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软件下载 游戏下载 翻译软件 电子书下载 电影下载 电视剧下载 教程攻略
书名 | 心灵的顾盼/现当代经典散文品读 |
分类 | 文学艺术-文学-中国文学 |
作者 | 徐宏杰 |
出版社 | 安徽师范大学出版社 |
下载 | ![]() |
简介 | 内容推荐 徐宏杰主编的《心灵的顾盼/现当代经典散文品读》从心灵出发,收录涤除玄览、净化心灵的锦绣文章,如丰子恺的《家》、泰戈尔的《美》等,为读者提供文质兼美的散文读物。书稿中原文及评读文字各点一半,评读文字从作者简历、时代背景、写作技巧、内涵欣赏等多角度着手,以期帮助读者更好地理解原文,陶冶情操,同时提升写作技巧。评说文字通俗易懂、雅致可读,达到了评文与选文双美的境界。本书适应国家全民阅读形势要求,对提高普通读者阅读水平和欣赏能力有较好的促进作用。 目录 西湖的雪景 ——献给许多不能与我共欣赏的朋友/钟敬文 谈吃/夏丐尊 家/丰子恺 读《伊索寓言》/钱锺书 萤火虫惯祖璋 书/朱湘 画廊/李广田 记忆中的云南跑马节/沈从文 山水娱人/龚斌 休闲:一门科学/舒展 握住母亲的脚/春华 得壶记趣/陆文夫 读书的心情/刘鸿伏 囚绿记/陆蠡 心境还须自己开/李哲良 蟋蟀/吴秋山 奕人/贾平凹 我们现在怎样做父亲/鲁迅 女儿的嫁妆/韩石山 父亲和我/杨振宁 伟大的渴望/[德]尼采 我的世界观/[美]爱因斯坦 精神的魅力帐炜 乡愁的滋味/姚嘉为 我的祖母之死/徐志摩 给亡妇/朱自清 朋友/巴金 崇高的母性/黎烈文 美/[印度]泰戈尔 后记 序言 《现当代经典散文品读》丛书,按照内容分为 10册,选入的近三百篇散文,是现当代中外优秀散 文名篇,几乎可视为百年散文史的缩影。编选者视 野开阔,粹取拣择中,可见出其独特的眼光。选入 的文章,篇篇可读,文字优美,有发人深省的内涵 。既有文学大家的名篇佳什,又有一些年轻作家的 感人至深的新作,甚至包括当代一些网络作者的好 文章。作者中有学养丰厚的著名人文学者,也有研 究自然科学的科学家、发明家。编选者立意在知识 的丰富、美好人生的发掘、伟大智慧的分享。在知 识性、思想性和欣赏性等多方面,丛书都有较高的 价值。读起来使人时而低徊欲泣,时而激扬蹈励, 时而心入浩茫辽阔中,时而意落清澈碧溪前。这套 书可以作为在校学生课外阅读的材料,也可以作为 一般读者经典阅读的进阶。 每篇散文后所附“品读”文字,也是值得“品 味”的,对帮助欣赏、理解所选文章极有帮助。篇 幅一般都不短,内容丰富,不是泛泛的作者介绍, 也不是说一些写作背景和特点的话,而是意在“品 读”所选文章背后的价值世界。不少品读文字,更 像是一篇研究作品。如《诗意的栖居》一册中所选 建筑学家梁思成的《千篇一律与千变万化——音乐 、绘画、建筑之间的通感》,是建筑学中的名作。 它涉及艺术哲学中的一个重要原理。艺术要追求变 化,这个道理很多人讲过,但这篇文字则谈重复在 艺术创造中不可忽缺的价值。人们常常将重复当作 一种缺点,但梁先生认为,没有重复就没有艺术。 重复是音乐的灵魂。《诗经》在一定程度上也是重 复的艺术,那回环往复的沓唱是《诗经》的命脉。 重复也是建筑的基本语言,颐和园七百多米的长廊 ,人民大会堂的廊柱,因重复而体现出特别的魅力 。编选者在细腻的分析中,发掘此文深长的意味, 给读者以重要启发。由趣味学习,到专业学习,这 套书有不可忽视的价值。 散文的重要特点之一,是用优美的语言,自由 而较少拘束的形式,表达当下直接的生命感受,散 文也可以说是当下生命体验的记录。因此,好的散 文家,一定是对人生、自然、生命、宇宙、理想等 有感觉的人,一定是对世界有“温情”的人。那种 整天沉浸在琐屑利益竞逐中、对生活持漠然态度的 人,不会有通灵清澈的觉悟,不会有朗然明快的理 想,也写不出有感染力的文字。好的散文不是“写 ”出的,而是从清澈、真实的心灵中“泻”出的。 我通读这套书所选的文章,仔细品味编选者的点评 ,丛书中无处不在的清新气息,给我极深的印象。 就像本丛书所选美学家宗白华先生的《美从何处寻 》中所说的,世界充满了美,我们要有一双发现美 的眼睛。美不光在外在的形式,更在那生命的潜流 中。正因此,散文,不是美的文字,而在传递一种 美丽的精神。人,不在于有光鲜的外表,而在于有 一种光明的情怀。外在的“容”可以“整”,内在 精神世界是无法通过技术性的劳作“整”好的。这 套书在知识获取的同时,对提升人的精神境界、护 持人的生命真性、分享生命的美好等方面,都具有 独特的价值。 这套宏大的散文名篇选读丛书,是由徐宏杰先 生花近十年时间独立完成的。他是当代闻名的语文 特级教师,是语文教学和研究方面的权威学者,他 在教学之余,投入如此心力,来完成这样的作品, 为他深爱的学生,更为全国广大读者。这样的精神 尤令人感佩。这套书中凝结着他三十余年教学经验 和研究所得。他曾经跟我说,他是以充满敬意的心 来做这项工作的。从我阅读的感受,他的确是这样 做的:从选文到解说,他以敬心体会所选文章背后 的温情和智慧;又以敬心斟酌自己的品读文字,力 求给读者,尤其是青少年读者留下真正有价值的信 息。 朱良志 2018年4月10日于北京大学 导语 徐宏杰主编的《心灵的顾盼/现当代经典散文品读》系“现当代经典散文品读”丛书的一种,精选了31篇现当代经典散文。花开花落,云卷云舒,山川胜景,花鸟虫鱼,乃至美食风俗,人情冷暖,皆是千种形貌,万般滋味。万卷书,万里路,情景交融,雅俗相宜,合起来便是不虚此行的人生。用眼睛欣赏,用耳朵聆听,用双手把玩,都会归于用心灵感受。急功近利的现代社会常常会让心灵蒙尘,这尘土唯有一杯清茶,一本好书,一方美景方可洗涤干净。携一赤子之心行走人世间,让心灵的顾盼为人生注入感悟、趣味和新鲜。 后记 散文,在中国文学史上是与诗、词鼎足而三的 重要文体,有着崇高的地位。唐宋以来的古代散文 已经被人们奉为经典自不待言,近代以来特别是自 “五四”以来的近百年时间里,优秀的散文作品无 论在内容构成或是思想情致方面,都可与古代经典 比肩。近年来,写作散文的作家越来越多,喜爱阅 读散文的读者也越来越多,应运而生的散文集也林 林总总地呈现于读者面前。我总觉得散文的选本和 阅读方式还存在一些不足之处,特别是对近百年来 的散文作品没能很好地梳理和总结,尤其对年轻人 来说,缺少必要的指导。于是,我产生了一个较为 大胆的想法:梳理一下近百年来的散文精品,对作 品及其作者做一些简单的介绍和分析,为读者更好 地阅读现当代经典散文提供一个可供选择的读本, 也希望通过这样的撷选和推广,能使一部分作品在 历史长河的淘漉中留存下来,成为后来人的经典。 而这,也是选文和出版的主要动机。 在撷选本丛书的作品时,我着眼于选择那些叙 述内容真实、表现手法质朴、能真实地记录作者现 实生活的思想和感情轨迹之作。所选散文的作者中 ,著名学者、知名教授、有成就有社会影响的作家 占相当的比重,他们的散文,或含蕴深厚,意境优 美深邃;或摇曳多姿,情思高蹈浩瀚,无论芸芸众 生,峥嵘岁月,抑或江河湖海,大地山川,或灵动 飘逸,或凝练深刻,或趣味灵动,或高雅蕴藉…… 本丛书所选入的散文大多无愧于这样的评价。因此 ,一册在手,与经典同行,就能与作者进行思想交 流,就能以丰富的知识启迪智慧,以睿智的思想陶 冶情操,从而在读者的心灵里打开一个情趣盎然而 又诗意充沛的境界。在生活节奏日益加快、人们性 情渐趋浮躁的今天,我们非常需要这样的阅读。 读书给社会和个人带来的影响都是不可估量的 。“一个人的精神发育史,应该是一个人的阅读史 。”同样的道理,一个民族的精神境界,在很大程 度上取决于全民族的阅读水平;一个国家谁在看书 ,看什么样的书,决定了这个国家的未来。国际阅 读学会曾在一份报告中指出:阅读能力的高低,直 接影响到一个国家和民族的未来。具体说来,阅读 经典,可以强化文化认同,凝聚国家民心,振奋民 族精神;可以提高公民素质,淳化社会风气,建构 核心价值观。阅读经典,是接受教育、发展智力、 获得知识信患的最根本途径,是人类社会特有的文 化传播活动。 基于上面的认识,我编写了《现当代经典散文 品读》。本丛书的编纂和作品的入选,是编者这个 特定的人在特定的时期对特定作品的看法和眼光, 代表着个人的审美体验,不要求读者一定要认同编 者的看法,更不能代表作者的原意。因此,对本丛 书编写过程中产生的一些想法做一个简略的归纳, 供读者朋友参阅。 一、鉴于丛书的容量,首先面临一个不容回避 的问题,即是如何在浩瀚的散文中遴选出既恰当又 是读者喜闻乐见的作品来?毫无疑问,作为旨在拓宽 阅读领域和提升阅读效果的散文读本,唯一的标准 ,那就是作品本身。真正意义上的阅读,是读者和 写作者的心灵对话,一如心仪的挚友,在山间道旁 的谈文论道,读者需要的恰恰是不拘任何形式的“ 随意性”。我们尊重阅读是“很个人”的提法,更 何况强调开卷有益的阅读本身,更无须过于条理化 、理论化,阅读者的追求也并非一种文学样式的全 部、一种文学流派的前世今生、一个作家创作上的 成败得失。 二、丛书的编撰体例,每篇散文都附有“作者 简介”和“简评”两个部分的内容。了解作者的相 关资料,是阅读前的必要准备;简评部分的文字则 尽可能地拓宽阅读的视野,是阅读的引申、提炼, 两者结合起来,从而建构起一个有机统一且有益于 阅读的抓手。比如,读梁思成先生的散文《千篇一 律与千变万化——音乐、绘画、建筑之间的通感》 ,一般读者可能对作者笔下的建筑领域里一些专业 问题不是十分了解,“作者简介”和“简评”则对 梁思成先生作为古典建筑领域里的顶级专家和教育 家所从事的工作大体上予以介绍,为阅读做了必要 的铺垫。文本虽是梁思成先生写中国古典建筑的散 文,但作者拳拳赤子之心在字里行间很自然地得以 升华,也就很容易引起阅读过程中的强烈共鸣,作 者笔下的中国建筑艺术给读者带来的心灵上的冲击 是难以忘怀的。 三、丛书共分10册:(1)华丽的思维;(2)悠远 的回响;(3)精彩的远方;(4)文化的清泉;(5)诗意 的栖居;(6)理性的精神;(7)心灵的顾盼;(8)且观 且珍惜;(9)现实浇灌理想;(10)岁月摇曳诗情。每 个分册写在前面的一段文字,是编者阅读经典的心 灵感悟和情感抒发,不能简单地等同于对入选散文 的解读,更不能先入为主地影响读者的阅读。 四、选入的散文,内容上可能涉及一些至今尚 无定论的思想学术、科学文化等方面的内容,有的 尚在研究、探讨之中;有的虽有了比较统一的看法 ,但也不一定就是最终的结论;有的观点虽然在现 实中影响比较广泛,但也不可避免地存在一定的分 歧,等等。编者力争在简评文字中尽可 精彩页 这篇游记散文,写于1929年1月,是作者在浙江大学任教时重游西湖的观感。文章以游踪为线索,采取移步换景的手法,从白堤、西泠桥,到灵隐寺、韬光庵,最后泛舟过断桥,直至登岸,从不同的角度,以多变的笔法细致地勾勒出各个景点雪景的不同情态,将西湖的雪景写得玲珑剔透,丰富多彩。作者独具慧眼,以细腻的笔调挖掘出远处的、眼前的、树上的、潮面的、漫漂的、堆积的等形态各异的雪景,惟妙惟肖地刻画出了西湖雪的色彩之美、朦胧之美,使人仿佛身临其境,如同亲临现场“幽赏”一般。文中多处引用了古诗文佳句。古今相联,使文章平添许多诗情。钟敬文素以民俗学和民间文艺研究著称,但其散文也有不凡的魅力和独特的个性,清淡隽美,幽深精细,《西湖的雪景》即是其众多散文中一篇代表性的佳作。 《西湖的雪景》的副标题是将此文“献给许多不能与我共欣赏的朋友”。作者没有和之前的文人墨客们如出一辙地去写春夏之西湖,而着笔西湖雪景,大雪封盖下的景致能有看头?光这一点就显出与众不同。钟敬文先生的独特在于,散文尽写雪景之奇和雪景之美,但又以游客多在春夏两季来西湖赏景作为烘托,即使“断桥残雪”被列为西湖十景之一,也很少有人“真的会去赏玩这种清寒的景致的”,这使作者成为透着文人风度的深明游趣的“真赏者”。作者通过记述自己游览西湖的过程,舒徐地展开一幅赏雪西湖图,从步行赏雪到御舟赏雪,尽显西湖雪景的奇情妙趣。历代文人大都以“奇趣”为高雅,冬游西湖的本身正是这样一种奇趣。作者通过记述自己游览西湖的过程,尽管表面上颇为纪实,却又不时显露出西湖雪景所蕴藏着的奇妙情趣,尤其结尾还体现了“潇洒型江湖之忧”传统文人的品格。 回顾近现代文学史,我们发现:近百年来的美文创作,都是有着中华民族五千年文明的底蕴的。《西湖的雪景》不但大量引用古人的诗句、典故,在语言上也能够熔铸文言入白话,既增添了文章的韵味,又毫不影响白话的文脉。即以第一句为例: 从来谈论西湖之胜景的,大抵注目于春夏两季;而各地游客,也多于此时翩然来临。——秋季游人已渐少,入冬后,则更形疏落了。 “西湖之胜景~注目于~于此时”“翩然来临”“已渐少”“更形疏落”,几乎句句都有文言的影子,又仍是通顺的白话,通观全篇,莫不如此。多读读这样的美文,是能够改善我们的欣赏品位,提升我们的母语水平的。 雪,在西湖胜景中,并不十分引人注目,游客们大抵注目于春夏两季。钟敬文先生笔下的《西湖的雪景》,仍然是很值得去欣赏的。作者曾两次来到西湖看雪景,第二次写得尤为详细。读此文让人感到饶有趣味的是到灵隐山的情景:从灵隐寺到韬光庵的这条山径,实际上虽不见怎么的长,但颇深曲而饶于风致。这里的雪,要比城中和湖上各处都大些,在路上的雪,大约有半尺来厚,两旁树上的积雪,也比来路上所见的浓重。雪下得很大,压得竹枝和竹叶都向下低低地垂着,加上作者摘录的明代高濂《四时幽赏录》“山窗听雪敲竹”条云:“飞雪有声,惟在竹间最雅。山窗寒夜时,听雪洒竹林,淅沥萧萧,连翩瑟瑟,声韵悠然,逸我清听。”笔端流露着点点诗意。西湖的雪景实在令人向往!其实,西湖的大雪也将观海亭粉妆玉砌了一番,“石阶上下都厚厚地堆满了水沫似的雪,亭前的树上,雪著得很重,在雪的下层并结了冰块。旁边有几株山茶花,正在艳开着粉红色的花朵。那花朵有些堕下来的,半掩在雪花里,红白相映,色彩灿然,使我们感到华而不俗,清而不寒”。这雪虽称不上瑞雪,但它是一场好雪,也许它并不预示着明年是丰收年,但它仍带给了作者无尽的回味,同时也带给读者无穷的向往。 P9-10 |
随便看 |
|
霍普软件下载网电子书栏目提供海量电子书在线免费阅读及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