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软件下载  游戏下载  翻译软件  电子书下载  电影下载  电视剧下载  教程攻略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图书:

 

书名 我的丈夫溥仪/溥仪写真书系
分类 文学艺术-传记-传记
作者 王庆祥
出版社 群众出版社
下载
简介
内容推荐
溥仪最后的妻子李淑贤,亲身感受到作为公民的前皇帝不一样的人生。他们甜蜜的恋爱和家庭生活,他们受到毛泽东主席和周恩来总理接见并亲切谈话的情景,他们与全国政协参观团一起到南方和西北各地参观旅游的特别感受,他们在住院治疗的日子里相互关爱的真情真心,他们在生离死别之际感人至深的话语和画面……
这些真实的故事,构成了这本由王庆祥撰著的《我的丈夫溥仪》中的重要内容。
作者简介
王庆祥,1943年生于沈阳,1968年毕业于吉林大学历史系。现任吉林省社会科学院研究员、长春市政协常委兼文史委副主任、长春溥仪研究会副会长、中国作家协会会员,出版《毛泽东周恩来与溥仪》(人民出版社)、《溥仪的后半生》、《末代皇后和皇妃》、《淑妃文绣》、《爱新觉罗·溥仪画传》、《爱新觉罗·溥仪日记》(整理注释)、《罗振玉王国维往来书信》(校注)等各种版本40余部著作,千余万字,有英、德、日、韩等译本,还参与了电影《火龙》(编剧)、《末代皇后》(原著)、电视连续剧《非常公民》(历史顾问)和电视专题片《爱新觉罗·溥仪》(历史顾问)等多部影视作品的制作,策划了北京、天津多处溥仪生平展览项目,先后承担国家各级课题并获奖多项,是著名溥仪研究专家。
目录
第一章 新恋
灰色的童年
第一次见到溥仪
与末代皇帝相恋
感情升华
六十年代的“皇帝大婚”
蜜月第一周
“老来得子”成泡影
教溥仪学生活
第二章 旧影
“皇家遗风”
“凡人俗事”
戏迷
陪伴丈夫回到他登基的地方
第三章 重逢
名园古刹新体验
真诚相爱
拒绝旧礼
旧仆重逢
第四章 交往
社会交往
与溥仪一起接待外宾
“奇书”问世
江南行
西北行
第五章 病魔
癌症袭来
探病风波
邻里情
行使公民的权利
第六章 狂风
狂风突起
敢说真话的溥仪
“红八月”有惊无险
“旧账”新算
第七章 病逝
绝症缠身
最后一个夏天
溥仪在我身边去世
追悼会在十三年后举行
第八章 忆旧
搬出东观音寺
开始写回忆录
第九章 尾声
《溥仪的后半生》出版了
生活在皇族中间
迟到的宣判
后记
附录
我丈夫溥仪是日寇屠杀中国人民的历史见证人——李淑贤对新华社记者发表谈话
为自己申辩——驳沈醉
笔下春秋变幻——《我的前半生》写作及成书目击记
我欣慰
溥仪和我的婚后生活——笔伐美国《新闻周刊》文化版主笔爱德华·贝尔
我珍惜名誉和尊严——驳《“末代皇后娘娘”李淑贤的后半生》
让美国人民了解溥仪——《我的丈夫溥仪》英文版后记
让泰国人民了解溥仪——《我的丈夫溥仪》泰文版后记
让日本人民了解溥仪——《我的丈夫溥仪》日文版前言
序言
1979年秋,我作为一家学刊的编辑到北京组稿
,偶然与李淑贤女士相逢,并有幸看到溥仪特赦后
所写的书稿、文稿、发言稿、日记,以及他亲手编
存的影集等第一手珍贵资料,我们由此建立起了长
达十八年的友谊及合作关系,合著出书多种,其中
之一就是李淑贤的回忆录。
溥仪特赦后再婚的妻子李淑贤,亲身感受到了
作为公民的前皇帝不一样的人生。他们甜蜜的恋爱
和家庭生活,他们受到毛泽东主席和周恩来总理接
见并亲切谈话的情景,他们与全国政协参观团一起
到南方和西北各地参观旅游的特别感受,他们在住
院治疗的日子里相互关爱的真情真心,他们在生离
死别之际感人至深的话语和画面……这些都是李淑
贤回忆录中的重要组成部分。
李淑贤回忆录《我的丈夫溥仪》初版于1984年
,其叙述到溥仪去世为止,修订版定稿于1996年5月
,增加了李淑贤在丈夫去世后围绕逝者的一些人生
经历。遗憾的是,当修订稿于1999年出版时,她已
经飘然远行。
与李淑贤女士的相识相交,注定了我一生的命
运,研究溥仪成了我此生工作的重中之重,甚至或
好或坏地影响到了我的生活。
之后,我先后于1989年、2012年又出版了溥仪
人生中另外两位关系密切的身边人——最后的皇妃
李玉琴和随侍三十三年的李国雄的回忆录。
1982年春,我在长春市图书馆第一次见到了中
国最后的“皇妃”、时年五十四岁的李玉琴,当时
她是图书馆的一名管理员。她说,早就听说我是专
门研究溥仪的,并看过我写的《有福贵人》一文,
一直想见见我。我们谈了半个多小时,都很高兴。
在这之后,李玉琴先后当上长春市和吉林省政协委
员,我也被吸纳为长春市政协文史委员会特邀委员
。有一天,政协负责文史的领导专门宴请李玉琴和
我,席间说:李玉琴拥有第一手宫廷资料,王庆祥
是研究溥仪的,你们二人若能合作,就可以留下一
段非常有价值的伪满宫廷史。我们当即答应,一部
长达四十万字的回忆录工程就此拉开帷幕。
李玉琴回忆了在伪满后期被册封为“福贵人”
的前前后后,她曾以少女的天真与“康德皇帝”“
夫妻”相处,随后在伪满垮台后与“皇后”婉容一
起度过了八个月的逃亡生活,接着又在没落皇家苦
守七年,经历了无人能够感受的孤寂落寞。为了寻
找当过皇帝的丈夫,她甚至在中南海新华门前拦截
过可能知情的某位首长。她打小工、借路费,六赴
抚顺探监,最终不得不选择离婚。离婚后,她也曾
前往北京探望溥仪,但却在“文革”中落了个“皇
娘造反”的罪名,终以悲情落幕。
李玉琴回忆录《最后的皇妃》于1989年9月出版
,相关电影和电视剧紧随其后,逐一问世。
我与李国雄先生的交往也是始于20世纪80年代
。1987年夏,我在北京库资胡同一处很普通的、布
满“私搭乱建”的四合院内,见到了七十六岁高龄
的李国雄,他与老伴住在一间带小跨院的厢房里。
他愉快地接受了我的合作建议,最终留下了几十盘
录音带。
1924年,李国雄年仅十二岁,便进入逊清小朝
廷,成了“小皇上”的奴才,从此贴身跟随溥仪三
十三年。他见证了紫禁城内溥仪与皇后婉容、淑妃
文绣“帝王之家”的生活;目睹了溥仪被逐出皇宫
的惊险一幕;亲历了溥仪在天津张园和静园会见中
外重要人士,以及他与文绣谈判离婚的始末。溥仪
离津出关的最后时刻仓皇跳入汽车后备箱内,就是
李国雄亲手为其盖上后盖的。李国雄还见证了溥仪
在伪满时期当傀儡皇帝的全部生活,从旅顺到长春
,从“执政”到“康德”,溥仪两度访日、多次“
巡幸”,李国雄都陪伴在侧。溥仪囚居苏联期间,
还是李国雄巧妙伪装箱底,才得以深藏四百六十八
件无价珍宝,从而顺利带回国内。直到被抚顺战犯
管理所关押,李国雄依然无从选择地“陪绑”,且
不能不检举溥仪的罪行。获释后,两位历经坎坷的
人士又在北京聚首,谈历史,话新生,句句都关涉
最重要的历史事件和生动的大事细节……
李国雄回忆录《随侍溥仪三十三年》于2012年
10月出版,我接到了大量读者来信,都认为这本书
与溥仪自传可以相互印证,《我的前半生》中的许
多背景,都需要李国雄的叙述加以补充和注解。
上述三部出自三位与溥仪密切生活过的当事人
之口的回忆录,全景式呈现了末代皇帝在各个历史
阶段的生活实录,具有不可替代的价值。尤其是他
们述说的生活细节,最能体现溥仪鲜活的个性。可
见溥仪多方面、多角度的人生,三本回忆录的当事
人就是这些历史细节的亲历者和见证者,都拥有任
何人不能替代的身份和角色,他们的回忆具有全世
界都认可的权威性!这几本回忆录成书在他们生前
,并经本人过目、修改,直到定稿签字,最后交付
出版。现在他们都已经过世,但他们留下的资料、
情节和故事都已经进入历史,并被铭刻在宇宙永恒
演进的册页之中。
现在,这三本书又得到群众出版社的支持,而
作为书系,统一风格再版,给万千读者带来阅读的
方便,令我很欣慰。同时增加了若干很有价值的附
录内容,其中多为三位回忆录当事人的亲笔书信和
短文等。衷心希望这三本书所呈现的中国末代皇帝
及其后、妃、妻子多种身份的多种生活姿态,能够
给读者以新的视角,对中国历史上这位特殊的末代
皇帝有一个全面而充分的认识。
王庆祥
2018年1月
导语
溥仪,清朝末代皇帝,也是中国历史上最后一个皇帝。字耀之,号浩然。也称清废帝或宣统帝。他是道光帝旻宁的曾孙、醇贤亲王奕譞之孙、摄政王载沣长子,母亲苏完瓜尔佳·幼兰。1909年到1912年、1917年7月1日到1917年7月12日两次在位。
《我的丈夫溥仪》是王庆祥采访溥仪的妻子李淑贤的口述史,李淑贤亲身感受到作为公民的前皇帝不一样的人生。
王庆祥撰著的《我的丈夫溥仪》向读者展示了溥仪与李淑贤甜蜜的恋爱和家庭生活。
后记
《我的丈夫溥仪》是在《溥仪与我》(李淑贤
口述、王庆祥整理,《长春文史资料》首刊)的基
础上修订的,字数已经翻倍,所涉事件与情节也已
扩展到1995年定稿之前。回想1984.年出版的那本
《溥仪与我》,主要记述了溥仪与李淑贤在一起那
段岁月的日常生活,不过是一本小册子,但一经问
世即在国内外引起轰动,短短几个月里,无数报刊
争相连载,发行量达一千万份以上。不久,以此为
题材的电影《火龙》也登上了许多国家的银幕。岁
月荏苒,十几年又过去了,这期间李淑贤作为溥仪
的遗孀,又经历了太多的世事,择其荦荦大者有两
项:一是关于《我的前半生》版权官司,实则为丈
夫溥仪争一份“留在世上”的权力;二是为溥仪建
墓,实则为丈夫溥仪寻一处死后的长眠之所。这两
件事看起来简单,做起来却处处碰壁,实在不简单

1995年1月26日,历经长达十年的审理,北京市
中级人民法院终于对中国第一号著作权案——《我
的前半生》版权归属问题,做出了艰难的判决,认
定“溥仪是《我的前半生》一书的唯一作者,并享
有该书的著作权”,虽然此时被告李文达已去世,
但其妻、其子继承诉讼,并提起上诉,不服判决。
此后又经过一年半的审理,1996年7月17日由北京市
高级人民法院做出终审判决。(1995)高知终字第
18号民事判决书中最重要的两段文字如下:
经本院审理查明:溥仪在东北抚顺战犯管理所
时,由其口述,其弟溥杰执笔,写了一份题为《我
的前半生》的自传体悔罪材料。1960年,群众出版
社将此材料少量印刷成册,供参阅。有关领导阅后
即要求有关部门派人帮助整理该材料并予出版。有
关部门及群众出版社在征得了溥仪的同意后,指定
当时在群众出版社工作的李文达与溥仪一起对该材
料进行整理、修改。在有关领导的安排下,李文达
于1960年7、8月到抚顺战犯管理所及溥仪生活过的
地方实地调查,澄清了一些讹误的历史事实。1961
年8月15日,群众出版社的几位编委召开《我的前半
生》修改情况汇报会。李文达汇报了修改计划和该
书应反映的主题思想。最后会议对该书的主题、叙
述的形式、对溥仪思想性格的反映、强调内容的真
实性等方面提出了重要的意见。此后溥仪与李文达
开始在新的主题思想指导下重新撰写,经二人密切
配合,1962年年初完成了初稿,后二人在广泛征求
领导和清史专家意见的基础上又几次修改。1964年
,该书正式出版,书名仍为《我的前半生》,署名
:溥仪。
本院认为:《我的前半生》一书从修改到出版
的整个过程都是在有关部门的组织下进行的,李文
达是由组织指派帮助溥仪修改出书,故李文达与溥
仪不存在合作创作的事实。《我的前半生》一书既
是由溥仪署名,又是溥仪以第一人称叙述亲身经历
为内容的自传体文学作品;该书的形式及内容均与
溥仪的个人身份联系在一起,它反映了溥仪思想改
造的过程和成果,体现了溥仪的个人意志;该书的
舆论评价和社会责任也由其个人承担;因此,根据
该书写作的具体背景和有关情况,溥仪应是《我的
前半生》一书的唯一作者。溥仪去世后,该作品的
使用权和获得报酬权,其合法继承人有权继承。综
上,上诉人王滢等人的上诉请求不能成立,本院不
予支持。原审判决处理结果正确,应予维持。
马拉松式的审理和判决,从中国知识产权观念
还非常淡薄的年代,一直持续到著作权法颁布数年
之后,从原告和被告当庭辩论,持续到被告谢世而
去,最终得以“维持原判”终审,李淑贤女士胜诉
了,她松了一口气,一件大事总算做完。
对李淑贤女士来说,还有另一件大事——为溥
仪修墓。墓地虽已选定,并在光绪皇帝的崇陵附近
入土,但墓地应有的地面上工程还没有修建。1996
年清明节扫墓时,李淑贤曾对记者说过,溥仪是作
为公民去世的,当然不会要求把他的坟墓修建得像
历代帝王那样金碧辉煌,但他毕竟也不是一般公民
,而是中国的末代皇帝,他的坟墓应该建得大一些
、好一些。现在这件事还没有做完,李淑贤也是年
逾古稀的老人了,不能不为此而心忧,希望能在自
己健在之年了却心愿。
李淑贤女士修订出版回忆录的一个缘由,就是
要把自己的心愿告诉关心她的万千读者。现在,《
我的丈夫溥仪》就要付梓了,作为与李淑贤女士合
作共事多年的我来说,也不能不感到欣慰。
王庆祥
1996年9月15日写于长春
精彩页
灰色的童年
1924年9月4日,我出生在风光明媚的西子湖畔。然而,这被誉为“人间天堂”的地方并不属于穷人,我的青少年时期是在十分凄惨的日子里度过的。
母亲李张氏是家庭妇女,带着比我大十三岁的哥哥阿毛和我一起住在杭州,靠父亲每月寄点钱维持生活。父亲李金生在上海中国银行当职员,他和母亲的感情很不好,长年在外,每隔几个月,或是逢年过节才回家看看俩孩子,他一回来总要和母亲吵架。后来父亲在上海又找了一个女人,对母亲更坏了,每月给家里的生活费越来越少,我家的生活也更艰难了。
母亲没有文化,却有一双巧手。她缝制皮袄、旗袍等服装,比成衣铺出的样式还好,做工十分精细,还能绣出花鸟虫鱼、龙飞凤舞的各式图案,生动有趣。虽有许多太太、小姐送活计上门,但所挣的工钱并不能使我家生活丰足,有时候母亲还带着哥哥和我到郊外挖野菜充饥。记得有一种野菜俗名叫马兰头,烧着吃很有味道。我家每年都挖很多野菜,吃不了的便晒干留到冬天再吃。我家小院里种了很多竹子,竹笋除平常食用外,还要存一部分做过冬食品。
生活虽苦,但娘儿仨在一起,互相爱护,彼此体贴,还觉得挺温暖。旧社会的妇女对自己的孩子都有些重男轻女的思想,母亲也把希望都寄托在了儿子身上,一心想把阿毛哥供养到大学毕业,作为自己后半辈子的依靠。为了供养哥哥上学,我家常年只吃粗饭素菜,从不买肉。然而,天有不测风云,阿毛哥高中毕业那年,暑假期间在西湖边上游玩时突然患病,母亲没钱送他去医院,又缺乏医疗常识,病势日重,很快就死去了,他那年才十九岁。可怜的母亲陷入极度的悲痛之中,泪水满腮,思念儿子,精神上经受了严重的刺激,终日疯疯痴痴,几乎失常。但母亲很刚强,不顾环境恶劣,仍然送我入学读书,为了母女的生活而辛勤操劳。然而,她终于在我八岁的时候病倒在床,含恨离开人世,死时还不到四十岁。
阿毛哥和母亲先后病逝,而我还是个刚上小学二年级的孩子,无法独立生活,父亲遂在1932年把我带到上海,住进英租界内陌生的新家中。有一个女人和父亲住在一起,他们显然已在一起生活了多年,父亲让我管她叫“妈妈”,我不愿意,父亲说这是为我找的继母。继母很刻薄,对我百般虐待。我当时在清华小学读书,每天放学一进家门便有干不完的活计。继母视我为“眼中钉”,动辄拳脚相加。有时我和继母生的弟弟打架,不管谁是谁非,继母总是打我,常常打得我鼻青脸肿。
挨了打,受了委屈,我只有在睡觉时暗暗抽泣,每天眼泪一串、鼻涕一把地苦熬岁月。有时父亲见我眼睛又红又肿,追问我为什么哭?我不敢说,因为继母不准我告诉父亲,否则会打死我。
“是不是又挨打了?”
“没有。”
“那是同学欺负你了?”
“也没有。”
“那为什么哭?”
“自己跌跤了。”
父亲还是疼爱我的,自然明白这是怎么一回事了,为此而生继母的气,经常与之吵架。继母不但虐待我,还会因为父亲疼爱女儿而大生妒意。我记得有一次过节,父亲给我买了一件很漂亮的衣服,还买了一双小皮鞋,一进门就慈爱地对我说:“小妹小妹快来试试!”平时父亲下班,总要带些水果回家,也常常多塞给我一两个,结果继母必定生气,认为父亲偏心眼,两人又要吵架,闹得很凶。
我十二岁的时候,有一次跟父亲去红庙看热闹,那里有很多烧香的人。回到家里我就发烧了,呕吐不止,父亲马上把我送到医院,经确诊为伤寒。治疗了一些日子,病刚好,不料吃了一个芒果又发起烧来,吃什么吐什么。因为伤寒是传染病,大夫让我住院,但父亲不放心,一定要带我回家,并让我住在大客厅里。凑巧赶上继母过生日,请来了一些客人,遂让我搬到楼上去住,但父亲不同意,他向继母嚷道:“女儿的命要紧!”硬是把最好的环境留给了我。那次我病得很厉害,伤寒反复发作,连头发都掉光了,父亲特意为我请了一位有名的中医大夫为我诊治,又买黑芝麻磨成粉给我冲茶喝,每天还给我买回一个甲鱼清蒸吃,他每天上班前还要炖好天然白木耳看着我吃下去才肯出门。他精心调养我,直至我的身体完全康复。
P1-2
随便看

 

霍普软件下载网电子书栏目提供海量电子书在线免费阅读及下载。

 

Copyright © 2002-2024 101bt.net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2/22 12:20:4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