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章 测量和评估生物多样性的挑战与机遇
1.1 引言
1.2 研究现状
1.3 本书梗概
致谢
第一部分 测量的基本问题
第2章 物种多样性和多度调查中的采样问题
2.1 引言
2.2 研究现状
2.2.1 设定采样目的
2.2.2 重要的合作伙伴:统计学家
2.2.3 采集什么物种
2.2.4 去哪里采样
2.2.5 偏差、误差和精度
2.2.6 如何采样
2.2.7 定量采集到的样本
2.2.8 什么时候开展采样
2.2.9 样本量
2.2.10 对比不同调查的信息
2.2.11 准备野外调查
2.3 展望
2.4 要点
第3章 生物多样性监测:关于可检测性
3.1 引言
3.2 研究现状:选择什么样的生物多样性指数?
3.3 可检测性:物种计数与物种多样性监测有关吗?
3.3.1 个体可检测性
3.3.2 估计个体的可检测性
3.3.3 物种可检测性
3.4 案例研究:英国种鸟调查(BBS)
3.5 讨论
3.6 展望
3.7 要点
致谢
第二部分 多样性
第4章 物种丰富度估计
4.1 引言
4.2 研究现状
4.2.1 生物多样性数据的抽样模型
4.2.2 物种累积曲线
4.2.3 沿着上升的物种累积曲线
4.2.4 物种丰富度与物种密度
4.2.5 基于个体的稀疏化
4.2.6 基于样本的稀疏化
4.2.7 稀疏化的假设
4.2.8 估计物种丰富度的渐近线
4.2.9 比较物种丰富度渐近线的函数
4.2.10 估计样本数据物种丰富度的软件
4.3 展望
4.4 要点
致谢
第5章 物种多样性的测量
5.1 引言
5.2 研究现状
5.2.1 用方差表示物种多样性
5.2.2 用信息表示物种多样性
5.2.3 传统的物种多样性指数
5.2.4 实测样本和生态样本的差异:用实测样本来估算物种多样性组分
5.2.5 生态样本之间异质性的检测
5.3 展望
5.4 要点
第6章 组成相似性与β多样性
第7章 测量时空上的生物多样性
第三部分 分布
第8章 常见性与稀有性
第9章 物种多度分布
第10章 物种多度分布模型的拟合和评估
第11章 物种的出现和占居
第12章 测量生物多样性的空间结构
第四部分 多样性测量的替代方法
第13章 性状与功能多样性的引论
第14章 谱系多样性测量
第15章 生物多样性评估的遗传学方法
第五部分 应用
第16章 微生物多样性和生态学
第17章 生物多样性与干扰
第18章 人为管理景观中的生物多样性测定
第19章 基于化石记录估计物种灭绝
第20章 估计物种密度
第六部分 结论
第21章 总结与展望
参考文献
索引
译后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