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软件下载 游戏下载 翻译软件 电子书下载 电影下载 电视剧下载 教程攻略
书名 | 追日(麦克尤恩作品)(精) |
分类 | 文学艺术-文学-外国文学 |
作者 | (英)伊恩·麦克尤恩 |
出版社 | 上海译文出版社 |
下载 | ![]() |
简介 | 内容推荐 《追日》是伊恩·麦克尤恩近年来野心最大,也最受争议的小说。年轻时拿过诺贝尔物理学奖、此后却渐渐沦为学术花瓶的理论物理学家迈克尔·别尔德在步人暮年时遭遇家变:第五任太太红杏出墙,与家里的装修工公然偷情。别尔德万万没有想到事情会闹到不可收拾的局面——在一个典型的“麦克尤恩式瞬间”,桃色转成血色,偷人变成杀人,故事进而急转直下,既惊悚又合理地盘活了别尔德本来大势已去的人生棋局。那久违的“拯救地球”的理想之光。居然通过一场既偶然又卑劣的阴谋,再度照进了他心灵的暗室——于是,好的,坏的,阴差阳错的,啼笑皆非的,都被迫在读者眼前曝光…… 作者简介 伊恩·麦克尤恩(1948-),本科毕业于布莱顿的苏塞克斯大学,于东英吉利大学取得硕士学位。从1974年开始,麦克尤恩在伦敦定居,次年发表的第一部中短篇集就得到了毛姆文学奖。此后他的创作生涯便与各类奖项的入围名单互相交织,其中《阿姆斯特丹》获布克奖,《时间中的孩子》获惠特布莱德奖,《赎罪》获全美书评人协会奖。近年来,随着麦克尤恩在主流文学圈获得越来越高的评价,在图书市场上创造越来越可观的销售记录,他已经被公认英国的“国民作家”,他的名字已经成为当今英语文坛上“奇迹”的同义词。 目录 正文 导语 《追日》是伊恩·麦克尤恩的作品,也是作家近年来野心最大也最受争议的小说,大西洋两岸的评论阵营为此争得面红耳赤。麦克尤恩企图将“全球视角”注入小说,但他并不热衷于寓言式科幻,而是选择正面强攻科学界内部的“生态环境”和“意识形态”,考察科学家与科学家之间形成的关系网与食物链。于是,“温室效应”这个干巴巴的科学名词,在小说里就与人物和情节构成愈缠愈紧的麻花辫——最后我们得到的,竟然是一幅详尽、严肃却不无黑色幽默意味的政治图解。 后记 一 2005年挪威境内的北冰洋之旅,在五年后被亲历 者伊恩·麦克尤恩反复提及——直到小说《追日》( Solar)的宣传期告终为止。那是格陵兰岛费尔韦尔 角的一个环保组织发起的考察旅行,旨在邀请各国知 名科学家和艺术家见证气候变化问题。“那是我去过 的最美的地方,”麦克尤恩对记者说,“但是,”— —照例有但是——“同样让我难忘的,是我们一行人 聊起气候变化以及相关的社会问题时激烈的不和谐音 ,以及越来越喧嚣混乱的更衣室。”事实上,麦克尤 恩要强调的是,正是更衣室里的一片狼藉,以及这种 狼藉与科考旅行的宏大主题之间形成的强烈反差,照 亮了他对下一部长篇的构思。他突然想到,对于“理 想主义”,其实可以有一种“喜剧性”的表现方式。 更衣室里究竟发生了什么事?我们可以在《追日 》中找到详尽的描述。在那一段里,小说主人公,年 轻时拿过诺贝尔物理学奖、此后却渐渐沦为学术花瓶 的迈克尔·别尔德也受邀登上了一艘封冻在北冰洋的 科考船,那里“设施完备、供暖舒适,走廊上铺着华 美的地毯,墙上镶着橡木,挂着流苏缀饰的壁灯”, 人们耳边时时萦绕着“理想、人类、星球”之类有魔 力的字眼;然而,在舱壁另一面的更衣室里,“到礼 拜三为止已经丢了四顶头盔、三件重重的摩托雪橇服 外加好多小配件了,同时待在外面的团员再也不可能 超过三分之二了,要想出门就非偷不可。”于是,别 尔德暗自发了一顿韩寒式的犬儒牢骚:“四天前,这 个房间本来秩序井然,所有的装备不是挂在编过号的 挂钩上,就是堆在挂钩下面。在那个并非很久以前的 ‘黄金时代’里,资源有限,人人平分。如今成了一 片废墟。等到房间里到处散布着被多余的手套、围巾 和巧克力条塞得半满的背包、旅行袋和超市塑料袋时 ,就更难在屋里立什么规矩了。没有人——他一边想 一边赞赏自己的宽容——的行为是卑劣的,每个人都 是出于眼前形势的考虑,急着想出门到冰原上去,于 是,他们以绝对理性的态度在出人意外的地方‘发现 ’了他们遗失的大衣或手套……他们怎么才能拯救地 球呢——假设它真的需要拯救的话,对此他深表怀疑 ——地球可比这更衣室大好多好多啊。” “比更衣室大好多好多”的地球的命运,是这部 小说要探讨的深层主题。近年来,这几乎是所有企图 将“全球视角”(world view)注入小说的作家们都 探讨过或者至少是隐约指向过的问题。但是,麦克尤 恩并不像玛格丽特·阿特伍德或者多丽丝·莱辛那样 热衷于寓言式科幻,而是选择正面强攻科学界内部的 “生态环境”和“意识形态”,考察科学家与科学家 之间形成的关系网与食物链。作者的潜台词是:无论 目标多么宏大,门槛多么教人高山仰止,只要是人类 所涉足的领域就必然受制于人性的弱点,于是,“温 室效应”这个干巴巴的科学名词,在小说里就与人物 和情节构成愈缠愈紧的麻花辫——最后我们得到的, 竟然是一幅详尽、严肃却不无黑色幽默意味的政治图 解。学术剽窃、环保业之派系纠葛、能源业之利益纷 争、现代传播业之荒诞效应、性别政治之异化乃至英 美关系之微妙……这些关键词其实无法梗概小说的全 貌,真正有趣的、构成小说主体而又无以名状的,是 它们如何像暗流般潜伏在枯燥的学术会议、新闻报道 、推导计算下面互相作用,改变人物——这些人物碰 巧是看起来能主宰地球命运的那一拨——的行动轨迹 。 …… 四 翻译麦克尤恩的任何一部小说都不是一件容易的 事,而《追日》则比我预料的更难。浮于表层的障碍 来自陌生的词汇,光谱不对称性、共振、缠结、量子 谐波振荡器、弦理论、碳中立……自始至终,文本里 都充斥着这些完全超出我知识范围的字眼,我必须一 一查证、详细注解。更要命的是,麦克尤恩对它们的 使用,一般不会停留在仅仅作简单罗列的层面,如前 文所言,他更喜欢让这些“有音乐性”的字眼在一部 文学作品里焕发出它们在科技文献中不曾具有的生命 力,让它们组合成我们在其他小说中无法见到、甚至 无法设想的奇妙意象。碰到这样的情况,我就得逼着 自己不仅查出科学词汇的对应译法,更要在一定程度 上弄懂其机理,才能在译文中真正体现原文的妙处。 说实话,我虽自问尽力,仍然对译文与原文的功能对 等没有十分把握。至于麦克尤恩在所有小说中一以贯 之的行文特点和独特的抗译性,我在翻译《在切瑟尔 海滩上》的译后记中就已经谈到,在此不另赘述。 小说标题solar,直译自然是“太阳能”,这与 整部小说时常刻意戏拟科学文体的风格一脉相承。不 过,坦白说,鉴于国内图书市场分类的混乱,我和编 辑都担心这样做会让小说遇人不淑,一进书店就给搁 到科普书架上。几经讨论之后,我们决定以“追日” 意译,这固然因为在字面上扣到了一个“日”字;另 一方面,“追日”的意象在中国文化中与骄傲的英雄 夸父不可分割,而置于西方文化语境中时,则叫人联 想到那位翅膀在烈日下融化、继而殒命大海的伊卡洛 斯。尽管浑身瑕疵的别尔德与这两个 精彩页 他属于那个阶层的男人——可能有点讨人嫌,通常秃顶,矮胖,聪明——对于某些美女倒有种难以言喻的魅力。或者说他相信有,而且越想越觉得似乎确有其事。有些女人相信他是个亟需拯救的天才,这也有点作用。不过,此时此刻的迈克尔·别尔德,心眼窄,没快感,横竖一根筋,死活提不起劲。他的第五次婚姻快完蛋了,按说他应该知道如何举止得体,如何放眼未来,如何承担责任。婚姻,他的婚姻,不是向来潮涨潮落,后浪推前浪的吗?这一次有所不同。他不知道怎样举止才算得体,放眼未来让他心痛,而且照他看来,生平头一回,他没什么责任需要承担。搞外遇的是他老婆,而且搞得耀武扬威,报仇雪恨似的,压根没有一点后悔的意思。百感交集中,他发觉心里不时涌起强烈的羞耻与渴望。跟帕特丽丝约会的是个装修工,他们的装修工,就是那个将他们房子里的砖石缝重新勾嵌一番,在他们的厨房里安上全套设备,帮他们的浴室重贴瓷砖的家伙,就是这个敦实的壮汉,有一回在吃茶点时给迈克尔秀过一张自家的仿都铎式房子的照片,整饬翻修以及添加都铎风味的活儿都是他一手包办,混凝土前车道上,一部拖车载着一艘船停在维多利亚式灯柱底下,余下的空地上竖着一只退役的红色电话亭②。别尔德发现戴绿帽子是一件如此复杂的事,这可真让他吃惊。那份痛苦可不简单。活到他这把年纪还有什么新鲜花样没见识过一一这样的话谁也别说了。 他是活该。他那四个至今仍然冷冷地关注着他的前妻,梅西,露丝,埃莉诺,凯伦,都会乐疯的,他希望没人跟她们通风报信。他每次婚姻都没拖过六年,而且始终没要孩子,这真可以算是某种成就了。他的太太们都早早预见到此人一旦当爹,会是怎样惨淡恐怖的局面,所以,为了保全自己,她们都溜之大吉。他乐意这样想:即便他让人难受过,时间也不会太久,这多少也起了点作用,使他跟所有的前妻还保持着泛泛之交。 可是跟现在的太太就不是这么回事了。感觉好点的时候,他没准还会假想自己拿出大男人的派头,抱着双重标准,发几阵危险的泼天大怒,也许来段深夜醉醺醺、咆哮后花园的好戏,要不就把她的汽车弄得面目全非,然后处心积虑地追求一个更年轻的姑娘,像力士参孙那样将婚姻殿堂兜底掀翻。可实际上,他被耻辱,被他丢脸居然丢到这种地步的念头,压得动弹不得。更糟糕的是,他还那么不合时宜地想要她,这让他吓了一跳。这些天,对帕特丽丝的渴望会突然从哪里涌起,向他袭来,活像一阵胃痉挛。他就只能一个人坐下来,等着它发作完毕。显然,是有那么一种丈夫,想到老婆勾搭上别的男人就来劲。这样的男人没准还会布个局,把自己绑起来塞进衣橱里锁好,等着那个比他更出色的伙计从十英尺外走过来。别尔德是不是终于在自己体内找到了一种受虐色情狂的潜能呢?从来没有哪个女人,看上去,听上去,能像这个突然之间就不归他所有的老婆那样勾魂摄魄。大张旗鼓地,他去了趟里斯本看望一个老朋友,可那三个晚上过得索然无味。他一定要把自己的老婆弄回来,却不敢大叫大嚷、威胁恫吓,或者炮制几个灵气四溢、任性胡来的片段,好让她卷铺盖滚蛋。而苦苦哀求也不是他的风格。他浑身冰凉,可怜巴巴,除了这件事什么也想不了。她头一回给他留便条时一一“今晚在R那里过夜。P”——他有没有带上自己的活动扳手,跑到那栋在固定支架上搁着一艘盖好布幔的快艇,巴掌大的后院里嵌着一只露天热水浴缸的仿都铎风、半独立式“前廉租房”,把那男人的脑壳敲碎?没有,他只是穿着大衣,看了五个钟头电视,喝了两瓶酒,努力不去想罢了。这无济于事。 可是他也只能想想啦。前几任太太发现他出轨时,火冒三丈,冷冰冰或者泪汪汪地非要长谈到凌晨,阐述她们的想法,先是什么信任破灭啦,最后抛出离婚要求及种种善后事宜。然而,当帕特丽丝碰巧看到几封柏林洪堡大学的数学家苏珊娜·鲁本发来的邮件时,却反常地兴奋起来。就在那个下午,她把自己的衣服搬进了客卧。为了亲眼求证,他推开衣橱滑门,结果吓了一跳。那成排成排丝绸的、棉布的连衣裙——现在他意识到——曾是一种奢侈,一份慰藉,是她将自己的各种“版本”排成一溜,只为了取悦他。不复存在了。连衣架都不见了。那天吃晚饭时,她一边微笑,一边解释说她也想要“自由”,还没过一个礼拜,她的外遇就开始了。这么一来,男人该怎么办?某天早餐时他道了歉,告诉她,他那一“失足”并不意味着什么,还发了一通他真的以为自己会遵守的重誓。这已经是他最接近哀求的方式了。她说她才不在乎他遵不遵守呢。她确实不在乎…而且,就在此时她亮出了情人的身份,那个名字凶巴巴、身高七英尺的装修工罗德尼·塔平,比他这个戴绿帽的丈夫要年轻二十岁,按照塔平当初一边谦恭地替别尔德家涂灰浆、切斜角,一边自吹自擂时的说法,他平生唯一读过的,就只有小报上的体育版。 P3-6 |
随便看 |
|
霍普软件下载网电子书栏目提供海量电子书在线免费阅读及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