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软件下载  游戏下载  翻译软件  电子书下载  电影下载  电视剧下载  教程攻略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图书:

 

书名 嘉莉妹妹(精)/名著名译丛书
分类 文学艺术-文学-外国文学
作者 (美)德莱塞
出版社 人民文学出版社
下载
简介
内容推荐
德莱塞著的《嘉莉妹妹》讲述:嘉莉来自农村,模样俊俏,聪明单纯。她羡慕大都市的物质生活,带着仅有的四美元,满怀对未来的憧憬,只身来到大都市芝加哥谋生。严酷的现实粉碎了她的美梦,迎接她的是失业和疾病。走投无路之下,她先后成为推销员德鲁埃和酒吧经理赫斯特伍德的情妇。历经坎坷,一次偶然的机会,她成了名利双收的演员,挤进了上流社会,然而孤独与苦闷始终如影随形。
目录
正文
序言
《嘉莉妹妹》:美国小说史上一座里程碑
德莱塞是美国小说家中最富有美国气魄的……有
过一个时期,他就是美国文学中唯独一位堪与欧洲文
学大师们相提并论的美国作家。
——理查德·林杰曼,1990①
外来妹:世界文学中的人物②
一九〇〇年夏,德莱塞(1871—1945)无意识地与
弗兰克·诺里斯③一道向美国文学的文雅传统挑战。
诺里斯时年三十,比德莱塞长一岁,正在奋笔疾书他
的巨著《章鱼》。前一年,他刚刚推出了他的长篇小
说《麦克提格》。读过了德莱塞的《嘉莉妹妹》手稿
后,他慧眼识珠,觉得这是一部“划时代的作品”,
遂大声惊呼:“我发现了一部杰作!”
一八八九年八月里的某一天,十八岁的外来妹嘉
罗琳·米蓓——“家里人亲昵地管她叫嘉莉妹妹”—
—从威斯康星州哥伦比亚城登上火车去闯荡芝加哥,
从而使她——还有刚把她写进他头一部小说的那个虽
有惊人的才华,但并不是踌躇满志的年轻记者德莱塞
——全都成了世界文学中的人物。
嘉莉妹妹就是德莱塞自己①
自一八九九年十月间德莱塞在半张空白纸上写下
“嘉莉妹妹”这几个字,动笔写他的长篇小说,迄今
已近整整一个世纪了。先前他从没想到过写小说,后
来是在好友、作家亚瑟·亨利②的敦促之下才启笔的
。他说:“除了名字‘嘉莉妹妹’以外,我脑海里一
片空白。她会是谁……我心里连一点谱儿都没有。”
稍后,他眼前突然浮现出了搭火车前往芝加哥途中的
嘉莉·米蓓。他还说掠过他脑际的这一形象“好似在
梦中见到过”。诚然,梦也是回忆,因为他头一次将
个人的亲身感受写进了他笔下人物的绝望的渴求的心
中。从某种意义上说,嘉莉就是德莱塞自己,犹如福
楼拜说过他是包法利夫人一样。本来德莱塞对嘉莉离
家去芝加哥的年份,下笔时颇费踟蹰,后来才定为一
八八九年,是年作者也是十八岁,与嘉莉同庚。芝加
哥——作为惊人的商业化美国生活的化身,在这个十
八岁外来的穷仔眼里,端的就像在外来妹嘉莉眼里一
模一样。嘉莉的羞怯心态、经济上不能自立,以及不
善于辞令,这些特点在德莱塞身上都能找到;至于嘉
莉待在芝加哥她姐夫家里,意识到自己渺不足道,不
得不听任命运摆布,分明也是德莱塞的写照。一言以
蔽之,这位娇嫩的中西部小姑娘,既具备德莱塞逆来
顺受与雄心勃勃的混合气质,又兼有德莱塞对城市生
活的罗曼蒂克的憧憬。说穿了,嘉莉更像德菜塞的一
个亲姐姐——埃玛,她逃跑到了芝加哥,后来结识了
查平一戈尔饭店里的一个出纳员霍普金斯,此人已有
两三个成年子女,就像小说里的赫斯特伍德一样——
不久又跟着他一起私奔去了纽约(这段逸事在后来他
的代表作《美国悲剧》里也被采用过)。小说里写到
赫斯特伍德失去嘉莉以后穷愁潦倒的那些篇章,则是
另一段回忆,跟一八九五年德莱塞失去纽约《世界报
》工作后的不幸遭遇有关。在《嘉莉妹妹》里,还看
得到更多的德莱塞的影子:害怕贫困的思想时刻萦绕
在他脑际;他狂热地向往着花花世界;他跟凡夫俗子
一样也有七情六欲(据八十年代以来“德莱塞热”中
推出的有关研究著作,德莱塞的风流逸事真不少);
他还恨透了世俗的标准,因为后者使他的兄弟姐妹受
罪遭殃;不过归根结底,还是德莱塞对生活充满了激
情,对神秘莫测的人世浮沉始终不可理解。
……
像嘉莉这样的一种命运模式,确实令人触目惊心
,因为它与那个时代的道德观念大相径庭。然而,通
过小说《嘉莉妹妹》却又透露出一种社会预言。类似
嘉莉式的女人,今天在纽约和好莱坞,乃至于世界上
其他大城市,可谓俯拾即是。实际上,嘉莉妹妹在文
学上来说是对一种人物类型的预报。这种类型的人物
,时下已成为各种传媒闲话栏、脱口秀里的主人公。
她早已成了人们耳熟能详的人物,不足为怪。但是,
远在一个多世纪前,年轻的德莱塞率先揭示了这种类
型人物的产生、动机,以及使这种类型人物臻于成熟
的社会因素,料想今日里再也不会有人来追本穷源了
。其实,包括《嘉莉妹妹》在内的所有德莱塞的主要
著作,核心都是作品的道德深度。德莱塞始终非常关
注美国社会里愈益明显的贫富悬殊所蕴含的道德后果
。他认为,邪恶是个问题,而且具有社会性。他在所
有小说里都写到了社会历史、邪恶产生的社会过程。
野心、追求、欲念——这一切都围绕着邪恶这个问题
,而邪恶这个问题又围绕着金钱的作用打转转。他把
社会根源与人物命运的各别模式连在一起了。著名作
家詹姆斯·法瑞尔概括地说过,德莱塞的现实主义就
是关于社会结构的现实主义,正是在他的成名作《嘉
莉妹妹》中,他头一个把这样的人物形象给了美国文
学。②
德莱塞:美国文学的一种活的传统
德莱塞从二十年代起就显示出他的非凡才华,声
誉炬赫,独步文坛,是继惠特曼、马克·吐温之后的
又一位现实主义大师。而乔治·斯奈尔又在他的著作
中提到,德莱塞继承了各个时代和各个国家的小说家
的传统而集其大成,二十世纪的任何美国作家都无法
与之伦比。作为生活的纪实者,德莱塞可与托尔斯泰
、菲尔丁、巴尔扎克等作家相媲美。③不论斯奈尔的
评述是否中肯,但德莱塞那气势磅礴、充满现代美国
本土浓郁生活气息的作品及其丰富的创作经验,确使
一代又一代美国作家,从舍伍德.安德森到福克纳,
全都受益,并为美国文学走向世界铺平了道路。尽管
他写得不那么优美、雅致,有时行文滞重,但在很多
作品中却极其成功地塑造了不少具有坚实生活基础的
人物,诸如嘉莉妹妹、珍妮姑娘、克莱德、赫斯特伍
德和考珀伍德等都已成为美国文学中的典型。由于德
莱塞最擅长通过大量的真实细节来展现人物的社会背
景,他的小说不仅具有生活真实感,还生动地再现了
一个历史时代。但是,说到底,他的文学道路毕竟是
从创作《嘉莉妹妹》开始的,初试身手,便在美国小
说史上树立了一座里程碑,塑造了美国文学中的典型
。在评论《嘉莉妹妹》时,还是詹姆斯·法瑞尔说得
好:德莱塞赢得了胜利,今天他已成了美国文学的一
种活的传统。他把美国文学的创作水准提高到世界文
学的水平。这就是他为二十世纪美国文学做出的重大
贡献。
世事沧桑,百年巨变,想当年美国文坛上走俏的
,诸如《晴溪农庄的丽贝卡》《侠义之花遍地开》和
《格劳斯塔克》之类的媚俗小说,被无情的岁月所淘
汰的何止千万;而德莱塞的《嘉莉妹妹》却在严峻的
考验中始终魅力不减,历久弥新。①适值《嘉莉妹妹
》问世一百周年之前,完成多年前人民文学出版社约
译任务,本人自然感到无比欣慰,心中感受颇多,故
特撰此文,以志纪念。
潘庆舱
一九九九年盛夏,识于
上海西郊茅丹庐
二〇一二年春,补叙于
沪西圣约翰名邸
导语
本书是由美国自然主义小说家西奥多·德莱塞著的长篇小说《嘉莉妹妹》。
嘉莉是个俊俏的农村姑娘,她羡慕大都市的物质生活,来到了芝加哥谋生。严酷的现实粉碎了她的美梦,迎接她的是失业和疾病。走投无路下,她先后成为推销员德鲁埃和酒吧经理赫斯特伍德的情妇。由于偶然的机会,她成了走红一时的演员,挤上了上流社会,实现了她的梦想。
精彩页
嘉罗琳·米蓓登上午后开往芝加哥的那趟列车时,她的全部家当,总共只有一只已交行李车托运的小箱子,一只廉价的仿鳄鱼皮手提包,内装一些梳妆用的零星物品、一纸盒小点心和一只带有摁扣的黄皮钱包,里面装着她的车票、记着她姐姐在范伯伦街住址的纸条和四块美元。那是在一八八九年八月间。当时她十八岁,聪明、羞怯,由于无知和年轻而充满了幻想。不管她跟亲人惜别时心里有什么惆怅之情,当然绝不是因为抛弃了家里的舒适环境。她跟母亲吻别时热泪有如泉涌;列车轰隆隆地驶过她父亲白天在那里打工的面粉厂,她嗓子眼顿时哽塞了;多么熟悉的村子,周围的绿色田野在眼前一掠而过。她禁不住伤心地叹了一口气。缕缕柔丝,过去曾把她若即若离地跟少女时代和故乡拴在一起,如今却无法补救地给扯断了。
这一切的一切,当时她肯定没有意识到。不论有多大的变化,都可以设法补救的。反正总是有下一站可以下车回去。大城市就在前头,每天来来往往的列车使它跟全国各地更密切地联结在一起。一旦她到了芝加哥,哥伦比亚城也离得并不太远。请问——一百英里,几个钟头的路算得上什么呢?她尽管可以回去嘛。况且她的姐姐还在那儿。她两眼直瞅着那张记下她姐姐住址的小纸条暗自纳闷。她凝视着眼前匆匆闪过的绿野风光,万千思绪掠过心头,已无心揣摩旅行观感,却猛地一转念,胡猜乱想芝加哥这个城市是什么样儿的。从孩提时期起她老是听到它的鼎鼎大名。过去她的家曾打算迁到那里去。这一回她要是寻摸到了好的事情,他们一家子就都可以来了。不管怎么说,芝加哥可大啦。五光十色,市声嘈杂,到处是一片喧腾。人们都很富。大的火车站不止一个。这趟朝前猛冲的列车,正在飞也似的驶往那里。
一个女孩子十八岁离家出门,结局只有两种。要么遇好人搭救而越变越好,要么很快接受了大都市道德标准而越变越坏。在这样的环境里,要保持中间状态是不可能的。这个大都市里到处有狡诈的花招,同样还有不少比它小得多、颇有人情味的诱人的东西。那里有种种巨大的力量,会通过优雅文化的魅力来引诱人。成千上万闪耀的灯光,实际上有时跟恋人频送秋波一样有力。天真的普通人之所以堕落,一半是由某些完全超人的力量造成的。喧嚣的市声,沸腾的生活,还有数不清的蜂窝式大楼——这一切使人们受惊,越发感到迷惑不安。如果说身旁没有人低声耳语,给予谆谆忠告,真不知道该有多少虚妄谎言灌入缺乏警惕者的耳里!这些光怪陆离的景象不是那么容易让人识破,它们表面上的美有如靡靡之音一般,往往使头脑简单的人先是思想松懈,继而意志薄弱,最后便堕落下去了。
嘉罗琳——家里人亲昵地管她叫嘉莉妹妹——智力上尚未成熟,所以只有简单的观察和分析能力。她这个人只管自顾自,虽说还不算太强烈。不管怎么说,反正这是她性格中的主要特征。她心里充满炽烈的青春幻想,虽在发育期中还未显山露水,却也长得相当秀美,加上她那早晚会出落得楚楚动人的身段,还有透着天生聪明相的一双眼睛,她是美国中产阶级——从最初的移民算起已有整整两代了——里绝顶漂亮少女的典范。她不喜欢看书——知识领域她自然没有涉猎过。她那天生的丰姿绰态还有待于充分展现。她简直还没有学会搔首弄姿。同样,她连使用自己的一双手几乎也很不自然。脚丫子长得虽小,但走路姿势欠佳。可她挺关心自己的容貌,很快就悟出生活中的赏心乐事,一心追求物质享受。她是一个装备不齐的小小骑士,冒险到这个神秘的大城市去侦察,狂热地梦想获得某种朦胧而遥远的至高无上的权力,让某个忏悔者拜倒在一个女人的脚下,成为她的牺牲品,受她支配。
“那个,”一个声音在她耳畔说,“就是威斯康星州最美的一个小小游览胜地。”
“是吗?”她心中忐忑不安地回答。
这时列车刚开出沃基肖。她早就意识到自己背后有个男人了。她觉得此人正在端详她的一头秀发,而且早已坐不住了。嘉莉凭直觉就感到后面有人正在对她发生某种兴趣。她那少女的矜持和遇到这种场合应有的分寸感告诉她,对这种套近乎先要婉拒,方能防微杜渐,但因那人精于此道,而且曾屡屡得手,这时他的胆量和吸引力占了上风。她竟然答话了。
他略微俯身向前,让胳膊肘搭在她的椅背上,开始滔滔不绝地神聊起来。
“是啊,那是芝加哥人常去的游览胜地。那儿旅馆都挺棒的。这一带地方你不熟悉,是吧?”
“哦,不,我熟悉。”嘉莉回答,“我是说,我老家就在哥伦比亚城。不过,这个地方我倒是没去过。”
“那么说,你这还是第一次去芝加哥。”他说。
攀谈时,她一直在乜眼窥视着此人的面容。他双颊红得发亮,两撇小胡子,一只灰色浅顶菲多拉呢帽。这时她转过身去,正面端详着他,自卫和卖弄风情的本能在她脑际羼杂在一起。
“刚才我可没有这么说呀。”她说。
“哦,”他曲意奉承地回答,带着佯装说错的神情,“我还以为你说过呢。”
这是一个替某家厂商到各地兜揽生意这一类的人——属于当时俚语里最早诨号
随便看

 

霍普软件下载网电子书栏目提供海量电子书在线免费阅读及下载。

 

Copyright © 2002-2024 101bt.net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2/22 12:21:5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