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软件下载 游戏下载 翻译软件 电子书下载 电影下载 电视剧下载 教程攻略
书名 | 经典与现实的对话 |
分类 | 人文社科-哲学宗教-哲学总论 |
作者 | 胡潇 |
出版社 | 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 |
下载 | ![]() |
简介 | 作者简介 胡潇,二级教授,广州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省重点学科首席专家,1981年武汉大学哲学系硕士研究生毕业,1992年晋升研究员并获国务院专家津贴。长期致力于马克思主义理论和社会文化现象研究,主持国家社会科学基金课题2项(其中重点课题1项);出版《文化现象学》、《民间艺术的文化寻绎》、《思想哲学》、《意识的起源与结构》、《马克思的解释》、《守望精神家园》、《媒介认识论》、《文化的意识与逻辑》等学术专著11部;在《中国社会科学》、《哲学研究》、《社会学研究》、《教育研究》、《马克思主义研究》、《文艺研究》等刊物发表论文50余篇,其中《中国社会科学》刊发论文4篇次,其他学术理论刊物发表论文150余篇。先后获省部级教学科研成果一等奖1项,二等奖8项,三等奖3项;现兼任广东省哲学学会、马克思主义理论学会副会长,《中国社会科学》、《哲学动态》特聘社外审稿专家等职。 目录 序言 第一篇 学说的元哲学解释 第一章 实践唯物论的学理分析 一 “实践唯物论”发生学文化的必然性 二 关于“客体”的实践论解释 1.唯物主义诸形态的“唯物论” 2.实践赋予自然界以“人的本质” 3.实践对于感性世界的基础意义与自然界的优先地位 4.主客体对象性关系的实践规定 三 关于“主体”的实践论解释 1.人类发生学的实践追问 2.实践构建人的社会存在 四 关于社会生活的实践论解释 第二章 马克思的解释 一 作者言说与读者理解之间的函变 二 理解的前提与前提的理解 三 文本为作者存在与为读者存在 四 文本意义的生产方式还原 五 逻辑事物的事物逻辑审视 六 语境的实践论诉求 第三章 哲学观的探赜 一 哲学的反思与超验 二 哲学的缜密逻辑 三 哲学的理性执着 四 哲学的文化品格 1.精神生活的理性升华 2.人民智慧的精髓 3.时代的精神造化 4.文明的灵魂 第四章 唯物辩证法与现时代 一 辩证法研究的式微 二 辩证法范畴体系建构论的回顾与断想 1.范畴体系建构论的思想轨迹 2.反思之中的心悟 三 非线性系统理论对矛盾辩证法的补正 1.二元分析质疑 2.内外因理论的失语 3.个性与共性关系的审视 四 非线性系统理论对质量辩证法的参验 五 非线性系统理论对否定之否定辩证法的深化 六 面对非线性系统理论的辩证法范畴 1.整体与部分关系的理论 2.必然性与偶然性关系的理论 3.“决定论” 4.条件与根据关系的理论 第五章 早期马克思道德批判的元哲学叙事——基于《1844年经济学哲学手稿》的思考 一 道德层面的人性假设 二 道德生活的内外观照 三 道德与经济的一致性解释 第六章 恩格斯反思的科学昭告——生产方式辩证法元理论的审视 一 理论遗憾的特定语境 二 思想自省的认知启示 第二篇 文化唯物论新探 第一章 马克思文化唯物论思想解读 一 文化本旨的生产方式还原 1.文化发生和发展的还原论追溯 2.文化样态对物质生活方式的本质性表征 二 文化认识论的生活逻辑 三 文化自组织的社会机理 第二章 马克思视野中的文化逻辑与资本逻辑 一 逻辑哲学的立论基础 二 资本逻辑与文化逻辑的意涵 三 文化逻辑与资本逻辑相互缠绕的解释 第三章 资本介入文化生产的耦合效应 一 资本介入文化生产的历史必然与作用机制 二 资本介入文化生产的逻辑耦合新态势 1.资本增殖的空间拓展与人类需求结构变化的契合 2.文化业态变革与资本逻辑耦合的新机理. 3.信息技术现代化与资本嵌入文化生产的时空新范式 三 资本介入文化生产之逻辑耦合中的人文境遇 第四章 资本与文化的逻辑悖反 一 外在财富的单面性衍生主客观文化的对立. 二 资本诱发文化生产短期行为 三 资本张力解构文化生态秩序 四 资本平抑卓越文化创造力 第五章 学术资本主义中的理致悖论 一 学术资本主义的马克思语源与当代释义 二 理性角色意识的裂变 三 价值取向的冲突 四 活动方式的抵牾 第六章 马克思恩格斯关于意识形态的多视角解释 一 解释视角的解释 二 “从地上升到天上”的意识形态解密 1.经济基础的“思想上层建筑” 2.关于政治法律制度的国家机器理论 3.“占统治地位的思想” 三 意识形态的主体性言说与阶级分析 1.阶级权益的合法性论证 2.社会身份的文化面具 3.一种虚妄的精神生产 四 意识形态理性品格与实践精神的阐释 1.研究社会、精神现象的“第三类科学” 2.生活世界的“通俗逻辑” 3.“逻各斯人格化”的精神展示 第七章 意识形态幻象思维揭秘 一 意识形态错觉的还原论理解 1.生活使然的认知偏差 2.异己力量的幻象同化 3.颠倒世界的观念复现 4.现实残缺处的精神奋亢 5.偶然性压抑中的思想侈懂 二 意识形态颠倒的主体性寻因 1.手脑分离中的世象曲解 2.利益普遍化的思想表征 3.病态政治诉求的精神制假 三 意识形态幻象的认识论分析 1.因果倒置的臆度玄想 2.历史规定性的抽象思维消释 3.语言独立中的“消所入能” 4.“相机原理”的镜像致幻 5.文化囚徒的自我通灵 第三篇 空间的社会逻辑演绎 第一章 恩格斯空间理念的辩证释义 一 空间现象的物质性还原 二 空间的有限与无限 三 空间认知中的感性与理性 第二章 空间的生产性研读 ——马克思空间理论多维释义之一 一 走进空间之生产性解读的门径 二 生产活动对空间的形塑 三 空间的生产力意义 第三章 空间的社会逻辑 一 空间的社会化形塑 1.城乡迁转的空间构建 2.社会分工的 内容推荐 马克思主义,作为中国共产党组织及其领导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实践的理论基础,在全面改革开放和小康社会的建设中,既经受着广泛、深入的实践检验,又得到了由伟大实践经验带来的时代性丰富和历史性发展。《经典与现实的对话》作者胡潇在对经典作家研究的同时,也在探讨经典作家在当代的理论现实意义。由此,写成了本书。全书分三篇,研究马克思主义经典作家的当代价值。 |
随便看 |
|
霍普软件下载网电子书栏目提供海量电子书在线免费阅读及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