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内容推荐 研究发现,绝大部分人都希望改变自己性格的某些方面。但是,由于性格“根深蒂固”,人们根本不知道该如何下手。科学研究表明,我们可以改变自己的性格,而且这一过程只需要30天。 通过阅读加里·斯摩尔、吉吉·沃甘著的《性格的重建》,你就能对自己有一个更好地了解,理解别人眼中的自己,确定自己希望改变的方面。在一个月内,你就能获得重建自己性格的秘诀——你不需要浪费数年时间来接受心理治疗、花费数年进行自我探索以及回顾一切一切不愉快的创伤性经历。如果你已经下定决心、愿意投入所有心思改变自我,那这本书会为你的改变之旅提供快捷有效的“路线图”,它会帮助你实现目标,变得更好。 目录 第一章 性格是可以改变的 第二章 改变的四个必经阶段 第三章 清晰的目标与正确的评估 第四章 重建你的外倾性 第五章 重建你的责任心 第六章 重建你的宜人性 第七章 重建你的情绪稳定性 第八章 重建你的开放性 第九章 心理咨询与治疗是改变的捷径 第十章 三十天实现自我的飞跃 声明
序言 想想自己欣赏的人,你会如何描绘她的性格? 她外向吗?温暖吗?还是极具责任心?她风趣吗? 自信吗?还是慷慨大方?或许你希望自己在某些方 面跟她一样。 再想想你不在乎的人,他们的哪些性格令你生 厌。他焦虑吗?脾气暴躁吗?还是不可靠?相信, 你根本不想模仿他们。 现在描述一下自己的性格吧。你外向活泼受人 欢迎吗?你觉得自己做事有效率、有条理吗?你是 否精神紧张、喜怒无常?如果可以,你想要改变自 己的某些性格特质吗?如果你还有对自己不满意的 地方,也不要担心,因为你并不是一个人。研究发 现,绝大部分人都希望改变自己性格的某些方面。 然而,虽然大部分人渴望来一次彻底的个人提升, 但他们根本不知道该如何下手。 性格能定义个体。性格是诸多稳定特质的总和 ,它构成了我们独特的身份,它源自于个体独一无 二的思维模式、情感模式以及行为模式。每个人都 有自己独特的性格“指纹”,它能够反映我们的方 方面面。性格是一个人的内在脾性,它操控着我们 的行为以及我们与世界的互动。 “从本质上来说,性格形成于一个人的童年时 期,一旦形成,性会在一生中保持一致。”长期以 来,精神病学专家以及心理学专家对这一观点深信 不疑。然而,最近的科学发现与这一论断截然相悖 。最新的而且是可靠的证据表明,我们可以改变自 己的性格(不管是通过自助策略、咨询师的帮助还 是将两者结合),我们可以在不经意间实现意义非 凡的性格改变——这一过程只需要三十天。这一石 破天惊的发现打破了根深蒂固的错误观念,即我们 深受消极性格特质所困而不能“反击”,我们只能 眼睁睁地任由它们破坏我们的幸福,阻止我们取得 成功。 通过阅读本书,你就能对自己有一个更好地了 解,理解别人眼中的自己,确定自己希望改变的方 面。在一个月内,你就能获得重建自己性格的秘诀 ——你不需要浪费数年时间来接受心理治疗、花费 数年进行自我探索以及回顾一切一切不愉快的创伤 性经历。如果你已经下定决心、愿意投入所有心思 改变自我,那这本书会为你的改变之旅提供快捷有 效的“路线图”,它会帮助你实现目标,变得更好 。 加里·斯摩尔,医学博士(Gary Small,MD) 吉吉·沃甘 (Gigi Vorgan) 加州,洛杉矶
导语 全球50位具有影响力的思想家之一、TED演讲者、超级畅销书《驱动力》作者丹尼尔·平克对这本书盛赞到“对很多人来说,这有可能成为一部改变人生的书”。如果你希望能不断提升自己、过上想要的生活,那么这本书将会对你非常有帮助! 当代美国心理学大师加里·斯摩尔的全新力作! 根据科学研究,人的性格并非一成不变。只要有合适的方法,30天即可改变性格,重塑人生。这个过程并不需要漫长的童年回顾,也不需要痛苦的创伤分析,只要从影响性格的五大心理要素入手,对自己的性格进行思考、计划、改变和维持,你就能达到自我提升的目标! 自《心的重建》《爱的重建》《关系的重建》获得广泛好评之后,《性格的重建》再次重磅来袭!“重建”系列套装帮助我们重新定义自己、重新定义生活,横扫生活中的负能量,让你成为更优秀、更出色的自己! 书评(媒体评论) 《性格的重建》的核心理念令人吃惊——你不 仅可以改变行为,还可以改变你的性格。加里·斯 摩尔博士先是带领我们了解了性格改变领域当中一 个信度和效度都很高的研究。随后,他详细阐述了 一个改变性格的计划,让任何人都可以遵循。对很 多人来说,这有可能成为一部改变人生的书。 ——丹尼尔·平克,《纽约时报》畅销书《驱 动力》作者 近年来,我们学会了如何改变世界上的一切: 环境,遗传……现在我们甚至可以改变自己的性格 !加里·斯摩尔博士将前沿的心理科学研究提炼成 可理解和有用的方案。你将从真正了解别人如何看 待你的方式开始改变,这是一项真正令人着迷的事 情,具有非凡的回报。 ——桑贾伊·古普塔博士,美国有限电视新闻 网首席医疗记者 我特别喜欢《性格的重建》!加里·斯摩尔博 士把关于性格变化的科学结论转化为一个充满希望 和可操作性的指南,此举具有巨大的意义。这本书 对于任何想改善自己和生活的人来说都是必读的。 ——穆拉里·多雷斯瓦米,杜克大学精神病学 博士
精彩页 人们总是问我:“你小时候风趣幽默吗?”噢,不,小时候的我古板得像个会计。 ——艾伦·德杰尼勒斯 艾玛终于到了酒吧前排,她想点一杯白葡萄酒,但乐队的声音太吵,她只能高声呼叫服务员。她讨厌婚礼,特别是要单独出席的时候。她今年三十五岁了,依旧单身,父母和朋友已经对她的婚姻大事失望透顶。他们都觉得她太挑剔了,但是她清楚明白自己单身是因为害羞,害羞使她难以与别人建立起恋爱关系。 她在十二号桌子坐了下来,这个座位着实令她煎熬,她开始盘算着尽快逃离这里。几个谈笑风生的女人在她旁边坐了下来,她们开始介绍自己,但是艾玛根本听不清她们说什么,此时的她只听到乐队“纽约,纽约”的嘈杂演奏声。 吃过烤肉之后,她等待着沙拉。此时,隔壁桌一位风度翩翩的男士走了过来,而且坐在了她旁边。在简单的寒暄之后,他邀请艾玛与自己共舞。艾玛避开了他热切的眼光,并对他摇了摇头。男士无奈地转过身子,开始询问一位面露笑容的女士。他们越聊越欢,看着他们走向舞池,艾玛的内心开始尖叫。她不断地责问自己为何白白让一位绅士溜走,她觉得自己简直是个大白痴。然而,为了使自己平静下来,她只好一次又一次地重复自己最近的口头禅:“算了吧,他应该结婚了,他或许只是一位喜欢拈花惹草的混蛋。” 艾玛开始孤独地享用她的第三个面包,然而黄油却没有了。她自言自语地抱怨道:“我本就应该待在家里的。” 艾玛只是无数极度羞涩与缺乏安全感的人中的一个。她知道自己的这些特质,但她认为这是无法回避的命运。她当然也希望自己能更外向一点,更加善于接受新的事物,但她却苦于自己没有拥有这样的人格特质。 “人格”一词源于拉丁语单词“persona”,它是指演员佩戴的戏剧面具。通过佩戴戏剧面具,演员可以演绎不同的角色,隐藏自己的真实身份。如今,我们用“人格”一词描绘个体思想、情感及行为的综合特征。我们的感觉和思想驱使我们的行为,指引我们以某种形式做出行动。 人格特质具有持久性、稳定性和一致性,它一般不会随岁月的变化而改变。人格特质对个体的感情生活、事业成功、健康状况甚至预期寿命都有着重大影响。尽管某些人的行为模式相似,但每个人的性格特征都不尽相同。 大部分人都清楚地了解自己——他们把自己定义为某类人,据此指导自己的行为。如果一个人认为自己是一个特立独行的人,那他很可能会去做标新立异的事情。如果一个人觉得自己慷慨大方,那他就会倾向于乐善好施。如果一个人坚信自己过度敏感,那他极可能会处处感到受伤。 有时候,识别别人的性格特征要比准确描述自己容易得多。试想想你认识的一些人,例如你的兄弟姐妹、朋友或者同事。你或许能用一个词概括他们的性格:吉姆比较专横,凯罗尔才智过人,莎伦喜怒无常,彼得认真负责。一个词语当然不足以定义一个人的全部,但是我们倾向于使用这些标签作为我们应对他人、与他人互动的捷径。 性格不是情绪状态 一个人的性格特质一般是指这个人长久以来所表现出的稳定的情感和行为模式(例如:慷慨大方、喜怒无常、害羞腼腆)。相反,情绪状态来源于相对短暂的思想和感觉,它们会引发特定的行为,以应对外部刺激。比如,即便某人有着阳光的性格,但在面临巨大挫折或极度失望时,他也会消沉一阵子。他郁闷的心情状态是暂时的,是现实处境造成的。 P3-5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