法布尔获取大学物理数学学士学位,自然科学学士学位,自然科学博士学位。1875年,法布尔举家定居于乡间小镇。1880年,法布尔用积蓄购买了一处旧民宅——“荒石园”。余生的三十几年,法布尔就隐居在“荒石园”。一边继续进行观察和实验,一边总结前半生研究昆虫的资料,著成十卷本《昆虫记》。
随着社会科技的发展,人们已经有了更多的选择去填
充自由闲暇的时光。有人沉浸于全民狂欢的某种游戏,有
人着迷于喧嚣热闹的综艺节目……一杯茶、一盏灯、一本
书,此情此境里,还有多少人愿意做那个捧书人呢?有些
人已经物化为机械电子装置的一部分,不再喜欢简简单单
的读书活动。
正是因为这样,国家才提倡“全民阅读”,提倡阅读
经典。因为娱乐只是一场过境不停的风暴,真正跨越时间
长河的是经典带来的最初的感动和肃穆的仪式感。所以,
我国近些年的语文教育特别注重经典文学作品的阅读与考
查。现在的统编版教材更是提倡学生大量阅读世界文学经
典,每个年级都列出了对应学生水平的阅读书目,提供阅
读方法,为学生做出阅读规划,引领学生更轻松愉悦地阅
读名著。
在这一背景下,我们策划了这套“统编语文教材指定
阅读丛书”,邀请了众多名师共同研究新教材,根据新教
材的特点,秉持“读名著学语文”这一阅读理念,以名著
常考考点为依据,为学生制定了阅读方案,通过各种栏目
帮助学生更好地阅读名著、理解名著,以期让学生得到更
丰厚的收获!为此,我们做了以下工作:
一、根据教育部统一编写的最新教材选择书目
根据教育部统一编写的最新语文教材中指定阅读和推
荐阅读的名著为学生选择书目,并与课本教材规定的年级
基本对应,让学生根据教材进行同步阅读,更有利于学生
的阅读与学习。
二、邀请名师结合中考考点制定名师导读方案
为了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名著,更充分地备考,我们
邀请名师结合中考名著常考考点特地为学生制定了一整套
阅读方案,包括作家与作品、内容简介、主要人物、写作
的艺术等。这套阅读方案可以帮助学生快速而深刻地理解
名著,把握常考考点,提高考试成绩,进而对名著产生更
浓厚的兴趣。
三、精心讲解适合学生的阅读方法
新版语文教材强调阅读方法,为此,我们邀请名师专
门根据新教材阅读推荐的部分,结合具体阅读内容,为学
生讲解、总结适合他们现阶段阅读水平的阅读方法,比如
精读法、跳读法、做读书笔记、摘抄、写阅读心得等。
四、制作“名师微课”,视频讲解名著中的考点
邀请名师分析各地历年中考真题,总结分析名著常考
考点、题型,并根据常考考点对常考名著进行归纳总结,
制作成视频,扫二维码即可听课,有助于学生提高考试成
绩。
除此之外,本套书还配合新教材的阅读理念为学生制
定阅读记录卡,提出阅读建议,在文后提供优秀的读后感
。同时,为了提高学生的成绩,我们还提供了历年中考真
题和阅读自我测试题,帮助学生把握考点,进行有针对性
的阅读训练。我们希望通过我们的努力,为学生提供一套
集鉴赏性和实用性为一体的经典名著阅读指导书,为学生
阅读尽绵薄之力!
《昆虫记》是法国昆虫学家法布尔依据毕生从事昆虫研究的经历和成果撰写的一部关于昆虫的经典作品。本书符合青少年阶段对名著的阅读水平及要求,主体部分节选了最精彩的篇章予以呈现,中间穿插设置了“昆虫档案册”,结合具体描述,将昆虫的各种本能特性凝练地概括出来。书中的插图精美有趣,并且在部分插图下富有解说的文字,能帮助孩子更直观地了解昆虫的形状和习性。相信这部科学与文学完美结合的典范能带给你不一样的阅读感受。
我与荒石园
在很小很小的时候,我就已经有一种喜欢与自然界的事物亲近的感觉。如果你认为我的这种喜欢观察植物和昆虫的性格是从我的祖先那里遗传下来的,那简直是开玩笑。因为,我的祖先们唯一知道和关心的,就是他们自己养的牛和羊。在我的祖父辈之中,只有一个人翻过书本,但是就连他对字母的拼法,在我看来也是十分不可信的。至于要说我曾经受过什么专门的训练,那就更谈不上了,从小就没有老师教过我,更没有指导者,而且也常常没有什么书可看。我只不过是朝着我眼前的一个目标不停地走,这个目标就是有朝一日在研究昆虫的历史上,多少加上几页我对昆虫的认识。
回忆过去,在很多年以前,那时候我还是一个不懂事的小孩子,那时我才刚刚学会认字母。然而,对于当时那种初次学习的勇气和决心,我至今都感到非常骄傲。
我记得很清楚的一次经历,是我第一次去寻找鸟巢和第一次去采集野菌的情景,当时那种高兴的心情直到今天还难以忘怀。
记得有一天,我去攀登离我家很近的一座山。在这座山的山顶上,有一片很早就引起我浓厚兴趣的树林,从我家的小窗子看出去,这些树木朝天立着,在风中摇摆,在雪里弯腰,我很早就想跑到这片树林里去看一看了。
那一次爬山,我爬了好长时间,因为我的腿很短,所以爬的速度十分缓慢,草坡十分陡峭,就跟屋顶一样。
忽然,在我的脚边,出现了一只十分可爱的小鸟。我猜想这只小鸟是从它藏身的大石头下飞出来的。
不一会儿工夫,我就发现了这只小鸟的巢。这个鸟巢是用于草和羽毛做成的,里面还排列着六个蛋。这些蛋呈美丽的天蓝色,十分光亮。这是我第一次找到鸟巢,是小鸟们带给我的许多快乐中的第一次。我高兴极了,于是我伏在草地上,十分认真地观察它们。
这时候,雌鸟十分焦急地在石上飞来飞去,而且还“塔克塔克”地叫着,表现出十分不安的样子。
当时我年龄还太小,甚至还不能懂得它为什么那么痛苦。当时我想出了一个计划:首先带回去一个蓝色的蛋,作为纪念品;然后,过两星期再来,趁着这些小鸟还不能飞的时候,将它们拿走。我还算幸运,当我把蓝鸟蛋放在青苔上,小心翼翼地捧着它走回家吐,恰巧遇见了一位牧师。
他说:“嗬!一个萨克锡柯拉的蛋!你是从哪里捡到这个蛋的?”
我告诉他捡蛋前前后后的经历,并且说:“我打算再回去拿走其余的蛋,不过要等到新出生的小鸟们长出羽毛的时候。”
“哎,不许你那样做!”牧师叫了起来,“你不可以那么残忍,去抢那可怜雌鸟的孩子。现在你要做一个好孩子,答应我从此以后再也不要碰那个鸟巢。”
从这一番谈话当中,我懂得了两件事:第一件,偷鸟蛋是件残忍的事;第二件,鸟兽同人类一样,它们都有各自的名字。 于是我问自己:“在树林里、草原上的我的许多朋友,它们都叫什么名字呢?‘萨克锡柯拉’的意思是什么呢?”
几年以后,我才晓得“萨克锡柯拉”的意思是岩石中的居住者,那种下蓝色蛋的鸟是一种被称为石鸟的鸟。
第一次去采集野菌则是在一片树林里。有一条小河沿着我们的村子旁边悄悄地流过,这片树林就在河的对岸,树林中全是光滑笔直的树木,就像高高耸立的柱子一般,地上铺满了青苔。
在这片树林里,我第一次采集到了野菌。这野菌的形状,猛一眼看上去,就好像是母鸡生在青苔上的蛋一样。还有许多别的种类的野菌,形状不一,颜色也各不相同。有的像小铃铛,有的像灯泡,有的像茶杯,还有些是破的,它们会流出像牛奶一样的泪,有些当我踩到它们的时候,它们就变成蓝蓝的颜色了。其中,有一种最稀奇的,长得像梨一样,它们顶上有一个圆孔,大概是一种烟筒吧。我用指头在它们的下面一戳,会有一簇烟从烟筒里面喷出来。我把它们装了好大一袋子,等到有空的时候,我就把它们弄得冒烟,直到它们缩成一种像火绒一样的东西为止。
从这以后,我又好几次回到这片有趣的树林。我研究真菌学的初步功课,通过这种采集所得到的一切,是待在房子里不可能获得的。
在这种一边观察自然一边做实验的情况之下,我的所有功课,除了两门课,差不多都学过了。我从别人那里只学过两种科学性质的功课,而且在我的一生中,也只有这两种:一种是解剖学,一种是化学。我学解剖学的时间很短,但是学到很多东西。学化学时的运气就比较差了。在一次实验中,玻璃瓶爆炸,许多同学受了伤。后来,我重新回到这间教室时,已经不是学生而是教师了,墙上的斑点却还留在那里。那一次,我至少学到了一件事,就是以后我每次做实验,总是让我的学生们离得远一点。
我最大的愿望就是在野外建立一个实验室。当时我还处在为每天的面包问题而发愁的生活状况下,这真是一件不容易办到的事情!我几乎四十年来都有这个梦想,想拥有一块小小的土地:把土地的四面围起来,让它成为我私人所有的土地;寂寞、荒凉、阳光照射、长满荆草,这些都是黄蜂和蜜蜂很喜欢的环境条件。在这里,没有烦恼,我可以与我的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