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软件下载 游戏下载 翻译软件 电子书下载 电影下载 电视剧下载 教程攻略
书名 | 资治通鉴/少年读经典 |
分类 | 少儿童书-儿童文学-中国儿童文学 |
作者 | (北宋)司马光 |
出版社 | 北京教育出版社 |
下载 | ![]() |
简介 | 内容推荐 《资治通鉴》是北宋著名史学家、政治家司马光和他的助手刘放、刘恕、范祖禹、司马康等人,历时19年编纂而成的一部规模空前的编年体通史巨著。本书精选原著中100多个独立完整的故事,按时间顺序对其进行了整理编撰,通过科学的体例和创新的形式,全方位、新视角、多层面地向读者呈现这部史学巨著,力求在真实性、趣味性和启发性等方面达到一个全新的高度。同时,本书还选配了历史文物和遗迹照片、战争示意图、帝王名臣画像、历代人物名画等数百幅精美图片,力求更加真实、直观、全面地将中国古代历史的浩瀚与精彩呈现在读者面前。 目录 灭智氏三家分晋 秦商鞅变法图强 孙膑巧计杀庞涓 赵武灵王胡服骑射 完璧归赵 触龙说赵太后 赵括纸上谈兵 毛遂自荐脱颖而出 信陵君窃符救赵 李牧大破匈奴 韩非之死 荆轲之图穷匕见 陈胜、吴广大泽乡首举义旗 赵高弄权乱政 项羽破釜沉舟 刘邦人咸阳约法三章 鸿门宴 萧何月下追韩信 韩信背水一战 楚河汉界 楚霸王别姬垓下 汉高祖白登被围 一诺千金的季布 韩信之死 萧规曹随 一代明君汉文帝 细柳将军周亚夫 社稷之臣汲黯 飞将军李广 汉大将军卫青 张骞通西域 苏武北海牧羊 巫蛊之祸 霍光辅政 昭君出塞 王莽专权篡位 刘秀称帝 伏波将军马援 马皇后 班超出使西域 党锢之祸 黄巾起义 袭乌巢官渡大捷 刘备三顾茅庐 周瑜火烧赤壁 关羽败走麦城 定南中蜀丞相七擒孟获 诸葛亮上《出师表》 马谡失街亭 蜀丞相星殒五丈原 羊祜和“堕泪碑 石崇、王恺斗富 北伐名将祖逖 淝水之战 孝文帝迁都改革 侯景之乱 亡国后主陈叔宝 隋灭陈一统天下 杨坚废太子杨勇 残暴昏君隋炀帝 瓦岗寨起义 李世民劝父反隋 唐高祖起兵 隋炀帝江都被杀 秦王鏖兵洛阳城 玄武门之变 唐太宗与贞观之治 直谏忠臣魏徵 房谋杜断 文成公主人藏和亲 唐太宗再立太子 武昭仪封后 武则天独揽大权 武则天登基称帝 宰相狄仁杰 开元盛世 太平公主之死 口蜜腹剑李林甫 安史之乱 颜真卿宁死不屈 王仙芝、黄巢起义 朱全忠篡唐建梁 序言 《资治通鉴》是北宋著名史学家、政治家司马 光和他的助手刘攽、刘恕、范祖禹等人编纂而成的 一部编年体通史巨著。 司马光自幼酷爱史学,“嗜之不厌”。他屡次 深切感受到历代史籍浩繁冗杂,并且除《史记》之 外多为断代史,不便参阅,使学习历史的人感到很 困难,同时他想给封建统治者提供借鉴,于是决定 动手编一部“删削冗长,举撮机要,专取国家盛衰 ,系生民休戚,善可为法,恶可为戒”的史书,并 定此书的宗旨为“鉴前世之兴衰,考当今之得失, 嘉善矜恶,取是舍非”。宋英宗治平三年(公元1066 年),司马光将记载战国至秦二世三年期间历史的《 通志》呈觐朝廷,获得赏识,并受诏设书局续编。 书局始辟于开封,后迁至洛阳,有主修、同修、书 吏多人。宋神宗曾专听司马光进读书稿,并御撰书 序,以示褒奖。宋神宗元丰七年(公元1084年),全 书完成,历时十九年之久。 《资治通鉴》全书二百九十四卷,四百多万字 ,另有《考异》《目录》各三十卷。《资治通鉴》 所记历史断限,上起周威烈王二十三年(公元前403 年),下迄后周世宗显德六年(公元959年),前后共 一千三百六十二年。全书按朝代分为十六纪,即《 周纪》五卷、《秦纪》三卷、《汉纪》六十卷、《 魏纪》十卷、《晋纪》四十卷、《宋纪》十六卷、 《齐纪》十卷、《梁纪》二十二卷、《陈纪》十卷 、《隋纪》八卷、《唐纪》八十一卷、《后梁纪》 六卷、《后唐纪》八卷、《后晋纪》六卷、《后汉 纪》四卷、《后周纪》五卷。 《资治通鉴》的内容以政治、军事和民族关系 为主,兼及经济、文化和历史人物评价,写作目的 是通过对事关国家盛衰、民族兴亡的统治阶级政策 的描述来警示后人。 《资治通鉴》的书名是宋神宗所赐,他认为该 书“鉴于往事,有资于治道”。由此可见,《资治 通鉴》的得名,既是史家“治史以资政”自觉意识 增强的表现,也是封建帝王利用史学为政治服务意 识增强的表现。 《资治通鉴》自成书以来,历代帝王将相、文 人骚客等争相阅读。点评批注《资治通鉴》的帝王 、贤臣、鸿儒及现代的政治家、思想家、学者不胜 枚举。《资治通鉴》和《史记》并称为中国古代“ 史学双璧”。 本书精选《资治通鉴》近百个独立完整的故事 ,按时间顺序对其进行了整理和编撰,通过科学的 体例和创新的形式,全方位、新视角、多层面地向 读者呈现这部史学巨著中的经典故事,力求在真实 性、趣味性和启发性等方面达到一个全新的高度。 为了帮助青少年读者扫除阅读障碍和拓展知识 面,本书还设置了很多有意思的小插件,包括“历 史好奇问”“知识小链接”“我爱记诗词”“风云 人物名片”等,增加了本书的趣味性和可读性。同 时,选配了历史文物和遗迹照片、帝王名臣画像等 精美图片,力求更加真实、直观、全面地将中国古 代历史的浩瀚与精彩呈现在读者面前。 本书将精练简洁的文字、多元的视觉元素、全 新的视角、科学的体例和创新的版式设计有机结合 ,帮助读者从全新的角度和崭新的层面去考察历史 ,感受历史,思考历史。 导语 《资治通鉴》是北宋著名史学家、政治家司马光和他的助手刘攽、刘恕、范祖禹等人编纂而成的一部编年体通史巨著。本书精选《资治通鉴》近百个独立完整的故事,按时间顺序对其进行了整理和编撰,通过科学的体例和创新的形式,全方位、新视角、多层面地向读者呈现这部史学巨著中的经典故事,力求在真实性、趣味性和启发性等方面达到一个全新的高度。 精彩页 灭智氏三家分晋 曾经称霸中原的晋国,到了春秋末期,国君的权力旁落,实权由六家大(dà)夫把持。他们各自为政,且互相攻打。后来有两家被打败了,还剩下智家、赵家、韩家、魏家。这四家中,又以智家的势力最大。 智襄子智瑶在位时期专权晋国,暴虐无道。智瑶想侵占其他三家的土地,就对三家大夫赵襄子、魏桓子、韩康子说:“晋国本来是中原霸主,后来被吴、越夺去了霸主地位。为了使晋国强大起来,我主张每家都拿出一块有万户之民的土地来归给公家。” 三家大夫都知道智瑶居心叵测,想以公家的名义施压让他们交出土地,可是三家心不齐。智瑶首先向韩康子索要领地,韩康子本不想给,但段规进言说:“智瑶贪财好利,又刚愎自用,姑且给他,使其骄傲,他一定又会向别人索要,别人不给,他必定会动用武力,这样我们就可以伺机而动了。”于是,韩康子便把有万户之民的土地送给了智家;魏桓子为了使智瑶骄傲,也拿出了土地和人口。 智瑶又向赵襄子要土地,赵襄子无恤并不答应,说:“土地是祖先留下来的产业,说什么也不送人。”智瑶气得火冒三丈,马上命令韩、魏两家一起发兵攻打赵家。 智瑶自己率领中军,韩家的军队担任右路,魏家的军队担任左路,三队人马直奔赵家。 赵襄子自知寡不敌众,就带着兵马退守晋阳。 没过多少日子,智瑶率领的三家人马就把晋阳城团团围住了。赵襄子吩咐将士们坚守城池,不许交战。每当三家人马攻城的时候,城头上射下的箭就好像飞蝗似的遮天蔽日,使三家人马无法前进一步。 赵襄子凭借弓箭优势在晋阳城死守了两年多,智瑶始终没能把它攻下来。 有一天,智瑶到城外察看地形,当他看到晋阳城东北的那条晋水时,忽然想出了一个主意:晋水绕过晋阳城往下游流去,要是把晋水引到西南方向来,晋阳城不就被淹了吗?于是,他就吩咐士兵在晋水旁边另外挖一条河,一直通到晋阳城,又在上游筑起大坝,拦住上游的河水。 此时正赶上雨季,上游水坝上的水满了。智瑶命令士兵在水坝上挖开了一个豁口。这样,大水就直冲晋阳,灌到城里去了。 城里的房子被淹了,老百姓们跑到房顶上避难,灶头被淹没在水里,人们不得不把锅挂起来做饭。可是,晋阳城的老百姓对赵襄子忠心耿耿,宁可淹死,也不肯投降。 智瑶乘战车巡察水势,魏桓子驾车,韩康子在旁边保护。智瑶指着晋阳城得意地对两人说:“你们看,晋阳不是就快完了吗?早先我只知道水可以像城墙一样拦住敌人,现在才知道水也能灭掉一个国家。” 韩康子和魏桓子表面上顺从地答应,却暗暗心惊。原来魏家的封邑安邑、韩家的封邑平阳旁边各有一条河道。智瑶的话正好提醒了他们,晋水既然能淹晋阳,说不定哪一天安邑和平阳也会遭到和晋阳同样的命运。 晋阳被大水淹了之后,城里的情景每况愈下。赵襄子心急如焚,对他的门客(寄食于贵族门下并为之服务的人)张孟谈说:“民心固然没变,可要是水势再涨起来,晋阳城就保不住了。” 张孟谈说:“我看韩家和魏家把土地给智瑶,并不是心甘情愿的,我想办法找他们两家说说去。” 当晚,赵襄子就派张孟谈偷偷地出城,先找到了韩康子,再找到魏桓子,约他们反过来一起攻打智瑶。韩、魏两家正心存余悸,经张孟谈一说,自然都同意了。 第二天夜里,过了三更,智瑶正在自己的营里睡觉,猛然间听见一片喊杀的声音。他连忙从卧榻上爬起来,发现衣裳和被子全湿了,再定睛一看,兵营里全是水。他开始还以为是堤坝决口,大水灌到自己营里来了,赶紧叫士兵们去抢修。但是不一会儿,水势越来越大,把兵营全淹了。智瑶正惊慌不定,突然间,四周战鼓轰鸣。赵、韩、魏三家的士兵驾着小船、木筏一齐冲杀过来。智家的士兵,被砍死的和淹死在水里的不计其数。智瑶全军覆没,他自己也被杀了。 赵、韩、魏三家灭了智家,不但把被智瑶侵占的土地收了回来,还平分了智家的土地。此后,他们又把晋国剩下的其他土地也瓜分了。 公元前403年,韩、赵、魏三家派出使者去洛邑见周威烈王,要求周天子把他们三家封为诸侯(古代中央政权所分封的各国国君的统称。周代分公、侯、伯、子、男五等,汉朝分王、侯二等。周制,诸侯名义上需服从王室的政令,向王室朝贡、述职、服役,以及出兵勤王等)。周威烈王不得不承认既成事实,分封三家为诸侯。至此,韩、赵、魏三家立国,晋国灭亡。 三家分晋成为了中国古代春秋时期和战国时期的分界点,它标志着新兴的地主阶级开始登上历史舞台,推动了封建制度的确立。 晋国灭亡后,韩、赵、魏与秦、齐、楚、燕四国并立,形成了著名的“战国七雄”。由此时起,霸权政治路到尽头,七雄兼并的战国大幕拉开了。P1-3 |
随便看 |
|
霍普软件下载网电子书栏目提供海量电子书在线免费阅读及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