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内容推荐 从成果角度,闫枫、李子富、汉春伟、张玲玲著的《区域海洋环境评估与治理》依据“西北太平洋行动计划”国际履约项目,结合中国,东盟环境保护合作中心和北京科技大学承担的区域海洋环境工作和研究内容,初步形成了一些区域海洋政策方面的研究成果。从参与区域海洋国际合作的视角出发,结合国内陆海统筹政策,推动“一带一路”倡议,开展海洋环境政策与管理领域的国际经验总结,为国家主管部门实现从海洋环境管理向海洋环境治理发展的决策提供技术支持。 目录 上篇 区域海洋环境质量评估——区域海洋环境指标体系研究 1 区域海洋指标体系建设的重要性 1.1 中国陆海生态环境保护 1.2 陆海生态环境污染防治的需求分析 1.3 区域海洋指标体系建立的必要性 2 海洋质量评估体系的发展沿革 2.1 指示物种法 2.2 指标体系法 2.3 基于PSR模型的海洋质量评估方法 2.4 其他方法 3 国内外区域海洋环境质量评价指标体系 3.1 压力指标比较与分析 3.2 状态指标比较与分析 3.3 响应指标比较与分析 4 全球区域海洋体系案例与经验 4.1 海洋健康指数 4.2 有关区域海洋综合治理的国际实践案例 5 我国区域海洋体系案例与经验 5.1 海洋健康指数 5.2 我国区域海洋综合治理的实践案例 6 我国生态文明建设指标体系、空间规划体系对区域海洋环境评价指标 体系构建的影响分析 6.1 生态文明指标体系对区域海洋环境评价指标体系构建的影响分析 6.2 空间规划体系对区域海洋环境评价指标体系构建的影响分析 7 区域海洋环境质量监测 7.1 浮标监测技术概况 7.2 岸基台站监测技术 7.3 海洋遥感监测技术 7.4 水下自航式海洋环境监测平台技术 7.5 海床基监测技术 7.6 海洋环境监测系统 8 国内外区域海洋污染控制 8.1 技术性控制 8.2 非技术性控制 9 结论与展望 9.1 加强科技统筹,充分发挥区域协调、部门和地方作用 9.2 完善区域国际合作保障措施,创新体制机制设计 9.3 发挥专业机构作用,加强专业化分类管理 9.4 发挥专项平台作用,促进区域海洋环境信息共享公开 下篇 区域海洋环境治理与指标俸系研究 1 区域海洋治理机制的案例与经验 1.1 区域海洋治理机制 1.2 区域海洋治理的案例研究 2 我国海洋治理体系及环境区域治理情况 2.1 我国海洋环境治理体系 2.2 我国海洋环境区域管理现状及原因分析 3 联合国环境规划署西北太平洋行动计划机制 3.1 西北太平洋行动计划的发展历程 3.2 西北太平洋行动计划的组织结构及运行机制 3.3 西北太平洋行动计划的工作及成果 4 国外海洋环境保护战略、热点问题分析 4.1 将海洋环保纳入海洋战略,设立明确的目标与行动计划 4.2 着力保障海洋环境研究与政策的体制机制,制订海洋科学计划建立资源环境数据库 4.3 注重海洋环境国际合作,完善海洋环境相关法律和技术规范体系 5 海洋环境信息管理系统建设的国际经验 5.1 西北太平洋行动计划数据与信息网络区域活动中心现状 5.2 国外海洋环境管理系统的架构与核心功能分析 6 美国和俄罗斯关于陆海生态系统管理的体制机制 6.1 美国陆海统筹的相关体制机制 6.2 俄罗斯陆海统筹的相关体制机制 6.3 我国海洋环境管理体制机制面临的主要问题 6.4 相关政策建议 7 美国海岸带环境管理相关理念、实践方法 7.1 美国海岸带环境管理的相关经验 7.2 我国现阶段海岸带管理的一些问题 7.3 对我国开展海岸带环境管理的启示 附录一 防治船舶污染海洋环境管理条例 附录二 中华人民共和国海岛保护法 附录三 防治海洋工程建设项目污染损害海洋环境管理条例 附录四 海洋自然保护区管理办法 参考文献 后记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