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内容推荐 辛酉政变,庚子拳变,八国联军入侵,清帝退位见证一段风云变幻的晚清史最后两代清宫大内侍卫富察建功口述亲身经历、所见所闻,由口述者后人富察建功记录并整理的《清宫大内侍卫口述实录》。 他们于禁卫生涯中目睹了清末宫廷皇室生活不为人知的细节,以及经历了辛酉政变、庚子拳变、八国联军入侵、清帝退位等重大历史事件。 新见解密紫禁城善扑营日常训练、武力部署、生活逸事等揭秘大清洋务部接待外国使臣必备神器——清宫版“口香糖”亲睹珍妃私下“化装出宫”、慈禧钟爱“模仿秀”等细节紫禁城是否暗藏地下通道?八国联军入侵时,紫禁城留守官兵展开了怎样的惨烈抵抗?八国联军炮轰京城,又是否试验了“毒气弹”?
作者简介 富察建功(富察为满族姓氏),男,北京人,富察氏后人。姥爷满名富察·多尔奎,是本书口述人之一,富察·多尔济二弟。中国著作权协会会员,北京文联楹联学会会员,北京朝阳诗书画研究会会员。 著有《晚清侍卫追忆录》《父子同侍乾清门》及老北京民俗民间故事《守着紫禁城的传说》,并于《寻觅旧京》中负责北京篇章的撰写。曾于《紫禁城》杂志等登载晚清宫廷追忆《侍卫眼中的翁同龢》《侍卫眼中的珍妃》及相声、散文、诗歌、满族民间故事、小说百余篇。 目录 上部 富察·阿巴力翰的忆述 首话 京师祭亡灵 二话 荣进紫光阁 三话 咱的恭贤王 四话 入宫长见识 五话 王朝获大胜 六话 漫话善扑营 七话 恭亲王下野 八话 王府吞校场 中部 富察·多尔济的忆述 一话 旗人多尔济 二话 慈禧老佛爷 三话 闰月遇灾年 四话 珍妃爱“易容” 五话 为亲王比武 六话 李莲英与我 七话 禁地挡郡王 八话 旗人姑奶奶 九话 大清“万圣节” 十话 洋炮与血肉 十一话 毙敌禁墙外 十二话 西山躲联军 十三话 为联军“当差” 十四话 与洋兵比武 十五话 洋军官索宝 十六话 饿极“吃”活人 十七话 与联军“议和” 下部 富察·多尔济、富察·多尔奎、富察·多尔增三兄弟忆述 一话 督战西便门(多尔奎) 二话 路遇“孙二娘”(多尔奎) 三话 长安见两宫(多尔奎) 四话 慈禧看大戏(多尔济) 五话 老佛爷赏戏(多尔济) 六话 两宫终归天(多尔济) 七话 慈禧与德龄(多尔济) 八话 溥仪遇大婚(多尔奎) 九话 “帝婚”与“家宴”(多尔奎) 十话 宣统与布库(多尔奎)
序言 口述历史,被赋予了神圣的使命与社会功能,已成为 现今的觉醒,它让全身的每一个细胞说话,来重塑整体。 然而历史是狡黠的,它往往用很多汹涌的波涛声东击 西,混淆我们的视听,用以隐藏长流的溪水,而那些溪水 ,才是历史的经脉。 也许每位亲历者在历史中是细微的,但不积跬步,无 以至千里;不积小流,无以至江海,他们汇聚起来的力量 ,委实不可估量。 本书为最后两代紫禁城侍卫口述亲身经历、所见所闻 ,由口述者后人记录并整理。他们于禁卫生涯中目睹了清 末宫廷生活的林林总总,以及经历了辛酉政变、庚子拳变 、八国联军入侵、清帝退位等重大历史事件。正因为此, 可谓他们见证了一个家族的煊赫与蜕变、一个时代的兴盛 与消亡;更见证了一段风云变幻、文化冲突与融合的晚清 史。 本书作者富察建功,祖上为镶蓝旗富察氏。作者幼时 武习家传武学,而此种武学便是源自满族传统的格斗术— —布库。布库是以其特有的擒抱扭拉为主的一种摔跤术, 融合了满汉民族武术精华。 此种格斗术,传自于作者家族的先祖,亦为本书两位 主要口述人——两代乾清门侍卫富察·阿巴力翰与富察· 多尔济父子。除布库外,作者亦学习了家族独有的武术— —富察枪(棍)。 本书上部的口述人富察·阿巴力翰,是作者的太姥爷 ,出身于镶蓝旗富察氏族,族中曾有孝贤纯皇后之父李荣 保和傅恒、福康安等清史上煊赫一时的人物。当时的富察 氏已不若当年的辉煌,富察·阿巴力翰也只是清代皇帝亲 军善扑营的一名摔跤手,却在偶然的情况下结识了晚清历 史上的重要人物——恭亲王奕,并且参与了“辛酉政变 ”,因此功而成了宫廷禁卫中最为荣耀的乾清门侍卫。 中部的口述人富察·多尔济,是富察·阿巴力翰的长 子,因身处时代交替,他的经历更为丰富、复杂。少时承 父荫被选拔递补为宫廷侍卫,在其禁卫生涯中目睹了清末 宫廷生活的林林总总、光怪陆离,尤其是晚清皇室的逸闻 秘事。更是在风云变幻的晚清,亲身经历了庚子拳变、八 国联军入侵、清帝退位等一系列重大的历史事件。末代皇 帝溥仪在其回忆录《我的前半生》中提到执着于复国的“ 旗人多济”便是此人。 下部的口述人多尔奎、多尔增为多尔济的二弟、三弟 ,书中记述了他们在东便门之战中与入侵的联军遭遇,拼 死抵抗后逃出京城,最后溃逃至西安,遇到了骇人的黑客 店与真实的食人事件。当时他们对家国的担忧与对前路的 迷茫之情,不禁溢于言表。 作者的姥姥、姥爷的弟弟(三姥爷)李多增(富察· 多尔增)等祖辈,向作者忆述了这样一段家族史与一桩桩 陈年往事。 口述历史,现今已成为人类历史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它承载着口述者的记忆,承担着还原历史的使命,是一座 最可宝贵的信息
导语 富察建功著的《清宫大内侍卫口述实录》的口述人是富察氏族后人。他亲睹慈禧、光绪、珍妃等皇室生活不为人知的细节,见证一个家族的烜赫与蜕变、一个时代的烜盛与消亡。 他将在书中将为你讲述皇室内宫生活禁地见闻、富察家族悲欢离合。并秘授乾清门侍卫值守规矩。可以说本书是一本清宫大内侍卫终结篇。 精彩页 七话 恭贤王下野 打从同治小爷登基,往下赏的吃食与玩意儿也不断增加,还添置了鎏金马蹬、描金马鞍,还有纯银包嵌的箭囊。同治小爷出去一回,就得要牵出几匹御马来。小爷还不止一次问过,当年几位老皇上出门都爱好骑什么马,是“芦花青”啊,还是“四蹄雪”“乌锥马”什么的。而他只喜欢“蒙古琪琪格”,因为乾隆爷画像里的坐骑就是那个模样。草夫叫许尔东的说:“小爷就是小爷,拉住辔头就往马上蹿。那马平时老倔凛凛着,今儿可倒好,那叫乖得利落,我横是白担心了半天。敢情这龙与马那就是当家子,御马就是通情理。”其实他还有一样没说:由于谁来他都紧忙活着,所以被同治小爷特赏“见君免拜”,紫禁城内的侍卫、护军们,都很快知道了上驷院还有个“许尔东”呢,弄半天敢情是打杂儿的草夫啊。 说来也好笑,同治爷一开始来上驷院本是奔着布库戏法而来,而绝不是马厩。当时他冒充一个护军佐领,专意找人来比画。小爷虽有心却实无力。其实,他根本还不懂侍卫练的是什么,所以,上场他便输了。见他输了,晚到一步的我们可就真含糊了,既不敢哄他,也不敢搀他,冈皇上没旨是不能碰的。在惊恐无措时,他倒没事人一样,掸掸身上的土,招呼人再来,可人早被我们“哼的哈的”吓跑啦。都知道是皇上了,谁还敢来?他却照直走过来,低声说:“你得陪我遛遛,我可是富察家的大姑老爷,只要不把我摔坏了,没你的过失……皇帝诏日——” “得嘛——”这真是想陪也得陪,不想陪也不成,我心说,这下子完喽……很快我出了“真汗”……都说伴君如伴虎。其实,不如说我是伴君如伴“彪”呢…… 但要是随便一个人摔了小爷,往往跟来的老公总会不依不饶:“谁你都敢摔?忤逆!”这一声咋呼,能把所有人全吓傻吓趴下,再叫也叫不起来。全都在偷着仔细打量这身材高挑、白净面皮的小爷。但同治爷却会先抿嘴儿乐着,再冲小老公睖睖瞪眼,而小老公倒是动不动就跪下紧应着。结果还没等大家伙吓得趴地下拜呢,皇上便忙不迭起驾,匆匆去了养心殿……干扔下随扈的侍卫。而我只好赶紧甩了褡裢,急披上黄马褂儿紧跟着小爷再跑。众人再一琢磨,他都来了好几次了,总被当成内务府在乾清门的督察。大伙儿还怪罪我故意“装蒜”,我则最是委屈憋闷。不“装蒜”还成?为侍的最不能做的即是“暴露圣迹”,我敢说吗? 咱同治爷是白净小脸,因年少面嫩而显善,对侍卫从来是看见就笑。说:“唉呦——你这么高啊——啊?你有这么胖!你忒能吃了吧?喂!哪天遛活,带朕去啊。” 他几次是乘宫内便舆,出内右门后,到军机处稍歇片刻后,又急出隆宗门去,众老公紧随其后,追往两边春禧殿。而那是端午刚过几天,穆宗刚亲政不久。 而平常总会有大臣告知我们,该去何处随扈。但这回却连个信儿也没,给,我们只好也是紧随着跑,生怕丢了同治爷似的。谁料,刚追出隆宗门外,皇上又赶三关似的绕回到锡庆门,便舆后是一条长长的老公“尾巴”。所有人全得到了最没趣的口谕:“奉天承运,皇帝诏日,‘你等这些个废物点心,只跟在朕后而,像大尾巴狼,现赏你等一干人自掴三十,钦此吧”’。 哈哈,这圣喻一传不打紧,凡追驾随扈的一干人,皆要立马抽自己三十个耳刮子,这可真是报应。我们这些人,的确没过错,而不过是去履责,但金口玉言,谁敢不遵?老公传谕后,我们便在乾清门前,先监督众人执法自掴。因祖制规定,还没人敢监督侍卫自掴,就算由侍卫大臣与“行走”监督执法,但也从未听说过因例行随扈而被赏与“自掴”的。为不失黄马褂的体面与威严,我等几个只好退进乾清门值房内,听外面值班大臣喊着:“一、二、三——”数至三十,反倒皆忍俊不禁笑出声来。 “自掴”完毕,手掌被自己拍红,都道:“万岁爷这主意不错,怕咱这站着犯困——”出门再找大臣呢,早跑到景运门,喝他那养生阿胶去了。他实在是怕谁真的掴打自己。真这样的话,以后没人能搭理他,与其做黑脸大臣,还不如早自个儿卷铺盖回家呢。而这时又来了口谕:“奉天承运,皇帝再日,朕没说随扈侍卫也自掴……” 小祖宗!早干吗来着?我寻思,皇上定是想起来,过几日还要在紫光阁召唤我等陪他玩呢,大概有点过意不去。等同治爷真没了时,我们都打了个愣怔,掉泪了。只可惜了,我对皇上的念盼儿又化乌有。当我们在盖棺前与“龙”一别时,便哇哇地哭出来声…… 俗话道“挡道的黄马褂,追魂的巡捕房”,上至贵胄,下至百官,见谁眼生,见谁不顺,我们都可以拦住,盘问去向、身份,再纠劾补服朝冠等,套您个底儿掉,连宗室也算上,不管三六五。也算得上是在这内廷的无人不敢不惧,无人不敢不尊,到哪里都会是响当当的皇宫侍卫。而巡捕房捕快从不在乎专事黑夜。 在禁宫内,侍卫虽分多种,但总起来还离不开值守。遇国事时,凡列于三大金殿、锡庆、宁寿、神武、东华、两华、端、午门及天安之门正门侍卫,都要例行穿黄马褂执事当班,以显现皇宫气氛,而下差时,便要一概脱下,不得随意穿着黄马褂出门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