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章 绪论
1.1 冶金工业生产与排污特征
1.1.1 钢铁工业生产与排污特征
1.1.2 有色工业生产与污染特征
1.2 冶金废水特征与主要污染物
1.2.1 钢铁工业废水特征与潜在环境危害
1.2.2 有色金属工业废水特征与危害
1.3 钢铁工业废水减排回用与差距
1.3.1 废水回用与污染物减排
1.3.2 技术水平与差距
1.4 有色金属工业废水减排回用与差距
1.4.1 有色冶炼用水与废水水质状况
1.4.2 减排水平与差距
1.5 废水处理原则与“零排放”途径与措施
1.5.1 废水处理主要原则
1.5.2 回用与“零排放”的途径与措施
参考文献
上篇 废水处理单元技术与工艺
第2章 物理分离法
2.1 筛除
2.1.1 原理与功能
2.1.2 技术与装备
2.1.3 格栅分类与应用
2.2 沉淀
2.2.1 原理与功能
2.2.2 技术与装备
2.2.3 沉淀池比较与应用
2.3 隔油
2.3.1 原理与功能
2.3.2 技术与装备
2.3.3 隔油类型与比较
2.4 澄清
2.4.1 原理与功能
2.4.2 技术与装备
2.4.3 澄清池选型与设计
2.5 离心分离
2.5.1 原理与功能
2.5.2 技术与装备
2.5.3 离心机应用与效果
2.6 磁分离
2.6.1 原理与功能
2.6.2 技术与装备
2.6.3 应用与设计
第3章 化学分离法
3.1 中和及pH值控制
3.1.1 原理与功能
3.1.2 技术与装备
3.1.3 技术参数与应用
3.2 化学沉淀
3.2.1 原理与功能
3.2.2 技术与装备
3.2.3 技术参数与应用
3.3 化学氧化与还原
3.3.1 原理与功能
3.3.2 技术与装备
3.3.3 技术参数与应用
3.4 电解
3.4.1 原理与功能
3.4.2 技术与装备
3.5 离子交换
3.5.1 原理与功能
3.5.2 技术与装备
3.5.3 树脂性能与应用
3.6 萃取
3.6.1 原理与功能
3.6.2 技术与装备
3.7 消毒
3.7.1 原理与功能
3.7.2 技术与装备
3.7.3 技术参数与应用
第4章 物化分离法
4.1 混凝
4.1.1 原理与功能
4.1.2 技术与装备
4.1.3 药剂与应用
4.2 吸附
4.2.1 原理与功能
4.2.2 技术与装备
4.2.3 应用与比较
4.3 过滤
4.3.1 原理与功能
4.3.2 技术与装备
4.3.3 滤料特征与设计参数
4.4 气浮
4.4.1 原理与功能
4.4.2 技术与装备
4.4.3 参数选择与设计
第5章 膜分离法
5.1 电渗析
5.1.1 原理与功能
5.1.2 技术与装备
5.1.3 技术选择与产品性能
5.2 反渗透和纳滤
5.2.1 原理与功能
5.2.2 技术与装备
5.2.3 膜组件与膜进水指标
5.3 超滤和微滤
5.3.1 原理与功能
5.3.2 技术与装备
5.3.3 膜组件比较与运行参数
21.2.1 放射性废水
21.2.2 含砷废水
21.2.3 含铍废水
21.3 技术应用与实践
21.3.1 放射性废水处理
21.3.2 稀土金属废水处理
21.3.3 半导体化合物废水处理
第22章 黄金冶炼厂废水处理与回用技术
22.1 废水来源与特征
22.1.1 锌粉置换法生产废水
22.1.2 炭浆法生产废水
22.1.3 离子交换法生产废水
22.2 废水处理与回用技术
22.2.1 含金废水
22.2.2 含氰废水
22.3 技术应用与实践
22.3.1 酸化-中和法
22.3.2 联合法
22.3.3 SO2-空气氧化法
参考文献
第6章 生物化学转化法
6.1 传统活性污泥法
6.1.1 工艺与组成
6.1.2 主要运行工艺
6.1.3 运行过程与控制因素
6.2 活性污泥法的改良与发展
6.2.1 序批式活性污泥(SBR)法
6.2.2 AB法
6.2.3 膜生物反应器(MBR)法
6.3 生物膜法
6.3.1 基本原理与特点
6.3.2 处理工艺与装备
6.3.3 技术参数与设计依据
6.4 生物脱氮法
6.4.1 传统生物脱氮工艺
6.4.2 生物脱氮工艺
6.4.3 同步硝化-反硝化(SNO)工艺
6.4.4 短程硝化-反硝化脱氮工艺
6.5 生物强化技术
6.5.1 原理与作用
6.5.2 主要技术工艺与特点
6.5.3 生物强化技术应用
第7章 污泥处理与处置技术
7.1 污泥处理与处置的原则与方法
7.1.1 处理、处置的原则
7.1.2 处理、处置的方法与组合
7.2 污泥浓缩
7.2.1 重力浓缩
7.2.2 气浮浓缩
7.2.3 离心浓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