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软件下载  游戏下载  翻译软件  电子书下载  电影下载  电视剧下载  教程攻略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图书:

 

书名 繁星满天--一位口腔医生的自传(精)
分类 文学艺术-传记-传记
作者 樊明文
出版社 人民卫生出版社
下载
简介
内容推荐
《繁星满天--一位口腔医生的自传(精)》内容为武汉大学口腔医学院名誉院长樊明文教授一生的经历。该书图文并茂,内容丰富,不仅讲述了从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前后到改革开放以来,这样的历史背景下的个人成长经历,同时也反映了医学,特别是口腔医学随时代变迁的发展。书名寓意一方面指作者的姓氏和培养的一大批德才兼备的优秀学生,另一方面是作者感恩与其相伴的亲人、师长、朋友、学生,像满天星辰一样点亮了其生命的天空。
目录
一、诞生地
二、故乡
三、益勤小学
四、新民小学
五、小升初
六、亲历通货膨胀
七、沙市三中
八、单相思的初恋
九、高考
十、怀才不遇的同学
十一、老革命邻居
十二、1957年的湖北医学院
十三、“大跃进”年代
十四、第二次下乡
十五、忘不了的回锅肉
十六、生活上的困难时期
十七、中国建立口腔系
十八、十二名同学今何在
十九、入党
二十、出国
二十一、制装
二十二、第一次坐飞机
二十三、阿尔及利亚的医院与友情
二十四、参加外科值班
二十五、上大城市买猪肉
二十六、茶叶专家组事件
二十七、援阿归来
二十八、考试过关
二十九、东京机场
三十、在蒙特利尔结识未来的部长
三十一、实验室时光
三十二、留学生联谊会
三十三、第一次到美国
三十四、博士点
三十五、浪漫之都——巴黎
三十六、兄弟
三十七、我的老姐姐
三十八、俄罗斯——1992
三十九、创刊杂志《口腔医学纵横》到《口腔医学研究》
四十、第一次出版专著
四十一、出任院长
四十二、追求发展
四十三、创建实验室
四十四、深夜的灯光
四十五、繁星满天
四十六、防龋疫苗
四十七、博士学位
四十八、感受科技进步
四十九、不断学习
五十、第一次编写教材
五十一、开车
五十二、世银贷款
五十三、中华口腔医学会
五十四、口腔界的几件大事
五十五、黑领结晚会
五十六、文化建设
五十七、组建乐队
五十八、感恩的学生
五十九、医学院院长
六十、牙医与电影导演
六十一、分门诊
六十二、东莞门诊
六十三、广医口腔后来居上
六十四、第二次创业
六十五、从体制内走出
六十六、新的挑战
六十七、家庭
六十八、几位杰出的口腔界同行
六十九、良师益友
七十、日本印象
七十一、港台和国际朋友
七十二、西藏之旅
七十三、荣誉
序言
时光荏苒,转眼已近暮年。回首往事,历历在
目,欲握不能,欲放不舍。有时候总想把我一生经
历的人和事总结一下,但感觉到一生平淡无奇,甚
少有吸引人之处,缺乏宏大事件的冲击,可能难以
引起读者兴趣。然而仔细回顾,我们这一代人经历
丰富,时代背景复杂多变,既经历了解放前夕的通
货膨胀,民不聊生,又见证了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
后的欣欣向荣,一路走来的发展历程,也在历次政
治运动中看到了各种人物的诸多表现,而更多的是
感受到改革开放以来国家的繁荣与进步。在大的历
史背景下写个人经历,会比读史书更加真实、生动
、深刻。
于是,在一些朋友的鼓励下,开始了这本书的
写作。为什么叫“繁星满天”?这有双重含义,一
方面是得益于我的姓氏,也得益于我培养了一批德
才兼备的学生,既写我的成长,又介绍了一批学生
。我常想,一个人活着,一生所能成就的事业毕竟
有限,而如果有一大批学生传承了我的事业,这比
个人的成就重要得多。“繁星满天”还有另一重更
广泛的含义,生我者父母,诲我者师长,益我者良
朋,助我者同道,聆我者弟子,慰我者亲人。我写
出他们,是因为感恩所有与我相遇、相伴的人们,
他们就是一颗颗星辰,依次点亮了我生命的星空。
一想到我写出的每一个文字,都代表我对所有这些
人的感激与祝福,就有了写下去的决心。
虽然我多次在人民卫生出版社主编、参编教材
和参考书,但写这类书籍是第一次。初稿完成后,
怀着忐忑的心情将初稿寄给人民卫生出版社编辑帮
忙初审,他们从编审的独特视角提出了许多宝贵的
修改意见和建议,在繁忙的工作之余,认真地审完
了我的初稿。书成之日我要特别对人民卫生出版社
表示感谢!
本书的第一位读者,武汉第一口腔医院李宗族
院长也提出了一些宝贵建议,为本书增色不少。在
此对他的帮助与支持表示由衷的谢意!
书稿完成后,我的博士弟子、中山大学附属口
腔医院彭志翔教授在查阅大量资料文献的基础上,
对初稿进行了整理、修订和润色。他既是一位医师
、教授、博导,又是一位作家。他写的散文,文字
优美,隽韵留芳。他的一本著作由中国文联出版社
出版,名《追赶我的回声》,内涵丰富,包括了家
园记忆、旅途感悟、人物钩沉,对我很有启发。书
成之日,我必须对他付出的辛勤劳动表示谢意。
导语
《繁星满天--一位口腔医生的自传(精)》是樊明文教授的个人自传。
时代背景复杂多变,既经历了解放前夕的通货膨胀,民不聊生,又见证了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的欣欣向荣,一路走来的发展历程,也在历次政治运动中看到了各种人物的诸多表现,而更多的是感受到改革开放以来国家的繁荣与进步。在大的历史背景下写个人经历,会比读史书更加真实、生动、深刻。
本书文笔优美,故事生动,史料丰富,加之印装精良,布料和纸材搭配,复杂的多种印刷、装帧新工艺,堪称自传之精品。
精彩页
三、益勤小学
记不清从什么时候开始,九十铺街道上有了一所小学,这所小学没有校园。在这条小街的老房子不仅是简单的平房或楼房,而是由多重房屋组合的。比如进门后有一个门面,门面后紧连一个小院,小院左右两边均有房间,名曰厢房,再后面连接有类似结构的房屋。一般情况下,主人居住在倒数第二进的小院旁,正中是一个大厅,摆有香案等物,正面是一个类似花园的结构,摆有大鱼缸和栽种的植物。
距我们家小店对面约50米处是一栋深宅,最里面的一间房约100多平方米,是一个大教室。校长、教师、校工都是一个人。这位端庄、能干的年轻女士叫胡益勤,故学校取名益勤小学。因为校舍就在家对面,我和后来也读益勤小学的弟弟明武,从来都是自己上学,不要大人接送。好在当时街上很少机动车,连自行车都少见,过路行人只有肩扛、推车、挑担的,路上也偶见黄包车,所以过我们家门前的小路很安全。
胡老师从幼儿班、一年级到三年级学生都收,四个年级同时上课。由于年轻美丽的胡老师治学严谨,所以附近一些稍有身份的家庭,都愿意把孩子送到这所学校就读。有些家庭虽不富足,但希望孩子能受到良好的教育,也设法将孩子送到胡老师这里。1945年抗战结束,我走进了这间大教室,三年后弟弟也进入了这里。三年级后此校学生可以直接转入一所教会学校,名为新民小学,虽然益勤小学环境很一般,但是从来不缺生源。
胡老师培养学生要求严厉,常有体罚,会有一些比较愚笨的小孩被吓得不敢来上学。回想那个多事之秋的年代,胡老师教出来的孩子,大多数都上了大学,不少人还进了名牌大学,这说明她当时的教学方式是比较成功的。
我有一个姐姐和一个弟弟,我父亲只是一位小商人,仅受过三年私塾教育,连小学都没有上过,母亲还完全没有上过学,但我们姐弟三人最后都读了大学,这在当地社会是非常少见的。我认为,最重要的原因,是我父母对读书能改变命运这一信念的坚信不疑。“万般皆下品,惟有读书高。”这两句流传近千年的宋诗,也代表了中国普通老百姓的一个朴素观念。我想,正是孔子对中国人的教化,让我们这个民族对文化教育有着近乎宗教崇拜一样的敬重,这也是中华文明屡屡历劫而不灭的原因。尽管家境非常一般,但我父母对我们三姐弟,只要是学习上的要求,几乎是有求必应,对于我们的文艺爱好,也是不遗余力地培养。还是小学生的我,就有了一把让小伙伴们都羡慕的二胡。上高中时,我想学小提琴,父母花15块钱给我买了一把。在1955年,这简直是一笔巨款,这把小提琴当时成了我家最重要的家当。我弟弟明武也是多才多艺,他擅长画画,我访问日本的奥羽大学时,赠送给东道主校长的国画,就是已经成为院士的弟弟亲手画的。当然这是后话了。
再回头讲讲让我接受启蒙教育的益勤小学和胡老师吧。
我还记得,美丽的胡老师教我们上的第一课是:来来来,来上学;去去去,去游戏。胡老师还能歌善舞,她经常教我们唱歌,我们这些幼童伴着她的风琴唱起的稚嫩歌声,至今还回响在我记忆的脑海中:一周一周又是一周,光阴去,如水流。小朋友,可自问:功课进步没有?光阴一去不回头,前走,前走,莫等闲白了少年头。这是我们每周都要唱一次的《莫等闲白了少年头》,其他的歌还有岳飞的《满江红》、聂耳的《义勇军进行曲》和《卖报歌》、贺绿汀的《四季歌》等进步歌曲。
胡老师是沙市附近县城人,毕业于近代史上著名的武昌女子师范学校,她只身一人来到沙市创办了益勤小学,当时约30岁左右,没有家也没有亲人,把我们这些学生当作她的孩子一样。由于胡老师出色的启蒙教育,我们这些小城陋巷里的平民子弟,后来居然有过半数上了大学,其中有大学校长、院士、科学家、高级医生和富商巨贾,这在20世纪中叶、大学生凤毛麟角的沙市当地是不同寻常的。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我们这位美丽善良的女老师因为一些历史原因失去了工作,没有任何收入,处境凄苦。我的一位小学同班同学袁策明。在一篇回忆文章中写道,1957年8月的一天,已考取大学的他正要登船离开家乡去上学,忽然看见胡老师畏畏缩缩地出现在洋码头,原来,被管制的她冒着风险来为自己心爱的学生送行。就在登船的跳板边,胡老师将2个小月饼快速塞进袁策明的口袋,她眼里突然流出两行眼泪,然后转身默默离开了。此后没有人知道,她是如何度过那段漫长而艰难的岁月。
1979年,正当国家开始改革开放,社会生活逐渐正常,学生们有能力去报答他们可敬的启蒙老师时,已经是花甲老人的胡益勤老师却于这一年,在贫困和孤独中去世。她是一个平凡的好人,只想教好书,爱着所有的孩子,时代却碾碎了她的梦。沙市各种地方志里面,没有关于她和她曾经办过的益勤小学,我想,如果没有我们这些70年前的学生为她写下的一点追忆文字,胡益勤老师就会永远消失在时光之尘中了。(P7-9)
随便看

 

霍普软件下载网电子书栏目提供海量电子书在线免费阅读及下载。

 

Copyright © 2002-2024 101bt.net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2/23 4:19:50