云南曾经是“蛮荒之地”,1903年7月云南石屏人袁嘉谷考中“经济特科一等第一名”,对云南人来说是破天荒的大事!
袁嘉谷的才华是如何练就的?他的大家族成员也是云南历史上的一批精英,为国家、为云南做出了不容抹杀的贡献!
中华文化的顽强生命力该如何评价?袁天聪著的《耕读世家--云南科举第一人百年家族史(精)》将为你展现云南近代一幅幅波澜壮阔的历史画卷,也对上述问题给出认真的回答。
网站首页 软件下载 游戏下载 翻译软件 电子书下载 电影下载 电视剧下载 教程攻略
书名 | 耕读世家--云南科举第一人百年家族史(精) |
分类 | 文学艺术-传记-传记 |
作者 | 袁天聪 |
出版社 | 云南人民出版社 |
下载 | ![]() |
简介 | 内容推荐 云南曾经是“蛮荒之地”,1903年7月云南石屏人袁嘉谷考中“经济特科一等第一名”,对云南人来说是破天荒的大事! 袁嘉谷的才华是如何练就的?他的大家族成员也是云南历史上的一批精英,为国家、为云南做出了不容抹杀的贡献! 中华文化的顽强生命力该如何评价?袁天聪著的《耕读世家--云南科举第一人百年家族史(精)》将为你展现云南近代一幅幅波澜壮阔的历史画卷,也对上述问题给出认真的回答。 作者简介 袁天聪,袁嘉谷第五代嫡系曾孙。1944年5月出生于昆明,1967年毕业于昆明工学院化工系(今昆明理工大学)。毕业分配到北京,进入中石化北京燕化公司橡胶厂工作,在生产一线摸爬滚打22年,调入中石化工程建设有限公司(SEI),参与工程设计及项目管理工作至2015年底退休。 参加了茂名石化的芳烃装置的国产化设计,南京扬子石化一期、二期工程建设全过程,上海金山石化建设全过程,后期专职从事中石化新建装置的可行性研究,为广东南海项目、海南石化等新建项目,完成可行性研究报告。 参与编写了SEI公司标准的编写工作,不少工程设计规范现在仍在使用。为王松汉主编《石油化工设计手册》(化学工业出版社2002年第一版,共四卷)第四卷的主要编写者之一;2007年该书再版,整个编写工程历时八年,王子宗主编,袁天聪作为副主编,直接参与了全过程。该书2015年5月正式出版发行。 已出版《后人眼中的状元袁嘉谷》,云南教育出版社2012年版。 目录 前言 开篇锣鼓 先祖足迹 致富源泉 勤劳致富 耕读为本 与时俱进 顺应变革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初期的经历 记住华秀升 周亲爷爷 熊亲爷爷 从头再来 温故知新 《耕读世家》人物关系表 序言 写作此书得到家族成员,还有朋友的积极支持 ,袁绩坤婶婶、李彤弟每人送给我几十页的手稿, 其他家族成员、朋友为我提供资料、照片,帮我审 稿。我在这里把他们的姓名列出,表示感谢。 直接提供文字资料的:袁绩坤婶婶、李彤、袁 绩熊叔叔、李艳(云南省档案馆)、李献春、周瑞 徵、熊有瑾、熊有华、袁天慈、袁东、袁卫红、熊 有曾、熊有德、温符麟、华芸、杨红薇、袁俊、陈 逢凯。 直接提供照片资料的:华千里舅舅、周祖同、 袁天视、李彤、李怡春、袁天慈、李艳、李路、温 应麟。 为我审核部分稿件的:袁玉芬太姨、庄体仁爷 爷、张士龙、周祖同、周祖濂、李献春、袁泽龙、 谢之俊。 没有你们的关心及帮助,我不可能顺利完成这 次创作任务,我要衷心感谢你们! 书中采用了一些昆明的老照片,这些照片得到 了殷晓俊先生的授权使用,在此对他表示感谢。 我的夫人,在这两年重为保证我的写作,承担 了一切后勤工作,使我能全身心地投入写作,也要 感谢她的理解和支持。 导语 袁天聪著的《耕读世家--云南科举第一人百年家族史(精)》,作者袁天聪先生系袁嘉谷的后人,作品从袁氏家族后人的角度来记录并还原历史,视角独特,更加客观真实。书稿以近代石屏袁氏家族五代人的人生轨迹为主线,通过收集整理大量的历史资料和素材,真实客观地记录了石屏袁氏的百年家族史。 精彩页 第二件是听老人讲,曾祖父曾在仁寿殿,被慈禧太后和光绪皇帝两次接见。我很想知道仁寿殿在哪里,想当然地认为仁寿殿应该在故宫里,就找到故宫的地图,想找到哪里是仁寿殿。我费了好多时间和精力,把故宫的999间房都查了一遍,就是没有看到仁寿殿。难道家里人记错了?应该不会啊。不仅是家里人这样讲,一些关于老祖祖的回忆录里,也是这样记载的。我不甘心,再仔细研究,经济特科考试是七月份举行的,正是北京最热的时候,慈禧太后和光绪皇帝应该在颐和园办公啊,仁寿殿应该在颐和园!到颐和园一看,仁寿殿就在昆明湖边不远处。这个传说没有错,只是仁寿殿不在故宫里,我们不能仅凭想当然来研究历史。 这两件事给我的启发就是,要给后人留下最真实的文字材料,而不是口头传说,决不能让后人再以讹传讹了,让历史事实变样,误导家人,贻笑大方。 根据现在媒体的报道,当下的中国家庭中,多数都是4代以前还是文盲。我曾祖父袁嘉谷在1903年就考中进士,同年又参加“经济特科”的国家级考试,考中一等第一名的好成绩,成为云南省自元朝开始参加科举考试以来,在全国考试中,第一个夺得第一的人。后来科举考试也取消了,他就是云南省唯一的科举考试第一人了,老百姓都喜欢把他尊称为“状元”。 我的爷爷是成立于清朝末年的京师大学堂的肄业生,爸爸是云南大学理化系毕业生,我是昆明工学院化工系毕业生,我两个儿子也都是大学毕业生,从老祖祖到我儿子,连续五代都是大学生了。这次为写家史,查看《石屏县志》及家谱等资料,我们家族从清朝中期,就不断出现秀才等级别的知识分子。1770年族祖袁桐就考中举人,1783年族祖袁风孙考中举人。祖辈不少人都是有文化的普通劳动者。在直系祖辈里,从袁占林公到我父亲,已经连续有五代人,都是读书人了! 为了完成写作任务,我认真阅读了《石屏县志》和《袁嘉谷文集》3卷,又发现袁占林公、袁德洋公是改变我们家族面貌的奠基人。没有他们及徐太夫人的远见卓识及艰苦奋斗,就没有“耕读世家”,就不可能有后来的文化世家,或者教育世家的成就。喝水不忘挖井人,我决定把书写内容再扩大,写石屏袁氏从爸爸开始往上5代人,在近代200年间的真实故事。从我们家族的角度出发,去描述中国的进步,为弘扬中华文化做一件实事。 曾祖父袁嘉谷的四位哥哥、两位弟弟、一位姐姐也都知书达理,都是秀才、举人出身,都是石屏茶帮的会长、地方县级负责人。在爷爷的丕字辈中,有不少是留学生、大学毕业生,毕业后都担任政府官员、茶帮董事、商会会长等职务。到我父亲绩字辈,经历了国家社会的大变革,没有人再经商了,但都继承了前辈爱读书、会读书的耕读世家传统,出现了一大批留学生、大学毕业生。20世纪五六十年代,他们活跃在云南省各条战线,出现一大批教授、专家、总工程师、高级工程师。我们家还和云南近代的好几个名人联姻,清末著名红顶商人王炽是我奶奶的爷爷,奶奶的父亲是王筱斋,是云南省第一届商会的会长。我妈妈的父亲是云南省第一批(仅两人)从清华学堂毕业,到美国留学的云南人。我爸爸的大姐是周钟岳的大儿子媳妇,爸爸的三姐是熊庆来的大儿子媳妇…… 十九大胜利召开,强调中国共产党人要把“文化自信”作为根基,习近平主席强调,国无德不兴,人无德不立。他要求共产党人要寻根,要回到原点汲取成长的力量,而不能轻率幼稚地“去中国化”。习主席指出,“中华文化源远流长,积淀着中华民族最深层的精神追求,代表着中华民族独特的精神标识,为中华民族生生不息、发展壮大提供了丰厚滋养。中华传统美德是中华文化精髓,蕴含着丰富的思想道德资源”。“抛弃传统、丢掉根本,就等于割断了自己的精神命脉。博大精深的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是我们在世界文化激荡中站稳脚跟的根基。” P2-3 |
随便看 |
|
霍普软件下载网电子书栏目提供海量电子书在线免费阅读及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