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软件下载  游戏下载  翻译软件  电子书下载  电影下载  电视剧下载  教程攻略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图书:

 

书名 2018中国微型小说年选/花城年选系列
分类 文学艺术-文学-中国文学
作者 卢翎
出版社 花城出版社
下载
简介
内容推荐
卢翎编选的《2018中国微型小说年选》是花城年选系列之一种。从2018年全国公开发表的数万篇微型小说中沙里淘金,精选而成。
本书分七辑,收录《花镜》《孤独的花生》《那些想消失于世的瞬间》《父亲与柳树》《十里红妆》等作品。
作者简介
卢翎,1966年生于天津市,文学博士,天津师范大学文学院教授,中国小说学会秘书长。曾发表《在动荡中前行的中国小说》《逼近历史的真相》等学术论文30余篇,出版学术专著《都市的叙事》《滕刚评传》等。
目录
序|卢翊
第一辑
你是谁?|宗璞
花镜|刘庆邦
会计|阿成
忘机石|聂鑫森
北纬三十度的海味之刀鱼又叫杀猪刀|复达
出发|李浩
抱河|双雪涛
门宝之夏天的帽子|王方晨
洗澡|金海曙
喊魂之你自己走好|王小龙
深夜玫瑰|叶弥
物系列|绳子
猫眼|孟琳峰
第二辑
孤独的花生|侯德云
桂花树|秦德龙
我就知道这么多|邓洪卫
节疤|谢大立
女朋友何青|刘国芳
拉钩|欧阳明
盐河旧事之看座|相裕亭
竹子开花|侯发山
越来越像领导|邢庆杰
布谷鸟|张正旭
仓万林的2018|奚同发
密码城|凤凰
蓝色的星|陶立夏
第三辑
长河|佟琦
如意|刘琛琛
那些想消失于世的瞬间|关漓
魏紫姚黄|梁爽
一棵树的非正常死亡|鲍山宏
老王和他的夜空|王绥
想念一只黄鼠狼|张巧梅
一错而就|胡正彬
心结|宁春强
飘逝的风筝|徐国平
像幸福一样幸福|冷清秋
一枚方戒之红烧青鲇鱼|吴鲁言
东主有喜|亚华
第四辑
父亲与柳树|韦如辉
稻草爷|宗睛
他乡是故乡|阿社
桑椹只能回乡吃|王生文
我是半月塘前的一株紫薇|朱文彬
一把老钥匙|王举芳 城市的老鼠|飞鸟
老祝的地盘|曾宪涛
坐箩|蒙福森
西城菊叟|马犇
向左,向右|羊白
雪国|胡晓江
改行|巴图尔
第五辑
恋石|曹隆鑫
指爱|张丽
十里红妆|赵淑萍
送你一盆兰花|黄宁兰
还是七步|刘正权
醉春风|李世营
书痴尚一品|王文钢
二管轮胖头儿|张海龙
布朗太太的房子|王若冰
将结婚进行到底|李伶伶
老莫|陈子赤
翟先生的空心字|庞余亮
捏|滕敦太
第六辑
帕尔姆最后的杰作|陈炜
会飞的人|楸立
活成机器|蒋寒
乡村旧事之杠网|蔡呈书
黄泥湾风情之死亡弯月|江岸
小石的一天|黑丰
酒吧外的猫|甘应鑫
无妄之忧|佟继萍
捅马蜂窝|冬雪
老孙的科学生活|迂夫子
失恋的代价|王祉璎
守望|陈希荣
第七辑
他们的天下|白小易
乌庄|白小易
谢谢|津子围
救赎|津子围
才子|岑燮钧
琴师|岑燮钧
改口|安勇
再见了,虎头|安勇
七秒|季节
丁叔|季节
姑娘,你是不是失恋了|非鱼
那些花啊|非鱼
水中人|张丽丽
边缘人|张丽丽
办个事情|女真 一个官司|女真
比道路更遥远|吴苹
木的|吴苹
龙须巷|韦名
序言
2018年的微型小说一如既往地密切关注当下生活的变
化,以及这种变化所带来的内心情感的微澜,立足于平民
立场,从细微之处入手,热切而真诚地记录下这变化与微
澜,成为时代生活的见证。
当今的中国社会已迈过老龄化的门槛,处于老龄化逐
步加深的阶段。关爱老年人成为了今天社会的重要话题之
一。在刘庆邦的《花镜》、张丽的《指爱》、吴鲁言的《
红烧青鲇鱼》、王文钢的《书痴尚一品》、刘正权的《还
是七步》、张正旭的《布谷鸟》等作品中,作者着眼于日
常生活中的小事,在充满温情的叙述中,传达出对老年人
的理解与关爱。一副老花镜的曲折“旅行”,是全家人对
燕奶奶一生操劳的理解与体恤,他们也以尊重与信任传达
着对燕奶奶的感恩与敬爱(《花镜》);母亲那双曾“换
取一家的温饱”的手,是那样令人触目惊心,“粗糙干裂
、指关节变形”“丑陋不堪”,一次专门为母亲做的美甲
,是抚慰更是深深的爱(《指爱》)。对老年人的理解与
关爱还意味着责任与无私奉献。七步,是张凤莲抱着瘫痪
的婆婆从卧室到卫生间的距离,婆婆曾经的恶语相向使这
短短的距离变得漫长而艰难,张凤莲的默默忍耐是一种无
私无怨的爱与奉献;此外还有每天为村里的老人们读书的
尚一品(《书痴尚一品》),倾其所有扩建了养老院的歪
痣哥,带着深深的愧疚焦急地寻找爷爷的妻子(《布谷鸟
》)……这是一群默默奉献的人们,他们令人感动,也使
2018年的微型小说中拥有了爱与善的温暖。
随着中国社会现代化进程的加速、经济的迅猛发展,
越来越多的人失去土地、故乡、家园,无处安置的乡愁在
今天已成为中国人心头的“疼痛”。王小龙的《你自己走
好》以“我”在冬至的夜晚寻找师傅为线索,交替呈现记
忆中上世纪七十年代和今天的生活图景。对于上海这座发
展迅猛的国际化大都市来讲,几十年的时间,其变化之大
,不啻于沧海桑田,令人恍如隔世。“我”穿行于城市的
街巷间,寻找师傅,驾车行驶路线就是这座城市急剧扩张
的图景,昔日农田成为今天繁华的闹市区,那承载着师傅
生命与生活记忆的老宅,已然一片瓦砾。巨大的“拆”字
围起来一片片“破砖烂瓦”,是城市人的“故乡”,亦如
乡村的土地,承载着全部的记忆,承载着恒常稳定而具温
情的乡村文化,它们带给我们温暖与寄托。“城市扩张是
个大漩涡,越转越大,越转越快,水面上下的渣滓就被远
远地甩到边缘去了”,师傅失去了“故乡”,到了有着“
大兴安岭的凛冽和肃杀”的城市“边缘”。在冬至,他凭
依稀记忆,来到老宅,与阳阳做最后的告别,也与自己的
“故乡”做最后的诀别,“冷风吹过废墟,黄表纸火旺,
一片片黑灰纷纷浮起”,这凄凉的情景正是从此背井离乡
的师傅内心的伤痛。此外,一次“购买的一项虚拟服务”
(胡晓江《雪国》);一棵返乡后因“水土不服”而枯萎
的桂花树(秦德龙《桂花树》;母亲珍藏着的那把陪伴了
生命中风风雨的老钥匙(王举芳《一把老钥匙》);那根
线断了,四处漂泊,无处可落的风筝(徐国平《飘逝的风
筝》);还有,稻草爷的那些无用的稻草(宗晴《稻草爷
》)……当这些琐碎的小事、被遗忘的小物件一一呈现于我们面前时,它们不再是具体一事一物,而成为了一种力
量,扰乱我们的心绪,击中时代生活的“痛点”。
在这个快速扩张的城市中,背井离乡的不仅仅是师傅
们,还有另一个群体,他们来到城市,漂泊、打拼。他们
不堪重负,却不得不负重前行;在偌大的城市里,可供他
们的栖身之地如老鼠洞般狭小,唯有老鼠“时常坐在书上
,望着我,黑眼珠不动,里面汪着水,莫名其妙地有趣”
,“我与城市的老鼠安然共居,少却很多寂寞”(飞鸟《
城市的老鼠》)。“我”与老鼠的“惺惺相惜”不仅是艰
难生存的写照,还是一个漂泊者内心的孤独与寂寞。阿社
的《他乡是故乡》、侯发山的《竹子开花》、非鱼的《姑
娘,你是失恋了》、甘应鑫的《酒吧外的猫》等作品,从
不同角度出发,怀着深切的同情将这种“背井离乡”的艰
辛、酸楚与无奈表达得淋漓尽致。
复达的《刀鱼又叫杀猪刀》、蒋寒的《活成机器》、
胡正彬的《一错而就》、宁春强的《心结》、女真的《办
个事情》、曾宪涛的《老祝的地盘》、佟继萍的《无妄之
忧》、迂夫子的《老孙的科学生活》、张丽丽的《水中人
》等作品,从社会问题出发,对种种社会问题以及怪相,
诸如生态破坏、城市病、社会陋习等进行了有力地批判,
传达出一种忧患意识。
如果说,这一切都使2018年的微型小说成为一种有温
度的表达,传达了强烈的现实关怀;那么,2018年的微型
小说因在另一个向度上即对存在的探索与发现,而具有了
高度、力度与重量,是本年度最重要的收获。
米兰·昆德拉称小说家为“存在的勘探者”,“小说
不研究现实,而是研究存在。存在并不是已经发生的,存
在是人的可能性的场所,是一切人可以成为的,一切人所
能够的。小说家发现人们这种或那种可能,画出‘存在的
图’……存在就是在世界中。因此,人物与他的世界都应
该被作为可能来理解。”(米兰·昆德拉《小说的艺术》
)从这个意义上说,小说要表现人类存在的真实境况。
篇幅的限制是对写作者艺术智慧的极大考验。如何戴
着镣铐舞蹈?林斤澜曾说:“作家面前摆着汪洋大海,写
到稿纸上纵有百万字,也不过取一瓢水。这一瓢水到了读
者眼里,却又勾起一个湖泊、一条溪、一片海洋。”(林
斤澜:《短篇短见》)其实,任何小说都是有限的、局部
的、带有片面性的,而优秀的小说家往往可以凭深邃的思
想、高超的艺术智性在这个局部、片断与整体性的世界和
人之间建立起隐秘而坚实的联系,让我们在“一瓢水”中
领略“一片海洋”的景象,洞悉存在的真相。宗璞的《你
是谁?》就是一篇这样的作品。它巧妙截取了张过与董芊
晚年日常生活的一个片断,失忆的张过四处寻找照片上那
个“绮年玉貌”的董芊,“他站在草坪上”,大声喊:“
董芊!董芊!你在哪里?”面对苍老的董芊,面对董芊千
百次地应和与解释,他却不停地追问“你是谁?”。他们
曾经在月光下大海般辽阔的草原上轻快地奔跑过,他们曾
拥有过绚丽飞扬的日子,亦曾相濡以沫风雨同舟……但是
,张过如陌生人般的追问缠绕着董芊,“拉着她跑”,她
开始怀疑,怀疑所有的一切,她不禁也要问:“你是谁?”于是在这一时刻,锥心之问“你是谁?”成为了永远的
追问。留白使作品产生了强大的艺术张力,不仅凸显人物
晚景的悲凉凄苦,而且将人的荒原般的精神境遇推向极致
。作品以强有力的美学表达直抵存在的真相。
阿成说,《会计》“写的是人的困境”。作品的叙述
有些杂乱,读起来甚至有些涩滞的感觉,但掩卷回味,却
有一种悲凉的意味挥之不去。出差途中,会计的生活如此
乏味、百无聊赖,吃冰棍、水饺,观看“享福的娘们”,
都是些“寻常小事”,但是“在生活中,它们却顽强地存
在着,并被它们困扰,被它们左右,甚至被它们扼杀”(
阿成)。当会计眼含泪水向“我”展示那条“布满补丁的
衬裤”时,荒谬孤独绝望而又无从逃遁“困境”令人错愕
,这是人的精神的荒芜图景,或许是存在之孤独的秘密。
从“寻常小事”中发现与捕捉人性的诡异,个体生命
所承受的创痛,在极致化的境遇中表达存在感。像双雪涛
的《抱河》、安勇的《改口》、金海曙的《洗澡》、孟琳
峰的《猫眼》等作品,将人物置于一种身不由己的境遇—
—一个不是由他所控制的“世界”中,让“我”无时无刻
不想逃离的“爱情”(《抱河》),困扰着“我”的历尽
艰辛也万难出口的“称谓”(《改口》),以及对“浴池
”的近乎偏执的打造(《洗澡》),乃至“我”固执只能
通过猫眼与他人交流(《猫眼》),这些孤独的个体,一
直处于种种莫名的困扰之中,这些困扰无法逆料,他们亦
无力抗争。随着情节的推进,他们一步步被逼向绝望的境
地,越是挣扎就越是堕入“深渊”。孤独、恐惧、尴尬…
…这些饱受创痛的个体复杂而痛楚的生命感觉,令世界的
荒谬、人性的幽暗以及无尽孤独呈现出来。对存在探寻与
发现使作品于人生的庸常、暗淡之处照亮了世界。
日常生活琐碎庞杂,遍布经验的陷阱,稍不留意便会
滑入苍白与平庸,尤其是在大众文化日盛的今天。2018年
微型小说中不乏流连于琐屑经验的镜像呈现之作,停留于
日常生活的表层,满足于对日常生活的复制,个体经验的
重复,在不经意间对存在进行着缩写和简化。对此,我们
都应当怀有一份必要的警惕。小说创作是一种精神创造,
在深邃的思想和强大艺术智慧的支持下,对日常生活进行
审美再建构,叩问存在。正如本雅明在《讲故事的人》中
所言:“写小说意味着在人生的呈现中把不可言诠和交流
之事推向极致”,显示的是“生命的深刻困惑”。
导语
2018年的微型小说一如既往地密切关注当下生活的变化,以及这种变化所带来的内心情感的微澜,同时立足于平民立场,从细微之处入手,热切而真诚地记录下这变化与微澜。不少作品中默默奉献的人物令人感动,也使2018年的微型小说拥有了爱与善的温暖。
卢翎编选的《2018中国微型小说年选》,选本也不乏关切现实问题、击中内心痛点或传达忧患意识之作。此选本可谓沉淀了2018年度微型小说之精华,体现了此年度微型小说的创作成就。
精彩页
燕奶奶的头发花了,眼也花了。头发花的表现,是白头发越来越多,眼看就要从一头“黑花”变成一头“白花”。眼花的表现呢,是眼珠子上像涂了一层面糊子,看啥都是模模糊糊。头发花就花了,无所谓,反正头发是无用的东西,花开花落随他去。眼睛花了,就有些麻烦。一只苍蝇在屋里飞,飞得嗡嗡的。从声音判断,这只苍蝇个头儿不小,是那种让人讨厌的绿头红眼的大家伙。她抄起蝇拍,想把苍蝇打死。可她只听见苍蝇振翅飞翔的声音,就是看不清苍蝇在哪里。她拍一下,又拍一下,每一下都落了空,不但没把苍蝇打死,苍蝇弄出的响声反而更大了。苍蝇像是和她做起了游戏,仿佛在说:“来呀,来呀,你个花眼的老太婆,我在这里呢!”
“看你往哪里跑,我今天非要打死你不可!”有点儿执拗劲儿的燕奶奶,终于把苍蝇打死在厨房的墙上了。她要把粘在墙上的苍蝇尸体捏下来,一捏,原来是一个钉在墙上的锈蚀的钉头子。
眼睛花成这样,燕奶奶买一副花镜戴上不行吗?戴老花镜行是行,问题是,她不认为自己的眼花是个问题。她的儿子在井下处理哑炮时受了伤,两只眼睛啥都看不见了。比起儿子的眼睛,她白天能看见太阳,晚上能看见月亮;看树还是绿的,看花还是红的,戴不戴老花镜有什么关系呢!虽说她的眼睛看不清苍蝇和蚊子了,恐怕也是老天爷的安排,自己活着,也得给苍蝇、蚊子留一条活路不是?还有,她挣钱不容易,舍不得把钱花在买老花镜上。儿子双目失明后,挣钱少了,她就开始到处捡废品。废品不是钱,但她把废品捡多了,就可以换成钱。比如说捡十张废报纸吧,交到废品收购站,就可以换到一分钱。白铁皮做成的瓶盖子不是钱,有一次,她把别人踩扁在地上的一个瓶盖子看成了钱,心中一喜,心说这不错,捡废品还能直接捡到钱。她弯腰把钱捡起来,想看看是一毛还是一块——奶奶的,远看像个钢镚子,近看原来是一个破瓶盖子。破瓶盖子她也舍不得扔掉,放进了盛废品用的蛇皮袋子里。把和钢镚子模样差不多的瓶盖子攒多了,也能卖钱呢!
眼看她的眼花得越来越厉害,曾有熟人劝她买一副花镜戴。她问人家:“买一副花镜多少钱?”人家告诉她:“花镜有贵的,也有便宜的,贵的几百块,上千块;便宜的也就是几十块钱。”燕奶奶把熟人的鼻子和眼看一看,见熟人的鼻子还是鼻子,眼还是眼,她说:“没事儿,再等等吧。”
居民小区门口放有一只绿壳子的塑料垃圾箱,燕奶奶每天都要往垃圾箱里看一看,在垃圾箱里扒一扒。在她看来,垃圾箱简直就是百宝箱,她在“百宝箱”里捡到过鞋子、袜子、帽子、铅笔、钢笔和圆珠笔,还捡到过耳机、收音机、照相机等等。凡是人们使用的东西,垃圾箱里差不多都有。好玩儿的是,有一天,她竞在垃圾箱里捡到了一副眼镜。她几乎认定,这副眼镜应该是一副花镜。老天爷真是有眼哪,正当她需要花镜的时候,就给她送来了一副花镜。镜框是黑色的,眼镜腿也是黑色的,她拿起眼镜看了看,觉得这副眼镜真不错,整个眼镜通透得跟没装镜片子一样。她把镜片子摸了摸,不由得笑了,大拇指摸到了二拇指,原来真的没装镜片子,只是两个圆形的空框子。
中秋节那天,二儿子和二儿媳从市里到矿上来看望燕奶奶,燕奶奶把捡到空框子眼镜的事当笑话讲给二儿媳听。大儿子出事故后,大儿媳已离家而去,一去不返,只有二儿媳还时常来看望她。二儿媳在市里的晚报社当记者,愿意听一些新鲜有趣儿的事。燕奶奶摸准了二儿媳的胃口,二儿媳每次来,她都会讲一些新鲜有趣儿的事给二儿媳听。这次讲完了空框子眼镜的事,燕奶奶还把那个空框子拿给二儿媳看,问二儿媳能不能找两个镜片子装上,她当老花镜戴。二儿媳把空框子看了看,说:“这是儿童玩具,框子上没有槽儿,没有装镜片子的地方。”二儿媳认为,婆婆的确该配一副花镜了。她说:“这样吧,我下午带你去市里的眼镜店,让人家给你验验光,配一副花镜。”
“我听人家说,买一副花镜得花好几十块钱呢!”
“妈,这个您就不用管了,一分钱都不让您花,就算是我送给您的礼物。”
二儿媳带燕奶奶来到市里的一家眼镜店,又是验光,又是挑镜框,又是选镜片,算下来,配一副眼镜竞需要八百九十块钱。老天爷,这怎么得了!燕奶奶心疼坏了,也感动坏了,两只有些塌坑的眼眶里顿时涌满了泪水。燕奶奶的孙子叫小明,她习惯把二儿媳叫成小明他婶子,她说:“小明他婶子,咱拣便宜的随便买一副,凑合能戴就行了,眼都老成这样了,哪里配得上这么贵这么好的眼镜呢!”
P4-5
随便看

 

霍普软件下载网电子书栏目提供海量电子书在线免费阅读及下载。

 

Copyright © 2002-2024 101bt.net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2/21 3:14: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