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羲之,字逸少,晋琅琊(今山东临沂)人,居会稽山阴(今浙江绍兴)。生于簪缨大族,初为秘书郎,迁江州刺史、右军将军、会稽内史,永和中退居不仕。王羲之幼时曾向叔父王廙及表姑卫铄学书。及长,草书学张芝,楷书学钟繇,博采众长,推陈出新,一变汉魏以来的质朴书风,为一种妍美流利的新书风。诸体皆能,尤擅楷书、行草书。南朝萧衍评曰:“王羲之书字势雄逸,如龙跳天门,虎卧凤阙,故历代宝之,永以为训。”后世尊为“书圣”。
唐高宗咸亨三年(六七七)都城诸僧为弘扬佛法,委托怀仁和尚,依唐太宗李世民所撰圣教序,高宗李治所作圣教序,出示内府所藏真迹,摹集王羲之行书,勾摹上石,费时十余载,始克成事,于是逸少真迹,咸萃其中,评者以为“天衣无缝,胜于自运”,且勒石、镌刻皆当时高手,故《怀仁集王羲之圣教序》成为历代书家学习王字的最佳范本。
本碑帖由中华书局编辑部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